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门凯德花园1不确定检测证无染疫 龙成花园强检后未有病例

港府为鼓励内企聘请本地大学毕业生,并提供机会他们进驻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于去年1月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在今日(16日)立法会会议上,议员梁毓伟表示,截至上月中,政府只接获企业就聘用约1,090名毕业生提交领取津贴的初步申请,反映该计划下约有2,000个职位空缺与近19,000个求职申请无法配对,劳工及福利局长罗致光回应时形容整体计划反应理想。 在计划下,参与的企业按照香港法例及以不低于月薪18000港元聘请目标毕业生,政府就按企业聘用的每名毕业生,发给企业每人每月10000港元的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本港大学毕业生就417间企业提供的3,000多个职位空缺,共提交了超过2万份求职申请。罗致光指截至本年1月底,计划秘书处共接获1,091份有关申请,认为整体而言企业及毕业生对该计划反应理想。 罗致光又指,计划的入职人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企业与申请人的要求及期望、申请人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整体就业市场的情况,以及往返香港和内地的检疫安排等。政府正对计划进行评估研究,预计今年内完成,会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多个途径收集有关结果及持份者意见,订定未来路向。 read more
本港新冠疫情严峻,确诊人数增长数以千计。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25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根据医管局入院筛查检测对新冠病毒呈阳性的患者数字,以及从香港入境澳门检测呈阳性人士的比例,显示在过去4周,社区约有20万宗阳性个案,当中只有三分一呈报至卫生防护中心。 何柏良表示,香港需要将人力资源聚焦,尽快为市民接种疫苗。他指出,现时病毒即时繁殖率达3或以上,但香港仍然有很多高危人士未有接种疫苗,因此当局需要分缓急轻重,尽快释放提高接种率的人力资源。他又说,政府花很多资源时间寻找社区无症状感染患者和处理轻症个案,大量长期病患者和长者未能入院得到适当治疗,假如香港未能统筹释放私营医疗的人力资源,在拯救生命为先的原则下,有需要从内地寻求协助。 对于有儿童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其后发现没有接种疫苗,何柏良指出,最有效率的做法是为学童集体接种,安排私家医生外展接种队到学校为学童打针,参考澳门过往接种流感疫苗的经验,如果有良好统筹流程,一个早上可为超过1000人接种疫苗,值得香港借鉴。 他指出,现时本港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进度严重滞后,形容有如第三世界,他说了解到有市民一家五口,本月14日提交深喉唾液样本,直至10日后,亦即昨日,才有第一名家庭成员收到检测初步阳性的短信,当时家庭成员经已陆续出现病症多日。 他说,在检测严重滞后之下,政府要务实处理,建议政府可以向市民指定约10款快速抗原测试,如果一次或两次抗原检测呈阳性,可以视作确诊或呈报个案,让相关市民可以向雇主请病假,并及时在家隔离。 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 至于第五波疫情的死亡个案,何柏良分析,大多是属于高危群组,有长期病,并无接种疫苗,其中有部分儿童感染后,出现脑病变离世,在以往流感时期亦有发生,认为较好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 他又认为,部份确诊者离世未必与新冠病毒有直接关系,有可能是因确诊加重长期病患的病情,或由于未得到适当照顾,在户外候诊时因低温症离世。 read more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公布,经24,390宗个案经检测确诊,当中10宗为输入个案,其他为本地个案。另有7,012宗经呈报平台证登记及成功确认,已对相关患者发出隔离令。换言之,香港新增31,402宗新确诊,而第5波至今累计60,4788宗个案。 欧表示,目前疫情最新形势是3月初为高峰,而本月5至6日检测确诊的个案开始回落,相信疫情已见顶,近日有回落趋势,加上快测研判,近日只有约1万快测确诊个案,似乎已开始回落,但仍呼吁市民需要坚守防疫措施。 现共有722间安老院舍受影响,其中过去两周新增437间,占全港安老院舍54%。第5波之中,安老院舍共涉22,070个院友受影响,占全港院友29.4%,以及5,880名职员,占所有安老院舍职员19.7%。残疾人士院舍共有248间有爆发,过去两周新增183间,占全港残疾人士院舍54%。第5波之中,共有5,880个院友受影响,占全港院友32.3%,以及2,220名职员,占所有残疾人士院舍职员21% 再有281名新冠患者染疫亡。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公布,其中180名患者于过去24小时离世,涉及123男57女,年龄介乎47至112岁,当中有167人是65岁或以上的长者,有94人来自院舍,122人未接种疫苗、22人打两针。年轻死亡个案方面,当中包括一名47岁女士,本身有肿瘤;而1名48岁男子,本身无长期病,于本月8日到急症室,手术后出现败血病,不幸过身。 另有101宗滞后呈报死亡个案,属于上月28日至本月8日期间离世,涉及57男44女,年龄介乎52至103岁。死亡个案中,有90.7%未打针或只打一针,其中80岁以上长者的死亡个案,有92.6%未打针或只打一针。 第5疫情至今,共有1,728宗死亡个案在院舍中出现。总共有2937宗死亡个案,较昨日新增281宗死亡个案,死亡率为0.49%,当中包括10岁或以下儿童有5名,18至59岁成人有136宗,60岁以上长者有2791宗,占95%。截至目前为止,有75名患者情况危殆、173人严重、71人在深切治疗部留医。 欧家荣补充指,第五波疫情至今,共有2937名新冠病人离世,大部分是长者。较昨日(9日)新增281宗死亡个案,死亡率为0.49%,当中包括10岁或以下儿童有5名,18至59岁成人有136宗,60岁以上长者有2791宗,占95%,而80岁以上的长者有2,031宗死亡个案,占69%。