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严峻港铁美孚站出动机械人消毒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社区先后出现Omicron及Delta两种病毒的隐形传播链。因美孚及深水埗区录不明源头个案,当局呼吁曾到访该区的人士及居民、工作人士自行做检测。此外,居美孚的幼稚园教师,疑因与早前确诊的巴裔妇的两个儿子在港铁美孚站内有过9秒交集而染疫。
为减低市民染疫风险,港铁今日(21日)加强多个人流密集的车站的清洁及消毒工作。美孚站出动消毒机械人,频密在车站内喷洒对人体安全的消毒喷雾,以及在非行车时间进行深层清洁。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社区先后出现Omicron及Delta两种病毒的隐形传播链。因美孚及深水埗区录不明源头个案,当局呼吁曾到访该区的人士及居民、工作人士自行做检测。此外,居美孚的幼稚园教师,疑因与早前确诊的巴裔妇的两个儿子在港铁美孚站内有过9秒交集而染疫。
为减低市民染疫风险,港铁今日(21日)加强多个人流密集的车站的清洁及消毒工作。美孚站出动消毒机械人,频密在车站内喷洒对人体安全的消毒喷雾,以及在非行车时间进行深层清洁。
香港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今日(8日)举行视像会议,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推展《基本法》23条本地立法工作,目标在今届政府完结前展开有关咨询,并在今年底前将草案提交立法会审议。 邓炳强表示,香港政府一直积极对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士和组织采取执法行动,包括进行拘捕和检控、激活现有法例、冻结罪行相关财产等,令香港面对的国家安全风险已经大为降低。 本土恐怖主义仍是香港安全隐患 邓炳强重申,本土恐怖主义仍然是香港严峻的安全隐患,警方会继续加强情报搜集和执法工作,致力将极端分子绳之于法;同时,当局会对散播仇恨、鼓吹暴力,以及煽动和鼓励恐怖主义的行为采取执法行动。 他强调不会低估工作的难度,但指目前仍有危害国家安全的外部势力,虎视眈眈希望借任何机会破坏香港及国家安全,例如抹黑23条立法,而有关法例正正针对国家安全立法、间谍及外部势力。他预期届时将有大量反对及阻拦的声音及行为,所以当局也会加强宣传教育及解说工作,并透露如顺利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前展开咨询,希望在年底前将草案提交到立法会审议。 邓炳强提及维护国家安全,称当局正争取时间尽快推展23条本地立法工作,包括参考过往的研究和资料、《香港国安法》的实施经验及法庭相关裁决,及国家和其他司法管辖区的相关法律及实践经验,同时考虑香港近年的实际情况,从而制订有效和务实的方案和条文,拟备适切的咨询及宣传计划。 另外,邓炳强指近年吸毒或干犯毒品罪行的青年人数有上升趋势,当中吸食大麻及涉及大麻罪行的数字均大幅上升。他指,近年本港有不少不同种类的大麻二酚产品涌现,当局正计划在《危险药物条例》下管制大麻二酚,并在今年内进行有关立法工作。 邓炳强还表示,会继续和教育局合作,加强青少年国民身分认同,并在学校推广防范恐怖主义。 金融界议员陈振英建议政府参考内地“新疆反恐”系列纪录片,制作反恐宣传纪录片,邓炳强指会仔细考虑,研究用适当宣传方法。 邓炳强又指,会为涉及“黑暴”而入狱的年轻人提供更生机会,包括加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对国家认同感,协助他们加强守法意识,香港政府同时会提供更“贴地”的职业训练,例如咖啡师和发型师培训,并为有关人士在出狱后配对工作。 童乐居闭路录像月内翻阅完毕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会上报告2021年的罪案状况,指去年本港录得逾6万4千宗罪案,整体较前年增加1,196宗,轻微上升1.9个百分点。他认为本港治安稳定,整体罪案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警方将加强与各界连结,回应警政议题,帮助市民辨识虚假资料。他又提到下月举行的行政长官选举,表示警方会进行风险评估及加强情报搜集,希望能安全有序地举行选举。 不少议员关注家庭罪案,工联会邓家彪问及童乐居案件的调查进度,萧泽颐回应表示,警方已完成观看约4分之3的闭路电视片段,料本月底可以完成。他说,警方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有固定程序,确保能专业处理。他指警方与社署有定期会议,与社工及非政府机构亦有联络,日后会继续加强各方合作处理家庭暴力事件。 此外,萧泽颐指,留意到农历新年期间,有人在民居非法燃放烟花或爆竹,警方拘捕至少8名男子,检获逾1.5吨烟花及爆竹。其中2人今早被捕,分别涉6宗非法管有及燃放烟花或爆竹等。警方会加强宣传、执法巡逻和情报搜集。 read more
