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超峰:湾区文化丰富多彩 以文化创新驱动跨境融合

毛超峰表示,文化產业在大湾区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凸显 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在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合作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凤凰湾区财经论坛 2022变局与信心」今日 ( 21日 ) 上午在香港、深圳两地同步举行,多位重量级嘉宾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讲。紫荆文化集团董事长毛超峰致辞介绍如何共建人文湾区。 毛超峰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呈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其中文化產业在大湾区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凸显。对此,他谈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以文化传承,涵养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滋养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文化遗產,截至目前,共有105项国家级非物质遗產,其中,香港佔据12项,类别涵盖民俗、传统技艺、舞蹈、音乐、美术等,其中粤剧作為岭南文化的瑰宝,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產名录。让民族成為世界的,让文化力激发经济力,推动文化相亲。 二是以文化创新驱动跨境融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文化是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一方面能令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另一方面能解放思想,推动其他领域创新,从而解锁未来无限可能。大湾区拥有眾多高新科技企业,文化与科技、旅游、创意、互联网等融合,形成更多创新的文化业态。 三是以文化包容引领全面开放包容新格局。大湾区文化本身由融合发展而成,在这片开放的现行试验区,促进各种文化在此交流互建,融合发展,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至关重要。 四以文化韧性应变局,开新局。疫情肆虐,文明衝突,经济衰退,培养文化韧性是适应时代变局的要求。大湾区作為重要窗口,总是在第一时间面临各种挑战,是提升软实力的体现。培养文化韧性,是从文化根源获取内升动力,维护文化生态稳定。 毛超峰最后强调,让我们携手并肩,促进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发布 深化三地司法协助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案例发布包括中、英、葡3种文字,涵盖跨境投资、跨境贸易、跨境婚姻、仲裁司法审查和执行以及区际司法协助等多个领域,既有传统的民商事案件,也有涉及民法典实施后的新类型案件,既有适用内地法律的案件,也有适用港澳法律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胡云腾对案例进行了介绍和点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龚稼立出席会议。 此次共公布20件跨境纠纷典型案件,具体来看,包括侵权责任纠纷、民事纠纷、财产转让纠纷、买卖合同纠纷、人身损害责任纠纷等多类型。 胡云腾表示,这次广东高院携手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与粤港澳大湾区案例研究基地共同发布20例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体现了湾区内地法院坚持平等保护,依法保障境内外主体合法权益;准确运用民法典,有力护航大湾区人民安居乐业;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三地司法协助,积极推动司法规则衔接。 截至目前,广东高院已发布了80个跨境纠纷典型案例,2019年以来,共审结涉外涉港澳案件5.8万件,海事海商案件5406件,区际司法协助案件8694件。 (来源:点新闻)

粤港澳警方联合反罪恶港警拘1837人检1亿毒品及非法货物

香港警方今日(24日)表示,由今年5月20日起进行代号「雷霆2022」的大规模粤港澳三地联合反罪恶行动。截至上周五(17日),香港警方共拘捕1837人,检获毒品和涉及非法活动的货物总值超过1亿港元。 截至6月17日,警方联同入境事务处、海关、消防处及食物环境卫生署等政府部门共搜查2548个场所,包括酒吧、游戏机中心、网吧、派对房间及住宅单位等,并拘捕1837人,他们涉嫌干犯与三合会及毒品有关的罪行,包括伤人、刑事毁坏、勒索、管有攻击性武器、经营非法赌场及经营卖淫场所等。 警方指,被捕人包括1221名男子及616名女子,年龄介乎11至90岁,当中73人为内地人士,119人为非华裔人士。同时亦检获市值约8000万港元的毒品及精神科药物,包括大麻、氯胺酮、可卡因、冰毒、海洛英及蓝精灵等。

