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4 月 2022-04-09
香港疫情有缓和趋势,教育局早前公布全港学校最快4月19日恢复面授课堂。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今日(9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希望观察一连三日全民快速测试后的结果,下星期敲定复课细节。
杨润雄说,初步计划复活节假期后,先安排高小年级恢复面授课堂,运作约一个星期后,下个月首星期,让初小都可以恢复面授。中学方面,须待中学文凭试(DSE)主科考试在月底完成后,下月初逐步恢复面授。
杨润雄透露,昨日同校长代表会面,他们普遍赞成局方初步拟定的恢复面授安排。 read more
01 9 月 2022-09-01
廉政公署今日(9月1日)宣布就国际反贪局联合会(联合会)主席一职的过渡安排,及委任前廉政专员白韫六出任廉政公署特别顾问,为期1年,期间继续担任联合会主席。有关安排获中央人民政府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支持。
廉政公署期望透过是次安排,可让主席一职在符合联合会会章的要求下顺利过渡;亦有助廉政专员胡英明处理联合会的衔接工作。
白韫六2022年1月以时任廉政专员身份,在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下,成功当选联合会主席。白韫六在过去10年一直积极参与联合会工作,更自2017年起担任联合会培训委员会召集人,成功推动多项联合会培训项目。在未来12个月,他会继续带领联合会推进多项计划,及协助衔接工作。
联合会于2006年成立,是一个独立及非政治性反贪组织,专责推广及促进有效落实《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并协助全球各国反贪机构预防和对抗贪污。目前已有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反贪机构加入联合会成为会员。 read more
14 1 月 2022-01-14
近日多宗确诊个案都在屯门区居住和活动,多处被纳入强制检测,区内连日出现排队检测的人龙。新鸿基地产昨日(13日)公布,将为屯门兆康地盘约2400名员工、承办商和分判商工友,提供免费新冠病毒检测,最快可星期一进行。
新地在屯门区发展多年,兆康为区内最大型的地盘之一。新地表示,期望有关安排可免却工友前往社区检测中心排队轮候的不便,同时减轻区内检测中心的负担,与社区同心抗疫,应付今次疫情。 read more
10 8 月 2021-08-10
多功能智慧灯柱计划引发监控疑虑后,当局本计划安装约共400支智慧灯柱,地点包括中环/金钟、铜锣湾/湾仔、尖沙咀及观塘/启德发展区四个选定地区,但至2019年中,仅在观塘区和九龙城区安装了50支。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和路政署现正检视余下约350个拟安装智慧灯柱的位置,预计在2023年年中完成所有安装工程。
根据观塘区议会文件,智慧灯柱上装有高清全景摄录机及蓝牙交通探测器,原意协助环保署打击非法倾倒,以及为运输署提供实时交通数据,但因应公众对私隐的顾虑,以上功能将会停止推出,待广泛咨询且得到公众共识后才重新启用。路政署亦于去年5月拆除观塘区内智慧灯柱上已停用的摄影机和灯柱顶部的圆形外壳,并将陆续安排拆除区内其他智慧灯柱的相关装置。
据介绍,智慧灯柱的3个功能包括全景摄像机会协助环保署记录非法倾倒车辆、让运输署收集车牌号码、为运输署提供车速数据的蓝牙交通探测器功能,会停用直至取得共识后才重新启用,部门将在一至两个月内成立业界咨询委员会,并展开广泛咨询。
至于被指会读取智能身份证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副总监黎振伟解释,该技术是一个可读标签,只能发放信号,不能接收,用作提供准确定位服务。
资科办和运输署正探讨以光学雷达(LiDAR),取代摄影机探测车辆速度和辨识部分车辆种类,并于今年第一季开始于科学园进行路面测试,并计划在现有两支分别位于观塘区和九龙城区(启德发展区)的智慧灯柱进行实地运作测试。
翻查资料,因应社会对智慧灯柱相关的私隐保障安排表达关注,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于2019年成立由业界专家、学者和个人资料私隐专员组成的「智慧灯柱技术咨询专责委员会」,全面检视智慧灯柱应用的私隐保障技术和措施。 read more
06 12 月 2022-12-06
行政长官李家超(前排左五)联同各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政策局及部门的首长级人员在大会默哀时,共同默哀3分钟。(政府新闻处)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追悼大会于今日(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特区政府总部安排直播追悼大会。行政长官李家超联同各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政策局及部门的首长级人员收看追悼大会直播,并在大会默哀时,共同默哀3分钟,以表达对江泽民主席的深切哀悼。
所有政府政策局及部门亦安排员工在追悼大会默哀时,同时默哀3分钟。
