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算确诊数逾400万 半强制谷针意义不大 专家吁放宽疫苗通行证


香港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委员陈恒镔今日(16日)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生命健康分论坛上表示,从香港累积的经验来看,是可以放心开放的,最主要的是要着重保护老年人和儿童。 陈恒镔介绍,目前香港社会面疫情整体比较稳定,并且已取消扫描「安心出行」进入室内公共场所的限制措施。截至12月15日,香港有3700多人因染疫需要住院,较严重患者为32例,数据显示,Omicron病毒虽然传染性高,但毒性很低。从香港累积的经验来看,是可以放心开放的,最主要的是要着重保护老年人和儿童。另外最重要的一环是提高疫苗接种率,尤其是老年人。 此外,陈恒镔提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发展,香港和内地在医疗方面可以有很多合作。医疗服务是社会服务中一项基本服务,在一些调查中,香港市民如果要到内地发展,他们最关注的是医疗方面的问题,因此,合作的根本要素就是「流通」,支付系统流通、医护执照流通、药物流通、医疗器械流通等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陈恒镔认为,香港的医疗基本都是面向世界的,在高质量医疗发展方面可以提供一些经验,在医疗产业方面也可以加强两地合作,尤其是医疗服务、生物科技、药物研制、医疗器械和设备等。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香港和内地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支援。 read more
香港中联办发言人昨日(15日)发表谈话指出,迫于强大法律和社会舆论压力,「民间人权阵线」今日宣布解散。这个以「反中乱港」为己任的非法组织多年来肆意挑战法治底线,任意戕害社会共同利益,引起香港社会各界强烈义愤,其垮台是人心所盼、咎由自取。我们坚决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依法办事,对其违法行为追究到底。在香港国安法落地实施、香港由乱及治的大背景下,任何人、任何组织坚持反中乱港立场,绝没有出路。 发言人指出,「民阵」的垮台是必然的。其成立至今从未依照香港法例进行注册,更无法交代收入来源、开支情况和银行账户,是十足的非法组织。多年来,这个非法组织口喊维护法治、实则无法无天,打着所谓人权民主自由旗号,毫无顾忌地冲撞法律底线,为所欲为地搞乱香港社会。回归以来,香港发生的多起非法集会、暴力对抗,都与「民阵」的煽动、策划、组织直接相关。如今,他们虽然迫于法律和舆论的压力,打自动解散的「悲情牌」,但从其满纸谎言的「解散声明」,能够看出其贼心不死的本性和「逢中必反」的本质。19年来,他们聚合各路反中乱港组织和「揽炒」政棍,勾结外部势力,冲击「一国两制」红线和特区宪制秩序,严重毒化社会环境,将香港拖入动荡的深渊。他们反23条反高铁、搞「占中」反修例,肆无忌惮地组织非法游行,任其演变为暴力袭警、攻击路人、纵火打砸,甚至占领立法会;他们明目张胆鼓动其成员利用「民阵」平台宣扬「港独」、煽动暴乱,处心积虑地勾结国外反中团体损害港人利益,颠倒黑白致信多国驻港总领馆为「揽炒派」张目……正如香港社会所同声谴责的,「其所做所为罄竹难书,让香港社会备受其害、令香港法治受辱蒙羞」,哪里是他们口口声声标榜的「合法、和平、理性」,分明是彻头彻尾的香港「祸乱之源」。 发言人表示,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是法治的根本精神。任何组织、任何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代价。我们注意到,香港警方今日再次声明「民阵」是一个未经注册不合法运作的组织。警方强调,一个组织及成员犯下的罪行,其刑责不会因解散组织或成员辞职而被抹去,会全力追究其是否违反香港国安法和其他法律。我们坚决支持特区政府和警队对「民阵」涉嫌违法的行为依法检控,严惩首恶分子,也奉劝那些目前还在坐困穷途、徘徊歧路的组织和个人,回头是岸,只有积极配合调查、真心尊重法治,才是唯一出路。 发言人最后强调,拨乱反正,重回正轨,是香港社会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多行不义必自毙,反中乱港的团体和组织在大浪淘沙之下,淹没于时代洪流之中,是正义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我们坚决支持特区政府和警方依法办事、果断执法,在涉及国家根本利益和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只有全力维护法治尊严,才能有力维护香港同胞利益,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read more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今日(11日)发表新一篇「局长随笔」,介绍多层现代产业大楼的发展。