马兴瑞:粤港澳三地携手努力 大湾区科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21大湾区科学论坛今日(11日)在广州开幕。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致辞表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近年来在粤港澳三地携手努力下,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顶尖创新资源加快汇集。目前拥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院校、实验室和国家大科室工程,汇集了近200名国内外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 马兴瑞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引领带动下,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从2017年起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他介绍广东的科技发展成果称,广东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了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实验室、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初步实现了散裂中子源、中微子实验站、国家超算中心等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 不仅如此,广东还在多个前沿领域的专利授权业务地区及国际专利申请量等均居全国首位。马兴瑞透露,2020年,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了5.3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了3400亿元(人民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了3.14%。 对于未来,马兴瑞透露,广东将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他表示,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机遇下,期待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积极到广东来,到大湾区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贺一诚:中央要求粤港澳办好全运会不建新设施

粤港澳大湾区将合办2025年全国运动会,澳门行政长官贺一诚昨日(17日)表示,料广东会将部分赛事放在横琴举办,澳门将争取适合的赛事在澳门举办,相关工作已进入筹备阶段。 贺一诚提到,中央要求,粤港澳三地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办好全运会,不就全运会建新的设施。 新政长官林郑月娥早前表示,港会尽量争取主办2025年全运会更多项目;港协暨奥委会会长霍震霆表示,争取由香港举行2025年全运会开幕式;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提到,在地理优势上,香港有条件举办水上运动及高尔夫球项目,剑击、乒乓球、羽毛球等亦是港队的强项。

陈茂波:香港在大湾区被赋予新定位金融创科等方面意义重大

「领航『9+2』·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暨颁奖典礼」今日(5日)上午在香港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被赋予新的定位,在金融、创科和物流发展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陈茂波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国家「十四五」纲要明确提出的四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大湾区人口超过六千八百万,经济规模相当于全球第九大的经济体,排在加拿大韩国之前,是全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专业服务都在全国前列。 他进一步表示,如今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发展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大湾区肩负着领航的重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背景下建设的,大湾区内各个兄弟城市各有特点,高度互补,中央一直积极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及政策创新。力求区内的各生产要素便捷流动,以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内市场一体化的水平,粤港澳大湾区的成功发展既可示范如何把差异变成优势,并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其成功经验也可以辐射全国。 陈茂波介绍,《粤港湾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确立了香港在整个大湾区以至整个国家中的经济发展角色。综合而言,涵盖八个范畴,包括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以及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四个传统中心地位,以及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以及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四个新兴领域建设。 香港的新定位对发展有什么含义?陈茂波认为 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可以至少在六个方面作出贡献。 1.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2.担当内地企业可靠的国际筹资融资平台 3.成为内地企业的离岸总部 4.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枢纽引导国家向绿色经济转型 5.为内地居民提供优质的资产和财务管理服务 6.与内地在金融科技方面有广阔合作 除了金融方面,中央还十分重视香港在国际科技创新方面的贡献。「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并且把深港河套区列为大湾区四个重点合作地区之一,让其成为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平台,对境内外的科技机构、企业和科技人才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此外,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港科技政策,促进两地创科资源要素的跨境流通,譬如中央和地方财政对香港开放,让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能直接申请内地研究经费和参与内地项目。不少国家科研平台在香港落地,包括十六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六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中央对香港的科研力量肯定。过去四年,特区政府也投入大量资源,营造蓬勃创科生态系统,推动发展,例如增加资金、培养人才等等。「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出要瞄准生命健康领域,这也是香港科研优势的领域。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北部都会区推动创新科技产业,成为香港第二个经济发展引擎。落马洲河套地区和新田地区,也将会进一步整合成新田科技城。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以及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支持香港服务业向高端、高净值地位发展。随着大湾区的贸易进一步发展,尤其电子商贸蓬勃发展,区内厂商对航空货运服务需求增加。香港正大力投资该领域,提升竞争力。例如,机场货运区将建成一座高端物流中心,以推动物流服务,预计在2023年投入使用等。在推动区域物流方面,将推动物流的互联互通,提升整体竞争力,例如,机场正积极发展海空货物联运等。 最后,「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区域知识产业贸易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和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等。

