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林郑月娥:当下正是本港奋发有为的时候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6日)出席纪念庄世平先生诞辰110周年之「爱国者的典范——庄世平」分享会致辞时表示,香港重回「一国两制」正轨,并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得到中央大力支持,在大湾区的建设中有大量机遇,形容本港现时是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的时候。 林郑月娥表示,中共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措施,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为推进依法治港、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 林郑月娥指,她期望新一届立法会在「爱国者治港」前提下,做好反映民意及监督政府的工作。 read more

香港连日确诊逾6000 变种株比例增 卢伟国忧冬季爆新一波疫情
本港被新冠疫情苦缠逾2年仍终结无期,近日确诊数字更连续4日突破6,000宗。立法会议员、经民联主席卢伟国今日(22日)在社交平台表示,本港抗疫成败,推高儿童与长者接种率至为关键,呼吁市民切勿拖延打针。 卢伟国在社交媒体发文指,本港确诊个案中,连续数日突破6000宗水平,而感染BA.5变异病毒株的比例增加,占新个案超过3成。他引述卫生防护中心数据指出,过去数日各项病毒指标上升速度加快,其中污水样本的人均病毒量,亦升至3月中以来高位,预期个案会持续上升,呼吁市民尽快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否则踏入冬季时,有机会出现新一波疫情。 卢伟国又指,近日幼童染疫出现重症甚或死亡的情况,引起市民关注,自己日前与经民联成员在记者会上提出10项建议,敦促政府加强推动长幼接种疫苗。他认为,本港抗疫成败,推高儿童与长者接种率至为关键,呼吁市民为人为己,切勿拖延打针。 read more

香港3公院急症室今起恢复正常服务
本港第五波疫情缓和,医管局公布,鉴于疫情转趋平稳及服务需求增加,天水围医院、伊利沙伯医院及北大屿山医院的急症室今日(20日)起陆续恢复正常服务。 医管局表示,急症室实行病人分流制度,优先为病情较危急的病人提供服务。其他病人应该尽量到普通科门诊或到私家诊所求诊,以减轻急症室的压力。 为应对疫情,天水围医院、伊利沙伯医院及北大屿山医院的急症室早前实施特别安排,只接收病情危急的病人。医管局指,感谢市民理解早前3间医院急症室采取的特别安排,亦感谢医护人员、消防处及其他政府部门的配合和协助。 read more

周五起可预约九龙塘及九龙湾接种中心打复必泰
政府今日(12日)公布,由星期五(14日)起,市民可以预约在教育局九龙塘教育服务中心和九龙湾体育馆的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免费接种复必泰疫苗。两间中心由1月21日起提供接种服务。 政府发言人表示,为便利更多市民接种新冠疫苗,决定将早前公布的该两间中心的预约日期提前,令市民可以早作安排,预约服务名额。 发言人又呼吁市民把握机会,尽早安排接种疫苗。尚未接种的市民应尽快接种,已接种两剂疫苗的市民应按时接种第三剂疫苗,以保护自己。 read more

香港政府推多项措施纾民困宽减薪俸税最多1万元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3日)发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指政府将推行多项一次性措施,纾缓疫情下市民面对的经济压力,包括宽减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宽减住宅物业差饷、为合资格电力住宅用户提供1000元电费补贴、额外发放半个月社会保障金额,以及为中学文凭考试考生代缴考试费。 陈茂波在预算案提及,宽减2021/22课税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上限为1万元,预计全港201万名纳税人受惠。 政府决定宽减2022/23年度四季的住宅物业差饷,首两季以每户每季1500元为上限,其后两季以每户每季1000元为上限,估计涉及299万个住宅物业,而政府收入将减少117亿元。 每个合资格电力住宅用户户口将再获发放1000元电费补贴,涉及政府约28亿元的开支,约280万个住宅用户将可受惠。 政府亦会向领取社会保障金额的合资格人士,发放金额相当于半个月的社会保障金,涉及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涉及开支23.84亿元。在职家庭津贴亦会作相若安排,额外开支约1.17亿元。 此外,政府将为参加2023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学校考生代缴考试费,开支1.49亿元。 read more

叶刘淑仪指乱港清单罗列详尽 料港府加强监察与美方来往人士
中国外交部日前列出美国干预香港事务、支持反中乱港势力事实清单,港府及多名高官发声明表示支持。行政会议成员叶刘淑仪今早(28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港区国安法》生效超过1年,很多嫌疑人被拘控,亦有很多组织自动解散,或许令中央觉得现在是适合时候发表事实清单,说明法例取得正面成果,同时表明中方将美方行为看在眼内,会作出反击。 她续指,《港区国安法》无追溯力,过去曾访问美国的人毋须担心,但日后仍然继续与美方来往,就可能令政府有合理怀疑,会调查是否涉及勾结外国势力的罪行。 叶刘淑仪指出,清单巨细无遗,反映中央官员已经长时间观察,忍了很久,终于将行为全部罗列出来、来一个总结、宣告天下,令美方知道不断搞动作是赤裸裸干预,形容美国将香港提升至构成国家安全的层次,是很过分及荒谬。 read more

