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惠珠:任何对政府政策有建设性意见的人都应有发言权
香港选举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香港特区成立之初确定的目标,即确保「爱国者治港」的原则得到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说。 在录制点新闻的一期英文节目时,她谈到了本港备受关注的一些政治议题以及近来各项立法带给港人的好处。点此 被问及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进行本地立法的紧迫性时,她表示,推进相关工作是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 「这是早在23年半以前,我们就该履行的,但我们没有。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尽快去落实。」 选举制度完善后,有人担心选委会内竞争减少的情况,谭则表示选举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香港特区成立之初的目标,即「爱国者治港」,其余的问题则是次要的。 至于爱国者的定义,谭惠珠直言「要成为一个爱国者并不难」。 她说,「任何人只要尊重自己的民族血脉、支持中央对香港行使主权并且不做出损害香港利益的事,就是爱国者。」 谈及未来香港政治体制内反对派的空间,她表示任何人只要有好的想法,对政府的政策有建设性的批评,都可以出来发表意见,不需要被贴上特定的标签。 资料来源:点新闻
香港教育局公布新订幼稚园家长教育课程架构 包含家长身心健康
教育局今日(2日)向全港幼稚园、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及设有幼稚园班级的学校(以下统称幼稚园)公布新编订的《家长教育课程架构(幼稚园)》,鼓励他们在设计有关课程或活动时参考课程架构中的四个主要核心范畴内容,让家长更有系统地学习培育子女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局发言人表示,根据家校合作及家长教育专责小组的建议,教育局委托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组成包括幼儿教育、社会工作及儿科专科等专业人士的团队,合作制订适用于幼稚园阶段的家长教育课程架构。幼稚园可参考课程架构,并按其校本情况,选择、安排和设计家长教育活动,而其他机构,如专上院校和非政府机构亦可以参照课程架构设计和提供切合家长需要的家长教育课程。同时,家长可以透过课程架构进一步认识家长教育不同范畴的知识,更有系统地了解儿童的发展及学习需要。 发言人补充,教育局鼓励幼稚园及不同机构,在设计有关课程或活动时参考课程架构中的4个主要核心范畴内容,让幼稚园学生家长认识儿童的全面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愉快及均衡的发展,提升家长的身心健康,以及加强家校沟通及合作。 发言人又指,在幼儿全人发展的过程中,家长担当关键角色。教育局一直积极透过幼稚园及中小学(包括特殊学校)支援家校合作、促进家长与学校的伙伴关系,以及推广家长教育。为落实专责小组早前的建议,教育局正分阶段委托专上院校为幼稚园、小学及中学学生家长制订家长教育课程架构,以配合家长在每个阶段的需要,让他们学习在不同阶段培养子女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真普联及612黑金涉勾结境外势力警方彻查
前年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期间成立的「612黑暴基金」,众筹以支援被捕暴徒,被批为「黑暴基金」,因应为基金提供资金托管及收支服务的「真普选联盟有限公司」(真普联)将于短期内结束运作,612基金亦将停止运作。据了解,警方已向法庭取得「提交物料令」(production order),要求612基金及真普联董事提交基金来源及捐款人资料等,以调查当中是否涉及勾结境外势力。 612基金声称以众筹方式支援被捕暴徒,但基金的巨额帐目及资助行动却屡惹争议,该基金有多名信托人,包括艺人何韵诗、前主教陈日君、前议员吴霭仪及何秀兰等。 为612基金提供资金托管及收支服务的「真普选联盟有限公司」将于短期内结束运作,612基金亦称将停止运作。消息指,警方已根据《香港国安法》向高等法院取得「提交物料令」,要求「基金」信托人及「真普联」公司董事等,在指定限期内提供有关组织运作及资金往来等资料,当中包括多次众筹的详情、帐户资金往来详情、捐款人资料、捐款用途及支援项目细节、受助人资料,以及一切与组织营运的相关资料。
杨润雄:教师应有国家观念培养学生成为爱国爱港青年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今日(1日)出版的《紫荆》杂志9月号撰文,指所有教师都应具国家观念,身体力行拥护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感染学生,让他们成为爱国爱港的青年人。而对于个别严重不称职及失德教师,局方必严肃跟进,予以追究。 过去一年,随着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香港已经由乱走向治,社会回复平稳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局与教育界携手合作,在教育体系、学校课程、教师及学生各方面深耕细作、多下工夫,把政治活动及反中乱港的不轨图谋摒除于教育专业及校园之外,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让教育回归教育。