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喚醒了一條熟睡多年的巨龍 簡永楨先生啓動孔聖堂講座系列
有八十六年歷史的孔聖堂,上周末(六月五日)重現當年文化交流的盛況。首場國學講座以「香港銅鑼灣掃桿埔孔聖講堂的前世今生及往後的發展路向」為講題,主講嘉賓包括簡永楨先生、丁新豹教授和徐麗葉女士,由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教授主持,吸引近二百名嘉賓及各界文化、學術、保育、傳媒和儒學愛好者等的精英參加,現場坐無虛席,討論氣氛熱烈。 講座目的 孔聖堂佔地十二萬多平方英呎,乃1928年省港富商簡孔昭先生慷概捐出的一幅土地,其後更捐錢及集資興建孔聖講堂,旨在宏揚儒家思想,秉承清末民初盛行的尊崇孔孟教誨精神,喚醒當時香港市民的尊師重道意識,與及抵消上世紀初葉經濟蕭條帶來的不安而導致的絕望。 講堂終於1935年落成,開幕當日,城中名人雅士,紳商巨賈,雲集而至,熱鬧場面,一時無兩。其後,曾到此發表的劃時代碩學名儒不計其數,上世紀香港淪陷日軍前者計有朱汝珍太史、許地山教授、蕭紅女士等等;光復後則有著名學者如郭沫若、錢穆及矛盾等等。自此講堂雖然尚有學者不時蒞臨講學,唯久而久之,此處漸被遺忘,誠屬可惜。 年前捐贈人孔昭公之嫡曾孫簡永楨先生有感於講座剛被特區政府定位為第一級受保護歷史建築物,理應向社會人士重燃八十五年前之初衷,更應將此珍貴文化遺產活化起來,借古喻今,一則市民可欣賞一棟融合山東曲阜孔廟的設計,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益流行的裝飾主義(Art Deco)及包浩斯(Bauhaus)的簡約理念,而達致有中國古建築物特色、配合鋼筋混凝土實際功能的高效率講堂;二則特意闡述清末民初儒學在香港生根發芽的過程,時至今天,儒學應不再被視爲封建及拘泥的一股手段,而應被視爲學以致用的做人道理,一旦悟其道理,做人處事自可掌握到中庸之道,不卑亦不亢,心安理得。 涵蓋範圍 第一位講者爲簡永楨先生,他從二十世紀初講述其曾祖父孔昭公偕其堂兄弟玉階公及照南公于1909年創辦「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始末,其時孔昭公父親朗山公斥資八萬元,方能促成其事,新公司成立後以孔昭公為單一最大股東,佔47%股份。 1928年孔昭公目睹香港民生艱苦,閒談間與另一殷商曾富先生商議,遂捐地十二餘萬平方英呎地建設孔聖堂,1929年成立籌建委員會,有十四位成員,除簡公外,尚有多年後結為姻親的梁弼予先生、葉蘭泉先生、周俊年先生、鄧肇堅先生等等。 講者特顯為善既要有心,亦要有能力。簡氏家族自辛亥革命後業務蒸蒸日上,及至1920年,先後斥資建成武漢南洋大樓, 1995年被定位為愛國主義基地,1996年被列爲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現與黃鶴樓、紅樓合稱為武漢三大名樓。同期亦有建成位於上海外灘的高陽大樓, 1994年被列為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此期尚有廣州的「簡園」,毛澤東主席曾造訪十多次,探訪其友人譚延闓 ,此處亦是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所在地,它屬全國重點保護單位,現為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座落地。 孔昭公既然有心亦有能力,遂有條件捐地建立孔聖堂。 時至今天,講者認爲講堂所涵蓋的範圍理應不只局限於儒學及有關類別,當可擴大至諸子百家,甚至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人工智能及慈善學等等。香港有不同級次的受政府保護建築物,但能夠受保護之餘又可將之活化而對市民有永久裨益者則為數不多也。 第二位講者乃丁新豹教授,他獨步史壇,譽滿香江,細談清室遜位遺老抵港後,繼續鼓吹中國傳統禮教,設立孔教學院,先後成立學海書樓,港大中文學院等,以賴際熙牽頭,繼續傳揚孔孟學說。當時港大中文系教席,尚有清朝遺老溫肅及區大典等人物。 康有為主張把儒學轉化成宗教,直與西方宗教勢力抗衡,其忠實支持者有陳煥章,此君乃前清進士,後取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丁教授細道金文泰港督(1925-30)洞悉儒家倫理有助於穩定香港民心,平衡蘇俄布爾什維克主義不利英廷統治香港的作用,是故港英政府也接受之。 第三位講者乃代表利安建築師事務所(Leigh & Orange)的首席董事徐麗葉女士。利安創于1874年,孔聖堂可謂他們戰前的一項驕人之作。1930年,彼等夥拍當時極負盛名的獨立建築師譚肇康先生,撮合中西建築設計的優點,完成香港鮮有的一項新嘗試。譚則師亦有其它抱負,他曾參加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亦曾挺身不顧一切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撿拾屍骸,其後傳為佳話。徐女士最噲炙人口之談乃孔聖講堂既有中式建築之風格,内則蘊藏西方裝飾主義(Art Deco)及包浩斯(Bauhaus)的元素,效果恰到好處,不會令人產生不倫不類之感。 