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会捣乱违特权法工党郭永健认罪囚14日

香港行政会议早前同意向公务员划一加薪2.5%。有公务员工会昨日指,加薪幅度偏低,未能追上通胀水平,表示失望。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7日)表示,已听到工会的意见,明白公务员过去两年在疫情下工作非常辛苦,强调在作出建议前,已平衡所有因素。他又指,当局认为加薪幅度合适,将继续与工会商讨及解说,希望工会接受相关建议。 另外,陈国基指,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提出的“特首政策组”,正在筹备阶段,当局将适时公布细节。 read more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1月21日发表谈话表示,欧洲议会昨天通过所谓涉港决议又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肆意抹黑,并叫嚣制裁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员以及相关企业,再次暴露出一些欧洲政客的狂妄自大、偏狭无知和恬不知耻,令人愤慨,更令人鄙夷。 发言人强调,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预。今天的中国早就告别了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屈辱时代,香港也早已终结了被外国殖民统治的历史。如果还有人认为可以对中国颐指气使、恐吓威胁,那是不自量力!我们要奉劝那些欧洲政客,该从昔日殖民主义的旧梦中醒来了! 发言人指出,欧洲议会那些政客煞有介事地对着香港大谈自由、民主、人权,却没有好好看一看他们自己是怎样奉行自由、民主、人权的:欧洲一些国家性别、种族、宗教歧视和排外主义严重,警察暴力执法和任意拘留事件频发,近年还以国家安全名义打压别国企业正常经营;欧洲一些国家跟随美国“输出民主”,不单造成多国内乱不止、民不聊生,而且对由此产生的难民拒之门外,漠然无视幼童惨死在欧洲边界;欧洲一些国家囤积的新冠肺炎疫苗远超自身需求,而对非洲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疫苗短缺无动于衷。面对其在自由、民主、人权上的斑斑劣迹,那些欧洲政客还有脸充当“教师爷”、指责别人吗? 发言人指出,香港国安法实施和选举制度完善以来,人们看到的事实是:香港的罪案发生率大幅下降;民调显示超过7成的市民认为新选举制度能够反映民意、能更好维护香港整体利益;2021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数目达9049家,再创历史新高;登记在特区政府新闻发布系统的本地、海外以及网上新闻媒体及从业者数量均有增无减。可见,香港的自由、民主、人权在更安全的环境和更先进更优越的制度安排下得到更充分的保障。铁的事实早就把种种谎言戳穿。但那些欧洲政客或是久戴有色眼镜而不自知,或是为了自己的一点点政治利益而选择跟风作秀甚至甘于被人蒙蔽、甘于当人帮凶,仍然在那信口雌黄、胡说八道,难道不害臊吗? 发言人最后强调,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意志坚如磐石,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欧洲议会的制裁叫嚣只会更加激起我们的昂扬斗志和同仇敌忾!对于我们来说,它的所谓涉港决议不过是废纸一张、笑话一个! read more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今日(1日)指,新一年会以香港《普通法》独特优势,对接国家战略。他称这样能增强发展动能。 林家国表示,将发挥优势,落实二十大报告精神、国家「十四五」规划,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立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定位。今年将协助筹建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成立法治教育督导委员会,以及率领法律界代表团展开外访。 他又指,随着与内地有序全面通关,香港将重拾经济动力,以具活力姿态面对新时代挑战,向世界展示我们蓬勃的生命力、复原力。 read more
广东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周三(18日)发布通知,即日起,由香港入境深圳的普通旅客,若在当地有居家隔离条件,入境后可向所在的健康驿站申请「7+7+7」隔离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即是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各7日。 原本的防疫措施为,从香港入境深圳的旅客均需要进行14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当局此次更改,将原本的集中隔离时间减至7日,所涉日数同样为21天。 深圳周三调整自香港入境人员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旅客入境时需持有粤港两地政府认可检测机构出具的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无感染报告,入境后需接受14天隔离医学观察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 read more
