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会议员陈家珮快测阳性正居家隔离 曾与叶刘淑仪孙玉菡参加活动


香港特区政府今日(18日)表示,将于本周五(20日)刊宪延长豁免/宽减现行34类政府收费额外1年,落实2022至23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的措施。将于本月25日向立法会提交相关附属法例,进行先订立后审议程序。 豁免/宽减措施将于今年10月起陆续生效,惠及多个行业,包括航空、海事、物流、渔农、零售、饮食、建造以至旅游及娱乐业,估计政府收入将因此减少约17亿元。(点此查看各项豁免/宽减收费措施详情) 是次部分豁免/宽减措施和受惠行业包括: 延长豁免商用车辆的牌照及验车费用至2023年12月29日,惠及超过17万辆商用车辆的车主; 延长豁免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费用至2023年12月29日,惠及约1.3万辆跨境货车、巴士和出租汽车的经营者; 延长豁免小贩、食肆、新鲜粮食店、食物制造厂、工厂食堂、烘制面包饼食店等的牌照费用至2023年9月30日,惠及约3.9万名持牌人; 延长豁免工商业污水附加费至2023年12月31日,惠及约3.4万个商户(食品制造业及饮食业为主); 延长豁免及减收小型工程承建商及电业承办商/工程人员的注册费用分别至2023年10月20日及2023年9月30日,惠及约1.9万个小型工程承建商及10万1000名电业承办商/工程人员; 延长豁免港口设施及灯标费至2023年9月30日及停留许可证费用至2023年10月31日,惠及约18万远洋船、高速船及内河船的抵港船次的经营者; 建造业议会延长豁免建造业工人的注册及续期费用至2023年9月30日,措施将惠及约12万名建造业工人,估计建造业议会将因此减少约900万元收入。 政府由2019年10月起陆续豁免/宽减该34类政府收费1年,因应疫情的持续影响,措施已两度延长1年。 read more
青年议会今日(3日)举行新一届就职典礼及「新世代香港政治人才如何找到定位」论坛。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在论坛上表示,完善选举制度的初心是保证「爱国者治港」,有此基础后,可以提升竞争,实现良正善治。他强调,新选举制度下参选人并非高举爱国旗号便能进入议会,仍然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 曾钰成指出,政府就23条立法展现决心,预计法案在立法会获得支持的机会很高,但无法估计何时会完成立法。 至于最近有教协、民阵、支联会等揽炒团体解散,曾钰成表示,现时的政治格局有很大变化,认为当时代变化时,旧有团体和组织解散是很自然的事,并期待有新的组织成立。 资料来源:点新闻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反弹,昨日新增5757宗确诊,创4月以来新高。政府今日(18日)表示,过敏不是接种新冠疫苗的禁忌症。 政府指出,五个儿科医学组织发出联合声明,指多种儿童和青少年可能有的过敏反应并非接种新冠疫苗的禁忌症,打针前亦无需转介过敏科医生进行评估。学会又指,新冠疫苗安全有效,能预防感染后的重症、死亡和中长期后遗症,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益处远超可能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 政府强调,儿童抵抗力弱,家长不应再犹豫,应尽快在冬季感染高峰前带孩子打针,加强保护。 read more
警方表示,关注及强烈不满浸大视觉艺术学院助理教授黄照达17日在报刊上刊登六格漫画内容,已去信对方要求作出澄清。 黄照达漫画内容提及两名学生讨论参加课外活动,其中一名学生问另一学生「是否被人招揽做校园记者,想扮记者为所欲为」,另一学生反问「有关假新闻从何处听来」,对方称是从少年警讯的朋友传出。 警方强调,少年警讯计划自197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提升青少年的守法意识、正向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黄照达身为大学教员,理应肩负求真精神,作育英才。对于黄照达借报章平台作毫无事实根据的污蔑指控,抹黑、诋毁少年警讯会员,警方深感遗憾。 黄照达辩称,无意贬损少年警讯过去在社会的贡献。作品以「少年警讯」作比喻确实有欠公道,为此表示歉意。 read more
用于通关的「港康码」系统本月10日起开放申请,截至昨晚(14日)9时,累计约有470000名市民申请注册账户,当中约177000人已启动账户。 申请「港康码」过程中需要申请人提供住址证明,如果属于公屋居民,可以即时确认住址,从而可以获得「港康码」帐户;如果属于非公屋居民,则需上传有关资料,例如水费单、电费单、银行记录等;如果非公屋居民申请人没有相关单据,则可以先登记住址,当局会寄信到该住址,市民可透过信中个人开户号码即时开户。 read more