堂董會主席的願景 孔聖堂堂董會主席兼中學校監溫偉麟先生表示,這個講座系列一方面可以傳承儒學,另一方面多做集思廣益的工作,因為香港這個時間十分需要這方面的配合,特別是向年青人講解「唯善」的重要,帶起多方面的討論。 為傳承儒學和貫徹社會責任,孔聖堂未來計劃的講座內容,包括由馬逢國議員主講的「十四五規劃中的香港定位」,丁新豹教授主講的「銅鑼灣的歷史足跡」和前天文台長岑智明先生主講的「氣候變化的三世書」。 出席嘉賓 當日列席嘉賓近200人,近年來鮮見矣。其中有立法局代表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馬逢國先生,特區政府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先生,康文署副署長楊芷蘭女士,古物咨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先生,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蕭麗娟女士,保良局總監王倩儀女士,儒學權威危丁明教授及道教專才游子安教授等等。 後話 本年6月5號於孔聖講堂舉行的孔聖講堂簡孔昭先生紀念啓動講座,料可促進廣大香港市民對孔聖講堂及其象徵價值發生興趣,亦可體會到簡孔昭先生的後人及孔聖堂仝人致力將此甚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物活化的意願及決心,就正如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女士所云:「共享文化,共享遺產,共享責任」。 為了達此目標,必須官民理念一致,方能事半功倍。 read more

MIRROR演唱会意外|杨润雄称已知注册工程师身份
有关7月28日MIRROR演唱会发生意外一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今日(1日)在一个电台节目中提到,当局已了解演唱会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身份,并初步看到相关项目负责人员的资料。至于更详细的信息,当邀请有关人士调查时才会问及。他并表示,如果调查小组向公众公开有关信息会令警方调查工作受损,可能要作考虑。他理解公众关心事件,但不会为公开结果而影响执法工作。 杨润雄在另一个电台节目中提到,调查MIRROR演场会事故这段时间,较静态及简单的表演,如交响乐等可继续进行,但较为复杂的表演便需商讨,例如「吊上吊落」的大型屏幕是否暂时不做使用等。 read more

林纬逊:学生参与除口罩高风险活动前应做快测
本港疫持情持续反弹,有中学出现课外活动感染群组,涉及19人,卫生防护中心形容,这是最近相对大型的学校传播群组。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副会长林纬逊今日(26日)在一档电台节目认为,学校等场所进行除口罩的活动,应加设快速测试要求,减低风险。 他提到,随着社交距离措施放宽,社区出现一定数目确诊是意料之中,目前传播力更高的Omicron BA.5病毒,只占整体个案少数,估计疫情仍未到顶。另外,对于医管局研究收紧公立医院探访者的核酸检测要求,林纬逊相信,此做法可加强保障留院病人,又指随着社会上新冠康复者比例越来越高,相信康复者探访前亦需要做核酸检测。 对于,猴痘被世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林纬逊相信本港未有需要推动全民接种猴痘疫苗,又透露医学界对如何应对猴痘病毒看法不完全一致,相信本港未有需要推动全民接种猴痘疫苗。 read more

旧球场添新元素成运动打卡点
东京奥运会、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的举办,为香港带来了一股运动热潮,不少人爱上各种各样的运动。在香港多区有不少的运动场、篮球场,以往为了易于维修保养,设计千篇一律,不免单调乏味。如今,多个场地被活化,传统的运动场地摇身一变成为打卡热点,不少人爱在此休闲玩乐。 多个活化球场均设在社区内,经过活化后各球场充满活力,如屯门兆禧多用途运动场,更是融合多样运动于一身,「笑脸」充斥全场,将欢乐带给大家。 屯门兆禧多用途运动场 兆禧运动场内写有「笑声监测站」,充满玩味。(许咏妍摄) 「兆禧运动场」占地逾4万平方呎,位于停车场上盖,然而运动场的设施日久失修,长期闲置,未能成为社区聚脚点。基汇资本民坊将此活化,打造为第4个特色多用途运动场——「兆禧主场」,这乃是继「启业主场」、「长亨主场」及「爱定主场」后的新活化场所。 活化后的「兆禧主场」成为屯门区独一无二的多用途运动场,场地以蓝色、橙色为主,鲜艳夺目。主要设有一个全场篮球场、一个多用途球场、两个特色单边篮球场、一个「游戏地景」、两条150米的缓步径及一个「车胎地带」。场地更设有特色赛道,可供平衡车训练及比赛。 在运动场的内外精心设计多个「笑,嘻」的特色打卡位,当中包括通往球场的楼梯、由区内小朋友以禅绕画及香蕉制作而成的「微笑共创特色墙」及「笑左笑右」打卡位。若在高空俯瞰运动场,更可以清楚看到当中隐藏兆禧英文字「S」和「H」及屋苑落成年份「8」「5」的字样,细心观察更会发现球场中隐藏的多个笑脸。当天记者到达现场,被现场的颜色缤纷所吸引,更让人有种欢乐的感觉。 地址:屯门湖翠路201号兆禧停车场上盖 深水埗运动场 深水埗运动场最特别的位置是场内一整排彩虹色的座位。(许咏妍摄) 深水埗运动场虽非近期重新翻新的运动场之一,然而这个运动场却隐藏着很多年轻人前来打卡的位置,就是运动场内一整排彩虹色看台座位,色彩缤纷,为生活带来一点色彩。