死亡个案中,有90.7%未打针或只打1针,其中80岁以上长者的死亡个案,有92.6%未打针或只打1针。 他续指,死亡率差别上,无打针或只打1针是死亡率是1.75%;如打2针,则只有0.97%,分别相差25倍。80岁以上长者如无打针或只打1针,死亡率达11.39%,打2针则只有2.42%,高出5倍。 何婉霞表示,冯尧敬医院由明日起成为新冠病人定点医院,有260张病床会转为新冠专用,其余留院病人转至大口环医院及麦理浩复康院。现时有9,350位确诊及初步确诊者,于各公立医院、北大屿山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管局传染病中心及亚博馆留医。 何婉霞指出,会通知病人安排,已规划出院路线,加强通风设备,有感染控制训练,装备库存充足,会保障健康,同港岛西联网合作,以强化联网服务与支援。 另外,何婉霞表示,伊利沙伯医院正忙于将非新冠病人转移到其他医院,呼吁市民若非病情危急切勿前往伊利沙伯医院急诊室,避免加重医护负担和阻碍转移病人工作。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3/d0d1c801dda1a8269028491849b799a8.mp4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1/12/0bc3giaeeaaaweaiuz6ccfqvamwdiizaaqqa.f10003.mp4 2021年12月20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全面回顾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进一步阐明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的原则立场。 (《“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表示: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新选举制度的日益完善,“爱国者治港”得到进一步落实。这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重新回到正确轨道。根据“一国两制”方针,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白皮书以充分事实讲清楚香港民主发展的历史真相,指出了“一国两制”下香港民主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体现了中央政府进一步坚定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诚意和决心,为香港民主的健康有序发展指明方向,坚定了我们发展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民主制度的正确方法。 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是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后的首次立法会选举,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发表白皮书,当中充分体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是怎么来的,此外,白皮书亦详细论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民主发展的原则立场,深刻揭示我们与香港内外敌对势力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有力地驳斥错误观点,回击恶意中伤;白皮书也明确指出“一国两制”下香港民主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清晰描绘香港民主发展的光明前景,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认识更深刻,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清香港民主发展的本质和真谛,进一步形成遵循“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推动香港民主发展的共识。 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不但没有给香港带来任何真正的民主,反而为香港回归祖国后的民主发展埋下了祸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政府决定收回香港,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由此擘画了香港民主发展的蓝图。香港回归祖国后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央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有序发展民主,持续作出重大努力,包括批准对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作出修改、为实现普选目标定下时间表、为实现行政长官普选绘制路线图。事实充分说明,没有国家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就没有香港民主制度的建立,也就没有香港民主的实践。 香港特别行政区正迎来拨乱反正、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和选举制度的完善,“爱国者治港”的局面将更加稳固,香港的法治和营商环境将更加优良,社会氛围将更加和谐,长期困扰香港的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更有条件得到有效解决。一个政治昌明、法治健全、自由开放、包容和谐、繁荣稳定、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香港必将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卢锦钦会长与全港各区工商联成员共同宣读了解《“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内容,重温历史。