Related Posts

「小通关」料下月定案每日1000名额 梁子超:若仅涉陆路往来风险可控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表明希望明年二月可与内地较有规模地通关,她接受传媒访问时透露,通关逐步进行,并将设配额,商务需要、探望长者或奔丧都可首批通关。据了解,政府向内地提出希望初期每日至少有1000个免检疫通关名额,惟目前仍未达成共识,若一切商讨顺利且疫情受控,有机会于下月上旬就「小通关」拍板定案,并期望在明年25周年回归庆典前达至全面通关。 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今早在电台节目表示,1000个名额不是大数目,若不牵涉机场旅客,而只涉及经陆路口岸往来的人士,相信风险可控。 梁子超强调,两地市民始终积压了对通关的需求,如不设配限,将很容易「出事」,令计划「胎死腹中」,而优先让商务旅客等通关,亦是较好的做法。他又认为,安排一定要设有检测及熔断机制等安排,并先厘订如何算是有社区传播的讯息。 据消息表示,目前香港与内地就两地通关的商讨进展良好,如果一切顺利,两地疫情又受控,有机会于下月上旬就「小通关」作定案。据悉,特区政府初步向内地提出希望每日有至少1000个香港到内地的免检疫通关名额,而目前两地就「小通关」的配额尚未达成共识。 商务需要及恩恤可优先申请 消息称,这些通关配额主要有两类群组可以优先申请,一类是商务需要,另一类则是恩恤情况,例如探病及奔丧等,据知特区政府正研究上述需要的配额分配问题。 此外,市民通关前需要申请香港健康码,据悉市民需要向港康码提供至少四类资料,包括身分姓名、住址、「安心出行」的记录,以及疫苗接种记录。消息亦称,政府将会就「小通关」设立预约系统,惟详细操作尚未有定案。通关亦设有熔断机制,两地若有本地确诊个案,就会暂停通关。 消息亦指,国家卫健委专家将来港视察防疫措施,行会成员、经民联副主席林健锋认为,政府可主动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访港。 read more

关日华:病原体变异或染疫者免疫力低 或现二次感染
香港爆发第五波疫情至今,卫生防护中心昨日(9日)公布近日有2名曾于2月底确诊过的人士,相隔3个月在豁免检测期届满后再度确诊。玛嘉烈医院儿童传染病科顾问医生关日华今日(10日)表示,由于患者康复后的抗体只针对首次感染的病毒,如果病毒的病原体有变异,或者康复者本身的免疫系统较差,产生的新冠病毒抗体或有不足,有可能造成二次感染。不过,他强调相对目前逾120万人确诊,相信两宗二次感染只是个别的例子,呼吁公众无需恐慌。 对于昨日新增90宗由学校呈报阳性个案,涉及81间学校,关日华说,有关学校各自呈报的个案不多,认为现时无需太担心。他又说,近日通报康复儿童患多系统发炎综合症的数量减少,但仍见有「长新冠」的康复者,他指3至11岁儿童接种率仍然偏低,呼吁家长尽快带子女接种疫苗。 另外,下周一(13日)起医管局专科门诊等13类政府辖下指定医疗处所开始实施疫苗通行证。进入处所的病人和照顾者要打齐3针,否则要出示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结果。有未打针的病人表示宁愿选择不覆诊。关日华强调措施是希望保护市民,担心医院一旦出现传播,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要为抵抗力较低的病人建立免疫屏障。对于有声音指,希望容许以快速测试结果代替核酸检测,关日华则解释,因快速测试的假阳性机会较高,故应采用核酸检测。 read more

西九M+博物馆开幕一个月录25万人次 圣诞元旦农历年闭馆
位于西九文化区的M+博物馆今日(14日)公布开幕一个月(11月12日至12月11日)录得超过25万人次到访。另外,M+将调整公众假期期间的开放时间。 本月25日及27日、2022年1月1日(元旦)以及农历大年初一及二闭馆,而本月26日会维持开放,开放时间为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因应本月31日的除夕,当晚将有大型倒数活动于西九文化区举行,M+将提早于下午2时闭馆。为确保入场畅顺,M+暂不接待没有预约的访客入场参观,直至另行通知。公众人士现可透过M+网站、西九网站或「西九文化区」手机应用程式,预约入场参观时段。 read more

