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薛永恒:港康码已开发完成 下月初可供市民用
政务司司长李家超率团到深圳,出席第二次内地与香港疫情防控工作对接会议。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返港后称,香港健康码已开发完成,下月初可以上架,予市民使用,下星期会公布细节。 薛永恒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与内地专家紧密合作,未来亦会组织专责小组,为两地健康码对接做好准备。 李家超说,初步构思香港健康码会配合安心出行一同使用,香港健康码将会使用实名制,以得悉相关人士在过去一段时间曾到达哪些处所。他又指两地有共识,将会有可操作、清晰标准的熔断机制,但细节仍在商讨中。 李家超称,与内地专家进行第二次对接会议后,内地专家认为香港已基本具备通关条件,本港进入全面落实准备有序通关的阶段,包括推出香港的健康码。 read more
梁振英呼吁全面和大力支持内地港人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今日(13日)在社交媒体发文,引述资深传媒人阮纪宏先生昨日文章,呼吁“新特首须关注长居内地的港人”。梁振英指出,长居内地的香港人,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先行者、实践者和促进者,但他们遇到有待解决的难题,特区政府责无旁贷,要全面大力支持内地港人。 梁振英指出,过去反对派和他们的支持者要和内地割裂,百般阻挠特区政府促进和内地的融合工作,高铁站一地两检就是一例。现在时移势易,确实需要行动起来了。香港人在内地工作生活面对的问题实在不少,其中一个最突出的就是子女在教育制度和课程上的衔接问题和学费高昂问题。 梁振英称,内地是香港人在香港以外最大的经济和生活平台,上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有多达37万香港人(即约20个香港人就有一个)长期在内地生活。今天在内地工作的香港人的职位一般比较高,换句话说,内地为相当多的香港人提供重要的就业机会和向上流动阶梯。同时,内地的产业结构较香港齐全,可以为香港修读理工科的青年人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避免毕业后在香港出现学历和就业的错配问题。 梁振英认为,有人说,在内地长期工作的香港人不交香港税,为什么要特区政府提供服务?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看法。香港人在内地工作,是香港综合价值的体现,而且是促进香港产业的境外发展,对香港对国家,意义都远大于交税。也有人说,如果向长期居住在内地的香港人提供服务,那生活在外国的香港人又如何?我认为长期在外国生活的香港人,大多数已经取得当地国籍,严格来说,也已经放弃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因此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梁振英表示,香港要在全国继续受重视,用习主席的话说,就要“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至“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要达到这些要求,香港人在内地的工作和生活必须得到特区政府全面和大力的支持。这事有迫切性,因为内地发展一日千里,“苏州过后冇艇搭” read more

外交部驻港公署促美方立即停止对香港国安法的无端抹黑
针对美国国务院发布所谓投资环境报告,就香港国安法大放厥词,无端抹黑等行径,外交部驻港公署今日(22日)发出声明,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公署发言人表示,香港国安法的实施,结束「港独」猖獗、「黑暴」肆虐、「揽炒」横行,香港特区管治秩序恢复正常,施政环境得以改善,社会正义充分彰显,经济金融继续坚挺,香港市场和投资环境更加稳定,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十分稳固,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在港开展业务更加安心,更有信心!一年来,香港的新股集资额和银行体系总存款额等重要经济指标均大幅增长,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在港增聘人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报告再次肯定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铁一般的事实早已说明香港国安法是维护国家安全、香港社会安定、香港市民安宁之法!美方关于香港国安法影响特区营商环境的谎言早已不攻自破! 发言人指出,香港是法治社会,违法必究、有法必依是法治核心要义,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香港国安法打击的是一小撮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反中乱港分子,保护的是绝大多数依法享有权利自由的香港居民。极少数人因为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和特区本地法律,而被特区执法和司法机关依法予以拘捕、检控、审判,证据充分确凿,程序正当合理,判决公开合法。这在任何国家、任何法治社会都应该得到支持,而不应被干预。美方整日把维护香港法治挂在嘴边,却对特区执法和司法机关依法办案施压胁迫,为违法犯罪分子说项开脱,将政治操弄凌驾于法律之上。美方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强盗逻辑实在令人愤慨和不屑! 发言人强调,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得到切实贯彻落实,香港发展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随着香港国安法的深入实施和特区选举制度的完善,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加速推进和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必将更安全、更民主、更自由、更和谐。我们奉劝美方管好自己的事,从维护自身利益与形象出发,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干预香港事务。 read more