由于运动场仍沿用青草地和红色底白色线跑道,但一眼见过去就会看到一排排的彩虹色座椅,活力满满的感觉。而其实深水埗运动场内设备完善,含有多个不同运动项目区域,草地更是真草皮。 地址:长沙湾兴华街3号 屯门爱定商场上盖篮球场 爱定商场篮球场用色大胆,犹如置身美式街头般。(图片来源:民坊) 同样位于屯门区的另一个活化球场,是爱定商场上盖的篮球场,其以公共艺术融入香港的屋村生活。这是基汇资本民坊、Red Bull和艺术企业SWL首度合作项目,为爱定商场上盖篮球场进行活化工程,颜色的多样与形状配搭,甚有美式街头感觉,除了篮球场本身的色彩外,旁边叠起的货柜同样重新装修,图案和风格与球场呼应,型格十足之余,非常适合潮人打卡。经过多个月的设计及活化工程,屯门爱定商场篮球场摇身一变成为色彩缤纷的潮流运动热点,更是鼓励本地艺术家发挥创意。 球场的色调和图案是由香港涂鸦创作人Xeme设计,所使用的颜色大胆,利用蓝色和橙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再加入紫色作为副色调,缤纷夺目,充满活力和动感。而篮球架也落足心思,使用了橙白色作对比。 地址:屯门屯门乡事会路2A号爱定商场天台 青衣「长亨主场」特色篮球场 这个球场远离青衣市中心,原本球场地面剥落,经活化后不少人入内打波。(图片来源:民坊) 青衣「长亨主场」特色篮球场于去年1月中活化完成,球场设计匠心独运,香港本地设计师将青衣岛的历史及独特面貌注入屋村球场中,提供新颖的运动设施外,更营造出属于青衣人的主场。 青衣是香港第5大岛屿,是由3个海岛填海连结而成。青衣的得名其实来自青衣鱼,当中说法有二。一说昔日青衣东北方的海域盛产青衣鱼;而另一说法则是青衣的外形似青衣鱼,因而得名。在研究青衣岛的历史后,主办方决定将青衣岛屿形状为球场设计主题,配以青衣鱼的色彩斑斓的颜色,打造具青衣特色的「长亨主场」,凝聚街坊的归属感。设计以不同层次的曲线,再配合紫、黄、红、青绿和蓝色配搭组成青衣岛的岛屿形状,施工期间需要人手反覆雕琢岛形的复杂线条,才可做到预期的效果,认真不容易。 地点:青衣长亨村2号停车场上盖 石篱Grind主场 Nike用两万对回收旧鞋在葵涌创建「石篱Grind主场」。(图片来源:Nike) 「石篱Grind主场」是香港首个Nike Grind特色篮球场,其结合了可持续发展和艺术元素活化而成的社区篮球场。当中的特点是球场地面以2万对回收运动鞋制成的Nike Grind铺设而成,色彩缤纷的球场地面由著名插画家兼玩具设计师James Jarvis设计。James Jarvis更将其艺术创作伸延至一个全新介面,于篮球场地面上展示他标志性圆形公仔正在打篮球的各种动态。 主办方希望将艺术、体育和社区生活融为一体,把艺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邻里街坊的眼前,让街坊置身于充满艺术意念的运动环境中,更积极投入运动。同时通过活化为社区增值,加深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并建立老、中、青共融的「社区枢纽」。 地址:葵涌围乪街6号石篱商场一期天台 (来源:大公报) read more

外交部驻港公署举办《“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吹风会
12月22日,外交部驻港公署举办《“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吹风会。刘光源特派员介绍中国政府发布白皮书的重大意义,回顾香港民主发展的历史进程,阐明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民主发展的坚定立场,正告外部势力不得干预破坏香港的民主发展,并展望香港民主发展的光明前景。外国驻港领团、在港商会、中外媒体、香港法律和青年界等120多名代表出席。 刘特派员表示,香港特区近日成功举行新选举制度完善后的首次立法会选举。中国政府此时发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旨在对有关“一国两制”实践和香港民主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正本清源,有力反击内外反中乱港势力对香港民主发展的干扰破坏,凝心聚力增强各界对香港民主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刘特派员结合白皮书重点阐明四个问题: 一是谁是香港民主的创立者和推动者?刘特派员指出,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没有民主可言。华人长期被排斥在港英当局管治架构之外,民主诉求一概遭到英国政府拒绝。英国不仅没给香港带来任何真正的民主,反而为香港回归祖国后的民主发展埋下了祸根。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民主新纪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才是香港特区民主制度的设计者、创立者、推进者和维护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区的宪制基础,全面构建了香港特区的民主制度。