她表示,政府在新界进行大规模发展,以回应社会对房屋及经济用地的殷切需求,当中包括致力推动多层现代产业大楼的发展。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推动产业发展;二是以具土地效益的方式整合棕地作业。 支援产业发展及整合棕地作业 发展局副局长林智文指出,充足的可发展土地供应是提升香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政府在新界开发土地时,亦会透过全面规划,在集中发展的效益考虑下,为产业提供充足的土地作长远发展。以北部都会区为例,政府截至目前已在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及元朗南发展区预留了72公顷土地作工业及物流用途,当中大部分(69公顷)会用作发展多层现代产业大楼,支援不同的工业用途,包括物流及港口后勤、车辆维修及保养、制造「组装合成」组件、现代制造业等。 受政府委托就发展多层现代产业大楼进行市场调查的顾问公司负责人刘振江表示,调查期间,一些行业如物流和汽车维修相关行业的持份者,对发展多层现代产业大楼很有兴趣,他们都有意持续投资有关大楼以扩大其核心业务,而部分棕地营运商(尤其是建筑材料储存和废物回收行业)认为,他们需要面积较大的无柱空间和低廉的租金,故他们希望有关计划在建筑设计、租金等都能配合他们的需要。 首批推出的多层现代产业大楼用地,有两幅位于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分别占地约5.3公顷和2.7公顷),以及三幅邻近元朗工业村(各占地1.0至1.4公顷)。 发展模式 林智文表示,政府明年起会陆续为首批五幅位于洪水桥和元朗的土地进行招标。政府将要求发展大楼的企业,把不少于三成楼面面积交予政府,供政府透过代理机构以相若棕地市场租金的水平租予受影响的棕地经营者,初步为期约5至10年,协助他们以更高效的用地方式营运并进行升级转型。政府期望首批多层大楼最早可于2027/28年落成。 香港建造商会第一副会长李恒頴表示,商会对发展多层现代产业大楼表示欢迎,希望多层大楼能符合行业营运所需的建筑要求,如楼宇的负重、足够车辆斜道等。香港汽车商会会长刘家辉表示,乐见及欢迎政府发展多层现代产业大楼,并对计划予以支持。 金钱补偿与协调服务并行的政策 随着洪水桥/厦村、元朗南等发展区的工程陆续推展,政府开始大规模收回区内的土地,包括所涉及的棕地。对于受政府项目清拆影响的业务经营者,除了金钱补偿外,发展局会继续透过多项措施,协助有意继续经营的作业者,努力把以「金钱补偿与协调服务并行」的政策方向及措施落到实处,亦会加强个案处理的力度,为经营者提供适切协助。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20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李家超表示,下午医卫局会公布放宽一些社交距离措施,包括饮宴人数上限等。 李家超表示,在风险管控下,会逐步开放。他指出,新冠患者住院人数,由9月下旬刚放宽「0+3」的1000多人,上升至现时的4000多人。李家超续指,虽然医管局已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但医疗体系仍正承受压力,加上冬季流感亦会影响多数人健康,因此必须在风险管控下,逐步有序开放。 read more
政府今日(13日)凌晨完成香港仔渔光道68号石排湾村碧朗楼的强检行动,没有发现确诊个案。 政府指出,一名曾经住在碧朗楼的初确患者,初步显示带有变异病毒株。政府昨晚7时起围封大楼,派员为2125人进行检测,到访733户中有29户没人应门,将采取措施跟进。 read more
2021大湾区科学论坛今日(11日)在广州开幕。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致辞表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近年来在粤港澳三地携手努力下,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顶尖创新资源加快汇集。目前拥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院校、实验室和国家大科室工程,汇集了近200名国内外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 马兴瑞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引领带动下,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从2017年起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他介绍广东的科技发展成果称,广东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了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实验室、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初步实现了散裂中子源、中微子实验站、国家超算中心等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 不仅如此,广东还在多个前沿领域的专利授权业务地区及国际专利申请量等均居全国首位。