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施政报告将提出设「抢人才」专责小组
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本周三(10月19日)发布施政报告。有消息指,施政报告会提出设立专门统筹「抢人才」的小组或办公室。
消息指,相关小组或办公室将协调劳福局、创科局、商经局等多个政策局,目前正研究的方向包括在创科、海外人才的子女在港读书等方面提供诱因。
李家超早前表示,施政报告中会提及抢人才、抢企业的政策,亦会关注青年工作长远规划,包括学业、创业和置业等。
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本周三(10月19日)发布施政报告。有消息指,施政报告会提出设立专门统筹「抢人才」的小组或办公室。
消息指,相关小组或办公室将协调劳福局、创科局、商经局等多个政策局,目前正研究的方向包括在创科、海外人才的子女在港读书等方面提供诱因。
李家超早前表示,施政报告中会提及抢人才、抢企业的政策,亦会关注青年工作长远规划,包括学业、创业和置业等。
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证监会8月12日发布联合公告表示,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批准,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将开展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优化后,沪深港三所的共同交易日均可开通沪深港通交易。据了解,优化安排需要六个月的准备时间,待取得监管批准、市场准备就绪后实施。实施日期将会适时公布。 由于内地和香港公众假期的差异,以及香港结算周期为T+2、内地结算周期为T+1,投资者现时在某些共同交易日都不能经沪深港通进行交易。交易日历优化后,将令沪深港通交易在香港和内地股票市场均为交易日的日子(即使在相应的结算日为公众假期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据测算,预计可将目前无法交易的天数减少约一半。 证监会信息显示,本次优化工作综合考虑增加交易日对投资者、交易所、结算公司以及市场机构的影响,在基本不改变沪深港通机制运行逻辑的基础上,开放因不满足结算安排而关闭的沪深港通交易日。 具体安排上看,两地结算公司将在节假日加班开展资金交收,两地交易所和结算公司将对新增交易日的交收安排及沪深港通标的股票涉及的股权登记日设置、公司行为业务等作出调整,并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措施。 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2014年、2016年沪深港通先后开通至今,总体运行平稳。截至今年6月底,沪深股通持有A股市值2.55万亿元,港股通持有港股市值1.91万元人民币,已成为参与两地市场运行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发展深化,两地投资者对于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日历、增加交易日的需求日益增强。 read more
就昨日(2日)在杜拜举行的亚洲经典健力锦标赛,主办机构在颁奖典礼上播放香港代表的国歌时出错,特区政府今日(3日)表示反对和强烈不满,指政府十分重视事件,已要求港协暨奥委会尽快提交报告,并严肃跟进事件。 在当日颁奖典礼上,港队代表连炜桢摘金领奖时,大会竟将「港独」歌曲误当成中国国歌播放,直至连炜桢打出「T」字暂停手势后,大会才意识到错误,其后播放回正确国歌。 根据港协暨奥委会的初步报告,香港运动员和领队已按照港协暨奥委会颁发的指引,在颁奖典礼上即时作出回应,促使主办机构停止典礼并作出更正。特区政府肯定香港代表当场维护国家尊严的表现。港协暨奥委会亦已表示会展开深入调查。 港协暨奥委会早前向辖下所有体育总会发出《香港运动员及队伍参与国际体育赛事期间处理播放国歌和升挂区旗的指引》,其中写明当运动员及队伍参与国际体育赛事期间,如发现播放国歌或升挂区旗出错,须以「T」字手势向主办机构示意反对,要求暂停活动并立即更正。港协暨奥委会还向各体育总会提供附有正确国歌和区旗的工具包,由总会指派的领队带备出席国际赛事,交予主办机构使用。 