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星倡基层医疗应以「一人一医生」为基础


警务处国家安全处今日(29日)采取行动,拘捕7名《立场新闻》现任及已离任高层。国安处指,《立场新闻》自去年七月起,不断刊登煽动性文章,企图引起憎恨或藐视香港政府;又指保安局已根据香港国安法冻结《立场新闻》6100万元资产。消息指,多名涉案人士正被警方通缉,当中包括《立场新闻》创办人兼董事蔡东豪。 警方国安处今日拘捕7人,其中6人为《立场新闻》高层或前高层人员(3男3女),年龄介乎34岁至73岁,包括《立场新闻》前总编辑钟沛权,前董事吴霭仪、何韵诗、方敏生、周达智,现任署理总编辑林绍桐;另1人则为正在还柙的前《苹果日报》副社长陈沛敏。7人涉违反《刑事罪行条例》第9及10条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 消息指,多名涉案人士正被警方通缉,包括《立场新闻》创办人兼董事蔡东豪;据警方掌握的资料显示,蔡东豪于2014年9月非法「占中」后绝少出席政治活动,过去一直保持低调,甚少出席集结示威活动或高调声援反修例活动示威者。另有消息指他已经离开香港。 警方国安处高级警司李桂华今日指,《立场新闻》涉嫌在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不断刊登多篇带煽动性文章。据了解,《立场新闻》涉及煽动性的文章最少共20篇,包括今年2月一篇有关邝颂晴的专访,呼吁外国制裁中国;5月转载一篇题为「从北爱尔兰抗争经验看香港抗争运动的未来」的文章,明目张胆提出「孤狼」式恐怖主义,明显煽动暴力及「港独」思想;6月转载一篇区家麟的文章,抹黑香港国安法严重破坏香港的人权和法治。 据了解,《立场新闻》亦涉及多次刊载多名潜逃外国的反中乱港分子的撰文,包括罗冠聪、许智峰、梁颂恒、张昆阳等逃犯的文章,这些撰文涉嫌呼吁国际制裁香港;包括2020年8月刊登罗冠聪撰写的分析美国制裁法详情的文章,声称中国政府无力反制等。 蔡东豪2014年与钟沛权及余家辉创办网媒《立场新闻》。今年6月,《立场新闻》出现人事大地震,八人董事局中有六人接受建议,辞去董事职务,包括余家辉、周达智、吴霭仪、何韵诗、方敏生及练乙铮,只余下蔡东豪及钟沛权留任董事,《立场新闻》同时把评论文章下架,重新检视,以规避风险。 另外,亦有传媒引述消息指《立场新闻》另有4人被警方国安处搜查住所,逾20篇文章被指煽惑,其中5篇要求短时间内下架,包括中大暴动两年、抹黑大潭峡惩教所有关智慧监狱的报道等。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呈上升趋势,昨日(8日)新增2945宗确诊个案。继续有多间院舍、学校及公立医院失守。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传染病科主任及临床教授孔繁毅今日(9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本港确诊个案明显上升,入院患者比上月初时的400人增加一倍,但目前重症和死亡个案平稳,医疗系统未见有太大压力。 孔繁毅指,本港两针疫苗接种率达到近9成,加上早前有数据推算第五波疫情已有400万人感染,形成高混合免疫,其中感染过BA.2病毒,对于BA.4和BA.5都有较好保护力。 孔繁毅强调,精准核酸检测有助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新冠患者,要增加检测中心数目,减少市民排队时间,同时要加快得出结果的时间,由现时24小时缩短到4至8小时,减少阳性患者在社区接触他人的机会。另外,他指要求入境人士在酒店检疫期间的第3天作一次检测属稳妥,一旦发现个案亦要尽快做基因排序,以得知涉及哪一种病毒株。 read more
今日(4日)是“国家宪法日”,警务处处长萧泽颐表示,香港特区是根据宪法而设立,基本法宪制地位由宪法赋予,要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就必须依照《宪法》与《基本法》办事。 萧泽颐提到,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说过,“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及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爱国者治港”已经成为今日香港的主旋律,要致力提高整个社会宪法意识及观念,树立宪法权威,警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先锋,更加明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的重要性。 萧泽颐指出,作为执法者,更加要遵从“宪法忠诚是国家安全的力量泉源”。香港特区作为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执法者要不负所托,竭力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这个神圣的责任。 read more