寰宇殡仪馆恢复正常运作重开守夜出殡服务
第五波疫情期间,东华三院寰宇殡仪馆一度开放地下灵堂予业界免费租用,以及为新冠肺炎离世人士家属提供瞻仰遗容服务。由于近日疫情缓和,东华三院今日(2日)宣布,寰宇殡仪馆已经于昨日(6月1日)起恢复正常运作模式,包括于地下三个灵堂重新开放守夜出殡服务,及继续提供为染疫离世人士举办瞻仰遗容丧礼,以满足市民的服务需求。 东华三院表示,第五波疫情期间开放寰宇殡仪馆地下灵堂予业界免费租用,共让327个丧礼免费使用灵堂。及后又转为新冠离世人士指定瞻仰遗容殡仪馆,及为新冠离世人士免费提供100个直接过境丧礼服务名额,合共服务了460位新冠离世人士。即上述三项措施合共服务了787位离世人士。 read more

叶刘淑仪考察北部都会区沙岭殡葬城惹两地居民不满
北部都会区是激活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也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之一。叶刘淑仪与谭荣邦、黎栋国、容海恩、陈家珮、李梓敬以及何敬康等人,昨日(30日)参加北部都会区(东北)深度考察团,分别到打鼓岭、沙岭、沙头角及荔枝窝考察,交流北部都会区未来发展蓝图,同时了解鼓岭居民所面对的问题。 叶刘淑仪表示,该区不少祖堂地及农地被非法霸占,甚至有黑社会欺凌弱小村民及租客;此外位于香园围口岸附近的「沙岭殡葬城」的工程,引起附近及邻近口岸的内地居民反对等等。 她指出,「沙岭殡葬城」设施地点邻近居民及莲塘口岸一带高尚住宅区,两者之间并无任何大型建筑物或山丘阻隔,令两地居民对此项目非常不满,认为整个项目并没有考虑其居住环境以及殡葬城落成后衍生的一连串问题。 read more

香港全新流动捐血车8月投入服务9月入校园
医管局昨天(26日)宣布,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获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捐赠全新流动捐血车,将于8月投入服务,新学年在9月开始后更会积极走访各中学及大学校园招募捐血者,同时发挥教育及宣传的功能。 流动捐血车车内设有三张可调教角度的捐血椅,让三位捐血者同时有舒适的捐血体验。车身外侧亦装置43吋高清屏幕电视,向途人播放捐血教育及宣传短片。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在启动礼上致辞时表示,安全、充足的血液是医疗体系中重要一环,而血液收集有赖热心市民及企业支持。在人口老化、整体用血需求上升的大趋势下,中心与社会各界携手,每天为向全港医院供应血液的目标而努力,她向所有为血库出心出力的朋友衷心致意。 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至今已初步与18所中小学及三所大学洽商举办「流动捐血车校园捐血活动」。中心会发掘更多新停泊点,并于网站、社交平台及手机应用程式HK Blood公布捐血车的服务时间及地点。 read more

香港DSE放榜丨钟丽玲送「望」字冀登高望远保持希望
中学文凭试将于周三(20日)放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发起「一人一字」行动,为应届DSE考生送上祝福。私隐专员钟丽玲今日(18日)在社交平台送出一个「望」字,祝福考生无论放榜成绩如何,只要登高「望」远,时刻保持希「望」,迎接他们的定会是一条康庄大道。 钟丽玲指,今届考生面对疫情,经过重重难关,已是一个成就。 read more