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对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和第一届政府宣誓就职,标志着国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的民主制度开始全面运行。 一个时期以来,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反中乱港活动猖獗,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香港反中乱港势力勾连外部敌对势力,屡屡阻挠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的发展。他们以争取“民主”为名,行分裂国家、颠覆政权之实,意图把香港变成实施“颜色革命”的桥头堡,严重冲击国家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危害国家安全,损害香港繁荣稳定。 发展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民主,对保障香港居民民主权利、实现良政善治、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全面回顾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进一步阐明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的原则立场,目的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凝聚共识,继续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稳步向前发展,确保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更好造福全体香港居民。 白皮书指出,事实一再表明,反中乱港势力及其背后的外部敌对势力是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的罪魁祸首,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罪魁祸首,是损害香港繁荣稳定的罪魁祸首,也是阻碍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向前发展的罪魁祸首。 ——冲击宪制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白皮书指出,反中乱港势力公然挑战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大肆从事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的活动;与外部敌对势力勾结,甘当反华“急先锋”“马前卒”。 ——破坏法治根基,制造社会仇恨。白皮书指出,反中乱港势力煽动、教唆、组织、实施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活动;大肆进行暴力和恐怖活动;挑动香港和内地对立,毒化社会环境。 ——妨碍政府施政,拖累经济民生。白皮书指出,反中乱港势力阻挠破坏政府施政,扰乱管治秩序;反中乱港议员用各种手法扰乱立法会和区议会正常运作,破坏行政与立法的关系,导致政府施政举步维艰,使区议会成为香港社会一大乱源。 ——歪曲民主内涵,阻挠民主进程。白皮书指出,反中乱港势力偷梁换柱,炮制种种“民主”谬论;冲击选举秩序,破坏选举公平;一再阻挠循序渐进发展民主。 白皮书指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民主发展之所以窒碍难行,香港本地反中乱港势力是站在前台的直接破坏者,外部敌对势力是躲在幕后的操盘手,众多青少年是受害者,最终一切不利后果则由全体港人承担。 白皮书指出,2019年“修例风波”和区议会选举乱象,充分暴露出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存在重大的缺陷和漏洞,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特别是选举制度,是依法治港、拨乱反正的必要之举,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确保香港民主在正确轨道上向前发展的固本之基。 白皮书指出,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体现了五项重要原则。实践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的民主选举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越性。 白皮书指出,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体现了以下五项重要原则:第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基本法和全国人大的有关决定,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外来干涉,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第二,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确保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切实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第三,坚持依法治港,坚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坚决维护法治权威,任何违反法律、破坏法治的行为都必须依法予以追究。第四,增强选举委员会和立法会的代表性,扩大香港社会均衡有序的政治参与,维护香港社会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第五,强化行政和立法之间的有效配合,提高治理效能,减少政治争拗和内耗。 白皮书说,2021年9月19日,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完善选举制度之后举行的首场重大选举,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选举成功举行。