财政司司长今日(24日)根据由行政长官转授的权力,委任刘燕卿为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主席,由今年7月1日起生效,为期3年。同时分别委任麦业成和再次委任陈冠雄与李国安同期出任委员会委员。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欢迎是次委任,他表示获委任的主席和委员是消费者保障、法律、会计及资讯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深信在刘燕卿及其他委员的领导下,存款保障委员会会继续为香港维持稳健有序的存款保障计划。 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是根据《存款保障计划条例》于2004年成立的法定机构,负责管理存款保障计划的运作,以保障存款人和协助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 read more
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将于5月8日举行,行政长官候选人李家超今早(29日)举行政纲简介会,并且邀请地区及基层代表出席。他公布,政纲有四个纲领,第一是强化政府治理能力;第二是土地和房屋供应方面提速、提效、提量;第三是提升香港竞争力;第四是建立关爱社会,重视青年发展。以下为李家超政纲简介会实录全文: 4月29日上午11时,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候选人李家超在湾仔会展中心举行「同为香港开新篇」政纲简介会,邀请地区及基层代表出席,黄芷渊主持。 一、李家超简介政纲 各位市民、出席今天会议的朋友,感谢大家今天收看和出席我的政纲简介会。我邀请了许多地区和基层代表,因为我是关心地区和基层,所以很感谢今天出席会议的人士。过去三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宝贵意见,探访了基层家庭,拜访了不同组织,他们给我机会解释施政理念,同时给了许多意见,特别感谢许多选委和不同界别人士,他们很关心我的选举。我感谢每一位给意见的人士,及竞选办同事马不停蹄、不辞劳苦同我一起做选举工程,见大家收集意见,共同与我写成今天的政纲。 但我必须强调,政纲毕竟篇幅有限,纵然有些范围未能全部涵盖,不表示我不关注,我会用其他机会向大家解释在其他方面我的想法和工作。当然,我若成功当选,在日后的施政报告里会详细一一交代。 我的政纲已经印好了(展示),欢迎大家拿来慢慢看,也会用网上版本,希望大家花点时间看我的施政理念。 我希望用今天的时间同大家扼要讲政纲的四个纲领: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土地和房屋供应提速、提效、提量,提升香港竞争力、强调持续发展,建立「关爱社会」、重视青年发展。 纲领一,强调强化政府治理能力。我要提升管治能力,增强政府的执行能力,团结各界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奠定稳固的基石,让我们向前发展时无后顾之忧。 提升管治能力方面,我第一是强调行政和立法关系,我们要有良性互动,多些沟通协作,确保在立法会解释清楚施政理念和措施,得到立法会支持,共同为香港做事。我会经过政府架构重组、完善政治委任官员设置,让政府工作更加有效。架构重组方面,我对衔接政府的方案是倾向性态度,但有些环节我还要同特区政府商量下,包括特首办的一些岗位等。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同现届政府充分沟通,也感谢他们表示予以配合。无论沟通后的方案如何,必会公布细节,按所需程序去推进。当然,必然会在立法会充分讨论。 我会强化政策研究和统筹能力,因为任何政府的措施都必须有充分的政策研究基础,执行时要通过不同部门,统筹能力必须强化。 