男团MIRROR于上月28日在红磡香港体育馆举行演唱会发生意外,昨日(11日)晚上近8时,一批工人抵达红馆,清拆音响及舞台装置。至近晚上11时许,3名西九龙总区重案组探员率先抵达红馆视察,至今日(12日)凌晨接近2时,逾20名探员联同政府化验所人员抵达场馆通宵搜证,预计至今日中午完成。 消息指,警方计划移走舞台支架装置及音响器材等作进一步调查。 意外发生当日,一组悬挂半空的巨型屏幕,在演唱会进行期间突然飞堕而下,击中台上2名舞蹈员,其中一名伤者阿Mo(李启言)目前留医深切治疗部,情况危殆,维生指数稳定。 read more
本港自疫情爆发以来近3年,港人「撩鼻」成常态,有媒体推算过去3年各部门合作进行5300万次核酸检测,估计动用70至80亿元公帑。不过有专家则认为,相关花费值得,最重要是控制疫情,减少对社会的影响。 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认为,不应过分放大数字,指核酸检测可以有效追踪传播链,而香港较内地核酸检测数字不算多。他预计将来可以减少核酸检测的次数,但强调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防重症。 中大生物医学学院客座副教授、本港检测承办商「相达生物科技」创办人招彦焘则认为相关花费「绝对值得」,指核酸检测较快测更准确追踪病毒传播链。他透露说,政府外判的价格会较低,随着下一轮招标增加更多化验所,相信外判价格可能会再下跌。 read more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及香港回归二十四周年之际,负责「长征」「神舟」「北斗」「天问」「嫦娥」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科学家团队22日开始为期五天的访港行程,将在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地举办多场讲座。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今日(23日)在香港理工大学首次讲座中,向香港同胞宣讲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航天精神与爱国精神的关系。戚发轫用平实朴素感人的语言与港人分享了一代航天人的爱国情操。他表示,爱国不是高不可攀,不需要抛头颅洒鲜血,只要把时间、知识、精力献给你的岗位、事业、国家,每个人都能做到。 戚发轫表示,一个人没有爱,绝对不可能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就是爱国家。戚发轫指出,现在是和平时期,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爱国;每个人只要把岗位的工作做好了,老师把课教好了,学生把学习学好了,就是爱国。戚发轫在演讲中回忆起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特别指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被美国软禁5年,最后克服重重困难,在国家大量的外交努力下才回到祖国。戚发轫告诉港人,为什么钱学森要排除万难,坚持回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的繁荣强大,可以排除万难,放弃一切。 戚发轫忆述2003年「非典」时期发射神舟五号时的经历,表示疫情对航天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上百人天天在航天城工作,万一有人感染,后果很严重」。因此他要求凡是进了航天城,管吃管住,但不能走,什么时候干完什么时候走。年轻人要照顾家,不能不让走,相关措施「确实不太人道」,但这就是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要有舍小家的特殊准备。他又表示,在座的各位,工作过程中会遇到特殊情况,现在的疫情就是特殊情况,大家都要有能吃苦的思想准备。