杨润雄:教职员接种率9月可达7成
香港政府表示,若学校教职员及全校学生完成接种两剂新冠疫苗的人数分别达7成,则可恢复全日面授课程。教育局局长杨润雄预料,9月开学时未必有学校达到要求,但不会订下时间表,又指目前未收到学校申请全面复课。 杨润雄今日(7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截至上月底,12岁以上学生已接种及有计画接种疫苗的比率为4成,而教职员已接种至少一针的比率为4成7,亦有两成教职员表明短期内会打针,相信9月开学时,教职员的接种率可达7成。 杨润雄指,局方将向学校提供全日复课的指引,包括午膳时每名学生要有充足距离,或设置隔板等,亦会要求学生午膳完毕后清洁座位,以及减少脱下口罩的时间等。他又提到,已有约11次安排外展队到校打针,涉及约40间学校,另外有接近300间学校安排旅游巴,接送学生到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打针;若需要延长计画,会再与公务员事务局商讨。 被问到幼童未能接种疫苗,小学及幼稚园难以恢复全日课堂,杨润雄表示,当整体市民的接种率进一步提升,本地疫情缓和时,当局会咨询专家意见,审视是否有条件放宽小学及幼稚园的上课安排。 read more

十八区宣传接种疫苗 聂德权:即场为长者打针
本港70岁或以上长者的新冠疫苗接种率不足三成。负责统筹疫苗接种计划的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指,长者接种率偏低,会在十八区举办即场谘询即场打针的活动,方便长者毋须预约可打针。 聂德权表示,当局为鼓励长者接种新冠疫苗,已加强相关宣传,并在全港各区安排健康讲座及医疗咨询,并设立流动疫苗注射站,让长者即场打针。 聂德权指,相关活动现时已在十八区起动,今日会在中央图书馆进行,接着在每一区都会有打针安排;同时,特区政府亦会继续在商场和屋邨安排同类活动。 聂德权又感谢一众政府专家顾问及义务医护人员,过去不断向公众讲解接种疫苗的好处。 read more

香港国安法实施两周年 邓炳强:积极作为维护国家及香港安全
今天(30日)是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两周年。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发表网志表示,香港国安法及完善选举制度,是国家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两大举措。香港在“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和中央全力支持下,将会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开创无限机遇,建设更辉煌的未来。 邓炳强指出,要达致长治久安,除了本着“有法必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依法向危害国家安全分子采取执法行动外,提高市民的国家安全意識亦非常重要。作为新一届特区政府团队一员,邓炳强强调,必定坚持初心,继续积极作为,务实进取,带领好保安局及辖下部门,维护国家安全及香港的安全和稳定,为香港市民的美好生活而努力。 read more

香港专科门诊明实施疫苗通行证 未打针者须持48小时无感染证明
香港第五波疫情有反弹迹象,今日(12日)新增814宗确诊个案,当中364宗为核酸检测确诊,450宗为快测阳性且核酸覆核阳性个案。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卫生署及医管局辖下的指定医疗处所,将于明日(13日)起实施“疫苗通行证”。医管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今日(12日)表示,有关措施是为了保护长者及长期病患者,门诊会有告示、广播,亦会有职员协助。而疫苗通行证的要求,目前不适用于急症室、普通科门诊等提供紧急服务的诊所。 政府早前公布,自明日起所有进入专科门诊诊所的服务使用者及访客,须符合“疫苗通行证”要求,包括已接种所需剂量新冠疫苗、属政府纪录上的新冠康复人士或获医生证明不适合接种疫苗,并持有相关疫苗接种纪录(包括康复人士纪录)或医学豁免证明书等。如未达以上要求,则须出示到访前48小时内进行的核酸检测无感染证明,但不得以快速抗原测试代替。家属和陪诊人士就不可以用核酸检测代替。他又指,局方必定会以病人需要为优先考虑,如果患者有困难,可向医管局职员求助。 而任何人如正接受强制检疫、隔离或检测,则不可进入专科门诊诊所。持有专科门诊预约安排的人士,则需致电相关诊所,更改覆诊日期或安排补充药物。而由于现阶段12岁以下的儿童被豁免于“疫苗通行证”,所以并不需要符合有关要求。 他指明白部分市民对安排有疑问,局方已准备常见问题的资料并上传到网上(点此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让市民参考;各门诊亦已张贴海报和告示,并会以广播和加派人手提醒求诊人士遵守要求。 read more

