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特别邮票下月18日发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2月18日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指导性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带来新机遇,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2022年2月18日为《规划纲要》公布三周年,香港邮政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题,发行一套11枚各面值$2的邮票,分别展示大湾区内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九市的地标及最新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2月18日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指导性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带来新机遇,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2022年2月18日为《规划纲要》公布三周年,香港邮政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题,发行一套11枚各面值$2的邮票,分别展示大湾区内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九市的地标及最新发展。
中央惠港政策接连出台,跨境理财通、债券「南向通」、八项惠港青年措施近期相继公布,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昨日(17日)在政府总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带给香港的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多元、共生、无限的空间。他认为,香港在落实国家规划的过程中,应解放思想,用创新思维扩大发展空间,要「站得高,看得远」,重视在理念、思路上和国家对接,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时刻铭记在心。 所有人都要认真积极,把自己的力量与政策融合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李家超眼中,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到「十四五」规划对香港赋予新的定位,一系列政策体现出中央对香港的支持和关爱。「『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带给我们的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多元、共生、无限的空间。」 李家超认为,制度是客观的,但个人乃至整个城市的态度是要积极营造出来的。特区政府有责任解释好、讲解好大湾区的概念,解读、介绍大湾区机遇,提升整个社会对大湾区的认识,亦要积极吸纳各个界别、专业人士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努力营造社会认同氛围,促进全港社会积极参与,让每个个体更充分地装备自我,把握机遇。他呼吁大家积极投入,不断增进自己的竞争力,争取多一些发展机会。 只要我们态度积极,那么100分就有机会变成110分、12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 「『十四五』规划要求在实践中,要更开放、更创新,且要主动思考如何把创新的空间进一步扩大。」李家超认为,香港在落实国家规划的过程中,要「站得高,看得远」,重视在理念、思路上和国家对接,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时刻铭记在心。他认为,很多措施的推出就好像「施工图」,让社会看到「十四五」规划等概念不是虚的,而是实的,如前海「港资港法」的成功实践定能发挥正面效应,相信只要所有人都认真积极,想办法用好机遇,把自己的力量与政策融合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家超笑言,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否交出满分答卷,与每个个体是否积极参与息息相关,「如果不积极参与,可能就降到80分;但只要我们态度积极,用心想办法,有创新的态度,那么100分就有机会变成110分、12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 谈及大湾区各地政府之间互相配合,李家超说,一直以来,行之有效的粤港合作机制、港深合作机制、港澳合作机制等,将继续为两地沟通、建设搭台筑梯。如今,特区政府建立起「专业、专门、专心的专班系统」,与深圳市政府组建了19个不同领域的专班,共同商议相关措施、落实方案,并定下指标。他强调,每个专班须按时向行政长官和深圳市委书记汇报工作。此外,因应实际情况发展,双方领导层若发现新的空间,也会让专班抓紧时间加以研究。 (来源:大公报) read more
澳门卫生局早前透露,计划在现行「健康码」申报系统中新增行程记录功能。澳门卫生局局长罗奕龙昨日(10日)表示,将在本月内推出健康码自报行程记录试用版,使用者可按自己意愿选择是否扫描二维码,记录曾到过的不同场所和时间。 澳门现行「健康码」申报系统,要求市民在进入赌场、政府部门及餐厅等须出示当日有效的健康码。罗奕龙指,新增功能只会将有关资料储存在使用者自己手机内,首阶段将于公营医疗机构试行,并参考用家意见作改良后,再扩大可使用场所范围。 read more