戚发轫循循善诱地告诫香港年轻人,只有舍小家才能成大家,才能为国家,有舍才有得,舍得自己成就国家,就是最大的爱国,就是最高尚的爱国主义,一代航天人的航天精神集中体现在航天人的爱国精神,正是航天人所具有的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操爱国主义理念,才是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源源不绝的强大动力。 细心的听众或许能够留意到,在讲座的留影过程中,88岁高龄、满头银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把站在左手边的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容启亮拉到中间,拉到自己身边,然后紧紧握住他的手,直至合影结束。这一刻,内地和香港科学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不经意的温馨举动,不仅仅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博大胸襟,更展现了内地科学家与本港科学家长期以来的亲密无间的科学合作协作与友情。 众所周知,多年来,容启亮教授参加了国家航天局的探月工程嫦娥三、四、五号项目,以及中国首次火星任务的「天问一号」。容启亮教授团队研制的机械臂采样器、摄相机和表取初级封装装置等设备,未来还会应用在嫦娥六号,在2024年前后着陆月球背面。容启亮教授以其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一起合作的内地科学家更加不会忘记。 戚发轫院士在讲座中动情地表示:「中国人非常关心航天,成功了,支持!失败了,也能理解。这一点很了不起,更重要的是,我们伟大的事业孕育了自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了事业的发展,在这点上,中央非常地重视。」在这里,表现出祖国人民对科学家的高度尊崇尊敬与支持,正是这样基于人民大众的广泛坚定热情支持,祖国航天事业才孕育了自己伟大的航天精神,而这种伟大的航天精神又推动了航天事业取得一个有一个伟大的成就。 戚发轫进一步指出,中央把每年的4月24日定为航天日,希望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戚发轫又提到,1986年底,航天工业部党组提出「航天传统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他自己有深刻体会,认为核心内容应该是自力更生。他说,一切靠自己,不能靠别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事业,要发展要壮大,要超越他人,只能靠自身努力,不能靠别人。戚发轫的此番肺腑之言,实际上也是在提示港人,要超越别人,就必须靠自身努力。等靠要不可能达致超越,不可能发展壮大,更不可能持久繁荣。 戚发轫回顾了中国一系列航天成就,包括长征5号B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组网成功,「天问一号」等,强调「天」是是人类生活的第四个领域。地球上煤、石油等资源有限,所以要入地、下海和上天。月球上有大量可控核聚变燃料「氦3」,可以极大程度解决地球能源问题,这就要靠航天技术,这就要提升航天技术,发展航天事业。 最后,戚发轫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与在座港人共勉: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强调每个人都要有梦,都要有一个强国梦,要有创新的精神,事情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戚发轫寄希望港人,要有梦想,更要有强国梦想,要敢创新,更要敢科技创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个人基于爱港爱国的实干所取得的成功,就是香港的成功,香港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 资料来源:点新闻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26日)晚在社交媒体平台表示,很高兴本港一家地产商宣布对其旗下全资拥有的商场受影响租户提供支援,且力度不少。林郑月娥指,这些被关闭的处所,例如健身中心、美容院等,须承受超过三个月无法营业的压力,它们的损失实难单单以政府的「防疫抗疫基金」弥补,因此极其需要业主提供租金宽免。同样地,虽然餐饮业和零售业仍可局部营业,但生意已大幅下降,因此也是极其需要业主支援。 林郑月娥在帖文中呼吁各地产商在抗疫战上再下一城,减免受影响租户的租金负担,业主和租客互谅互让、有商有量。相信更符合众志成城、齐心抗疫,达成稳控疫情这压倒一切的任务! read more
