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通关健康码实名登记理所当然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9日)在社交媒体表示,健康码实名登记理所当然。商讨相关话题简直是庸人自扰,浪费时间。
梁振英质疑报章竟然有这段新闻,「通关健康码须实名及地址登记」。「实名及地址登记」有什么问题?向中旅社申请回乡证时,可否拒绝「实名及地址登记」?没有回乡证,可否进入内地?
梁振英指出,这是「阿妈是不是女人」一类庸人自扰、浪费时间的问题。反对香港和内地交往的人,会想尽办法拖延通关,完全无需要理会。「有些人不必等,有些事不必问」。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9日)在社交媒体表示,健康码实名登记理所当然。商讨相关话题简直是庸人自扰,浪费时间。
梁振英质疑报章竟然有这段新闻,「通关健康码须实名及地址登记」。「实名及地址登记」有什么问题?向中旅社申请回乡证时,可否拒绝「实名及地址登记」?没有回乡证,可否进入内地?
梁振英指出,这是「阿妈是不是女人」一类庸人自扰、浪费时间的问题。反对香港和内地交往的人,会想尽办法拖延通关,完全无需要理会。「有些人不必等,有些事不必问」。
教育局课程发展处举办推广中华经典名句活动,选取40则名句,分10个主题推广。今年新增「爱国情怀」、「顾念民生」、「客途思归」和「情深缱绻」等主题。 教育局称,期望透过精选「中华经典名句」,让学生及公众认识中华文化精粹,吸收传统经典智慧,培养良好品德情操。 「爱国情怀」主题选取了诸葛亮《出师表》的「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及方苞《左忠毅公轶事》「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的名句。 至于「情深缱绻」,就有《诗经・国风・关雎》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行行重行行》的「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迢迢牵牛星》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以及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read more
第十二届「央视财经论坛·香港」今日(28日)在广州开幕。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开幕礼上透过视频致辞时表示,即将过去的一年对香港具有重要意义,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两项中央举措,让香港重回「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也让特区政府提升管治效能。她指出,香港经济亦经受考验,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达6.4%,又指只要本地疫情受控,香港明年的经济前景乐观,展望更长远未来,香港亦拥有多重有利条件,对香港经济更充满信心。 香港经济持续改善恢复通关将带来利好 林郑月娥表示,2021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中央的领导下,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提出「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这是国家对来年经济工作的要求,也是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带动经济加快复苏的机会。 2021年对于香港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林郑月娥认为,香港发展最大的动力,首先是来自中央的支持。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两项中央举措,让香港重回「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也让香港可以提升管治效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香港8个「中心」定位,为香港经济的未来指明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近三年,令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加速融合发展。 林郑月娥谈到,过去两年多的社会动乱和疫情影响,令香港经济受到考验。不过,自今年以来,香港各项经济指标得以持续改善。今年首三季,香港经济按年增长7%,复苏态势稳固,经济在第四季应可按年稳健增长,预计香港全年的经济增长可达6.4%。她表示,只要本地疫情继续受控,加上内地与香港逐步恢复正常跨境人员往来,香港明年的经济前景是乐观的。而展望更长远的未来,对香港的经济更是充满信心。除了继续巩固和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香港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也来自国家拓展内需市场。 林郑月娥说:「过去几年,我们通过基金加码及平台合作等政策,持续帮助香港企业拓展内地市场。香港贸易发展局今年推出的一站式『GoGBA』数码平台,以及在深圳设立大湾区服务中心,都在帮助港商以大湾区为切入点,抓住更多商机。」 创科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她续指,香港的经济也有今年「央视财经论坛·香港」提及的「内生动力」,包括本届特区政府大力推动的创新科技发展。特区政府在过去四年多已投资了超过1300亿港元推动创科发展,取得了理想的成效,而今年的施政报告进一步公布了多项措施,务求完善香港创科生态圈,全面覆盖科研、融资、生产,以及市场化。其中,报告提出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包括在香港北部建设新田科技城,额外增加150公顷土地作创科用途,汇聚大量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及人才。按规划,未来香港的北部都会区将会有15万个创科职位。 