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1 月 2021-11-12
电子消费券派发逾3个月,首批以电子登记的市民分别在8月及10月获发放两期消费券。4间电子支付营办商之一的八达通昨日(11日)表示,截至11月上旬,逾7成首批领钱的市民已消费逾4,000港元,可最快于12月16日领取尾期1,000港元。
就政府原先预期消费券计划可为本港经济带来0.7%的提振作用,八达通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消费券确实带动本地经济,零售趋活跃。由今年8月至10月底,八达通日均零售交易额增长2倍;同期日均交易笔数亦升1.5倍。其中,增长最大的零售类别是电子产品、电器。其次,受惠于本地疫情趋稳定,食肆餐饮消费,甚至个人护理产品、衣服鞋物,以及美妆产品的表现同样显著。
展望圣诞、新年等传统零售旺季将至,发放消费券料可推动本地零售意欲持续炽热。 read more
24 12 月 2021-12-24
香港政府昨日(12月23日)引用《预防及控制疾病(对若干人士强制检测)规例》(第599J章),作出限制与检测宣告(下称“相关宣告”),自昨日下午7时30分起限制在屯门指明“受限区域”(即屯门湖翠路201号兆禧苑安禧阁(A座))内的人士(下称受检人士)须留在其处所并接受强制检测。受检人士须在其处所等候,直至“受限区域”内所有已识别的受检人士完成检测,而相关检测结果亦已获大致确定,方可离开其处所。此外,政府昨日亦发出强制检测公告,任何于2021年12月1日至12月23日期间曾身处有关大厦内超过两小时的人士,即使在“相关宣告”开始生效时不在“受限区域”内,亦须于2021年12月25日或之前接受强制检测。政府今日(12月24日)上午约6时15分完成强制检测行动,并正在“受限区域”内进行执法行动,确认“受限区域”内所有人士已接受强制检测。政府会另行公布正式撤销“相关宣告”的时间。
自今日上午约6时15分起,屯门指明“受限区域”内已进行检测的人士如能出示阴性检测结果电话短讯或佩戴手环以证明接受强制检测,可在向订明人员提供个人资料后,经由指定出口离开“受限区域”。
政府昨日于“受限区域”内设立临时采样站,并要求受检人士在今日凌晨1时30分前到采样站接受鼻腔和咽喉合并拭子样本采集及2019冠状病毒检测。截至今日凌晨1时30分,约1 210名居民接受检测,当中没有发现确诊个案。
此外,政府亦在“受限区域”内派员到访约560户,当中约55户在过程中没人应门,包括可能已经接受检疫或隔离的住户,亦有可能部分单位是空置,政府并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资料,会采取措施跟进。
政府亦了解有居民早前已于区内的流动采样站或透过其他途径接受检测,故“受限区域”内的人士如在2021年12月21日至12月23期间已进行检测,并能出示检测结果电话短讯或相关证明,无须再次接受检测。
政府重申会严肃执法。如任何人士未能出示检测结果电话短讯,或佩戴手环以证明接受强制检测即属违反强制检测公告,可处定额罚款5,000元,并会收到强制检测令,要求该人士于指明期间内接受检测。不遵从强制检测令或限制与检测宣告即属犯罪,并可处第四级罚款(25,000元)及监禁六个月。 read more
23 2 月 2022-02-23
香港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升温不断,确诊数字高踞不下,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本港今日(23日)新增8,674宗确诊,再创新高,其中3宗为输入病例,其余8,671人属本地感染。个案中有30人怀疑感染Delta变种病毒,5,428宗疑染Omicron,另有7宗未完成化验,96宗病毒量不足未能进行基因排序;今日有3,113宗个案由医管局检测直接确诊,昨日(22日)亦录得7,990宗本地呈报个案。
张竹君表示,至今已累计超过300间院舍爆疫,当中涉及300名员工及逾930院友中招;另外,当局指截至昨日,有153宗死亡个案,其中90名是院友,大部分是长者,当中51人超过70岁,其余29人则逾80岁;另外55名死者为社区的长者,其他死亡个案则涉及3名染疫的小童。她分析首102名死者中,只有7人已打2剂新冠疫苗,其余没有打针或未完成接种。
张以146宗个案作基数,现时发病的死亡率为约0.3%,而前4波的累计死亡率是2.2%,她强调无打针者的发病及死亡率为0.54%;打了针的即是0.03%,当中相距18倍。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表示,截止今日零时零分,过去24小时再多24名患者染疫亡,涉及16男8女,介乎52至97岁,其中21人为65岁以上长者,6位两针,1位已打1针,其余无打针,15人来自院舍。
另外,由于数据滞后,本周一及本周二(21日至22日)亦有19人离世,涉及15男4女,年龄介乎52至98岁,第5波疫情至今有188人于公立医院离世,累计有393名疫患于公立医院离世。确诊患者中,危殆病人有24人,其中4人已接种疫苗,另有43人情况严重,当中10人已打针。
刘家献表示,昨日有20名病人于入院筛查验出病毒,累计1200名医院管理局员工确诊。现时共有4,234名病人分别于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院管理局传染病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社区治疗设施及公立医院接受治疗;超过1,600人于竹篙湾社区隔离设施隔离,另有240多人于荃湾帝盛酒店社区隔离设施隔离。
约20名病人在入院筛查或检测时验出病毒,有近40名同房病人列为密切接触者。至今有近1,200名医管局职员染疫。所有人入院都会筛查,确认入院时有无感染。过去一日已经找到20名病人。职员方面,由本周开始,每个同事上班前都要进行快速测试,没有验出病毒才可以上班,以免把病毒带入医院。医院也有做好感染控制,包括要求病人和员工戴好口罩,避免聚会等。