香港回归以来,中央政府始终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坚定支持香港特区依法有序发展民主,为此作出三次重大努力,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民主发展的立场从未动摇,诚意从未改变,努力从未停止。香港全体居民的政治参与渠道和空间大大拓展,享有的民主权利前所未有,香港民主发展取得了全方位重大成就。 二是谁是香港民主发展的破坏者?刘特派员指出,香港反中乱港势力一段时期以来不断挑战宪法和基本法权威,妄图夺取特区管治权,冲击特区宪制秩序,破坏香港法治,实施危害国家安全、损害香港繁荣稳定的各种活动。同时,一些外部势力公然为反中乱港分子撑腰张目、为“黑暴”势力摇旗呐喊,对中央政府在港拨乱反正正义措施大肆攻击抹黑,对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无理施压制裁。事实一再表明,反中乱港势力及其背后的外部势力才是阻碍香港民主发展的罪魁祸首。个别国家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理念强加于人,推行“民主改造”,策划“颜色革命”,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甚至颠覆他国政权,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14亿中国人民绝不接受这样的“民主陷阱”!任何企图干预香港事务、以港制华的行径,在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意志面前都将注定徒劳无功,都将遭到有力回击。 三是新选举制度对香港民主意味着什么?刘特派员表示,中央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支持香港特区完善公职人员宣誓制度,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转治重大转折和民主发展重回正确航道。完善后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既充分体现“爱国者治港”原则要求,修补了选举制度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又做到了包容开放;既有利于促进良政善治,又有利于维护和实现香港广大居民的民主权利,为香港民主长远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定基础。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中,新当选议员的构成多元、均衡、专业,五光十色,焕然一新,充分体现了选举的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和公平竞争性,是香港民主制度的优化提升和与时俱进,给香港政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风貌、新气象。“爱国者治港”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新选制有充分包容不同政见的空间,不存在“清一色”的问题,但不允许有反中乱港分子进入管治架构。 四是香港民主发展的未来前景如何?刘特派员指出,“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为香港民主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香港的民主发展道路必须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坚持“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依法治港,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正确处理中央和香港特区的关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与特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中央政府将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香港同各国各地区开展广泛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刘特派员指出,中国包括香港特区的民主实践证明,民主没有固定、统一模式,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民主公式。民主的真谛在于人民真正当家作主。香港民主发展的历史启示我们,是时候走出“西方民主迷思”了。我们坚信,有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有不断完善的香港特色民主道路,香港的繁荣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一国两制”必将更加行稳致远,香港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与会嘉宾反响热烈,积极评价白皮书发布意义。部分外国在港商会负责人和香港青年代表在吹风会后接受媒体采访,认为此次吹风会有助于全面了解香港民主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增进对香港未来发展的信心。相信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将继续成为政治民主、包容和谐、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活力之都,为香港市民和外国企业在港安居乐业创造更好环境。 read more