read more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公众咨询正式展开。政府今日(21日)就2022至23年度《财政预算案》展开公众咨询。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经历两年多的挑战后,今年以来香港经济稳步转好,预计2021年全年经济增长可达6.4%。展望来年,外围政经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平均、不一致,疫情亦可能时有起伏。 陈茂波又指,在制订下年度《财政预算案》时,会继续密切留意内外情况,在有需要时为受影响的企业和市民提供支持、缓减压力,并会着力巩固和推动本港经济的持续复苏。希望各位就新一份预算案齐齐献计,踊跃提出意见,携手建设香港成为更美好的家园。 特区政府设有不同渠道收集市民意见。市民可登入网站(www.budget.gov.hk)浏览相关资料,并经该网站、《财政预算案》的Facebook专页(www.facebook.com/BudgetGovHK)、电邮([email protected])、电话(2810 3768)、传真(2147 5770)或邮寄(香港添马添美道2号政府总部24楼财政预算案咨询支援小组),向政府提出意见。 read more
警方国家安全处剑指《立场新闻》,昨(29日)以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拘捕7人,其中6为《立场新闻》高层或前高层,另1人则为正在还押的前《苹果日报》副社长陈沛敏。警方国安处今(30日)落案控告起诉钟沛权、林绍桐及《立场新闻》各一项「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国安处亦向涉案公司派递检控书,通告该公司违反上述罪行及要求有关公司派代表出席提讯,案件下午在西九龙裁判法院提堂,林绍桐因仍留院缺席。全部被告今天暂时毋须答辩,《港区国安法》指定法官、署理总裁判官罗德泉把案件押后至明年2月25日再讯,期间钟林2人须还押。今天缺席的林绍桐,预料明天(31日)将被带上庭应讯。 今天被控的3名被告,依次是Best Pencil (Hong Kong) Limited、钟沛权(52岁,无业)及林绍桐(34岁,编辑)。林绍桐在开庭时仍然留院,至今日下午6时许,其代表律师称他可以出院,但由于时间关系,他今天最终没有到庭。而首被告今天亦没有派代表出席聆讯。控方称公司现时唯一董事蔡东豪不在香港,而2名相信有份打理该公司的员工,包括行政主任及助理总编辑,均拒绝签收出庭通知。至今天下午1时35分,控方把出庭通知送抵公司位于观塘的办公室。控方认为出庭通知应被视作成功送达。 3名被告被控于2020年7月7日至2021年12月29日期间(包括首尾两日),在香港,一同串谋和与其他人串谋发布及或复制煽动刊物,即具以下意图的刊物:引起憎恨或藐视中央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或激起对其离叛;激起香港居民企图不循合法途径促改变其他在香港的依法制定的事项;引起对香港司法的憎恨、藐视或激起对其离叛;引起香港居民间的不满或离叛;煽惑他人使用暴力;及或怂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从合法命令。 控方今天申请将案件押后8星期,以便进一步调查,并确定会否检控其他人士。控方称,需时检视林绍桐的电话,又透露警方昨天(29日)到《立场新闻》办公室搜证,获取了新的证据,包括6箱文件、62部电脑及27个电脑储存装置。 2名被告并不反对控方的押后申请,并为2人申请保释。惟控方认为根据法例,若被告缺席聆讯,法庭无权处理担保申请。不过,裁判官认为控方说法不合逻辑,决定仍听取其保释申请。裁判官听罢陈词后,最终驳回2名被告的申请。2人均放弃每8日被带上庭覆核保释申请的权利。 至余其余被捕人士,除正还押的陈沛敏外,其他人陆续准保。其中何韵诗于下午5时45分步出西区警署,她站在门外让一众传媒拍摄后,便与助手及前议员陈志全登车离去。 警方正继续追查事件并通缉涉案人士,《立场》其他前董事亦为目标,据知,被通缉人士包括资深传媒工作者、前中央政策组高级顾问练乙铮。而《立场》创立人兼董事蔡东豪,日前已遭警方通缉。 被捕的钟沛权、周达智、吴霭仪、方敏生、何韵诗、林绍桐(34岁至73岁),前5人为《立场》前董事,林则为署任总编辑,涉嫌提供平台发布煽动性文章,违反《刑事罪行条例》第9及10条串谋煽动意图罪,警方昨搜查他们的住所及《立场》位于观塘的办公室。