我会增强政府的执行能力,加强团队精神,以结果为目标共同解决问题。我会要求做领导的官员在问题初期酝酿时主动介入,作适当指导和指挥。我会就指定工作制定目标,让各部门和同事知道某一领域的进度和结果如何。 我会加添一个新的「应急动员机制」,在现有动员机制基础上,希望若须对付新的危机,新的动员机制会确保有一个肯定的动员公务员人数数目及时间性要做到「零差别」。简单说,新的动员机制在风险评估方面若要求某个级别,我将要求不同部门提供一个指定数目的公务员、集中指挥,让我们可即时应对危机,在数目和时间上都做到最肯定、最好。 我会团结各界一同解决问题,特别是社区,我会加强在地区基层的组织和团体的联系。我会在18区成立地区服务和关爱队伍,建立系统性的义工网络,确保我们要动员时在数目、人员能力和背景等有充分认知,可发挥最大力度。 我会广泛吸纳人才进政府不同岗位和组织,包括咨询架构等。同时,我会奠定一个安稳的基石,让大家可无后顾之忧向前迈进,包括在不同领域做全面风险评估,确保有有效预案,提高安全系数。 当然我也会履行基本法下23条立法的宪制责任,适时推动有关工作。 大家可看到,我会通过提升管治能力、增强政府执行能力、团结各界特别是社区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建立一个非常良好的「保护网」,无后顾之忧全力向前。 纲领二,土地房屋提供方面,全面提速、提效、提量。第一,要精简程序;第二,加强统筹;第三,用多元多方法寻求发展;第四,基建先行。 精简程序方面,我现在会提倡一个新的「公屋提前上楼」计划,这是创新思维,我们会针对某些公屋项目,若其建造期间如有一栋或两栋建好,但因其他配套未到位通常不会开始入伙,但我会批准入伙让轮候市民有选择。若TA希望优先解决居住环境和面积、不介意未有充分提供配套(如交通、购物不便),我会让其提早上楼。目标是希望缩短(轮候)时间,约1年左右。 另外,我会全面运用市场力量加快做基层。我会精简行政或法律程序,确保与时并进。我知道现届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正在想修例方案,但我希望在不同环节和程序可精简,别重叠,与时并进,在需要时提出修例改善环境和政纲。 我会运用创新科技加快建筑,如用MIC(集装箱组装)、BMI(电子化申请、文件、审批过程等)。 加强统筹方面,我会成立由司长级官员领导的两个组——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前者以工作为目标,包括审视和研究创新思维的「公屋提早上楼」计划,看哪个项目可执行此计划,我也会要求该工作组在新一届政府上任后第100天提交初步报告看在哪些方面可进行的工作方案,达到提速、提效、提量建公营房屋。后者要审视整个造地(由生地变熟地、由熟地变到建造房屋)整个过程涉及的部门、流程,看如何整合和统筹,确保每个环节提速提效提量,政府部门除了是监管者还是促成者,所以我对该工作组有很高期望。 我会多元、多方面发展,「北部都会区」「明日大屿」都是我们很大的计划,不但提供大量土地,也是很大的载体,让我们规划好建成香港作为宜居和发展的优质城市。这两大计划我们会出全面审视和部署,我也会留意其他领域可做啥,包括绿化地带等。我们强调同土地持有者共同开发土地的重要性,当然若有适当情况需要运用《收回土地条例》也会考虑。但我强调社会共同解决问题,我也看到很多持份者很积极提供解决方案。 我会主张基建先行,因其带动不同活动产生最大效益。在基建项目上确保达到最高的协同效应,特别是与深圳、大湾区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谋划好同深圳的基建对接,我也会审视各个铁路的建筑建议,尽量推动它们发展。 在土地房屋供应方面,要做到提速提效提量,将要通过精简程序、加强统筹、多元多方法发展、以基建先行为原则,来整体谋划。 纲领三,提升香港竞争力、持续发展,包括: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提升其优势,发展香港成为创科中心、带动经济转型。 我会以「北部都会区」成为新的发展引擎,成立部门专责就其规划和发展作全盘考虑,让大家知道短、中、长期如何让北部都会区成为宜居、宜业、有保育、高质素的生活区;也会利用该都会区同大湾区特别是深圳产生协同效应。 我会塑造香港成为文化之都,推动多元创意经济发展。我也会利用好法治优势去强化不同的法律服务,特别是区域法律争端解决中心。我也会做好一向香港多元发展的优势,让香港在多方面自由发展。 在政纲里,这六大主轴我是详细交代了不同的政策目标,如在金融中心方面有9个政策目标,大家可细心查阅。 