现在,我们已经整装待发,期望在新学年带领本港教育进入新里程。 文 6月25日,“航天科学家团队进校园”活动在香港皇仁书院举行。图为主讲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及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与学生合照(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国家安全教育顺利开展 香港国安法的目的是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当中防范先行。因此,推行国家安全教育既是教育局也是学校应有之责。教育局于去年7月初发出通告,提示学校必须适时让师生认识及遵守香港国安法;并在本年2月发出详细通告,就学校行政、人事管理及教职员培训、学与教、学生训辅和支援,以及家校合作等各方面,提供更详细指引。我们又为全港中小学、幼稚园及不同办学团体举办多场简介会,以及印备小册子,供家长参考。学校应落实相关的具体措施,并按学年依时向教育局提交工作计划及报告。 3月26日,杨润雄向部分学校议会及校长代表介绍《我的家在中国》书册(图:杨润雄Facebook账号) 此外,教育局先后公布了《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及15个科目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让学校清楚知悉如何透过各科课程内容自然连系和有机结合国家安全的不同领域。其重点是学校需通过全校参与、跨科协作,整体规划相关科目的学与教安排,以及策划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 贯彻国民教育“多重路进,互相配合”的多元策略,教育局逐步为学校提供国家安全教育的学与教资源,当中包括增润初中的“宪法与《基本法》”独立单元,加入了“国家安全”部分、制作中学及小学版有声绘本、网上游戏系列等;并为教师及中小学生开发一系列有关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教育的网上课程。今年4月,国家教育部时任部长陈宝生先生更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读本》给学校和教师,是让教师正确认识香港国安法和推行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参考。 教育局又为教师安排不同模式的培训,单是其中四场由资深法律界人士担任讲者的“国家安全教育知识增益研讨会系列”网上讲座,参加人数已逾一万三千人次。此外,教育局刚于本年8月发出通函,在2021/22至2022/23学年为中小学举办半天的到校教师工作坊,让学校理解如何在课堂内外加强统筹策划以推行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坊建议全校同工参与,以凝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共识,报名情况十分踊跃。学生活动方面,我们特意为本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举办全港学生活动,例如网上问答比赛及校园壁报设计比赛等,学界亦积极参与。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优化高中课程 在新学年,高中四个核心科目的优化课程会在中四级开始推行,涵盖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并以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科)代替通识教育科。公民科大刀阔斧将通识教育科的课程去芜存菁,重视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观、积极态度及国民身份认同,并强调学习国家发展、宪法、基本法和法治,以增进国情认识和成为遵守法律的良好公民。课程由“'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及“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三个主题组成,让学生透过学习香港、国家和当代世界的重要课题,建立稳固知识基础,并培养慎思明辨、理性分析和解难的能力,同时认同国民身份和具备国际视野。另外,公民科特设内地考察,让学生设身处地了解中华文化丰富而多元的面貌,以及国家的最新发展。学生完成考察学习之后,需提交专题研习以显示考察所得和个人反思。 6月11日,杨润雄到访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学校,了解学校推行国家安全教育的情况。图为该校学生举行升国旗仪式(图:黄楚标学校网站) 教育局已举办一系列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让教师准确掌握科目的理念、宗旨、学与教策略和评估要求。教育局亦持续开发学与教资源和为新课程设立课本评审机制,确保学校有合适的资源及具质素的课本施教。预计中四及中五两级的教科书会于2022/23学年一并推出,而在未有教科书前,教育局已为中四年级“'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的主题发展了十二套简报,供教师备课参考,亦设计了其他学与教资源,如工作纸及专业培训课程的重温资料等。