香港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补选6名候选人提名有效
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补选12月举行。政府今日(26日)刊宪,公布补选获有效提名的6名候选人的姓名,以及经抽签决定,在选票上每名候选人的编号。 6名候选人包括中大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民建联陈永光、新民党何敬康、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黄梓谦、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尚海龙和工联会李广宇。 是次补选将于12月18日进行投票,超过1400名选委可投票选出4名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议员。选举事务处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设立一个选委会界别投票站,供选委投票。投票时间为上午9时至11时30分。 read more

世贸组织裁定美国针对钢铁铝材征关税违规 特区政府表示欢迎
特区政府今日(10日)表示,欢迎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昨日(9日)裁定,美国针对进口钢铁及铝材产品征收全球性关税不符合世贸规则。 发言人表示,欢迎世贸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的裁决。作为以规则为本的多边贸易制度的坚实支持者,强烈要求美国尽早履行作为世贸成员的义务,撤回错误的措施。专家组的裁决清楚显示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图谋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自2018年3月23日起,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及铝材分别征收25%及10%的全球性关税,措施涵盖香港,只有个别经济体获得豁免。事实上,香港只有极少量铝材产品出口到美国,亦没有出口本地钢铁产品到美国,不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或损害。特区政府一直循多个途径作出跟进,抗议美国不合理和不公正的措施。 read more

反修例搞事常客李国永违限聚令判感化1年
近年反对修订逃犯条例事件中,经常现身示威的「Lunch哥」李国永,去年4月于中环国际金融中心商场内参与示威,而被票控违反禁聚令,他早前认罪后,称不愿履行感化及社会服务令,冀以罚款了事,一度须还押索取报告。案件今早(21日)在九龙城裁判法院作判刑时,辩方指被告已改变态度,愿意接受感化令及遵守附带条件,包括出席心理及精神辅导,又称被告初犯及自小有精神方面困扰,希望法庭判处非监禁式刑罚,并指被告希望来年可重考中学文凭试。裁判官莫子聪最终判处李国永感化1年,期间须依感化官指示,出席社区活动及接受辅导等。 19岁被告李国永,被票控一项参与受禁群组聚集。案情指出,2020年4月28日有人发起在中环国际金融中心商场内举行「和你Sing」活动。当晚约6时,包括被告在内共20名示威者在商场1楼聚集、叫喊口号及展示政治标语。警员接报到场,拉起封锁线,并警告在场示威者须于5分钟内解散离开。惟示威者未有理会,最终被发告票。 李国永早前在东区裁判法院认罪后,表明不愿履行感化及社会服务令,冀以罚款了事。裁判官莫子聪认为本案严重,「被告身为学生,唔好好读书,挂住搞政治」,置疫情于不顾,认为罚款并非预设刑罚,下令李还押及索取劳教中心等一系列报告;李其后向高等法院申请保释获批。 read more

孙东:完善本港创科生态圈 加大力度培养及挽留人才
孙东表示,特区政府正為创科发展制定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按四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层层推进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今日(28日)出席博鰲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二届大会「基因工程与生物医药」分论坛并致辞。孙东表示,特区政府正为未来香港创科发展制定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会秉持「以结果为目标」理念,按四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层层推进。包括完善创科生态圈、丰富创科人才库、加速智慧城市发展以及深化与内地创科合作等。孙东指出,首先要完善创科生态圈,协调上中下游相互发展。在上游方面,除了支持基础科研外,加大力度支持香港的科学原始创新,进一步强化本地大学的基础科研优势,巩固在上游的竞争力。中游方面,加强鼓励大学重视技术服务、应用研究及创新创业,加大力度支持大学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至于下游方面,支持香港的优势科技产业发展,培育本地科技公司,并吸引海内外企业落户香港。同时,帮助传统行业转向高增值生产,实现「再工业化」,带动经济新增长点。其次,要丰富创科人才库,驱动创科发展和实践科技产业化。未来要加大力度培养并挽留人才,并善用香港的国际化优势,积极延揽海内外科研人才及科企高管来港,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另外,孙东续指,本港亦要加速香港智慧城市发展的进程,以及深化与内地的创科合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孙东还提到,国家一直是香港特区最坚实的后盾,中央近年推出了多项惠港的科技措施,支持香港的创科发展。香港亦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携手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其中,深港两地政府共同建设由深圳科创园区和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组成的合作区,实现「一区两园」,预计科学园深圳分园将于今年年底左右落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