但我想解释,在提升竞争力方面的三个考虑。首先,固有优势如何巩固、强化、提升,如我们是离岸人民币中心,如何做大做强、帮助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等,都需利用固有优势去强化和提升。 当然,更重要的是利用好新的机遇激活发展,将经济提升到新台阶。我们会建造国际创科中心,无创科就无未来,毕竟全世界都以创科为目标、不进则退,香港不会等也不能等。我们会在创科上全面发展,通过创科在不同领域创造新经济,工业可再工业化,不同领域可提升价值。例如塑造文化之都,这既是国际的也是大湾区的文化之都,香港已定位发展成为中外文艺交流中心,我们两文三语、同世界充分接轨等优势,把艺术和其他活动带来香港,「文化之都」目标是大湾区和国内有任何展览、文艺表演首选香港,这也是我们利用新机遇创造另一个新高峰。 第三点更重要,我们的优势是香港的独特性,别无他地。香港面向国际,同国际连接、包容,紧密的沟通,我们会继续加强香港国际城市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内地作为我们的「腹地」,我们有内地的机遇,因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将来世界经济活动最大引擎,这得天独厚的优势需永远记住和发挥好,在国家和外国都没其他地方同时有连接世界、进入内地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桥梁的优势,我们会用好。在增强竞争力上,我强调各方参与,有信心在此优势下会有市场、资金和人才。 纲领四,建立「关爱社会」,重视青年发展。包括:优化医疗护理,重视安老助弱,提高教育元素,重视青年发展。 医疗护理方面,目前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强化医管局应急机制,确保应付另一危机时该机制可在时间上「零交接」,动员人手方面有肯定性和可靠性。我也支持医管局扩展和增加人手,尽量利用新的应用科技提供服务,包括遥距医疗。我也认为中医发展对香港整体医疗系统有积极作用,如应对疫情时知道中医可防范轻症变重症、重症变死亡,中西医一起治理也有许多新空间可考虑;事实上注册和表列中医约有1万人,西医1.5万人,加起来的人力相当重要。 当然,确保市民健康发展,基层医疗系统建设很重要,因除了治疗,最重要的是管好身体健康,免于不必要病痛。基层医疗的好处是可在基层层面市民得到许多有效信息、知道自己身体状况,大家一起管理好身体,特别是防范高血压、糖尿病等,加上家庭医生制度,许多人在身体管理和整个社会健康管理上帮助很大。 我重视安老和助弱,提出一个解决跨代贫穷的试验计划,其理念是在我探访基层家庭时,单亲妈妈和读中学的大儿子同我交流时,感到他的学习环境、条件、机会均不理想。我提出一个试验计划、千人计划,帮助1000个住在劏房的初中生,让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共同设计一些方案和计划帮助他们,包括设计一些活动、培训的可能性、增强他们自信心和实行规划,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提供资助;更重要的是企业参与,希望成功的青年企业家或管理人才可做这1000人的导师。该计划为期两三年,每年都作检讨,也会定目标去衡量计划成果并改善。 我会落实合「并长者生活津贴」,让其只需符合基础的生活津贴审查即可拿到高的生活津贴份额。我会优化「长者社区照顾服务计划」的服务券,更好提供在家的安老服务。我会检讨外判制度,确保承办商的员工付出努力后得到应有的薪酬。我会改善劳工待遇和居住环境,提供一些高质量就业机会,通过刚说的提高竞争力方案创造一些更有质量的岗位,也在刚提及的在土地房屋供应工作之后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教育方面,我重视将教育的内涵提升,特别是教师专业操守和培训,因教师是许多学生学习榜样,为人师表如何做到更专业,我会很重视。 我会提高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推动「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计划,这也是配合我刚说的提高竞争力,让学生完成课程后,除了学术方面知识也有一些应用技能即时符合市场、企业工作需求,直接让企业有人才,没有配对方面问题。 