另外,「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瞄准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会利用香港在这方面的优势,大力推动香港在生命科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包括设立「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鼓励海内外与香港的专家合作进行研究。林郑月娥表示,注意到不少生命健康企业都看到香港在这方面的潜力,有兴趣在香港发展,特区政府会在土地和政策上作出配合,期望未来生命健康相关产业会成为香港经济新的增长点。 林郑月娥表示,十二年来,「央视财经论坛·香港」见证了内地与香港经济的繁荣发展,搭建平台、贡献智慧,在内地与香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因为疫情原因,过去两届论坛我都是以视频形式参与。随着内地与香港逐步恢复正常跨境人员往来,我期待与大家在香港见面。很快就是2022年,也是特区成立25周年的重要时刻,希望内地的朋友们能亲自来香港,与我们一起庆祝。」林郑月娥说。 read more
香港市建局前日(27日)宣布启动九龙城「龙城」区衙前围道/贾炳达道重建项目,地盘占地约39.9万平方呎,重建后可提供4350个实用面积约400平方呎的中小型单位,预计2036至2037年落成。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今日(29日)在网志中表示,因应「龙城」区市区更新计划的规模和工作范畴远超一般重建项目,市建局将预留超过150亿元,在未来10年推行这项计划。 韦志成指,前日下午前往项目场地了解冻结人口调查工作的情况,留意到居民和地区持分者对重建项目反应正面,支持通过重建解决困扰地区多年的问题,居民亦有机会搬迁以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对旧区更新抱着多项愿景,包括改善街道环境、增加地区设施、强化原有的地区文化特色,以至提升新旧区的连接等。 为保留「龙城区」小街小铺的特色,市建局会应用「住宅和非住宅地积比互换」这一新的规划工具,将两者的地积比上限调整成8和1,适量减少商业楼面面积及体积,并避免「蛋糕式」的商业基座设计,以营造临街小铺的布局,强化特色店铺林立的地区形象。 此外,韦志成提到,市建局会在龙城区将首度试行「小区规划复修」模式,为南角道至打鼓岭道一带不同楼龄、不同楼宇状况的楼宇,从验楼、公用地方维修和外墙饰面更新,以至日后的预防性保养安排等,提出全面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升这一带楼宇状况的保养、延长楼宇寿命。 韦志成表示,推行龙城区重建项目需要收购约1000住宅单位和100间地铺的业权,涉及的收购支出超过100亿元,并就新政府综合大楼的建造、推广复修以及执行保育和活化工作,额外超过50亿元的开支。市建局的资源取诸社会,亦用诸社会,以达致提升市区更新成效、改善旧区整体生活环境和市民居住质素为目标,与一般发展商所进行的重建,有根本性的分别。市建局在未来将会在其他旧区推行更多「融合策略」的项目,期望地区人士对「融合策略」项目给予支持和肯定。 read more
政府专家顾问、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表示,社区目前出现Omicron传播,加上源头不明个案有22宗,比例偏高,可能令疫情再扩散,担心农历年后会出现大爆发,呼吁市民拜年时避免大批人聚集,可分批拜年,并保持家居空气流通。 许树昌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根据头4波疫情经验,相信最少要6-8星期,本港的确诊个案才有望回落至低双位数。他说,仍有很多高危群组未接种疫苗,加上长者接种率仍不算高,本港暂时未有条件做居家治疗,又指首批治疗新冠口服药三月抵港后,相信有助实行家居治疗。 许树昌指,以辉瑞口服药为例,若确诊长者和高危人士在发病5天内服食,可减低入院机会9成,但强调口服药不能代替接种疫苗,即使最快年中有第2代疫苗面世,市民亦应该接种加强剂,保持抗体水平。 医管局更新出院条件安全系数高 许树昌表示,今日开始医管局更新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出院条件,只要3个样本Ct值达33以上可以出院,之后家居检疫14天,相信可以缩短住院时间5-7日,腾空更多病床。 他说,香港大学的研究显示,当Ct值达至特定高的水平,即病毒量低,会无法再培植病毒,代表无传播性,认为更新出院修件的安全系数相当高。 read more
埃及总统塞西18日在开锣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塞西表示,埃方将进一步加强埃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埃方毫不动摇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定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稳定的努力,坚定支持中方打击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 王毅说,中方高度赞赏埃方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始终与中方站在一起,愿意与埃方加强在国际事务的协调配合,共同坚持和践行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保障全球治理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30日)到访深水埗区,探访基层家庭,与当区地区领袖及区内居民会面,就新一份《施政报告》听取市民意见。 李家超早前宣布宣布成立4个工作小组,其中包括政务司司长领导的「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今日陪同李家超落区的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解决跨代贫穷计划仍在研究,下月会公布详情。首先会协助住劏房的初中生,为他们寻找具质素的导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除了生涯规划,亦会教导他们理财技巧。 陈国基指出,解决跨代贫穷计划是个深耕细作的工程,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但有信心计划方向正确,会进一步推展帮助更多人,希望计划能做到官商民合作。 read more
