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7成市民已打第一针 逾7万人打完三针

昨日(19日)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计划正式展开第267日,昨日有1.6万多人接种疫苗,当中5700多人打第一针,4658人打第二针,超过6000人打第三针。
截至昨日,本港累计有超过469万人接种一剂新冠疫苗,占合资格人口69.7%;完成打两针的则有449万人,相当于合资格人口的66.7%;接种了三针的则有超过7万人。

昨日(19日)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计划正式展开第267日,昨日有1.6万多人接种疫苗,当中5700多人打第一针,4658人打第二针,超过6000人打第三针。
截至昨日,本港累计有超过469万人接种一剂新冠疫苗,占合资格人口69.7%;完成打两针的则有449万人,相当于合资格人口的66.7%;接种了三针的则有超过7万人。
香港与内地周日(8日)起逐步恢复通关,市面上本已一盒难求的品牌退烧药是否会更趋紧张受到关注。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0日)在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时表示,政府一直留意药物供应情况,强调现时公营系统在医疗药物方面供应充足,包括退烧药。 至于市面的药物供应情况,李家超表示会留意实际情况,并指打算与药厂商讨在向药房提供药物时,要求药房在售卖某种药物时有自律性限制。李家超重申立法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最理想还是与药厂及药房协议处理有关问题。 read more
运输署今日(18日)表示,今年首5个月,已批准74条专营巴士路线永久缩减班次,占总巴士路线数目约一成。有资料显示,本年度港岛区将继续有路线计划削班,包括来往华富(南)至北角码头的42号线,另有8条路线拟中止营运。 现时全港约有710条专营巴士路线,惟第五波疫情带来一轮削班潮,部分路线至今未回复正常班次。运输署指出,将应地区发展、疫情及新公共交通服务启用,适时与巴士营办商检讨和考虑调整班次。 有立法会议员估计,随新巴城巴专营权合并,港岛区巴士路线合并削减情况料会持续,市民或要经历一段适应期,或要改乘铁路出行。 read more
香港特区政府早前表示,将尽快推行“安心出行”实名制,引入“红码”、“黄码”。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2日)在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时表示,现在政府的目的是,尽量将因为防疫抗疫要做的一些规限减到最低。“红码”、“黄码”在构思上“好窄”,“红码”只是针对确诊人士,“黄码”只是针对在酒店集中隔离人士,其他人士不受影响。 李家超强调,希望快、精、准抗疫,控制个案上升,将市民不便减到最低;会广泛听取意见,将新措施与现有制度接轨。 read more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变异病毒株传播力极强,令人担忧第五波疫情爆发。香港政府将刊宪延续现行大部分社交距离措施的有效期14天,由9月30日直至10月13日为止,包括禁止在公众地方进行四人以上的群组聚集。而采用D类运作模式的餐饮业务处所则获放宽宴会人数上限至240人。 食物及卫生局表示,变异病毒株传播力极强,加上本港长者的疫苗接种率偏低,令人担忧第五波疫情一旦爆发,长者面对重症和死亡情况的风险极高,因此有必要维持大部分现行的社交距离措施。 另外,在「疫苗气泡」原则下,考虑到采用D类运作模式的餐饮业务处所已采取严谨的防疫措施,包括所有员工已完成接种疫苗,以及至少三分之二的顾客须已接种第一剂疫苗,相关处所的宴会人数上限将由180人获放宽至240人。另外,除酒吧或酒馆另有规定外,所有餐饮业务处所须按A类、B类、C类或D类运作模式的其中一种运作。 发言人又提到,复必泰和科兴疫苗对于预防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情况高度有效,能为接种人士提供有效保护,免于感染后出现并发重症甚至死亡。 香港政府继续呼吁仍未接种疫苗的市民,特别是感染新冠病毒后死亡风险极高的长者、长期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较弱人士,应为自己健康着想,在本港第五波疫情来临前尽早接种疫苗。 read more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今日(5日)发布通知,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自2023年1月8日起实施: 一、远端检测 自香港入境人员凭行前48小时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入境,将检测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 自澳门入境人员,如7天内无外国或其他境外地区旅居史,无需凭行前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入境。 二、入境检疫 不再对自香港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对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人员,由海关进行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若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居所隔离或自我照护,其他情况提倡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诊治。结果为阴性者,由海关依惯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常规检疫。 对自澳门入境人员的检疫措施维持不变。 三、内地与港澳客运航班 恢复在香港、澳门国际机场转机/过境进入内地服务。取消对香港、澳门来往内地航班客座率限制,逐步有序增加航班数量。简化机场入境航班处置流程,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加强重点城市航班接收能力建设。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 四、签注办理 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香港签注。 五、口岸运行 逐步有序全面恢复内地与香港、澳门陆路口岸客运和水路客运,为出入境人员快捷通关提供便利。 六、出入境旅游 根据香港、澳门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旅游。 read more