马兴瑞透露,2020年,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了5.3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了3400亿元(人民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了3.14%。 对于未来,马兴瑞透露,广东将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他表示,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机遇下,期待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积极到广东来,到大湾区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31日)出席行会前见记者时表示,政府于冬季流感高峰期后会「好认真」考虑是否取消「口罩令」。 李家超重申,争取尽快、全面与内地通关,希望早日有好消息公布。他指,全面通关即无需核酸检测,现有机制下仍有核酸检测的需要,政府各部门正积极协调。他说,原则上已经有相关意愿,细节上仍需进一步讨论。李家超又表示,将于冬季流感高峰期后检视「口罩令」。 至于隔离令,李家超留意到撤销隔离令刚刚实施,有市民反映不同情况,表示当局会尽量将过渡期缩短,会积极与各方面沟通。 read more
香港立法会昨日三读通过取消强积金对冲的条例草案,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今日(10日)出席一个电台节目时表示,这只是改进退休保障的一个逗号,令大家感到高兴,目标是2025年实施。他指出,对冲安排牵涉遣散费和长服金的保障,解决对冲争议,令社会有空间讨论其他失业保障。 罗致光强调,落实取消冲必须配合积金易平台,因为现时仍有4成雇主以书面提交强积金资料,若不数码化,可能要多1000至2000人手才能处理取消对冲的相关程序,系统亦要2026年才准备好。 另外,罗致光又形容取消强积金对冲是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数十年后香港人口老化的情况会更严重,倘若现在不好好处理退休保障,届时公共财政会受到很大压力,未来社会将要一起承担。对于商界指,取消对冲是违反当初的承诺,罗致光则说,雇主的自愿供款仍然可以对冲,这方面的承诺没有改变,以鼓励雇主继续自愿供款。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大爆发,因应污水样本对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政府昨晚围封深水埗石硖尾村美荟楼进行强制检测,原目标于今日(18日)中午约12时解封。政府今日公布,在是次围封检测中发现70宗初步阳性检测个案和8宗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个案,美荟楼须延长围封,目标在明日(19日)中午约12时完成行动。 政府发言人形容情况令人忧虑,鉴于石硖尾村美荟楼具有极高感染风险,政府将延长围封检测至2月19日,以免病毒进一步扩散。 此外,政府要求任何于2月4日至2月17日期间曾身处石硖尾村美荟楼超过2小时人士,须于明日或之前接受强制检测。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9日)上午11时在政府总部举行记者会。林郑月娥宣布,今日起,每日举行高层新闻发布会。除了每个星期二要举行行政会议外,每日将有自己本人联同一些相关的局长,和市民交代抗疫工作进展,澄清坊间的一些流言和误会,提供更权威说法,回应传媒针对防疫抗疫措施下的提问。高层新闻发布会将会一直持续到战胜第五波疫情为止。 林郑说,明天的新闻发布会自己将连同发展局局长、保安局局长,向社会交代由中央援建的社区隔离设施的兴建、管理和使用事宜,希望传媒可以向新闻处反映今日社会最关注的议题。 林郑提到,每日下午4点半的记者会将继续举行,由卫生防护中心联同医管局的代表交待疫情发展和病人入院情况相关医疗事项。 林郑强调,今日新闻发布会的重点,是交代如何加强新冠病人的治疗,保护长者的措施。第五波疫情以来,阳性检测个案超50万宗,其中有超过10万为无症状感染,可见疫苗有效减低重症及死亡。此波疫情死者多为年迈的长者,过半住在院舍,令人心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