全港各区今日(21日)合共有71个地点设有社区检测中心/流动采样站提供检测服务,须接受新冠肺炎强制检测的人士可接受免费检测。 由今日起,政府会于于东涌道足球场和东荟城露天广场增设流动采样站。各区流动采样站的开放日期及服务时间可浏览这网页: https://booking.communitytest.gov.hk/_data/pdf/2022-02-20-a-mscs.pdf 而为减少轮候人流,多个检测点陆续设置派筹机试行即场派筹。已在这些派筹机取得筹号的市民,可在社区检测中心网站的「大型采样站—筹号排队状况」一栏(https://www.communitytest.gov.hk/zh-HK/mcsc),查看有关检测点的地点,及实时叫筹状况。 read more
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今日(9日)出席一个座谈会时表示,创科发展对香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把香港创科发展起来,香港要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也会面对更艰苦的情况。国家重视科技发展,香港应研究增加科研经费拨款,以及增加科研人才培养。 谭铁牛分享早前在北京参与两院院士大会的看法。他引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的发言,指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奕的主要战场,要做到科技强、国家强,必须要在基础研究方面,突破瓶颈的问题,国家实验室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都是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国家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国家综合创新中心。 谭铁牛认为,香港的基础技术研发是强项,能与深圳优势互补,也是中西文化交汇地点,在创科发展有所作为,应该利用河套地区的项目,令香港在国家自强过程中,可以发挥自身作用。 谭铁牛强调,国家重视科技发展,香港应研究增加科研经费拨款,以及增加科研人才培养,相信科技创新能为香港发展注入新动力,以及为年轻人提供具优势的工作岗位,亦能令香港更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read more
针对美国会众议长佩洛西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涉港谬论,诋毁抹黑香港警方对“612基金”相关人员采取正当执法行动,无理指责攻击香港国安法和中国政府对港政策,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昨日(14日)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敦促其立即收回干预香港事务的“黑手”,立即停止“乱港遏华”的卑劣行径! 发言人指出,法治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基石,香港社会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612基金”相关人员涉嫌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特区警方对其采取执法行动,是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法治的正当正义之举,任何外部势力无权置喙!任何法治社会都不会有法外之地,任何人都没有法外特权。美国的法治排名在香港特区之后,其自身在民主和人权方面的斑斑劣迹人尽皆知,其自封的所谓“民主灯塔”早已崩塌,只有极个别政客还沉醉于美式民主的神话不能自拔,屡屡以“教师爷”身份对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和正当执法行动横加指责,实在是贻笑大方! 发言人表示,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社会秩序恢复,法治原则彰显,发展重回正轨,香港居民的权利自由依法得到保障,外国在港投资者迎来更加安全、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佩洛西这位曾经将香港黑暴活动称为“美丽风景线”的政客,却在美国会山骚乱事件中极力谴责“暴徒”,如今又打着“人权”“自由”旗号对香港事务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充分暴露其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处心积虑干预香港事务的虚伪面目和险恶用心! 发言人强调,香港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不容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容阻挡。我们敦促佩洛西等美政客认清形势,切实尊重中国主权,恪守国际法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立即停止为反中乱港分子撑腰打气,立即停止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任何干预破坏行为都难逃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的宿命,这是一条永远也无法逃脱的历史定律! read more
薪酬趋势调查委员会早前公布,今年高层公务员薪酬趋势净指标为7.26%,中层4.55%,低层2.04%,在社会引起讨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4日)在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时表示,今年公务员薪酬调整方案将交下届政府处理。 林郑表示,今年比较特殊,需更加认真评估六个考虑因素,以让行会作出决定。她提到,以前薪酬调查指标出炉后,社会普遍接受,惟今年的指标出炉后,听到社会声音较有争议,故此今年要决定调薪结果是比较复杂。虽然本届政府不会因为复杂而不做,惟今早的行政会议是今届政府任内最后一次例会,由即将离开的班子做决定,未必是最理想的做法;加上行会作出薪酬调整的初步建议后,仍要公务员事务局局长与工会讨论,今届政府在程序上明显处理不到。 林郑又说,明白公务员同事有些失望,但交由下届政府处理并非回避问题,只是让下届政府有空间去决定对其未来管治有影响的事件。她强调,实际上有关调整具有追溯力,不论是何时调整,都是根据4月1日的财政年度生效。 政府考虑薪酬变化根据六大因素,包括薪酬指标、全港经济状况、政府财政状况、物价指数变动、公务员团体要求和公务员士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