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宠茂:香港特区政府续投放资源推动中医药发展 融入「健康中国」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今日(25日)开幕。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在大会上致辞时表示,政府积极建构政府资助中医药服务网络,投放更多资源推动中医药服务发展,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贡献力量,融入国家「健康中国」的发展大局。 卢宠茂表示,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内地城市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试点在2021年招聘香港注册中医师。香港中医师有机会到大湾区发展,并在国家医疗体系内工作。有关措施也可让参与的中医师累积住院服务临床经验,有利专业发展,为未来香港首家中医医院储备更多骨干人才。 另外,为进一步加强在中医临床人才培训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特区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订《关于中医高级临床人才培训的合作协定》,对较高资历的年青中医师进行培训,使其成为高水平的中医理论及临床骨干人才。未来政府会视乎疫情发展,继续推进落实有关计划。 卢宠茂又指,特区政府积极建构政府资助中医药服务网络,投放更多资源推动中医药服务发展,当中包括地区中医门诊服务及中西医协作住院服务。香港首间中医医院预期会在2025年起分阶段投入服务。同时,特区政府亦正在兴建一所政府中药检测中心,透过加强与不同地区的专业合作,为中药的检测方法建立参考标准,支援中药鉴别及检测方法的研究,加强业界对产品的品质控制。

香港医管局:香港倘现第六波疫情 或重启两地医护协作

香港第五波疫情缓和,约400个到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支援的内地医护,将会分批离港,首批已经在周四返去内地。医管局总行政经理李立业(30日)表示,未知余下内地医护将于何时离开,又透露香港一旦出现第6波疫情,不排除重启两地医护协作。他又指,今次内地医疗团队包括中医专家到港治疗病人,对本港中医药发展是很宝贵的经验,医管局会支持中医发展及全力配合。 李立业表示,未知余下的内地医护何时离开,当局也暂时未有预案重新启动两地医护协作的机制。他说,两地医护在临床治疗上分别不大,又指内地医护很快已能适应本港电脑系统和使用术语简称。 李立业说,医管局会积极预备,有了今次经验,相信日后本港一旦出现第六波疫情,不排除重启两地医护协作。他又指,亚洲国际博览馆在这一波疫情的高峰时,有接近400名病人,目前剩下约40名病人。他感谢内地医护,在水深火热的艰难时期提供支援,亦感谢亚博馆的本地医护,面对沉重压力,短时间内克服困难。 李立业指出,中医药对新冠病毒发挥到治疗成效,今次对本港中医药发展是很宝贵的经验,但仍需要包括政府及不同团体等多方面配合,医管局支持中医发展,全力配合。 有在亚博馆工作的本地医护表示,内地医护来港支援前,单靠100个本地医护人员,照顾200多个欠缺自理能力的病人是超出能力范围;有内地医护的协助,令他们有时间照顾病人日常需要。 内地医疗团队当中包括中医专家,协助治疗病人。灵实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高级中医师黄逸伦表示,香港中医以门诊为主,内地中医师相对有更丰富的病房经验,双方可以分享经验。 黄逸伦说,中西医协作最担心是药物的相互作用,第五波疫情有不少长者病人,他们需要服食很多药,两地医护会商量配合中药的可行性,部分病人的治疗效果确实不错,更有病人会主动要求服食中药。他认为,今次是一大突破,中西医一同进入病房治疗传染病,对本港中医发展是个契机。

邱腾华:国家大力支援香港抗疫将尽快分发抗疫物资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今日(25日)就《2022-23年度财政预算案》做简报会,局长邱腾华指出,在应对疫情时国家给出很多支持,透过政务司司长协调,商经局一个小组帮手整合处理国家供港医疗物资。过去两周,商经局收集特区政府内不同政策局的采购清单,对于不能透过香港采购、或在短期内需要的大量物资,包括快速测试剂、中成药等,商经局已经收到国家供应,将这些物资整合分发给不同部门,希望可以将这些物资尽快投入抗疫工作中。 邱腾华举例,快速测试包会在围封强检时派发给民众使用,亦会派发给前线有较高风险的人士、院舍的长者及医护人员;中成药则主要交给卫生署和医管局用做治疗用途,因为使用中成药时必须考虑处方等问题,所以较为审慎。邱腾华指出,经商局工作小组会平衡需求和供应,根据不同部门的需要整合及派发物资;如果本港将来会进行较为大型的检测工作,都会向中央申请支援,希望在短期内可以拿到所需物资。

培力农本方:两年于大湾区拓30至50间中医诊所

近年疫情令愈来愈多人关注健康,以及重视中医保健。本地中药制造商培力农本方看准市场,研发浓缩中药配方颗粒,集团在港处方中药市场的市占率超过8成。而内地浓缩中药配方颗粒收入,更占公司总收入超过一半。 不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于11月,实施第一批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控制配方颗粒的质量,让更多中药生产企业可以研发配方颗粒。培力农本方创办人兼主席陈宇龄指,届时医院不用只向培力农本方等6间自主研发颗粒的企业购药,公司垄断的情况不再,企业亦不能自主定价,改为以价低者得的原则卖给医院,长远对整个行业冲击,但由于市场已开放,令整个市场规模亦增加。 陈宇龄指,集团会因应情况作出策略性调整,未来的业务重心不会放在公营医院,而是转向私人诊所、私家医院等地方。他指,去年受疫情影响,内地市场头4个月基本上零收入,到去年底才恢复,随着疫情受控,未来发展重点亦会放在大湾区,预计将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设连锁店,运作方式和经营策略都会跟香港相若,料未来两年将有30至50间特许经营中医诊所,其后每年以50至100间的诊所逐步递增。他亦期望,今年底或明年初可在深圳开设首间样版诊所。 香港方面,陈宇龄指,由于旗下中医较灵活,延长开店时间,因此虽然生意减少,但上半年整体仍然有轻微增长。目前本港有27间农本方中医诊所,今年以来净增加3间诊所。陈宇龄说,不会在本港盲目开诊所,未来会维持约30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