民阵日前宣布解散。警务处处长萧泽颐表明,警方对于任何涉嫌违法行为都彻查,又重申解散并不代表可以「免责」。他又表示,如今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本土恐怖主义萌芽及有地下化迹象,他相信,有些人包括外部势力代理人仍然蠢蠢欲动,在推波助澜。 萧泽颐接受《星岛日报》访问时强调,相关调查进行中,警方对于任何涉嫌违法行为都彻查。他重申,解散并不代表可以「免责」,倘有证据显示有人犯罪,警方即执法,「如果有人、组织或团体危害或企图危害国家安全,警方都会严厉执法,绝不手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如果不想承担法律后果,就不要犯法。」 萧泽颐指出,不论任何团体组织以任何形式宣传危害国安行动,警方国安处均将执法。萧泽颐说,有赖国安法的震慑力及更多警务人员工作,今年整体治安情况改善。不过,本土恐怖主义萌芽及有地下化迹象,他相信,有些人包括外部势力代理人仍然蠢蠢欲动,在推波助澜,甚至用软性方式通过社交媒体等发布假消息荼毒青少年。 他表示,警方一定要加强及继续扩大情报网,如捣破本土恐怖组织「光城者」企图进行炸弹袭击案都属情报主导行动。他希望做到全民参与反恐反暴,呼吁市民遇到任何可疑人、事情或物品,尽快报警。 国安热线上月收到逾三万讯息 萧泽颐又透露,警方国安处举报热线自去年11月设立,累计接获超过15万条不同讯息,今年单单上月更收到逾三万条讯息,相信是宣传奏效,警方会详细分析,不会掉以轻心,「大家如果希望香港安全,要齐心协力。」 在反修例运动中,大量「黑暴」分子被捕,警方迄今拘捕逾万人,当中近四成人为学生。萧泽颐直言有关数字很惊人,痛心学生们对国家认识不多,却受尽假消息假新闻和同辈误导、荼毒,再加上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令他们堕入违法陷阱,要承担法律后果。他透露,警队会通过尽快澄清假消息假新闻、增加工作透明度、继续社区警政,专业处理日常工作、善用社交媒体发放正面信息、用「软功」如透过动物媒介宣传等,把年轻人拉回正轨。 此外,今年上半年投考警察人数反弹,较去年下半年增一成,当中取录人数更升近五成。萧泽颐透露,警队将通过「警队推动精英运动员参与计划」,加强向精英运动员招手,助他们做好准备投考警队添胜算。 资料来源:星岛日报 read more
港府拟推「疫苗护照」谷针,研究要求进入部分场所要出示疫苗纪录,包括酒吧、卡拉OK、C及D类食肆等。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早(12月1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政府推行疫苗护照时不应拖泥带水,须向市民明确表达事在必行,不能因为行政配套未能赶上计划,而蹉跎岁月。 何指出,新加坡是较成功推行「疫苗护照」的国家,前后花了约5至6个月准备,并设有三方平台,由政府官员、雇主及工会代表,一同商讨如何检查进入处所人士是否已接种,以及厘订推展步伐等。他建议本港参考有关做法,让已接种人士有较大活动自由度,亦可于高风险场所、如要除口罩的餐饮处所率先推行,令市民较易明白背后理念。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1/05/000al10Tgx07MCPjUuIv01041202pL5I0E010.mp4 房委会日前公布,一般公屋申请者的最新平均轮候时间为5.8年,创22年新高。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今日(13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指香港的房屋问题持续恶化,仍然希望香港人能够重新考虑在郊野公园边陲地带起居屋。他建议用千分之二的郊野公园土地起3万个居屋,每呎卖6000元。 梁振英表示,2017年1月,他在行政长官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应思考利用郊野公园内小量生态价值不高、公众享用价值较低、位于边陲地带的土地作公营房屋、非牟利的老人院等非地产用途」,随后他邀请香港房屋协会进行生态及技术硏究。2019年2月,新一届政府中止了房协的研究。两年过去了,香港的房屋问题持续恶化。 他提出具体建议,用不超过100公顷位于大榄郊野公园的边陲土地,亦即千分之二的郊野公园面积兴建约2至3万个居屋单位。凡香港永久居民、而不拥有香港住宅物业的家庭,不论其他资格、资产或入息水平均可申请。定价原则是不收地价,只收回开发土地及建筑成本,库房没有收入也没有损失。价格上以实用面积计,每平方呎划一作价港币6000元。如果超资,由政府负责;如果有盈余,则留在屋苑做日后集体维修和翻新储备之用。 在申请上,建议用抽居屋办法分配,但不区分公屋和非公屋居民。入伙后10年内必须是业主自住,如要出售,只可原价回售给政府。同时,建议上盖建筑期预计3年。 read more
葵青警区与香港青年协会于今年4月起携手进行名为「葵盾计划高危青少年及早介入合作」计划,是警方与社福机构首个针对工厦娱乐场所的合作计划,因以往社工较难进入工厦接触青少年,在该计划下,若警方在工厦娱乐场所采取行动期间,发现24岁以下青少年,都会被界定为高危青年群组,因其家庭、学业、就业及社交层面有其不同问题,会转介予青协处理。社工发现有部分青少年以为工厦无牌酒吧消遣就不会被警方发现,亦有人因接受朋友邀请,不知情下到无牌酒吧遭票控而感到后悔,为免触犯刑法,部分人宁愿返回内地度过暑假。 青协青年违法防治中心单位主任李少翠指,今年4月起与警方的4次行动中,共接收101名由对方转介的高危青少年,最后有96人愿意接受协助,他们的年龄介乎15至24岁不等,未成年者有12人;而18至19岁群组占最多,共有43人。青协仍在跟进的有68人,当中有15人因非于葵青区活动,故再作转介,有9人仍需后续处理,有4人分别联络不到以及表示拒绝跟进。 李分析称,在接触的青少年中,约一半为在职人士,其次为学生,占36%,余下为双失人士,或拒绝透露职业。她指,有关青年并非坏份子,亦对触犯刑法没有太大警觉,又形容他们只是属于「傻猪猪」种类。 青协社工胡嘉燕指,曾接触过一名15岁女学生,同样在无牌酒吧现场发现,她承认因避免在街头遭警员截查,因此到工厦消遣,以为可容易避开,后来社工协助该名女生时,其父亦在场,指女儿出生于单亲家庭,自己亦需要工作,因此不懂如何和正值青年时期的女儿相处。 另一青协社工林振华亦曾接触部分青少年,其中一名18岁学生因朋友要求下,陪同到工厦无牌酒吧,最后遭到票控。事后该名学生未有察觉无牌酒吧可能涉及毒品罪行或会发生打斗,又指当日因朋友劝说到工厦,「因为自己不懂得拒绝和避开朋友,因此主动向家人提出。回内地过暑假,避开朋友影响,亦承诺不再去工厦,避免在不熟悉地方发生意外。」 read more