据悉,林绍桐即时辞任署任总编辑一职。至于陈沛敏则为钟沛权的妻子,她因曾在《立场》撰文,昨早在大榄惩教所被捕。有消息指,《立场》其他部分董事不在港。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回应指,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故不会评论,但她强调并非整顿反对派媒体,纯粹只是执法工作,重申香港是法治社会,有法必依,执法行为不会因为机构或个人身份而改变,亦非针对个别立场的团体。 被问到何谓发布煽动刊物,以及对已认识多年的方敏生被捕有何看法,林郑指煽动是法律语言难以即场解释,称不会表达对某被捕人士的看法,重申言论自由并非没有制约,并批评有人以新闻作包装而进行违法行为。她又指,每次发生类似事件,均有西方机构及政府妄下定律,更要求港府释放被捕人士,斥有关行为是漠视法治的行为,不分是非黑白。 read more
壹传媒黎智英与壹传媒集团行政总监黄伟强,涉嫌违反地契使用价值5.16亿港元将军澳工业村地段,并隐瞒业主香港科技园公司,令与黎智英相关的公司获得租金利益,2人被控欺诈罪,案件今天(24日)在区域法院续审。获免予起诉的前同案被告、壹传媒营运总裁兼财务总裁周达权今起接受黄伟强的资深大律师盘问,黄的大律师指黄日常工作的性质「湿碎、繁琐」,「保安部要增加行人过路线啊……大扫除都关渠事」,其职责「好听啲叫行政总监,唔好听叫大打杂」,但实并没参与营运决策,遇有法律问题亦会先咨询,不会自把自为对外作出回应。 周达权指于组织架构上,黄伟强在2016年前应向他的上司、即当时的财务总裁汇报,惟当时上司指示他帮忙处理行政部工作,故黄伟强向他汇报。黄伟强的资深大律师向周指,黄伟强是个信心不足的人,周亦在评核黄伟强的表格,指黄的沟通需要改进,着黄加强使费控制,及指黄对员工监管不足等。周就此则回应指在印象中,黄伟强是一名可以独立工作的员工,只是在重大事件上会向他汇报或询问意见,其他日常工作均可独立处理,而评核表的评语「唔系话唔好,可以更加好」,并指黄伟强曾在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方面表现不俗。 资深大律师又指,黄的工作性质属后勤支援服务,如屋宇设备部的大楼、电力装置等维修,采购部的影印机、穿梭巴士、电单车等安排事宜等都关黄事,「送年花都要安排」,工作繁琐。周同意有关工作「系烦啰」,亦同意黄没参与营运或财务部的决策,黄的名字亦从未在年报的高级管理人员团队出现过。另周同意黄是负责任及尽忠职守的员工,「渠系好尽责,(工作表现)整体嚟讲满意」。辩方亦指出黄只有大专程度,学历不高,亦没有会计师或公司秘书等专业资格,遇有法律议题或影响公司事务的问题,会先向周或法律部门索取指示,并不会自把自为地对外作出回应,周对此表示同意。 本案被告依次是黎智英(74岁)和黄伟强(60岁),2人被控1项欺诈罪,指2人连同周达权及其他人,于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19日,向香港科技园公司隐瞒在非按订立租契的情况下,使用在将军澳工业村骏盈街8号的处所;而黎再独自面对多1项欺诈罪,指他连同其他人,于1998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同样隐瞒非按订立的提案计划书及租契的情况下,使用涉案处所。 read more
本港新冠疫苗接种计划自2月26日展开,昨日(22日)已是第209日。截至昨晚8时,政府已为参与计划的人士接种共约844.02万剂疫苗,其中442.23万人完成第一剂疫苗接种,401.8万人完成两剂疫苗接种。 截至昨晚8时,过去24小时共有约1.65万人接种疫苗,当中约900名市民接种第一剂科兴疫苗,约2400人接种第二剂科兴疫苗;约有3300名市民接种第一剂复必泰疫苗,约1万人接种第二剂复必泰疫苗。 此外,截至本月19日的过去一星期,卫生署接获115宗涉及曾注射新冠疫苗人士的异常事件报告,有6宗涉及12至15岁青少年在接种疫苗后出现怀疑心肌炎或心包炎的报告,涉4男2女,他们在接种复必泰疫苗后1至3天内出现胸痛,情况稳定。 此外,署方亦接获一宗曾于离世前14日内接种新冠疫苗的死亡报告,涉及一名84岁男子,没有临床证据显示个案由疫苗引起。 read more