私家医院合作方面,刘表示当局正与私家医院联会开会,安排公立医院病人到私家医院治疗,除了疗养病人,也正探讨癌症治疗、洗肾、心脏病等。
刘宣布新增油麻地赛马会普通科门诊,及长沙湾赛马会普通科门诊,作为社区疫患的指定诊所,明日(24日)开始会有9间指定诊所。他提醒病人必须预约。 read more
01 12 月 2021-12-01
正在武汉考察的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12月1日)早到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参观。她表示,香港看好碳排放交易市场,返港后会与港交所研究相关领域。至于促进碳权交易,会否令部分企业选择购买限额,因而降低减排动力,林郑月娥就指,目前国际间未有统一意见,政府需要在相关方面再研究。
林郑月娥提到,内地的个人投资火热,中央会希望港交所逐步推出金融衍生产品,但不能做得太快,有关决定亦需要中央批准。她又说,目前本港燃煤发电占比已降至不足25%,但要处理最后20%占比会较困难,因为现时香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只有约1%,政府长远目标是将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升至10%。
林郑月娥访问武汉行程今日结束,她下午会乘搭飞机由武汉前往深圳,之后经口岸返港。 read more
15 12 月 2022-12-15
内地早前公布防疫「新十条」,进一步优化防疫,两地市民热切期盼早日恢复正常通关。继深圳巿「健康驿站」的名额本月9日起增至每日2000个后,今日(15日)起名额增至每日2500个。
医管局前行政总裁梁柏贤昨日深夜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帖文,引述一段未经证实消息指,有在广州港人说,当地已全撤(防疫)。如果是事实,相信会好快通关。
梁柏贤在帖文中写道,「以下资料未经证实,大家可以fact check吓。如果是事实,相信会好快通关,香港慨防疫措施,亦都好快会撤销。广州港人说:广州已全撤。无针纸,无出行,无污水监测,无核酸,而家进一步叫一般人不要做抗原自测,有病留在家。恢复庙月花巿,广州医院已要求阳性但无症状的人照样上班。」
read more
08 8 月 2022-08-08
本港近日录得多宗外地输入疟疾个案,引起社会关注。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表示,传播疟疾的按蚊在本港市区很罕见,过去10年只有在山边发现过按蚊繁殖,相信疟疾在社区扩散的风险非常低。他指,在全港暖化及航运交通陆续恢复下,要留意机场及检疫酒店等有否出现按蚊,并要加强灭蚊。
梁子超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疟疾在很多亚热带地区均为风土病,并非新发传染病,是可预防疾病。他指,以往不曾因疟疾而要实施「熔断航班」,又相信目前个案对公营医疗体系构成的压力不算大,若有需要可安排患者转到二线隔离病房。
梁子超:BA.4或BA.5或在数周后变成主流病毒株
另外,梁子超估计,Omicron BA.4或BA.5个案占整体超过10%,比例较过去一周增加1.5倍,有机会在3至4周后变成本港主流病毒株,令单日确诊个案重上过万宗,或造成第6波疫情。他指,BA.4或BA.5二次感染比例仅1%,显示感染后仍有相当好的免疫效果,但长者及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率仍未理想,需继续推高。
梁子超认为,师生要继续每日进行快速抗原检测,避免个案在校内传播,再将病毒传播予家中长者,又建议在疫情处于高位时,学生要考虑减少病毒量排放较多的活动,包括剧烈运动及唱歌等。
梁子超表示,现时每日录得的BA.5本地感染个案已超越输入病例数字,反映输入个案对本地构成的影响逐渐减少,认床政府有空间未来缩短抵港检疫日数,但具体仍要视乎本地个案数目,以及接种情况及人手等安排是否到位;当本地疫情与海外相若时便可未来免检疫通关。 read more
20 1 月 2022-01-20
Omicron变种病毒杀入社区,本港疫情持续升温,近日出现接种疫苗热潮。明日(21日)起,医管局提供科兴疫苗接种服务的普通科门诊诊所将由2间增至24间。
截至目前,本港有3间提供科兴疫苗接种的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分别为北角渣华道体育馆、佐敦官涌体育馆及沙田源禾路体育馆,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8时至下午8时。
24间可接种科兴疫苗的医管局普通科门诊诊所名单见下:
西湾河普通科门诊诊所
筲箕湾赛马会普通科门诊诊所
湾仔贝夫人普通科门诊诊所
鸭脷洲普通科门诊诊所
坚尼地城赛马会普通科门诊诊所
西营盘赛马会普通科门诊诊所
钻石山东九龙普通科门诊诊所
新蒲岗柏立基普通科门诊诊所
油麻地赛马会普通科门诊诊所
九龙湾健康中心普通科门诊诊所
观塘社区健康中心
西贡方逸华普通科门诊诊所
将军澳(宝宁路)普通科门诊诊所
长沙湾赛马会普通科门诊诊所
葵涌伍若瑜夫人普通科门诊诊所
南葵涌赛马会普通科门诊诊所
青衣市区普通科门诊诊所
北大屿山社区健康中心(北大屿山医院)
粉岭家庭医学中心
大埔赛马会普通科门诊诊所
元朗容凤书健康中心
屯门仁爱普通科门诊诊所
天水围(天业路)社区健康中心(现已提供服务)
马鞍山家庭医学中心(现已提供服务)
此外,卫生署3间长者健康中心(蓝田长者健康中心、西营盘长者健康中心和将军澳长者健康中心)为所有65岁或以上人士即场接种科兴疫苗,无须预约。