政府谷针持续,疫苗接种年龄过去已不断下调。政府专家顾问、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刘宇隆今日(18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联合科学委员会下月将开会讨论3岁以下幼童接种新冠疫苗,若认同做法会向政府建议,再要求药厂提交数据,经另一个委员会通过及批准紧急使用等程序,预料最快可于9月为相关幼童打首针,10月打第二针。 刘宇隆表示,6个月至3岁的幼童若可接种新冠疫苗,应打齐3针,第3针接种时间可因应疫情发展决定。他指出,香港使用的科兴及复必泰两款疫苗都安全。他强调,要以「老弱妇孺」为推动精准接种疫苗的对象,「妇」是指孕妇,目前0至6个月大的婴儿不能打疫苗,孕妇打针可有效保护婴儿。至于何时能开始为6个月大至3岁以下幼童接种,要待药厂提交数据让政府审视,并通过紧急使用。刘宇隆还表示,科兴使用的灭活技术历史悠久,不用担心其安全性,即使3至11岁小童都是接种3针成人的剂量。 read more
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今日(19日)举行。廉政专员白韫六今日巡视廉署为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专设的应对指挥中心时表示,廉署为是次选举投票日作「全方位」部署,透过执法、预防及教育的「三管齐下」策略,确保选举廉洁公正地进行。 廉署执行处除了专责处理选举投诉的常设队伍外,亦额外调配及加强人手,以迅速处理及打击任何违反选举法例的舞弊及非法行为,包括有机会构成操控或破坏选举的行为,以及涉及在互联网发布与选举相关而可能违法的内容等。执行处亦设立应对指挥中心,密切注视涉及是次选举的舞弊及非法行为,并协调廉署各部门的部署及与各政府机构的沟通。 在预防工作方面,廉署防止贪污处今日亦派人员到访票站,观察投票及点票程序的实际执行情况,如有需要,会就日后的选举提出进一步的防贪及完善建议。 廉署社区关系处人员今日亦驻守廉署的应对指挥中心,接听廉署的选举查询热线2920 7878,为公众解答有关《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及与廉洁选举信息相关的查询。 read more
律政司今日(27日)举行《基本法》法律论坛,并发布律政司出版的首套《基本法》资料读本《基本法起草材料及案例精选》。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沈春耀发表讲话,指出对于「一国两制」事业来说,2022年是一个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年份,首先是香港回归祖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是「一国两制」由国家方针政策付诸具体实践、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正式施行的第25个年头,其次2022年也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40周年,是国家宪法公布施行并在宪法中创设特别行政区制度40周年。 沈春耀表示,一直以来香港社会和海内外各界都很关注「一国两制」的实践走向,常有人提出「一国两制」今后是否会有变化、会有什么变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理解好、把握好、坚定不移与全面准确之间内在的、辩证的关系,对新时代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有重要意义。 沈春耀表示,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对香港来说应该关心的不是「一国两制」方针会不会变,而是怎样全面准确把「一国两制」方针落实好,必须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正确处理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要把坚持「一国两制」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都不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我们绝不能允许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和破坏的活动。 沈春耀提到,「一国两制」在香港已经走过了25年,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人们自然会想到今天、想到未来、想到再过25年会怎么样,邓小平同志当年曾多次明确回答过,充满了对「一国两制」明确的信心。 沈春耀指出,实际上五十年只是一个形象的讲法,五十年后也不会变。前五十年是不能变,五十年之后是不需要变。只要我们始终坚信「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持续地、充分地显现出来,「一国两制」就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优越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国两制」未来会怎么样关键是要看实践经验、实践效果,如果「一国两制」实践表明他是成功的、是有效的、是得人心的,「一国两制」事业就一定会行稳致远。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1/05/ULXHSnIQlx07MX3VPvfO010412002h0C0E010.mp4 当地时间25日是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杀去世一周年,当天纽约市长白思豪、牧师阿尔·夏普顿以及其他社区领袖和政界人士,用单膝下跪9分29秒的方式纪念弗洛伊德。