立法会换届选举本月19日举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接受《环球时报》访问,表示投票率受很多因素影响,高低并不代表什么,亦无必要过分担心,举例有说法认为,政府工作做得好、公信力高,投票率反而会降低,因为民众没有强烈诉求要选择议员监督政府。她又回顾过去4年多任期,最大遗憾是不能将香港社会团结得更好。 林郑月娥又指,回归之后有关选举、民主方面的工作,不能称作「政改」,而是落实《基本法》有关内容,因为特区的政治体制已明确列明有关普选的安排。她又回顾过去4年多任期,最大遗憾是不能将香港社会团结得更好,她希望向打算移民的市民说,香港的发展前景非常好,未来是一个更宜居、宜业、宜游的地方,房屋及教育问题将会得到改善。 read more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为免再有新冠康复者因「复阳」,即再度感染而引发疫魔重临的恐慌。政府早前公布符合出院准则的病人,须在出院后以「闭环式管理」及点对点方式,完成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监测。政府昨日(11日)公布,指定隔离地点将选址观塘帝盛酒店,以替代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作为隔离地点,卫生署正安排共37位出院病人前往观塘帝盛酒店完成余下的隔离管理。 值得留意的是,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1名中心职员,早前于B座地下病房1个隔离病格清洁时,发现病格内1处柱身底部出现菌状物,其后在地下楼层5个病房共15个病格亦有同样发现,毒理学化验确定为木腐真菌,有59名病人须转房,暂未知隔离地点由上址改为观塘帝盛酒店是否与此事有关。 医管局公布,截至昨日上午9时,过去24小时有1名确诊病人出院,并会继续进行出院后的14天隔离,至今共有12,037名确诊病人康复出院。目前公立医院已启用596间负压病房,合共1 061张负压病床,现时共有89名确诊病人分别于8间公立医院及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留医,全部情况稳定。 read more
香港保护儿童会辖下「童乐居」儿童院舍有职员涉嫌虐待或疏忽照顾儿童,事件引起关注。防止虐待儿童会总干事黄翠玲说,法例规定幼儿中心员工不容许体罚,希望业界能严格执行,社署亦应检视现行监管制度的运作情况,包括人手比例等,并加强监管。 黄翠玲今早在电台节目表示,对事件感到痛心及遗憾,认为法例及预防机制有空间再加强,法改会早前就「没有保护罪」公布最终报告书,希望政府能接纳法改会建议,制定新罪行,范围涵盖家居及院舍。 她指出,若同住的家庭成员或照顾者,在儿童面对受伤害风险时,如果保护不力或袖手旁观,有机会付上刑责,尤其年幼儿童无法表达,也无能力保护自己,立法可为儿童提供更高程度保护,希望有足够阻吓力。 黄翠玲建议加强在社区推广保护儿童政策,从事相关工作的团体及机构,应制定内部保护儿童政策,订明员工、照顾者及义工,接触儿童及提供服务时的原则,行为守则与界线及处理投诉机制,以及遇到怀疑虐儿事件的制度及流程,并在政策制定后加强培训。 read more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日(8日)在上海开幕。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香港分会场论坛上致辞时表示,香港一直积极与内地各城市交流和合作;同时积极推动本地大学与世界顶尖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同成立研发中心及实验室,进行环球科研合作,亦期望把科研项目于香港落地,日后可以产业化。 林郑说,在过去数年,沪港两地的高校及科研机构携手进行了一些联合研发项目;同时也在化学、生命科学等范畴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及联合研究中心,深信沪港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一同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努力。 林郑表示,过去4年,特区政府循着8大政策方向推动创科发展,包括增加研发资源、汇聚科技人才、提供创投资金、提供科研基建、检视现行法规、开放政府数据、改变政府采购方法和加强科普教育,至今投放了超过1100亿港元落实多个项目。在科研基建方面,成立了「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平台的两个主要范畴之一,就是今天大会的重点——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 林郑指出,「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首次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及深化香港与内地的科创合作关系。她表示,香港具备雄厚的创新及科研实力,有5所属于世界100强的大学、有几十位两院院士,多年来在国际上获奖无数,让大家对香港未来的创科发展充满期待及信心。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年在上海举行第四届活动,以「智联世界众智成城」为主题,汇聚了国家及国际的顶尖科学家、知名企业、领域精英以及投资者,旨在共同推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发展和应用,以前瞻性思维探索新方案,为人类建设更美好的生活。大会今年首次设立分会场,香港分会场由香港科技园公司担任主办方。 read more
财政司长陈茂波今日(13日)在一档电台节目中表示,现时市道不好,利得税收入减少,股市、楼市淡静亦减少印花税,加上卖地收入下降,预计今个财政年度录得逾千亿元赤字属「在所难免」。 陈茂波在节目中称,香港属较小型的开放型经济体,容易受外围环境影响,不过约8000亿的财政储备并非小数目,政府将管控好风险,撑经济、保就业。他又表示,第三季经济表现较预期差,对今年的经济发展不感乐观但亦毋须悲观,因为外围经济转差以及高息环境,加上与内地跨境运输未完全恢复,导致本港出口跌幅较大。至于消费及投资方面,分别有消费券和工务工程支持,表现大致平稳。陈茂波又表示,早前访问中东期间,有地区官员透露当地资金会用作分散投资,并听闻本港有「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认为中东会是本港未来须重点开拓的投资来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