陈恒镔料葵涌村初确远超70宗倡从速围封全村强检
葵涌村逸葵楼爆疫,连封5天居民须每日强检;疫情蔓延至同村映葵楼,映葵楼今日凌晨4时围封强检。消息指,今日村内至少增逾70宗初确,40宗来自逸葵楼、30宗来自映葵楼。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恒镔表示,政府须从速围封全村进行强检,相信映葵楼今日将有进一步行动,呼吁居民做好心理准备,切勿外出,以免传播病毒及受到感染。 陈恒镔说,感染数字时刻在变,相信真实确诊数字远超出消息所指。映葵楼目前有高度风险,相信居于映葵的逸葵楼确诊清洁工已成蔓延源头。 陈恒镔强调,映葵楼疫情形势明显比逸葵楼更加严峻,政府「果断时要果断,该出手时要出手」,要争分夺秒围封全葵涌村强检,令大家安心。 read more

林郑:责成选管会严肃处理点票工作料选委会界别结果最先出炉
立法会换届选举将于12月19日进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4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她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已责成选管会及选举事务处,严肃处理立法会选举的点票相关工作,预料选委会界别的投票结果会最先出炉。 林郑提到,9月19日的选委会界别分组选举点票工作出现问题,她为此再次致歉,强调点算几千票需要花十几个小时是不能接受,过程中亦未能准确实时发放资讯。因此,她已责成选管会及选举事务处,严肃处理立法会选举的点票相关工作。 对于今次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进行点票,林郑表示,今次投票分为三个板块,其中1448名选委将集中在会展中心的票站投票。她指,因为地方集中,票数较少,所以选委会界别的选票会先进行点算,估计到时该界别的投票结果亦会最先公布。 至于功能界别和地区直选,则会分布在全港600多个票站进行投票,包括设置于口岸管制站的3个票站。林郑解释,功能界别的选票会运回中央投票站集中点算,而有关地区直选的选票,则会由投票站变身点票站进行点算。她表示,暂时不能预测投票结果的公布时间,但根据以往经验,相信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 林郑又强调,已经调配许多人手到点票站处理相关工作,希望今次选举工作顺利进行,达至公开公平、诚实、廉洁及高效,符合大众期望。她又再次呼吁选民投票,希望透过传媒报道,鼓励更多登记选民星期日到所属票站,投下宝贵一票。 read more

中央援港防控专家组抵港 梁万年:深感责任重大
香港第五波疫情严峻,中央援港防控专家组今日(28日)下午到港,协助香港特区政府抗疫。专家组由5位专家组成,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担任组长。专家组于下午到达尖沙咀君悦酒店并会见传媒,是至今来港支援抗疫的最高级别内地专家。 梁万年表示,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中央高度重视,要求全国上下支援香港特区的抗疫工作,今次是中央第三次派遣专家来到香港支援及协助抗疫,他与其他4位专家深感责任重大,现时疫情严重,他将会与香港专家紧密合作,充分交流,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香港抗疫。他深信,有中央的坚定支持,在特区政府的领导下,社会各界齐心合力,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据此前报道,梁万年是至今援港最高级别的内地抗疫专家,他此前曾表示香港人口密度大、国际交往频繁,各种受感染、输入风险、扩散风险都比一般城市要高。当时香港疫情未有几何式爆发,他表示“动态清零”对香港仍然适用。 梁万年认为,“动态清零”平衡社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和疫情防控的关系,需考虑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感染源、传播路径、密切接触者等,运用大数据手段,找出密切接触者,做精准管控,使其不造成连续性传播。他觉得香港科技、城市管理水平,应该有此能力。 不过,他解释“动态清零”并不等于“零容忍”,“我们零容忍的是什么呢?就是说你一旦发现有病例,你的作为慢,动作不够快、措施不落实,那个是不容许的。”梁万年又否定“与病毒共存论”,因为Omicron重症率、病死率仍比一般流感高,认为今后若出现有特异性、有效的药物,战胜病毒后,才可与病毒共存,现在选择“躺平”为时过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