我更会推动「终身学习」的文化,因科技对于香港、世界的冲击,会让不同岗位有不同需要,所以终身学习是每个人确保生活质素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文化。 我会向青年发展方面做多工作,首先制定青年政策和发展蓝图,提供更多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培育爱国爱港新一代,增加他们在国际或内地的实习机会。 通过医疗护理、重视安老助弱、提升教育元素、重视青年发展,我希望建立一个「关爱社会」,青年可实现梦想。 我宣布参选时提出的三大施政理念:以结果为目标解决不同目标、全面提升香港竞争力、奠定香港发展的稳固基石。这都贯彻在我刚介绍的政纲里。 各位市民,我参选行政长官最大的推动力是我对香港的信心。我深信香港经过过去三年的困难和磨练,会变得更有活力,我们奋发自强、重新出发。香港会是一个安定、稳定的社会,会多元、包容、充满希望;我会带给大家一个会做事、做成事的政府,我会以诚恳态度多聆听沟通;我会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大家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问题,同为香港开新篇。多谢大家! 二、观众提问环节(谭耀宗主持) 谭:有朋友问「是否会为社区管理建立一套官民合作的长久机制?在地区管理方面加入更多熟悉区情的地区人士参与,更有效地将民间社团力量配合政府政策的实施? 李:多谢谭sir和这个提问。这个建议绝对正确。我很重视社区和政府共同努力为社会服务,当然政府有领导作用,我们会带头鼓动社会力量,但最终解决问题和落实政府措施,地区发挥很大作用。首先地区可解释政府政策,第二可协助政府推行政策,而更重要好的是地区可让市民得益最大。抗疫行动已充分表明地区网络在推动整个抗疫工作时发挥的效力,如我派物资包时感受到地区包装和派发的团结力量。 我的概念是不仅要将这些力量团结起来,还要将其系统化。所以刚讲的政纲提及,除了增强同地区联系外,还要建立18区社区服务和关爱队伍,我会系统化及恒常化该网络,以确保遇到抗疫或一些不幸灾难事件时,动员时有多少人、他们长处和技能是啥,可以做的事变得更有把握;平时则可做些关爱服务,如照顾长者、推动慈善活动等。 更重要的是,建立这个网络后,联系和沟通更有效,政府也知道社区需求、更加贴地。其实建立这18个服务关爱队与我刚说的理念一致,共同解决问题、同为香港开新篇。 (现场鼓掌) 谭:一位朋友关心房屋,问「房屋仍是香港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新一届政府如何着手?」 李:房屋问题的确是社会极度关注的问题,我探访不同人士或组织,收集的意见房屋占绝大多数。这也是解决不同问题的钥匙,如扶贫方面公屋供应起关键作用;房屋也会让家庭和谐、变得有希望,青年发展因有安居之所可更加全面。 但房屋问题蹉跎了20多年,我们有很多大辩论,讨论了很多方案,但我觉得政府必须坐言起行,我的理念是提高政府执行能力,提速提效提量,精简程序、有效统筹,创新思维提出「提早上楼计划」。方案可继续讨论,但必须行动,这也是我建立两个组去跟进工作的理念和目的。 我深信会带给大家有执行力的政府,其将在精简程序和统筹工作上做到成绩,在提速提效提量上让大家见到实际成果。 谭:有人问「在围绕提升香港竞争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有何新的举措?」 李:我在政纲里提及的「六个主轴」,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很多融入大湾区、加强香港竞争力,方向已经很清晰了。当然,融入大湾区不同领域,刚介绍了创科很重要,我们有许多优势。包括基础研究,将其转化成产业和商品已有很好成绩,但更重要是产业化及有完成产业链,所以大湾区正是香港与深圳等其他城市共同发展的强大机遇。另外我刚说的将香港发展成「文化之都」,正是大湾区带来的机遇,利用好大湾区接轨国际,香港前途无限。 在帮助不同人士进入大湾区、特别是青年,首先要提升青年「装备」自己,让其有竞争力、有理想、更明白如何设置个人生涯规划;再者,提供许多资讯予有希望进入大湾区的企业和人士,让其更了解发展机遇在哪、若有疑虑怎寻求资讯,在大湾区利用现有港人或企业提供有效资讯,这方面都要努力,已有许多人在做,也有许多很贴地的方法。这正是「同为香港开新篇」,大家共同帮助不同领域的人发展大湾区机遇。 谭:有人问,你三大理念中提及「以结果为目标」,怎样平衡「程式主义」和「以结果为导向」间的关系?对于当前部门与部门间衔接不畅的问题有何解决思路? 李:刚提的就业,必须强调要增加本地就业的机会和优势。