第5浸疫情大爆发,政府正积极于各区进行污水检测。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25日)于电台节目表示,过去一周因有地区污水验出带有新冠病毒,当局进行了约10次围封强检,约2万人接受强制检测,当中确诊者平均比率达到7%,反映污水监测病毒有良好效果。 他又指为了及早发现,现时定点污水监测点由最初的10多个,增加至最近的150个,覆盖全港500多万人口,而且每两天便会做一次大规模污水检测,一旦发现部分地区的病毒浓度较高时,则会逐步追踪至上游。对于日前其司机染疫,黄锦星指自己每日都做快速检测,目前结果仍然呈未确诊。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4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表示,政务司长李家超今日率领保安局、食物及卫生局、创新及科技局等相关局长及官员前往深圳,与内地官员举行通关协商第三次对接会议,商讨开通陆路口岸的通关安排等通关细节,为香港争取更多通关配额。林郑月娥指会议有助保安局评估口岸承载力,决定何时重开已关闭的口岸。 至于配额的工作,林郑月娥说,今日没有新资料公布,惟除了可以优先的商务往来外,当局正争取其他市民都可以有机会有配额进入内地,强调有关工作需要广大市民的支持。她呼吁市民以公民精神,在通关后优先将配额留给有实际到内地需要的人士,因为由政府以计分制分配十分困难,只会造成混乱。 对于特区政府早前扩大安心出行的使用,林郑月娥认为,有关安排十分顺利,希望下一阶段可将安心出行再普及化;另关注有部分长者没有流动电话的问题,已与其他流动通讯公司联络。她又指,一月初将扩大复必泰第三针接种计划,不限于高风险群组。 林郑月娥指,政府优先处理通关工作,已在筹备阶段,包括推出香港健康码,暂时有44万人申请港康码帐户。 read more
香港特区政府谷针无极限,早前宣布未曾受感染的18至59岁的人士,若有较高暴露风险或个人需要,可接种第4剂新冠疫苗。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刘宇隆今早(23日)在电台节目表示,第4针提供的保护力有限,只能约1至2个月时间内,短暂预防感染,因此不应所有18至59岁人士都打第4针。 刘宇隆提到,若市民有外游需要,或者未来两个月要在高危的地方,例如已放宽口罩令的欧美国家,才有需要接种第4针。他又重申,18至59岁人士接种3针后,重症及死亡风险已接近零。由于不少家长向其查询,是否需要为子女接种第4针,他认为接种第4针不是新事物,保护力愈来愈少,是不断注射同一种疫苗的定律,亦不排除会有弊端,尤其年轻人打复必泰疫苗或会引致心肌炎,「不值得打第4针」。但为了加强保护高危一族,60岁长者及长期病患者仍然有需要接种第4剂,但强调有关安排只针对一小撮人,故从整体防疫策略来看,放宽第4针门槛并非优先项目。 刘宇隆认为,目前的优先项目仍是推动长者接种疫苗,引述数据指80岁以上长者只得两成人打三针。他指,长者接种三针后染疫死亡率会减至1.2%,若接种第四针则有望跌至0.5%。 至于疫情走势,刘认为现时感染人数反覆,推断本港现时处于第5波余波的「蜜月期」,而真正引爆第6波疫情会涉及新的变种病毒株,故毋须拘泥新呈报感染数字。 read more
近年本港野猪出没问题严重,市民不胜其烦。早前一名辅警在北角驱赶负伤野猪期间受袭,渔护署其后宣布将捕捉在市区出没的野猪人道毁灭,社会对此意见不一。参选立法会港岛西选区的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今日(15日)表示,人道毁灭已是对野猪造成最少痛苦,「唔明白人道毁灭有咩唔人道」。她建议增设重新发牌规管的捕猎队,在郊区双管齐下解决野猪问题。 同样参选港岛西、「独立民主派」方龙飞表明不接受捕杀野猪,认为应在捕捉后将绝育野猪成群送走,考虑以围封孤岛安置,认为不少受袭事件与人为不当参与有关,故应加强教育。民建联副主席陈学锋同样认为,政府在捕捉野猪后,应考虑绝育放回至荒岛,不赞成捕杀,认为今次议题实质上是「人类与野生动物生存的关系」。 叶刘淑仪认为渔护署做法有不足,应全面研究控制野猪数目,并定下指标限制各区野猪的数目,以发牌规管的方式重设捕猎队。她相信,经严格规管、训练的捕猎队不会衍生太多枪械使用的问题,可配合市区捕获并人道毁灭处理。她强调,野猪并非频危绝种动物,人道毁灭已是以最少痛苦的方式处理野猪问题,「唔明白人道毁灭有咩唔人道」。 立法会港岛西选区候选人有叶刘淑仪、方飞龙、陈学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