2020年5月25日,美国前白人警察肖万与3名同事在拘捕弗洛伊德的过程中,用膝盖跪压弗洛伊德颈部长达9分29秒致其死亡,这一事件在美国引发全国性的示威活动,并在社会上引起有关警察改革必要性的讨论。 资料来源:微天下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反弹,近期院舍个案随社区感染持续高企而增加。政府早前表示,院舍院友的第一及第二剂接种率已上升至约93%及87%,而第三剂的接种率只有约39%。 政府今日(25日)起,邀请各医疗团队每星期最少1次到访与他们配对的院舍提供外展接种服务,为期6周,并会就此发放特别津贴,以应付所涉及的额外人手及交通开支。卫生署已招募更多医疗团队参与外展接种,希望进一步加快接种速度。 政府强调,鉴于大部分于第五波疫情中感染的院友已经康复,并快将到期接种第三剂疫苗,将按「应打尽打」的原则为院友接种,务求在今年8月内把第二剂的接种率提升至9成以上,并在9月底前为所有到期接种第三剂疫苗的院友接种,令第三剂的接种率提升至最少5成。 read more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港府推出的新冠病毒快速测试呈报平台于昨日(7日)傍晚6时正式启用。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今日(8日)表示,自平台启用至当晚11时59分,共接获17,236宗呈报个案,其中有14,715宗属有效个案,目前已有2,018宗个案完成呈报快测资料,其余的12,697宗个案正等候患者上载资料。 欧家荣指出,这些呈报个案在进入系统后,当局会进行配对,其后发现部分个案已经存在于当局的确诊个案系统中,另有部分个案属于重复申报。当局减去这些重复个案后,共有14715宗有效呈报,属于新发现个案,亦未曾在当局的确诊系统中出现。针对这些个案,当局已经向相关市民发送短信,要求他们提供身份证明文件以及快速检测呈阳性证明的图片。 欧家荣公布,已向昨日的14715宗有效呈报个案发送短讯要求提供资料,当中有2018宗个案已完成呈报,上载资料被核实,当局亦已向他们发出隔离令,以及向其同住家人发出短讯要求提供资料,以发出检疫令。 欧续指,上述17,236呈报个案,全是过去两日经快测确诊的个案;至于当局未有交代2月26日至3月5日的呈报数字,欧指要留待3月14日统计后再公布。对于确诊数字回落,他表示仍要观察,而目前用快测亦当作确诊数字,以后再加入核酸检测两样,疫情会更明朗。他称未有上载身份证明文件的患者,当局已再发短讯要求确认身份,他们将会被当作明日的新个案。 他又指,如在平台呈报快测确诊,在3月6日至3月7日期间的人士会发出隔离令,不过如无病征的人士已打两针、第6及7日快测无染疫,可自由活动,如未有染疫,可在以后日子连续地做,直到不会再测出受感染已可当无事外出,另可在第14日做快测无事已可正常生活。 欧重申当局鼓励市民在平台申报,属自愿性质,但并没有回应如不上报是否会有法律责任。对于平台只容许呈报当日或翌日的确诊,他指此举可尽快发出隔离令或把患者送到隔离设施,强调平台目的是找出新个案。对于2月26日起已康复的病人,容许有一周的时间申报,但没打算会公布此类一早康复市民的个案。 至于其余的12697宗个案仍在等待市民上传有关资料,待当局核实后便向确诊者发出隔离令以及向相关家居接触者发出检疫令。欧家荣又指,这些个案如完成整个流程,当局会计入明天的确诊个案当中。 read more
香港地政总署今日(9日)表示,已经根据《收回土地条例》(第124章)第4条张贴收回土地公告,以进行资助房屋发展。涉及的地块位置包括粉岭新运路近黄岗山、元朗十八乡路近龙田村以及元朗元龙街与攸田东路交界。 上述三组地块为发展局于2021年5月宣布就已规划作高密度房屋发展的私人土地的检视结果。有关检视为行政长官宣布的其中一项加强政府主导规划及收地工作的措施。上述地点的资助房屋发展计划共可提供约1660个住宅单位,预计最快可于2027年及2028年开始入伙。 香港特区政府将收回30幅私人土地,涉及面积约1.12公顷。以上土地将于公告张贴后3个月,即今年9月10日归政府所有。政府指,上述地块为发展局于2021年5月宣布,就已规划作高密度房屋发展的私人土地的检视结果,会与相关土地业权人以及受影响人士保持紧密沟通,妥善处理他们的补偿事宜。 read more
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在前日(12日)举行的第二次内地与香港新冠肺炎疫情专题交流会上表示,中央政府会全面积极考虑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协助请求,原则上接纳请求的整体方向;中央和广东省政府会采取措施,充分保障香港的鲜活食物、蔬菜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中央、广东省会与特区政府共同成立工作组,包括流行病学专家、检测、检疫设施、医疗物资保障和其他物资供应等5个工作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对此,香港友好协进会今日(14日)发表声明,表示该会同仁深受鼓舞、衷心感谢! 香港友好协进会指出,香港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对市民安全健康和经济民生带来严重冲击。政府官员、医疗专家和社会各方都认为,香港现有资源已无法应对目前海啸式增长的疫情,急需国家施以援手。在此情况下,中央政府全力支援本港抗疫,可谓有求必应,想港人之所想,急港人之所急,再次印证「危难时刻国家永远是香港的坚强靠山。」 香港友好协进会强调,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虎年新春致辞时指出,眼下最重要的是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协进会呼吁全体会员积极行动起来,每人一小步、抗疫一大步,全力支持政府的抗疫部署。我们相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有全社会的携力同心、共同抗疫,相信一定能够遏止疫情、摆脱困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