局方会透过课程探访和视学了解学校实施公民科课程的情况和给予回馈,务求学校贯彻课程理念和宗旨的施行。 学校全面强化国家历史文化及国民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是香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学习宗旨,历史及文化教育更是重点工作,并应从小开始培育。我们的幼稚园教育课程从小开始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及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小学方面,中国语文教育和常识科的课程重视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国家历史、民族的感情,同时认识基本法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中学的课程重点包括加强价值观教育,强化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学习,尤其是令学生明白和感受香港与国家自古至今血脉相连的关系。本届政府在2018/2019学年将初中中国历史科成为独立必修科,新课程已在2020年9月在中一开始实施,强调“古今并重”,并增加中国近现代史的比重,中三主要是学习清末变法至香港回归的百年历史,让学生知道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感受香港特区与国家密不可分的关系,培养国民身份认同。 文化是维系国家、民族团结的重要根基;文化强盛,可加强我们的国民身份、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就此,教育局成立了专责委员会,检视如何从小逐步加强中国文学和文言经典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文学作品,提升文化修养,让下一代好好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教育局刚公布93篇由专家为中小学选取的文学作品,供学校在中文科施教。我们会继续以多元化策略,筹办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问答比赛”和“中华经典名句推广活动”等不同大型活动,让学生及公众一起欣赏名篇名句,营造氛围。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一国两制”及宪制秩序 要培育学生成为具国家观念、尊重法治及守法的良好公民,尚需要理顺教育系统内的其他环节,方能水到渠成。教育局去年底就将“守法”与“同理心”作为首要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让学生明了遵守法规是公民的基本责任。过去几年,教育局大力推动宪法与基本法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香港的宪制秩序,明白香港特区与国家的关系,“一国两制”是香港的宪制基础。学生既是香港市民,同样是国家的一分子,有责任守法守纪、爱护国家、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国民教育除了在历史文化的长河探索外,还应从日常生活去体会。基本法与香港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必须正确掌握。 为此,教育局制作了一系列的教材,并推出网上课程,让教师及学生正确认识宪法和基本法。我们又借全方位学习活动,如线上游戏、基本法全港校际问答比赛和国家宪法日网上问答比赛、“《基本法》学生校园大使培训计划”、内地交流计划及姊妹学校计划,让学生趣味地学习,乐在其中。以今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例,教育局便安排了“国情电影欣赏暨交流会”,航天科学家团队访港到中学的讲座,亦鼓励学校带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在课堂内外全面推动国民教育。 提升教师质素及使命感 国民教育的种子若要成长为茂林,课程设置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学校努力落实,包括教师、管理层、办学团体的悉心栽培,其中教师的导引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作为学生楷模;同时亦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准确理解香港的宪制地位及国家安全的内涵,才能启迪学生。教育局正与师资培训大学商讨如何加强职前师资培训,亦持续安排全面和有系统的教师培训课程,包括在新入职教师、在职教师及拟晋升教师的核心培训课程,加入宪法、基本法及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由资深的法律专家和学者主讲,让教师们认识香港的宪制地位和法治制度。此外,新入职教师及拟晋升教师的培训亦涵盖内地学习团,让他们亲身体验国家的最新发展,提升国家观念。 所有教师都应具国家观念,身体力行拥护基本法和“一国两制”,能从知、情、意、行层面感染学生成为爱国爱港的青年人,不负社会期望。然而,对于个别严重不称职及失德教师,教育局必会严肃跟进,予以追究,保护学生。至于假借教育之名、行政治之实,持续破坏教育的所谓教育专业团体,教育局必会采取行动,包括终止与其工作关系,让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以免继续祸害教师及莘莘学子。 