李家超今日(9日)下午召开网上新闻发布会,宣布参加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以下是李家超的发言: 同为香港开新篇 各位香港市民: 大家好! 中央人民政府已经批准我的辞职,免去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的职务。现在,我向大家宣布,我决定参加第六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 40多年来,我跟随香港发展进程,一步步走到特区政府的管治班子,经常反思,我们要怎样做,香港才可以变得更好?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承前启后,意义重大。极需把握好机遇,迈上新发展台阶。过去两年多,我看到香港由乱及治的变化,看到发展变革的契机,深深感到,未来5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 经过深入思考,我决定出来参选,承担历史使命,与社会各界和香港广大市民一起推动香港向前。我期盼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香港,一个人人都有幸福的香港,一个高度开放的香港,一个广泛团结的香港,一个社会安宁的香港。 这个决定,出于我对国家的忠诚、对香港的热爱、对市民的负责,我有信心迎战公职生涯中的最大挑战。 对于未来施政,我有三个主要方向,一是以结果为目标解决不同的问题,二是全面提升香港竞争力,三是奠定香港发展的稳固基石。 我出身基层。小时候在公屋长大,亲历基层市民的困难。深信政府施政,必须以解决市民的问题为首位。 我是一个务实的人,一向相信做事要除符合程序,更要以结果为目标。我会从政府理念和做事方式作出变革,提升施政效率。我要建立团队观念,做事的时候不分「你或我」,强化「我和我们」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文化。变革,不是为变而变,好的政策,好的做法会保留。 长期以来,香港累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房屋、医疗、青年发展等,未能很好地解决。变革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成果,惠及社会和市民。如果我能成功当选,新一届政府会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积极与社会各界和市民互动,制定解决各种问题的政策措施,让市民真正得到实惠,分享发展红利。 未来5年,香港进入发展的新时期,必须全面提升竞争力。 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之下,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惠港政策,为香港提供良好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把握好,善用自身优势和特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就会前途无限。 香港要继续保持国际大都会特色,不断扩大国际联系、进一步提升良好营商环境,体现包容、多元、开放的特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包括金融、贸易、航运、创科等领域的竞争力。香港既要搭上国家发展号的高速列车,亦在世界的竞争中形成自己新优势,还要做好国家与世界各国增进联系的通道和桥梁。这是香港的活力所在。 我们还要为香港开创新篇,奠定稳固的基石。 未来5年香港要加快发展,必须巩固得来不易的稳定局面,创造一个安定、稳固的环境,让香港无后顾之忧,可以大步前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要维护香港的整体利益,保障香港不受破坏。要建立一个忠诚、担当的政府,守住「法治」这核心价值和施政的基石,确保在「一国两制」下,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我在政府服务40多年,深知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要达至以上的施政目标,必须依靠社会各界、全港市民的共同努力。如果我成功当选,在我领导下的第六届政府将会以诚恳的态度走入社区倾听民意,亦会积极延揽人才、组建团队,推荐、委任各领域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才、专家,担任政府及其他管治机构的要职,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这将会是一曲新的交响乐。我会当指挥,让当中每一位成员,发挥其优势,尽展其所长,创造「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益,共同为香港奏出更辉煌的新乐章。 世界大变,不进则退。香港慢不得,也等不起。如果能成功当选,我会带领第六届特区政府高效施政,团结社会各界和市民,大力推进「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把香港建设得更加美好。 香港的发展,涉及香港人的福祉,亦受全国14亿同胞的关心,亦受世界各国的关注。我们要为自己,为下一代,为香港,为国家,做出优异成绩。 香港值得有更好的未来,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发展,但这一切不会自然发生。我深信我提出的三个方向,即施政以结果为目标、全面提升竞争力、奠定稳固基石,会确保我们更有能力应对未来不同的挑战。 谢谢大家! 以下是英文发言全文: Starting a New Chapter for Hong Kong Together Fellow citizens of Hong Kong, Good...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