隶属于多个政府部门,包括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海关、惩教署、环境保护署、消防处、卫生署、香港警务处、入境事务处及海事处的政府船只亦在追悼大会默哀时在中区对开海面鸣笛3分钟。
隶属于多个政府部门的政府船只在追悼大会默哀时在中区对开海面鸣笛3分钟。(政府新闻处)
此外,十八区民政事务处于各区指定地点安排直播追悼大会,让广大市民收看及进行默哀。
十八区民政事务处于各区指定地点安排直播追悼大会,让广大市民收看及进行默哀。(政府新闻处)
全港所有政府机构(包括香港境外办事处)的国旗及区旗今日下半旗志哀,主要政府建筑物、立法会及司法机构的国旗及区旗由12月1日起下半旗志哀。
政府官员今日不出席任何公共娱乐活动,今日所有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娱乐及庆祝活动已按情况安排延期或取消。 read more
15 2 月 2022-02-15
香港近日疫情非常严峻,新增个案海啸式上升,远超检测、隔离、治疗等各方面容量,数以千计的染疫市民仍留在社区,未能送院。政府今日(15日)公布为尚待移送入院或隔离设施的市民,包括在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人士,在等候期间所作的安排。
政府表示,当市民透过社区检测中心或流动采样站进行2019冠状病毒病核酸检测,而检测结果呈阳性或初步阳性,有关个案会列入「新冠病毒病人入院分配系统」。然而,由于医院现时无法接收所有个案,医管局会根据系统资料按风险评估将有需要的病人移送医院,其他感染人士会按序移送往社区隔离设施。
由于感染人士可能需要等候较长时间才能获安排移送,他们在等候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经常清洁双手和注意咳嗽礼仪,尽量减低传播病毒的风险。如家庭情况许可,感染人士应留在自己的房间内,关上房门并尽量避免与其他同住人士有面对面的接触、共同进餐或共享私人物品。如果需要离开房间,须正确佩戴紧贴面部的外科口罩。
环境卫生方面,建议尽可能打开窗户以保持单位空气流通,并每日清洁和以1比49稀释家用漂白水消毒家居环境。如需要共用洗手间,应在每次使用后即时清洁和消毒,并每星期至少一次把约半公升清水倒入每个地台排水口。
感染人士在等候移送期间应尽一切可能留在家中,避免外出。如必须外出,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尽可能使用点对点交通工具。若感染人士出现严重征状,请紧急致电999热线,以期尽快安排救护车入院。
政府又提醒,由于快速抗原测试只可作参考用途,不能代替核酸测试,如市民自行使用快速测试套装而测试结果呈阳性,应再进行核酸检测,以作覆检。为审慎起见,他们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及尽量留在家中,避免外出,并邀请亲友以现有途径协助取得和运送深喉唾液样本收集包。 read more
03 9 月 2021-09-03
「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活动今日(3日)举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郝淳主任发表致辞,介绍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他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进入空间站建设时代,中国空间站按计划将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
郝淳表示,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发展历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的国家重点工程,自1992年中央政府批准工程执行,工程全线攻坚克难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航天员天际往返、航天员出舱活动和交合对接。如今,工程按照中央批准的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稳步推进。
他说当前,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进入空间站建设时代,中国空间站按计划将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今年上半年已经成功实施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发射,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今年9月份和10月份将分别实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明年还将实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的发射,以及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的发射,完成我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郝淳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