市民点此查看多途径接种疫苗 read more
30 11 月 2022-11-30
复必泰二价疫苗明天(12月1日)正式开打。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30日)指,数据显示二价疫苗更能针对新变种病毒,减少死亡和重症风险,呼吁市民尽快接种。他说部分市民为了等接种二价疫苗而延迟接种,认为政府应扩展至第3针加强剂都可使用二价疫苗。
何柏良又指,随抗疫常态化,建议入境旅客如无病征,毋须做核酸检测;现时每日仍有约50栋大厦因污水检测出病毒,需要强检,建议若居民已经接种3针疫苗,应豁免检测,以善用资源。 read more
17 7 月 2021-07-17
针对美国政府悍然炮制所谓「商业警告」,毫无理据抹黑香港营商环境,并制裁中央驻港机构官员,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指出美方有关霸凌行径蛮横之极、无理之极,严重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赤裸裸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绝不接受,必将坚决反击!
发言人表示,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社会秩序恢复,法治原则彰显,发展重回正轨,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自由,外国在港投资者迎来更加安全、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包括美驻港企业在内国际持份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报告再次肯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近日媒体还报道在港美国商界普遍反对美政府出台「商业警告」,认为美政府举动堪称疯狂,只会适得其反。美方无视中方反对和商界呼声,一意孤行炮制所谓「警告」,荒腔走板唱衰香港前景,危言耸听恐吓在港外国投资者,其担心香港营商环境是假,企图破坏香港繁荣稳定、危害中国国家安全、阻挠中国发展是真。美方的卑劣图谋令人不齿,绝不会得逞!
发言人指出,美方一再搬出制裁等卑鄙伎俩向中方施压,蛮横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粗暴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再次暴露了「美式霸凌」、「美式双标」的穷凶极恶、自大狂妄。美方行径逆历史潮流而动,这种施压制裁的不义之举再多再滥都不过是废纸一张,阻挠不了「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坚定步伐和中华民族不可逆转的复兴大势。中国共产党已迎来百年华诞,中国被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谁还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国际社会有识之士一定会坚定反对美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站在正义这一边。
发言人表示,中国已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力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随着国安法实施和完善选举制度落地,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更加稳固,法治和营商环境更加优良,社会氛围更加和谐,「东方之珠」必将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相信任何不持偏见的国际投资者都将从香港实际和自身在港利益出发,作出客观判断和理性选择。
发言人强调,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香港繁荣稳定不容破坏。我们敦促美方悬崖勒马,立即停止反中乱港的政治图谋,停止肆意挥舞制裁大棒的霸凌行径,停止以任何方式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对美方肆意妄为,中国人民必将给予迎头痛击! read more
14 9 月 2022-09-14
本港疫情有回落迹象,昨日(13日)确诊个案录7,218宗,连续5日下跌。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曾祈殷今早(14日)在电台节目表示,近几日确诊数字稍为回落,或与中秋假期检测量减少有关。他对此赞同要观察多一至两周,了解数字是否持续回落。若之后几日反弹每日9,000至1万宗确诊,可反证近日的波幅是出现「假期效应」,强调仍要观察未来两周数字是否反弹。
对于有内地人士无接种疫苗,来港亦可获「临时疫苗通行证」及蓝码,曾祈殷同意观感上不理想,问题不在于访港人士来自哪里,而是若香港推行相关防疫规例就应该一视同仁。若有人毋须接种即可来港,与外防措施背道而驰。若相关人士在港染疫,有机会要在本港医疗系统接受治疗,应该作出修改。
现时输入病例占确诊个案的比例相对较少,曾祈殷认为不应过分聚焦抵港人士检疫方案,重点不在于「3+4」抑或「0+7」。反而研究是否有效落实各项「包底」措施,包括确保旅客入境后有否按时检测等,就可知悉来港人士是否带病毒或变种病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