2021年12月19日,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举行,选举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安全、廉洁,充分展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实践的新气象。 白皮书指出,实践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的民主选举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越性。第一,具有广泛代表性。新选举制度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士参选,“五光十色”、多元多样前所未有。 第二,具有政治包容性。选举不是“单声道”,立法会选举候选人来自不同政治团体、政治派别,代表不同的政治光谱,持有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抱负。 第三,具有均衡参与性。新的选举制度将立法会议席分为三大板块,组成结构得到优化,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均有代表参与立法机关,从而确保了政治参与的均衡度,兼顾了香港社会各阶层和各界别的不同利益,特别是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代表了香港的整体利益,保护了各界别利益和地区利益,更能全面反映民意,更加符合香港实际。 第四,具有公平竞争性。这次立法会选举,全部90个席位都有竞争,没有任何人自动当选。这是香港回归以来从未有过的。新选举制度使得竞选活动更加理性、公平、有序,更加注重民生和发展议题,更加注重参选人的能力和素质展示,使选举回归良性、理性、平等、干净竞争,真正体现选举的本意,真正为香港人谋实惠、谋福祉。 最后,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表示:全港各区工商联将与香港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人士一道,为香港的民主向前、为香港的和谐稳定、为香港的经济繁荣这些目标而共同努力。相信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前景光明,民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read more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昨日(7日)表示,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的讲话具深刻意义,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选举现象,印证了经完善的选举制度所达致的预期效果,更总结出新选举制度的四个优势和特点,充分彰显了其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和公平竞争性。 曾国卫认为,这充分说明新的选举制度绝对是行得通、行得好;是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香港良政善治的灵丹妙药。市民也可以有绝对信心,国家要做的事情必定是言必行,行必果;国家要为香港好,香港是绝对会好的。曾国卫明言,即使有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反中乱港分子仍死心不息地想搞乱香港,企图抹黑和攻击香港的选举制度,结果也必然是徒劳的,甚至自招灭亡。 曾国卫呼吁市民,用好手上的选票选出真心爱国爱港的新一届立法会议员,他们必定能够做好各项民生经济建设工作,为市民带来幸福。 read more
截至昨日,本港新冠疫苗首针接种率达76.7%,第二针接种率约占合资格人口的70.2%,另有69.67万人已打第三针。 香港特区政府今日公布,市民明日(20日)起,可预约在中山纪念公园体育馆和界限街体育馆的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免费接种复必泰疫苗,2间中心将由1月26日起提供服务。 60岁或以上的合资格人士可到社区疫苗接种中心领取“即日筹”。“即日筹”派发时间由每日上午7时45分开始,先到先得,派完即止。陪同长者接种疫苗的人士将不会被安排一同接种疫苗,须另行预约。 政府发言人指,为便利更多市民接种新冠疫苗,已在接种点增加接种间或人手,及增加社区疫苗接种中心至14间。现时接种能力已较月初增加77%,达每月177万剂,即每日接近6万剂。呼吁尚未接种的市民尽快接种疫苗。 发言人又指,农历新年期间,所有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在农历年二十九、年初一及年初二、即1月31日至2月2日休息。除两间设于私家医院的接种中心于2月3日年初三休息外,其余社区疫苗接种中心于年初三照常提供服务。 点击预约接种新冠疫苗 市民点此查看多途径接种疫苗 read more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今日(25日)发表网志,表示前两年「黑暴」令香港街上满目疮痍,现随着社会复常,路政署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打破天桥既有印象,为城市注入生气。 陈帆说,在2017年至2020年,已为约50条桥梁和行人隧道进行美化工作,今年续为约200个道路构筑物和约1万支灯柱进行翻新美化工程。路政署为遭「黑暴」破坏和涂污的公路设施涂上油漆,既经济,又迅速美化和还原大范围设施。针对未能扫上油漆的设施表面,会聘用清洁工人利用稀释剂和松节油去清除涂鸦和污渍,让设施回复旧观。 此外,陈帆指出,一些人流较多天桥、隧道,由园境师订立设计主题,汇入特色图案勾划当区特色,增加市民归属感。他举例指出,铜锣湾大坑道天桥以「凤木连棉」为主题,捕捉维园和中央图书馆附近的古树;尖沙咀九龙公园径天桥叙述九龙半岛历史,汇聚富时代特色的建筑物如天星码头、半岛酒店及天星小轮等;天水围湿地公园路天桥主题为「捉迷藏」,融入雀鸟身影;香港仔运动场附近的行人天桥以「蓝绿交织」为设计概念,展现南区自然景观。 陈帆强调,美化街景工作创造近300个临时职位,助纾缓受疫情影响的失业情况。未来会继续为社区带来焕然一新气象,吁市民放慢脚步多多欣赏。 铜锣湾大坑道天桥壁画「凤木连棉」。(陈帆网志图片) 以「沧海桑田」为主题的九龙公园径天桥。(陈帆网志图片) 主题为「捉迷藏」的天水围湿地公园路天桥壁画。(陈帆网志图片) read more