香港今新增4602确诊 输入占280宗 多6院舍现病例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28a03ced2553eeaefb652ad1fc95fbb0.mp4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本港今日(6日)新增4,602宗确诊,包括280宗输入个案,其余4,322人为本地感染。本地确诊个案当中,1468宗为核酸检测确诊,2854宗为快测阳性且核酸覆核阳性个案。再有6间院舍出现病例,分别有3间安老及3间残疾院舍,共6名院舍人士验出新冠。2间学校有个别班别须停课一周,共计4名学生染疫。 张竹君表示,新增确诊的学校包括,位于荃湾的中华基督教会基慧小学(马湾),其2E班中有4名学生确诊,另有25名学生同班;另一间为位处元朗的佛教荣茵学校,该校一架学校巴士内,有2名学生确诊,据报共12名学生乘坐该辆巴士,当局称暂未搵到病毒源头,而其他学生已停课一周。 新增的院舍确诊个案包括,辉涛中西结合安老院,其中有1名院友确诊,3名院友须检疫;城市护老院第二分院,有1名院友确诊,12名院友须检疫;耆康会关泉护理安老院,有1名员工确诊,2名院友须检疫;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诚信儿童之家,1名院友确诊,2名院友须检疫;明爱乐欣轩(展能中心暨严重弱智人士宿舍),1名院友确诊,7名院友须检疫;扶康会启康之家,1名院友确诊,3名院友及6名工作人员须检疫。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今日公布,过去一天再多4名男患者离世,年龄介乎72至93岁,当中1人来自院舍。死者中有1人无打针,另外3人已完成新疫苗接种。 离世患者包括1名72岁男子昨日(5日)黄昏在家中昏迷,送往东区医院急症室抢救后不治。入院检测分流证中招。患者本身已接种4针疫苗,无长期疾病,但患有老人痴呆症。 read more

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意见》 四方面支持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就业创业
据人社部微信发布的消息,日前,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要求,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港澳办等四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 《意见》聚焦港澳青年宜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和便利举措。 一是拓宽就业管道。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开发企业就业岗位,继续做好港澳青年参加粤港澳大湾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二是支持创新创业。为有创业意愿的港澳青年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提供谘询辅导、跟踪扶持、成果转化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对面向港澳青年创业孵化服务成效较好的载体予以支持。 三是提升就业能力。为有培训需求的港澳青年提供高品质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引入一批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港澳籍人士担任职场导师,通过精细化职业指导支持港澳青年提升职场适应能力。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用人单位为港澳青年提供就业见习岗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 四是优化就业服务。允许失业港澳青年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政策谘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搭建高效供需对接平台,强化多层次岗位资讯提供,支援引入港澳社会服务机构,参与有关政策谘询、岗位推介、联络对接等服务。 read more

