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领取消费券首期1000元尾数的市民,可由今日(16日)起到指定便利店、超级市场、公共交通费用补贴领取站等拍卡领取,或利用手机应用程式拍卡过数,条件是必须已累积合资格消费达4000元。连同上周日(7日)第二期首轮2000元消费券,即本月合共可获3000元。 至于第二阶段尾期1000元消费券,最快可于12月16日领取。八达通提醒市民,可在八达通消费券计划网页(点击浏览),输入已登记消费券的八达通号码,以及消费券登记参考编号的最后8位数字,以查阅「不合资格消费」的交易详情。 此外,市民可善用八达通App的查阅功能,以得知消费券相关的交易详情及金额。该功能更可透过输入八达通卡的号码,帮助亲友包括长者查阅︰可领取/已领取消费券的金额;尚未领取的消费券金额;领取消费券的限期;「合资格消费」累积总额;各项「合资格消费」、「不合资格消费」的交易详情。 read more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28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特区政府一直以来以恢复与内地及海外通关为目标,指目前在商讨通关的问题上,内地反应正面,希望很快再有突破。他指,近期新冠确诊数字有机会重上过万宗,强调会平衡民生、社会及防疫需要,精准防疫。 特区政府实施一系列防疫新措施,包括要求未打针或只打一针的70岁或以上长者一旦确诊就须强制入住隔离设施。陈国基指,本港部分长者染疫后未有及时用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离世,今次措施是希望长者可以得到及时治疗。另外,他亦表示,政府会继续推出便利措施,提高长者及小童疫苗接种率。 至于政府今日起要求参与8人以上聚会或宴会的人士须先做快测,陈国基认为,在宴会中要持续除口罩,传播机会较大,但承诺如果确诊数字压低,就可以放宽防疫措施。 read more
警方国安处早前拘捕五名支联会常委并控以“没有遵从通知规定提供资料”罪,五人本月初提堂时否认控罪,案件押后至10月21日作审前覆核,全部均还押侯讯。其中两名常委梁锦威及陈多伟今日到高等法院申请保释,但被法官驳回。 法官杜丽冰昨早开庭听毕控辩双方陈辞后需时考虑,押后至下午三时半宣判。法官经考虑后拒绝梁锦威及陈多伟的保释申请,详细书面理由将择日颁布。 36岁邹幸彤、53岁邓岳君、36岁梁锦威、57岁陈多伟及72岁徐汉光,早前否认一项“没有遵从通知规定提供资料”罪;徐汉光早前亦已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法庭裁决警方早前称有合理理由相信支联会为“外国代理人”而要求他们提交资料的信件属无效,另要求警务处处长宣布支联会并非“外国代理人”。 read more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昨日(24日)以视像形式出席第十一届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健康与经济高层会议,与其他经济体领导人就新冠疫情下有关健康和经济相关的议题作讨论及交换意见。 陈肇始在会上表示,随着进入抗疫第二年,国际社会已经明确认识到疫苗接种是终结疫情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特区政府自今年2月起推出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并于5月底推出「全城起动快打疫苗」运动,务求加快公众接种疫苗进度。香港将继续支持和参与国际协作,确保世界各地可持续和公平地获得安全而且可负担的新冠疫苗,以及减低疫苗犹豫和错误信息发布,以促进全球对新冠病毒达到广泛免疫。 陈肇始又说,强而有力的国际和区域合作对应对新冠疫情至为重要。香港会继续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经济体保持紧密合作,使全球的卫生系统更稳固和健全,并加强应对疫情的能力,以应付未来的健康威胁。 read more
港府于上周五(12日)放宽自海外及台湾抵港人士的入境检疫安排至「3+4」,访港旅客数字明显有所增长,本周日(14日)的出入境人数更创近期新高。根据入境处的统计数字,在入境人次方面,本月上旬经香港国际机场抵港的人数维持在每日3,000至5,000多人,只有8月7日一度突破6,000人。放宽检疫安排后,过去4日(12日至15日)约2.4万人经机场入境,当中约1.77万人是香港居民、另有约5,100名内地访客。 在「3+4」措施实施后,入境人数随即有明显上升,首日共有6,157人经机场抵港,其中香港居民占4,351人,内地旅客则有1,516人,其余290人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直至本周日,经机场入境的人次更升至7,428人,香港居民及内地访客分别有5,840及1,264人。经计算,新检疫措施实施后(12日至15日)的机场入境平均人数约有6,000人,而8月1日至11日、相关措施未实施时,则约有4,900人入境,相差约1,100人。 另外,经机场出境人数亦有上升趋势,除了8月7日有5,226人外,8月首11日的出境人数维持3,000多至5,000人之间;至有关措施实行首日,便有5,416名人士出境,本周日更升至5,695人。 read more
将过渡至下届政府的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早前接受报章访问,称“假新闻”随时危害国家安全,有必要厘清相关定义并作出规管。 邓炳强指最简单的界线是,为危害他人及社会而不理会真假,有意图发布自己也不相信是真,或明知是假的讯息,就属于“假新闻”。政府正研究以立法或行政措施作规管,他指不担心会影响香港新闻自由,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亦不用担心会误堕法网。 邓炳强又建议新闻界成立具公信力的团体,确认专业新闻从业员身份,并拟定基本道德标准,相信当局会为他们工作提供便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