根据内地周二(29日)公布前一天的新冠病例,再多至少49宗自香港输入,包括16宗确诊及33宗无症状感染,当中仍以广东省占最多。 广东省卫健委表示,前一日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其中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深圳报告2例,均来自中国香港;佛山报告1例,来自韩国。 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3例,广州报告9例,2例来自所罗门群岛,2例来自尼日利亚,其余5例分别来自韩国、加拿大、新西兰、阿联酋和伊拉克;中山报告1例,来自马里;深圳报告13例,珠海报告5例,汕尾报告1例,江门报告4例,均来自中国香港。 四川省卫健委表示,前一天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7例(在成都市), 其中8例于上周五(25日)至上周日(27日)自中国香港乘机抵蓉进行隔离,3月28日确诊。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4例(在成都市),其中10例于上周日(27日)自中国香港乘机抵蓉进行隔离, 均于3月2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市卫健委表示,前一天新增从香港输入3宗确诊病例,患者于暂居或工作,分别于本月10日至上周二(22日)从香港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过关后被安排集中隔离观察或送往指定医疗机构隔离,其后确诊。 北京市卫健委表示,前一天新增3宗输入确诊病例,三人于本月16日至上周三(23)日从香港抵达北京首都机场,由海关健康筛查并进行核酸检测后,经闭环管理送至集中隔离酒店,其后确诊。 read more
相继有反中乱港的「揽炒派」份子逃到海外,并成立多个组织,有组织近日在英国办港独艺术展,疑一方面壮大海外「港独」,另一方面企图以筹款为名「掠水」。是次展览有11个「艺术家」参展,展览于本月14日开始,为期两周,场内展示画作、书法、影像及3D物品等,书法含大量政治口号及标语,亦有参展人制作写有「光时」口号的「护照」。被香港警方通缉、绰号「揽炒巴」的刘祖迪于开幕当日亦有到场。 早于2019年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期间,曾高调参与海外煽动暴力活动的「暖气军师撑香港」、「伞聚」等网上组织,近日在伦敦举办「香港民族艺术展」,展览名称明显有「港独」色彩,声称要「全面回顾香港社运」、「提供平台,讨论港人身份」、「为香港民族编年史」等。 据悉,符合条件参展者每个「作品」需提交60英镑(约613港元)参展费,期间有主办方向参展者暗示,若成功卖出「作品」,可捐部分款项资助海外手足。此外,「暖气军师撑香港」亦在社交平台发贴招募义工助筹备艺术展,「以及将来各种声援香港,以及协助香港人于英国安顿活动」,贴文中hashtag(标注)「英国战线」、「海外战线」、「光时」等字眼,招义工目的不言而喻。 read more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啬色园于黄大仙祠内的财神宫平台建造升旗台,黄大仙祠成为香港首间建有升旗台、举办升旗礼的主要宗教场所。今日(26日)上午,由啬色园主办的「庆回归25载升旗礼暨黄大仙祠升旗台启用礼」在黄大仙祠举行,主办方希望借此弘扬传统中华文化、展现爱国爱港精神,并表示往后在7月1日回归日、10月1日国庆节等大日子均会举行升旗礼,与香港市民一同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崇敬。 今日的升旗礼由香港少年领袖团担任升旗队,同时啬色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义觉)道长带领全体董事及会员经生近百人由凤鸣楼跟随升旗队步操走向升旗台。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国旗及区旗徐徐升起,在场人士无不肃然起敬。上午8时正,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飘扬在黄大仙祠上空。啬色园董事会主席马泽华表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对国家及香港均是重要里程碑,园内特建升旗台,于回归及国庆等大日子举行升旗礼,彰显爱国爱港精神。 香港中联办协调部副部长陈泽涛今日出席活动,并代为宣读香港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对活动的贺信。贺信中表示,啬色园于祠内建造升旗台、举办升旗礼,对培养市民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感情,加强信众国民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他期望,啬色园能继续秉持「普济劝善」的宗旨,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为建设香港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通过视频祝贺升旗台启用,他表示,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乐见啬色园黄大仙祠展现爱国爱港情怀,兴建升旗台、举办升旗礼,不遗余力培养市民大众的国家观念,进一步增强市民的民族自豪感。李耀辉(义觉)道长表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是体现「一国两制」的成功展示,我们身为中国人,自当为此而骄傲。 现场进行了升旗台纪念碑揭幕仪式,随后啬色园鼓队及黄大仙儿童合唱团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演出,合唱团演唱《歌唱祖国》等曲目,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来源:点新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