香港新财政预算案:全年经济料增2%-3.5%,每人再发1万元消费券抗疫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月23日向立法会提交2022至23年度财政预算案。考虑到香港内外最新形势和财政措施的提振作用,他预测经济在今年下半年会有较好表现,全年实质经济增长介乎2%至3.5%。财政预算案还提出多项措施纾缓疫情下市民面对的经济压力,包括向每名合资格市民分期发放总额一万元的电子消费券、优化百分百担保个人特惠贷款计划,并降低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的门槛至200元。 首季经济不容乐观 陈茂波说,成功抗疫是保障经济和民生的关键,特区政府将大力加强检测和抗疫工作,短期内经济活动难免继续面对沉重压力,消费相关行业尤甚,失业和就业不足的状况也会转差,第一季经济表现不容乐观。 但只要最近一波疫情逐步受控,往后继续维持动态清零,消费和投资需求料会重拾动力。疫情稳定将为与内地恢复有序通关创造条件,为经济注入更大动力。 通胀方面,陈茂波表示,外围通胀高企的情况预料会持续一段时间,本地成本压力也会随着经济复苏逐渐上升,至于住宅租金的上升压力则仍然轻微。他预测今年整体通胀率与基本通胀率分别为2.1%和2%。 中期经济前景正面 陈茂波说,中期而言,香港经济前景正面。国家经济持续稳步向前,十四五规划为香港经济发展定位,香港可凭借「一国两制」的优势,与大湾区内兄弟城市协同互惠发展,创造庞大商机和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特区政府近年致力培育新兴产业,其中创新科技产业生态系统日渐成熟,未来数年可为香港经济和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 传统产业之中,金融业一直迅速发展,前景亮丽,在未来仍会有助推动香港经济增长。 陈茂波表示,香港要把握好机遇,继续创造容量,突破劳动人口和土地供应不足的制约,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台阶。综观各项因素,并考虑到经济在疫后仍有追赶式增长,他预期本港经济在2023至2026年间平均每年实质增长3%,稍高于疫情大流行前十年2.8%的趋势增长,基本通胀率预计平均为2.5%。 660万人获派消费券 陈茂波又说,新一波疫情打乱了经济复苏的步伐,借鉴去年经验,他会推出新一轮消费券计划,透过合适的储值支付工具向每名合资格的18岁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和新来港人士,分期发放总额一万元的电子消费券,预计约660万人受惠。 特区政府会根据去年消费券计划收集的登记资料,在4月先向逾630万名曾登记的市民发放5000元消费券,余额则与新符合资格人士的消费券一起于年中分批发放。整个计划涉及约664亿元财政承担,特区政府会尽快公布详情。 优化特惠贷款计划 优化百分百担保个人特惠贷款计划方面,特区政府决定将申请期延长一年至明年4月底,最高贷款额由借款人在职期间平均每月收入的六倍增至九倍,上限由八万元提升至十万元。 计划下的最长还款期由六年延长至十年,还息不还本的安排则由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另外,金融管理局与贷款机构会进一步增加计划的灵活性,尽量协助疫情下收入大减的人士。 新增10亿元交通补贴 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的门槛在今年5月至10月,会由400元降至200元。特区政府会就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实际公共交通开支提供三分之一补贴,补贴金额每月上限500元。计划下的补贴金额会增加约10.8亿元,估计每月惠及约380万名市民。 减免税务差饷逾280亿元 特区政府计划宽减2021至22课税年度百分之百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上限一万元,全港201万名纳税人受惠。有关扣减会在2021至22课税年度的最终应缴税款反映。特区政府收入将减少131亿元。 特区政府也会宽减2022至23年度四季的住宅物业差饷,首两季每户每季上限1500元,其后两季每户每季上限1000元。估计涉及299万个住宅物业,特区政府收入将减少117亿元。 领取社会保障金额的合资格人士将获发放金额相当于半个月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在职家庭津贴安排相若。 其他单次措施包括为每个合资格电力住宅用户户口提供1000元电费补贴,以及为参加2023年中学文凭考试的学校考生代缴考试费。 陈茂波并建议,由2022至23课税年度起设立住宅租金开支扣除,以减轻并没持有任何住宅物业的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纳税人租住私人物业的负担,每个课税年度的扣除上限为十万元。预计特区政府收入将减少33亿元。特区政府拟于今年第二季将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审议。 此外,优质教育基金已预留20亿元,由今个学年开始,推行为期三年的计划,包括资助学校购买流动电脑装置和可携式无线网络装备,供有需要的学生借用。特区政府并已在最新一轮防疫抗疫基金注资中额外预留66亿元,增设三万个有时限职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