日前,再有市民堕刷单骗案陷阱。香港警方昨日(15日)进行代号为“冲霄”的反科技罪案及“搵快钱”罪案行动,拘捕9人涉嫌与10宗求职骗案有关。 湾仔警区重案组第二队督察卢伟德指,警方经情报分析及深入调查后,于昨日(15日)展开名为“冲霄”反科技罪案及搵快钱拘捕行动。行动中在港九新界各区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罪拘捕9人,涉嫌与10宗刷单用求职骗案有关。被捕人士分别是7男2女,年龄介乎18至55岁,全部持有本地身份证,报称职业分别是运输工人、厨师、餐厅经理,售货员及无业等。 他指,涉及10宗案件,受害人总共损失金额高达港币190万元,每宗案件损失金额由85万港元至1万港元不等。今次行动中主要针对打击求职骗案,受害人通常在手提电话、网上社交平台或即时通讯软件,收到骗徒传送的讯息招聘“刷单员”,讯息通常标榜可赚取高佣金、无特别学历及经验,及可以在家工作等作为招徕。 香港警方提醒市民,骗徒的招聘广告以“搵快钱”、“高人工”、“即日出粮”或“在家工作”作招徕,对应征者年龄、学历及履历亦没有特别要求。同时,骗徒于刊登招聘广告或短讯推广时,亦不会提及实际职位或工作内容,并只提供即时通讯软件或手机号码联络方法。骗徒更会于受害人初次存款后以发放佣金来获取受害人信任。警方呼吁市民,对于不明来历的短讯或有任何怀疑,应致电“防骗易热线”18222。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宣布,与广东及深圳官员线上会面时,提出「逆向隔离」建议,获粤深两地官员支持,双方将设专班跟进细节。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恒镔今日(2日)在一电台节目表示,欢迎有关做法。他理解落实「逆向隔离」困难不少,认为特区政府亦可考虑在启德、竹篙湾等设施进行隔离。 政府表示,隔离地点初步考虑设于落马洲河套区。陈恒镔认为,河套区可以方便内地人员协助,是合适地点。他建议,特区政府亦可考虑在启德、竹篙湾等设施进行隔离,另外亦有元朗潭尾隔离设施未启用,青衣隔离设施也有大量房间。 陈恒镔指出,两地核酸检测标准不一,在内地CT值40便算确诊,香港则要CT值35才算确诊,建议香港采用内地标准进行检测。他续指,现时本港很多工作人手短缺,若有内地人员支援,运作会更顺畅,特别是关乎检测及闭环要求,如有内地卫健委人员在场也可确保隔离情况符合内地标准。 read more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今日(31日)出席香港中医中药界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电影欣赏会暨庆祝典礼致辞表示,中医药是香港医疗体系的重要部分,亦是香港的传统优势。 卢宠茂表示,中医药是香港医疗体系的重要部分,亦是香港的传统优势。政府一直致力推动中医药发展,近年更不断投放资源,包括加强中医门诊及中西医协作住院服务、建设中医医院及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两个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旗舰机构、透过中医药发展基金推动业界人才培训、研究、改善设备及推广等工作,希望全方位促进中医药事业向前迈进,提升香港中医药的发展动力。 卢宠茂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界一直支持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公私营界别的不同持份者,在不同场所,采用不同模式,全方位加强中医药的使用,为确诊、接受隔离/检疫人士以至广大市民提供中医药支援,让中医药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预防、治疗以至复康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及作用。在中医药发展基金的支持下,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早前亦推出「齐心抗疫—中医药遥距诊疗计划」,动员中医药界为在家确诊患者提供遥距诊症及中药派送服务,成果显著。 卢宠茂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充分展示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未来五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政府会继续与中医药界齐心协力,保障香港市民健康,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及安全感,并指本港要充分发挥香港的优势,利用香港作为国家国际窗口的重要角色,推动医疗创新及合作,在建设好「健康香港」的同时,亦致力融入国家「健康中国」的发展大局。 read more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消息指,今日(11日)新增约1325宗确诊,再录疫情新高。康文署今日宣布,原定3月6日(星期日)举行的第八届全港运动会(港运会)「赛马会全城跃动活力跑」将取消。 此外,康文署提到,港运会将新增举办「赛马会全城跃动活力跑──虚拟跑」,活动详情稍后公布。 第八届全港运动会早前受疫情影响延期,定于今年4月24日至5月29日举行。比赛共设8个比赛项目,包括田径、羽毛球、篮球、五人足球、游泳、乒乓球、网球及排球。 read more
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今日(9日)举行会议,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本港过去一星期呈报多4宗类鼻疽个案,分别在8至12月初发病,全年累计有42宗病例。他指出,类鼻疽是本港的风土病,2017年至2021年期间,本港感染类鼻疽个案数目每年介乎3至17宗。 卢宠茂指出,类鼻疽个案自今年8月起明显增加,不少个案聚集在深水埗区,当局调查后排除与住所或食水有关,亦未有迹象显示,有任何因素令病菌在指定区域扩散。 对于至今未能找出深水埗区出现多宗个案的原因,卢宠茂指细菌于土壤和泥水中广泛存在,不排除台风翻起泥土而令病菌在环境中暴露,温度上升亦会令病菌繁殖速度加快;最近随天气转凉,类鼻疽个案已有减少,呼吁市民接触土壤时要穿着防护衣物,并要煲滚食水饮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