议员促交代通关时间表 陈肇始称粤港澳团队正提升转码系统功能

两地通关至今仍遥遥无期,有议员今(29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批政府外防输入措施有漏洞,亦有人不解为何政府待三地通关才推出已研发「健康码」,及关注两地通关时间表。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回应指,政务司司长早前率领专家到深圳出席对接会议,形容会议就推进通关事宜创造有利条件,现争取尽快举行第二次对接会议,惟没有回应确切通关时间。 提出口头质询的议员田北辰指,政府顾问专家对政府豁免外国领事家人及国际影星检疫要求感不满,批当局「钟意就听,唔钟意就唔听」,要求局方认真接纳专家意见,从严不从宽,否则只会令通关无期。 议员林健锋认为既然「健康码」已成功研发,为何仍要待三地通关才可投入服务,忧届时程式有出错机会,反问陈「你都唔会等肚饿先买餸煮饭食」,认为应尽快推出「健康码」,避免出现临急抱佛脚、关口大混乱的情况。他又提及有入境外籍人士离开检疫酒店,形容是「大漏洞」,关注政府如何防止检疫人士擅自离开检疫处所。 陈肇始回应指政府在去年11月已完成开发「健康码」转码系统,政府资讯科技总办公室一直与广东省及澳门技术团队合作,提升转码系统功能,加入疫苗接种纪录,便利三地居民日后可利用系统,一并提交入境申报资料,重申系统会在三地通关安排落实后投入服务。 在严防输入方面,陈强调政府一直抱有目标,防止任何病毒进入社区,本港对入境人士亦设有不同检测关卡,可立即阻截病毒传入社区,强调现有工作可以加强及更严谨,会一直评估整体风险,尽量做到滴水不漏。

严防本土恐怖主义 邓炳强:坚定护航确保选举顺利有序进行

香港政府今日(14日)公布「来港易」计划的实施安排。由15日(星期三)起,身处广东省和澳门的非香港居民人士,只要符合「来港易」计划的所有指定条件,可在入境香港时获豁免强制检疫安排。 任何非香港居民人士在入境香港当天或当天之前14天(不包括该人士在内地或澳门当地根据当时的要求而须完成的强制检疫期)不曾到过香港、广东省或澳门以外的其他地区,以及任何载列于「回港易/来港易计划暂不适用风险地区名单」的地区,可透过「来港易」计划的网上系统预约入境香港名额。成功预约名额的非香港居民人士必须按预约的指定日期和管制站入境香港,并在入境香港时持有在入境当天或当天之前三天内取得的有效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则在入境香港时可获豁免强制检疫安排。 为确保「来港易」计划下出入境管制站保持运作顺畅,计划实施初期将设有名额,经深圳湾口岸及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来港的非香港居民人士的名额为每天各1000个。

徐泽:两方案充分彰显中央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

徐泽在致辞中对两个方案提出了四点看法。首先,他认为两个方案充分彰显中央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一招,从邓小平同志发出的「不改革死路一条」的大声疾呼,到习近平主席作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郑重宣誓,四十多年来,中国始终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实现了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到赶上了时代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虽然近几年来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但中国始终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从未放缓改革开放的脚步,这次公布的两个方案就再次释放出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前海方案》明确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主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口号,《横琴方案》提出,率先在改革开放重要领域和关键时刻大胆创新,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造彰显中国特色、「两制」优势的区域开发示范。改革和开放是贯彻两个方案最高频的关键词。改革创新平台,开放对外枢纽,「一国两制」区域开发示范,读懂这其中展现的中央坚持改革开放坚强决心,才能明白两个方案长远和全局的战略意义,才能有勇气有毅力,坚定地把方案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第二,两个方案突出强调要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港澳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独特和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11月12日,会见了香港澳门各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访问团时,开宗明义指出,在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港澳所处的地位是独特的,港澳同胞作出的贡献是重大的,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习主席还对港澳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在今后的改革开放积极主动作为,提出了四个要求。这次出台的两个方案是习主席对港澳同胞寄于的厚望。例如,两个方案中提到的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港澳优势领域,这些都是围绕更好发挥港澳优势,充分体验中央对香港的看重和信心。 第三,方案对深化深港合作指明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前海方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深港合作成果经验的总结提升。这几年,在各方努力推动下,深港合作已经迈出较大的步伐,一些重要项目初见成效,仅就医疗和教育领域而言,成绩斐然。例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实现深港电子病历互认,并成为首家国际新药准入指定试点医院,包括院长在内的37名港籍医生,已获得深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正高级职称证书。该医院在汇集两地医院管理所长的基础上,创新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两地合作办医的一大亮点。此外,在香港大学(深圳)等高校领域也有不俗成绩。 第四,两个方案贯穿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精神,不仅应在前海落实,而且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都应当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和三个法律体系的特殊情况下,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差异是大湾区建设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是最大难点,因此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中央和粤港澳各方都非常重视体制机制的创新,特别是《横琴方案》提出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是一种新突破和上佳之选。我们不仅要把新体制在前海落实好,更要在其他地方落实。深圳已经做好准备,但是香港的新界北地区似乎还欠缺动作。徐泽表示,顺应大变,发挥优势,提升优势,香港才有未来。