近三十年以来取得的成就是全国上下一盘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奋斗结晶,展示了中央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郝淳强调,载人航天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香港同胞的关心和支持,来自香港科技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参与了多项技术研究和实验项目的研制,由香港青少年设计的科学实验项目,还在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期间进行了搭载实验。神舟五号飞行任务以后,中国载人航天代表团多次出访香港,期间深切感受到了香港同胞对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热情和支持。未来希望香港同胞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香港科技界的力量更多参与载人航天的建设,让香港智慧闪耀太空。
最后,郝淳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促进香港青少年对祖国航天事业的了解,促进香港和祖国内地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 read more
26 3 月 2022-03-26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3/2c416d7b2eb11d5a789c73ef9fe15bc3.mp4
香港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公布,今日(26日)新增3,884宗经核酸检测确诊个案,包括6宗输入个案,另有宗4,957经快速检测呈报平台登记及成功确认。换言之,香港新增8,841宗确诊个案。香港对上一次录得四位数确诊为2月24日,当日确诊个案为8,798宗。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计共1,107,839宗病例,其中707,409宗为经核酸检测确诊个案,另外401,124宗为快速检测呈报个案。
欧表示,由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分析的1,264宗确诊个案中,没人感染Delta变种,另有1,234宗染Omicron,有30宗未完成或病毒量不足未能进行基因排序。他指出,昨日(25日)无新增院舍出现新冠爆发,院舍死亡个案增至3,786宗,第5波至今共有783间安老院舍受影响,其中过去两周新增41间安老院舍有爆疫,占全港安老院舍5%,影响805院友、147个员工。
至于残疾人士院舍第5波共284间有爆疫,过去两周新增19间,占全港残疾人士院舍5.7%,影响232名院友、126个员工。
欧指,虽然现时疫情渐缓,但仍要继续维持有关措施,避免有反弹,未来数星期是很关键,中心会每天注视最新发展,期望见到透过各项措施及市民做检测等,令疫情逐步回稳,强调大前提是市民要保持高度警觉。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李立业公布新增139名患者离世,其中114人过去一日于公立医院离世,涉及65男49女,年龄介乎3岁至106岁,当中52人来自院舍。死亡个案中有106人为65岁以上长者,76人没接种疫苗,27人已打一针,11人打两针。第5波疫情至今已累计有6,888人病亡,病死率0.62%,而院舍死亡个案增至3,786宗。
李立业表示,昨天新增的死亡个案中,有5宗经法医通报,全部均在本月16日死亡,涉4男1女,年龄介乎67至92岁,全部无打针及有长期病。另由于数据滞后,本月5日至24日期间再有21名病人离世,包括10男11女,年龄介乎39至105岁。
李立业另公布年轻死亡个案,包括一名39岁男,有长期病患,须长期卧床及插喉喂食,并有脑痫症,本身是护老院病人,早前发烧并在3月10日确诊,之后情况恶化延至昨日不治。第2名为52岁女,本身有末期癌症,在本月22日到门诊覆诊时,见症状变差,有腹水及胆管塞,而她在3月头时已经快测得知确诊,后被安排到病房治疗,但因胆管塞问题恶化,延至昨晚不治。第3名为56岁女子,她有甲状腺病,昨日凌晨到医院急症室时已出现高烧及气促,有肺炎,送入病房后情况继续恶化,经急救及插喉后,延至今早不治。
另昨日有一名3岁女童的死亡个案,她本身有严重脑病变,情况之前一直经常住院,在本月18日下午到威尔斯亲王医院急症室,有发烧、抽筋等情况,经快测后确诊,须插喉及入儿童深切治疗部,院方之后启动治疗,包括处方瑞德西伟、类固醇等,但情况一直恶化,心跳慢及血氧量转低,延至昨日下午不治。至于女童离世是否与新冠肺炎有关,李立业指要视乎死因庭判断。
累计死亡个案方面,死者年龄介乎11个月至112岁,中位数为86岁,儿科个案占8宗,18岁至59岁死者为269宗,占整体死亡个案3.9%,其余6,602宗为60岁以上长者,占整体95.8%,当中4,881宗为80岁以上长者,占整体70.9%。
在接种疫苗方面,有88.6%的死者是未接种疫苗或只接种1针,至于80岁或以上更高达90.7%是未接种疫苗或只接种1针。有打两针或以上的死亡率是0.1%,比起没打针或只打一针的死亡率1.84%,相差18倍;至于在80岁以上长者的死亡率中,打两针或以上的死亡率是3.1%,比起没打针或只打一针的死亡率11.8%,相差3.8倍。