港版健康码一旦有追踪功能易引发私隐问题,如全民强制使用亦会。经常来往中港两地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内地健康码系统利用手机的大数据去找出与确诊者有相同曝露史的人,「一夜之间就可以转咗做黄码」,持黄码的人无法坐地铁、的士,也不能进入公共场所,但内地人并不会埋怨,「渠哋唔会投诉」,因为大家都明白是为了抗疫。卢宠茂直言,有人觉得使用定位、电讯商提供资料去追踪是侵犯私隐,但他则认为疫症就如战争,必然「好多自由会失去」。他称内地市民对于使用科技抗疫感到自豪,因为大部份人仍能享自由。 卢宠茂为了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工作,时常都穿梭中港,他指即使现在深圳并无疫情,出入医院、政府部门、大型商场都仍需出示粤康码,个别机构亦会扫描健康码。除了健康码外,若到访政府机关和公共场所,更需同时出示「行程卡」,「行程卡」是一个手机程式,会根据用家手机网络的转变,自动纪录使用者过去14天曾到访的城市,「例如去深圳大剧院,或者去政府部门开会,就要睇埋行程卡,保证14日内无去过中、高风险地区。」 各省市健康码资料互通有人「一落机就转黄码」 他称,虽然全国不同省市都有自己的健康码,但资料则是全国互通,例如广州在数个月前爆疫,有相关的接触者乘坐飞机到其他省市,「一落机就转咗做黄码。」 为了抗疫内地人不会投诉健康码突转色 卢宠茂指,内地健康码系统利用手机的大数据去找出与确诊者有相同曝露史的人,「一夜之间就可以转咗做黄码」,持黄码的人无法坐地铁、的士,也不能进入公共场所,需要即时到医院做检测,「例如我哋医院会有绿色通道畀佢哋,唔使预约就可以验,6个钟就有结果。」他称内地人并不会投诉自己的健康码突然被转色,因为大家都明白是为了抗疫,而且知悉自己有风险而去接受检测,亦能令自己和家人安心。 他直言,有人认为使用大数据是侵犯私隐,但他则认为疫症就如战争,必然「好多自由会失去」。他称内地市民对于使用科技抗疫感到自豪,因为大部份人仍能享自由,「啲市民好proud(自豪),觉得有码就有自由。」 建议政府推港康码供市民自由下载 卢宠茂坦言,香港政府虽然有公布确诊者行踪,并要求有共同曝露史的人接受强制检测,但实际上无法确保这批人真的有做测试,他相信内地卫生部门对于这种做法仍然不满,直指若香港想通关,必须作出改变。被问到香港的健康码应否参考内地或澳门的做法,他指自己每天都使用粤康码,「睇唔到有咩需要担忧」,他认为政府可以改良港康码,并让有意使用的市民下载,「应该畀选择想用呢种功能去保护自己慨人,做咗出嚟,想用就去用。」 (来源:香港01) read more
随着内地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本港日前亦放宽隔离令,社区隔离设施使用率逐渐减少。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今日(18日)表示,中央援建的8个社区隔离设施,除了竹篙湾之外,其余7个处于备用状态。考虑到疫情的最新发展,政府会积极考虑把已确定不再需要用作应付疫情的社区隔离设施,逐步有序转作其他非抗疫用途的可行性,以善用珍贵的土地资源,推动社会复常。 卢宠茂回应议员书面质询时表示,位于落马洲河套区的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和方舱设施,已于上月移交特区政府营运管理。相关政策局、部门和医管局已经进行实地视察,为设施的安排作出合适准备。 read more
本港最近有多名机组人员确诊Omicron变种病毒,政府专家顾问、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担心随着Omicron出现,在香港有个案流入社区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他又预料推行「疫苗护照」,对与内地以及海外通关有帮助。不过,候任立法会议员林振升表示,「疫苗护照」应该是政府要研究的其中一个方向,但不希望释出信息令打工仔担心会因而失去饭碗,促请政府厘清执行细节。 许树昌在电台节目表示,政府决定要求货机机组人员抵港后首三日在检疫酒店隔离是好开始,他指如果隔离日期延长至五日能更有效找出患者,但理解检疫酒店和竹篙湾检疫中心房间数量有限。