教联会促教局暂停幼稚园面授课
Omicron变种病毒杀入社区,本港爆发多条传播链,疫情来势汹汹。本港昨日(7日)新增33宗确诊个案,包括一名顺德联谊总会屯门梁李秀娱幼稚园的学童确诊,学校约600名师生需接受强检,部分学童及教师需前往检疫中心隔离。教联会昨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指,面对疫情愈趋严峻,加上幼童尚未接种疫苗,呼吁教育局考虑全港幼稚园暂停面授课堂,以保障幼童健康,减低传播风险。 教联会指,倘若当局落实暂停面授课堂则应尽快公布有关安排,让学校及家长能够及早作准备。该会亦呼吁师生及家长做好防疫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及身体状况、避免前往人多聚集的地方,以减低感染的风险。 read more

林文健:本港或处第五波疫情临界点促市民尽快接种疫苗
卫生署署长林文健今日(31日)下午在疫情记者会上表示,香港可能已处于发生第五波疫情的临界点,形容现时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何能扑熄疫情,依赖市民合作携手抗疫。 林文健表示,全球已经有110个国家出现Omicron变种病毒相关疫情,而截至昨日,本港已有81宗涉及Omicron个案,另有28宗高度怀疑个案,在未来外防输入方面,Omicron个案的压力有增无减。 林文健指出,Omicron病毒较Delta强4至8倍,即使有人感染过新冠病毒及康复人士可再感染。而本港81宗Omicron个案中,有超过6成无病征,证明这种病毒更难侦测。他又说,病毒的免疫逃逸较强,所以疫苗相对效力没有那么高,再加上香港疫苗覆盖的缺口大,约3成人口未接种或未完成接种,呼吁市民尽快接种。 read more

邓炳强、陈东、钟丽玲、黄继儿续遭「起底」 警方:定必严正执法
反修例示威者前年起上载大批官员及执法人员等个人资料,引来各界关注,至近期即使实施「起底」刑事化及有首名涉案者被捕,惟有社交群组仍发动新一轮攻势,矛头更直指负责打击「起底」罪行的私隐专员及网罪科警官,甚至讥讽他们「办事不力」,揶揄私隐专员的个人私隐犹如「油麻地公厕」。警方回应指,由前年年中至今共拘捕17名干犯相关罪行人士,重申网上世界并非无法可依。 前年反修例风波除了掀起街头暴力示威,示威者同时发动「起底」行动,将大批官员、执法人员、建制派和反对「黑暴」人士的个人资料上载至社交群组,当局为遏止恶行进行修例,《2021年个人资料(私隐)(修订)条例》及至今年10月8日刊宪生效,将「起底」行为刑事化,最高罚款100万元及监禁五年,该法例除了由警方执行,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亦可进行相关刑事调查、检控及要求停止披露「起底」信息,本月13日便拘捕一名涉嫌因金钱纠纷在网上披露他人资料的男子,成为修例后公署首宗拘捕个案。 但近日搜寻网络发现,不少狂徒继续在社交群组违法散布大量个人私稳,更以负责执行该法例的人员作为目标。众多「起底」群组中,前年反修例示威期间成立、现有约3.8万人加入的Telegram群组「阿囝搵老豆老母」,版主近日不但发布大批爱国爱港人士及其家人的个人资料,矛头更直指负责打击「起底」的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包括发布了前私隐专员黄继儿的住址、身份证号码、生日日期及学历等资料,并留言讥笑:「其团队办事不力,声称为私隐工作,但自己私隐犹如油麻地公厕」,现任私隐专员钟丽玲亦未能幸免,版主上载其住址、生日日期、手机号码及电邮地址等个人资料。 同样负责打击「起底」的警方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亦成为目标,当中曾担任网罪科主管的助理处长(保安)陈东,遭受「报复式起底」,版主更留言称他「办事不力,没办法阻止起底狂徒起底」,又指他「派员长期监控『阿囝搵老豆老母』」,因此公开其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住址和电邮地址,以示惩戒。 另一被针对的警官为网罪科警司莫俊杰,版主除了公布其手机号码、住址、身份证及回乡卡号码,更大篇幅作出批评,声称莫无法拘捕该群组管理员,只是拘捕负责系统维护的资讯科技(IT)人员了事。不过,有网民发现版主也是「办事不力」,将莫俊杰写成「莫伟杰」。 过往曾被「起底」的前警务处处长、现任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也继续成为不法之徒的目标,版主再次发布其手机号码、身份证及护照号码、电邮地址及出生日期,又公开其妻女个人资料,版主更留言嘲讽邓炳强日前左手发炎一事,并且上载经移花接木、看似进行举殡仪式的黑白照片,同时留言呼吁网民「一人一句问候」。 