此外,现时共有10,799名染疫病人分别于各公立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院管理局传染病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的社区治疗设施留医。昨晚新增51名病人情况危殆,当中有25人没打针记录,60人情况严重,105名危殆病人于深切治疗病房留医。过去一日有1,447人康复出院。医管局累计共20,677名员工染疫,当中人17,018已康复返回工作岗位。 read more
16 9 月 2021-09-16
教育局更新学校恢复全日面授课堂及活动的安排,容许12至17岁学生只接种一剂复必泰新冠疫苗。
教育局向全港学校发信,指考虑了衞生防护中心辖下两个委员会的建议,修订学校恢复面授课堂的接种率要求,学生和全校教育员的接种率要分别达到7成,12至17岁学生须最少接种第一剂疫苗并超过14天,而教职员和18岁以上学生,则仍然要接种两剂。学生年龄以学校递交申请时为界限,在申请后年满18岁的学生,虽然未接种第二剂疫苗,但仍然会当作可恢复面授的有效人数计算。
教育局表示,若学校未能达到全校恢复全日面授课堂,但个别年级的学生符合相关要求 ,亦可以在个别级别,进行全日面授课堂及其他活动。 read more
11 11 月 2021-11-11
继葵青地区康健中心两年前投入服务后,政府「一鼓作气」地在今年启用多一间地区康健中心和11间地区康健站,「追赶」于今届政府任期内,区区有地区康健设施的目标,并配合将公布的「基层医疗健康发展蓝图」。
葵青康健中心被人诟病无法有效服务当区居民,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接受媒体访问时,指难以单用数据去定断该中心的成效,又坚信其余的地区康健设施不会「重蹈覆辙」。陈肇始透露,政府将会检讨「长者医疗券计划」,研究「规范化」,先由地区康健中心医护人员为长者做健康评估,再「度身订造」地提供使用医疗券的方案,希望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提升长者健康。
本届政府着力发展「基层医疗」,希望扭转以往医疗系统「重治疗、轻预防」的模式,促进市民健康,并舒缓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陈肇始接受访问时重申,食卫局正勾划「基层医疗健康发展蓝图」,蓝图包括如何建立基层医疗系统、如何培训相关的医护人员、如何互通公私营的病人健康纪录等,局方会尽快公布蓝图的蓝本,咨询公众,包括重点咨询卫生署、医院管理局、私家医生、大学医学院、医学专科学院、护理专科学院、非政府组织等等,计划于本届政府任期完结前发表结果。
陈肇始称,局方会扩充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的人手架构和职能,并会研究如何整合、监管全港的基层医疗服务。她举例指,卫生署辖下设有不同机构提供基层医疗服务,当中以老人健康中心、妇女健康中心「重叠最多」,「呢啲都系我哋唔想同地区康健中心有个重叠」。而其他基层医疗服务,如普通科门诊、家庭医生、社区中的非政府机构等,都属需要整合的一部份,她希望在整合后,能更清晰地展现「病人路径」,并为医管局把关,以免市民继续把医管局当作求诊的第一站。
而在人手方面,陈肇始坦言「有啲挑战」,又指出现时在培训医护人员时也是「重治疗、轻预防」,医护人员只会在医院内实习,因此在葵青地区康健中心成立后,医专的家庭医学学院、护专的社区护理学院及公共卫生护理学院已经开始在地区康健中心内为医护提供培训,政府亦有提供部份的资助。她称,政府亦会研究日后医科生、护士学生需否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实习。
葵青地区康健中心启用两年,曾被人诟病无法有效服务当区居民,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失踪」,陈肇始认为,这是首间启用的康健中心,难以单用数据去定断成效,而且近期该中心的服务量亦有所上升。
食卫局表示,在2019年9月25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该中心的会员人数是2900人、服务了12,300人次;2020/21年度该中心新增11,500个会员、服务6.1万人次;2021年4月1日至9月底,则新增6900名会员、服务5.1万人次。
陈肇始指,在疫情下,葵青地区康健中心部份服务转为网上形式,亦需提供与疫情相关的服务,面对不同挑战,「好难作准,我哋对于个要求都会弹性处理,而家已经全部处理返。」她直言,该中心「亦都有啲人手问题」。不过,她坚信其他地区康健中心和地区康健站不会重蹈覆辙,「一定唔会慨」,政府期望其不断提升服务,「例如初期未能与医管局倾得好清楚有咩病种(可以转介),但系愈倾可能会愈多,嗰度就可以有个提升。」
政府早前委托香港中文大学进行《葵青地区康健中心监察及评估研究》,陈肇始称该研究因应疫情也需延迟,中大也会对深水埗地区康健中心进行评估。
另外,陈肇始称,政府将会检讨「长者医疗券计划」,研究是否需要「规范化」。她解释,有见部份市民不懂得如何运用医疗券,政府认为可以安排地区康健中心的医护人员,先为长者评估健康,再「度身订造」地提供使用医疗券的方案,「例如渠系咪需要身体检查?渠本身健康有啲问题时,系咪需要针对性去处理?」不过,她强调并非会设下每项服务的限额,「而家系一个方向性慨探讨,唔系一定定咗,有个限(额)系点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