至于近日验出确诊和初步阳性的两名国泰机组人员,是互相传播,抑或同在海外感染,要视乎基因排序结果。 对于是否应该推出「疫苗护照」,他说绝对同意建议,他过去亦有提出类似意见。他指现时本港疫苗接种率未理想,担心随着Omicron变种病毒出现,在会有个案流入社区,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候任立法会议员林振升表示,「疫苗护照」应该是政府要研究的其中一个方向,但不希望释出信息令打工仔担心会因而失去饭碗,促请政府厘清执行细节,包括哪类人士会获豁免。林振升指,部分高危工种如机场员工,执行「疫苗护照」的争议不大,但如果要求市民必需接种疫苗,就会引起争议。林振升又说,目前已有超过400万成年人士接种疫苗,对于「疫苗护照」措施能否进一步推动接种有保留。 read more
民建联在第三次立法会前厅交流会结束后见传媒 第三次立法会前厅交流会今(5日)早以闭门形式举行。民建联於会后会见传媒,立法会议员周浩鼎表示,会议期间民建联将出访东盟的意见整合后向财政司司长反映,争取东盟企业到港上市,包括向当地企业加强宣传港交所,推出合适措施协助更多当地中小企在港上市。 本地经济方面,周浩鼎表示关注「还息不还本」安排,建议政府以灵活、适切的方式照顾中小企需要。 会议期间,立法会议员葛珮帆向财金官员提及有关金融及财经政策。她称讚当局安排得宜,让金管局及证监局负责人到场讲解,使议员了解政策目的及背后意义,為吸纳东盟企业来港,建议创业板尽快改革,放宽限制让其他创科公司上市,推动虚拟资產管理。 土地房屋方面,立法会议员刘国勋指,向当局反映要求基建先行,希望施政报告尽快公布北部都会区基建项目,并就南北干道、北部快速通道提出建议,亦希望将物流土地作长远规划,局方回应指将积极研究有关建议。 谈及交流会运作,立法会议员陈勇形容前厅交流会是「快而準」,财政司司长只说几分鐘开场白后,立即分开六组进行讨论,会议期间他参与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及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樺负责的小组内,各议员善用两分鐘快问快答,局长亦就议员关注的问题即时应对,是十分有效地交流。他就引入海外龙头企业、智慧城市及智慧管理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市民填写表格时以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建议获局方正面回应。 国家日前宣布展开第4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并首次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选拔载荷专家。立法会议员梁熙表示,正了解安排,孙东局长回应表示暂时未有最新资料,政府将争取香港有一个名额,让港人有机会担起这项「国家级任务」。 read more
截至6月29日12时36分,全市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1683.6万人,18周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率已达77.6%。全市累计接种3527.71万剂次。至此,上海已有14个区新冠疫苗接种率已达到或超过77.6%。那么77.6%是怎么测算出来的?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告诉记者,77.6%的数字,是根据新冠病毒的传播力2.6和疫苗效力79.34%推算出来的。 流行病学领域有个重要概念——R0(读作“R naught”)。科学家运用R0来描述病毒传播系数,通俗地说,就是每个感染者在被感染期间平均会传染给多少人。而今,R0已成为衡量流行病以及大规模公共疫情暴发强度的重要指标。目前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的传播力(R0)为2.6,简单讲,就是一个新冠病例可以传播给2.6个人。理想状态是将传播力降至1以下,也即一个新冠病例传播不到1个人,这意味着至少有1.6个人必须有抵抗力,有效接种率需要达到1.6/2.6=61.54%。 不过,新冠疫苗保护率也并非100%(此处指不发病,但对重症预防效果,所有现有新冠疫苗效力均更高)。目前测算下来,新冠疫苗效力约为79.34%,用61.54%除以79.34%,便得到了77.6%这一数字。 资料来源:上观新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