曾志伟谭咏麟亦遭殃 支持警方「止暴制乱」的人士亦遭起底,当中包括无线电视总经理(节目内容营运)曾志伟,版主上载其寓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及住址资料,其亡妻、子女、媳妇及孙女的资料亦被公开,版主强调曾志伟其中一个「有罪」行径是曾经与邓炳强一同出席饭局,又转载歌星谭咏麟的电话、住址和身份证号码,并转载其近日涉及「粉丝」的负面报道。 此外,该群组和「公海总谷2.0」在本月19日立法会选举投票日开始前,公布至少30名立法会参选人的个人资料,并且留言肆意侮辱。 警方发言人指出,由前年年中至今,警方共拘捕17人,涉嫌干犯了《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第六十四条披露未经资料使用者同意而取得的个人资料相关的罪行。警方会继续留意相关罪行及定必严正执法。 read more

习近平视察科学园盼香港贡献国家科技发展
国家主席习近平今日(30日)在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陪同下,视察香港科学园,听取相关官员和香港科技园公司汇报香港近年的创科发展和前景,参观一家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的重点实验室并鼓励出席的香港科研人员和创科企业代表加倍努力。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向主席简介香港的科研实力和整体创科发展,以及本届政府在五年间投放超过1,500亿元所取得推动创科的丰硕成果。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其后简介在场展示的七项科研成果,涵盖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机器人及工程应用范畴等。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感谢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将落实《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助力创科发展和深化港深创科合作。薛永恒和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分别向主席介绍新田科技城和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这两大平台,对接深圳科创园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使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习近平主席继而参观香港旗舰项目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下的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中心主任叶玉如教授介绍中心的跨学科研究团队,致力推动神经退化性疾病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以准确诊断阿尔兹海默症,从而实现早期筛查和治疗,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结束视察前,习近平主席向30多名香港科研人员和青年创业者代表发表讲话,勉励科研人员、业界及青年,特别是对香港青年的关心,体现对香港创科的重视和肯定,对香港贡献国家科技发展的期盼。出席者包括在港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年科学家和研发人员及创科企业代表等。 read more

病人组织倡向免疫力不足人士提供长效抗体组合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惟部分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士即使接种了新冠疫苗,亦未能产生足够抗体。香港病人组织联盟今日(19日)建议政府为免疫力不足人士提供长效抗体组合注射,有多一个保护自己的选择。 联盟上月以网上问卷形式访问了212名免疫力不足患者,包括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洗肾病人、曾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等。调查发现,近六成受访者不肯定自己的疾病或正使用的药物或治疗,会否影响新冠疫苗的抗疫效能;逾半受访者曾经因为担心自己免疫力不足,减少至少一半外出次数;超过九成受访者希望,当局能够提供长效抗体组合,以抵抗新冠病毒。 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表示,免疫力不足人士无法对新冠疫苗产生足够免疫反应,一旦感染,无法清除体内病毒而增加病毒突变的机会。他又说长效抗体组合注射能大大减低抗药性,医管局已引入但数量有限,目前只免费提供予最高危人士,包括曾接受器官移植或血癌病人,希望可以延伸涵盖范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