与此同时,教育局亦为校长和校董举办有关宪法、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的课程,以及联同一些团体,举办不同重点的课程,有系统地帮助教师认识香港的宪制地位和法治制度,好让他们在校内履行监管的权责。 4月15日,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联同全港学校举办多项配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学生活动,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在“国家安全校园壁报设计比赛”中,全港共有114所中小学组成248支队伍参加。图为中学组冠军圣贞德中学司徒昀婷队获奖作品(图: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网站) 图为小学组冠军华德学校张芝镘队获奖作品(图: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网站) 培育爱国爱港良材有赖社会各界支持 国民教育需要全校参与,更需要各界人士鼎力支持,营造爱国的社会氛围。教育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教育事业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必须持之以恒。我相信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香港一定能建立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将教育水平推上另一台阶,培养学生成为有识见、有质素和有责任感,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一代,能为国家、民族及社会作出贡献。 资料来源:紫荆
林郑:「来港易」尽快推出方便内地民众到港旅游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前日接受内地《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访问,她表示,自中央制定香港国安法、完善特区选举制度,以及落实「爱国者治港」等一系列举措后,香港社会已迅速由乱入治,恢复安宁和稳定,并指特区政府会尽快推出非港人的「来港易」计划,方便上海旅客到港旅游。 林郑月娥称,为使三地跨境人员往来能早日有序恢复正常,特区政府一方面会继续严密防控疫情,加快为市民接种疫苗;同时也会与内地及澳门方面继续保持联繫,积极研究在三地疫情受控并且不增加各自公共卫生风险的情况下,逐步有序恢复三地居民的正常跨境往来。 林郑月娥指,本港目前除了受疫情影响外,社会大致恢复正常,市民生活亦已重回正轨。她认为,上海民众到港不用等两地通关,「回港易」让在沪港人免检疫回港,政府会尽快推出非港人的「来港易」,先导计划在广东,其后可延至上海。 五内地办事处重建香港形象 林郑月娥又表示,为恢复内地民众对香港的信心,政府会继续通过五个驻内地办事处,协助内地更全面了解香港的最新情况,重建香港安全、守法、文明、多元和包容的良好形象,为两地在疫情过后逐步重启经济活动和恢复人员往来作好准备;其中,特区政府驻沪办正积极利用多元平台在华东各地展开宣传工作,例如在线上推出涵盖音乐、美食与语言等不同类型的「云节目」,通过介绍香港多元文化重建内地民众对香港的正面印象,以与内地「持份者」加强联繫,做好解说工作。 林郑月娥认为,香港国安法实施后,治安情况持续改善,无论是旅游或从商,上海以至世界各地访客的安全将继续得到保障。香港执法部门也会继续保持高度警惕,绝不掉以轻心,加强与社区各界联繫,确保香港的安全和稳定。 积极改善旅游资源改善配套 林郑月娥说,特区政府一直在积极改善旅游资源,改善旅游配套及设施,培育具特色的文化、历史、古蹟和创意旅游项目,以增加旅客在旅游重启后来港的信心。此外,香港近年来也有不少新的文化旅游景点陆续落成。例如2019年初开幕的西九戏曲中心、2019年11月重开的香港艺术馆,以及今年11月开幕的视觉文化博物馆「M+」和明年中落成的香港故宫博物馆,政府会继续争取更多盛事和会展活动在港举办。 林郑月娥强调,香港独特的都市魅力,会继续对追求高品质旅游体验的上海旅客有吸引力;而香港各行业期待上海旅客在两地恢复旅游往来时重临香港。
保安局:非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连续36个月不在港或丧身份
疫下有身处海外港人未能回港,在今日(1日)的立法会上,有议员关注非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长期不在港的身份问题。 保安局对此表示,非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连续36个月或以上不在港,便会丧失其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及香港居留权,疫情不属于非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可向入境处申述其个人具体情况。 保安局指出,2019年及2020年分别有4宗及3宗的相关上诉个案,最后有2宗裁定为上诉失败,5宗仍在处理中。 保安局强调,《入境条例》并没有任何条文赋权入境处可因特殊情况而延长上述36个月不在港期限,不论期限因素的符合与否、是否出于个人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