梁振英:粤港澳合作应克服不了解彼此机遇和需求的问题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日前已分别公布出台,香港再出发大联盟今日(13日)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嘉宾从不同角度探讨解读方案内容。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召集人梁振英在致辞时表示,两个方案为内地和港澳居民提供了更广阔、便利、优质的生活、投资和工作环境,也为港澳企业提供更多元发展机遇,跨国公司和国际社会也可以通过更熟悉的港澳经营环境,在内地广阔市场中寻找商机。 梁振英提到,4年前,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4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陆续出台突破性的政策措施,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香港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其中,横琴、前海、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各有特色和优势,是粤港、粤澳及港澳深度合作的加速器。 梁振英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克服不知道彼此的机遇和需求的问题。他说,自己过去几年在大湾区到处跑,最大的体会是港澳不知道大湾区广东城市,能为港澳发展提供什么机遇;同时,大湾区的广东城市也不知道港澳两地近年发展出了什么新功能。梁振英希望,粤港澳三地能够对粤港、粤澳及港澳深度合作的问题,从「不知道」变为「知道」,同时还要「知多点」、「知深点」,继续深入研究,将机遇落地,发展壮大。  

洪为民:前海方案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日前,国务院公布前海深港合作区方案,将前海合作区域面积扩大至原本的8倍。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联络官洪为民今日(11日)在一个电台节目指,方案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内地会透过制度创新,与香港衔接,达至便利营商。他相信前海会对香港专业服务作进一步开放,容许更多本港专业人士到前海执业;金融方面亦会有更多互联互通措施,在前海先行先试,包括南向债券通等,同时本港会参与打造区内国际创科中心,内地欢迎更多香港大学在内地设校园和研究中心。 洪为民指,不认同香港在方案中只负责协助深圳发展,相信随着香港与内地交流增加,香港能够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让不同行业进一步开拓内地市场。  

林郑:前海方案为本港提供更多机遇必积极主动参与建设

国务院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7日)见记者时表示,前海深港合作区扩大7至8倍,将令香港的腹地更大,一定为香港的专业服务提供者提供更多机遇,亦为香港经济提供更大动力,特区政府必定会积极、主动、进取参与前海建设方案。 林郑提到,前海10多年的定位已面向香港,利用香港专业服务优势令前海成为示范区,目前已有超过1.15万家港企在前海落户,也有青年创业基地,中央亦有推出方便措施,方便香港专业人士进入前海。 林郑又指,国务院提前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相信横琴发展亦能为香港带来很多机遇。她鼓励香港的专业人士和青年多了解这两个方案为香港带来的好处,特区政府亦会全力以赴为产业提供更多动力,为青年人提供发展事业的机会。

林郑

林郑:粤港澳合办全运会意义重大港府会全力以赴

国务院同意广东、香港及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26日)对此表示欢迎。她指出,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全运会意义重大,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构筑休闲湾区和塑造健康湾区的目标。 林郑月娥表示,能够与广东及澳门共同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是继香港在2020东京奥运会取得历史佳绩后,一项提振香港体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她谨代表香港特区感谢中央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林郑月娥说,由一个可容纳5万名观众的主场馆、一个可容纳1万名观众的室内体育馆及一个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公众运动场组成的启德体育园,将于2023年落成启用,加上已多次举办国际赛事的香港单车馆和其他体育设施,足以为香港参与主办2025年全运会提供基础。香港特区政府会全力以赴,根据中央坚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与中央有关部委丶广东省及澳门特区政府紧密合作,做好筹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