刚说的「香港发展成为创科中心」正是要加强本地就业,将本地青年培训成为STEAM人才正是将其能力配对到香港一些企业需求的学生及人力资源。我说的「终身学习」也是加强人们竞争力,让香港就业更成功,每一个新的职位有更多含金量、发展量等元素。所以在就业方面,当然要用好大湾区发展空间,但本地就业要做好,教育、整体培训方面都要做好。 至于结果为目标与程序不违背,程序的目的是确保达致一个较肯定的结果,但多年来,我们的做事方法、市民期望均已改变,如何与时并进、优化程序?简单说,十多年前没人讲手机,做事方式已改变,这种过时的程序难道不检讨吗?相信大家很认同,要符合程序,但更要经常记住,要有结果才能真正让社会和市民受惠。 另外,我刚提出的很重要一点,政府部门有监管,确保所有行业依规矩做事,也有责任做促成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在程序和发展、改善市民生活并不违背,只是需要与时并进检讨一些过时和重叠的程序。我很有信心当选后,政府部门会认同我们在程序上作检讨,因为每个公务员参与政府工作都希望做出成果,让市民感受到他们的工作的确是为了市民福祉。所以在理念一致下,我对于精简和改善程序而又达到结果,我是很乐观且很有信心。 (现场鼓掌) 谭:本来有些问题要问,但因时间关系问到这里,以后还有机会,多谢! 李:我们合个影吧,这么难得。 (李家超持政纲与谭耀宗合影)(完) read more
本港新冠疫情严峻,入境处今日(3月1日)公布,因一名负责后勤工作的文书助理确诊,该职员所属的湾仔入境事务大楼4楼旅行证件及国籍(申请)组,连同旅行证件(签发)组今日上午暂停服务,预计下午1时恢复提供紧急申请及领取香港旅行证件服务。 入境事务大楼4楼会进行彻底清洁,相关职员已安排进行病毒测试。服务暂停期间,如有需要,市民可直接致电2852 3045查询。市民亦可以电子邮件传送至[email protected]或传真至2877 7711查询。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17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目前最迫切的是取消接种第3针疫苗的6个月宽限期,单接种2剂疫苗的保护力已不足够。 何柏良指,从保护角度而言,禁止未完成接种的人士进入表列处所合情合理,虽然12岁以下儿童可获豁免,但如除罩仍有风险,家长不应带子女到高危场所。 近日有染疫长者快测转阴性后,仍继续出现发烧病征,其后不治。何柏良指出,核酸检测结果需要1至2日化验,采样方法不正确会导致假阴性,延误治疗。染疫后首周病毒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如果未能控制好病毒量,可能会引发多个器官炎症,呼吁长者切勿以为病征轻微便掉以轻心。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9636421053df02edce468d73ee7c798f.mp4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今日(13日)新增298宗确诊,当中126宗经核酸检测确诊,余下172宗为快测阳性个案。包括21宗输入个案,另过去一天再多3名患者离世。第5波至今累计个案共1,195,332宗,9,146人病亡。 输入个案中,13宗经核酸检测确诊、8宗经快测呈报;当中有6宗在机场找到,全部均是昨日到港,包括两宗乘AC007、3宗乘QR818及1宗乘SQ882;另外14宗在检疫酒店中发现,均是在第3至7日期间确诊。另有一宗是抵港第12天确诊个案,涉及一名25岁男子,于4月28日由新加坡抵港。该男子于4月20日在新加坡已确诊,在5月9日于本港检测时发现再确诊,病毒CT值40,是残余病毒二度感染个案。 在基因分析方面,当局发现多一宗Omicron BA.2.12个案,属机场发现个案,患者由美国经日本于5月7日抵港,抵港当天已有喉咙痛,相关个案累计增至7宗。 张竹君指,上环食肆星月楼爆疫,累计28名食客及1名职员染疫,逾250名食客及员工须强检。至于红磡新旺会桌球群组方面,继昨日有4宗个案后,今日再多2宗确诊,目前群组共有6病例;其中有2人是相识。她指出,该处有英式及美式桌球台,各人分开3张台,其中1张是英式桌球台,2张美式桌球台,3张台是相邻。 卫生防护中心昨日(12日)派员到该处取28个环境样本,暂时在1个美式桌球台的样本带新冠病毒,已建议新旺会要做大清洗。当局仍在待其他检测报告,看看有否其他相关个案。 张竹君在疫情记者会上公布,本港再多3宗死亡个案。第五波疫情至今,本港累计9146名新冠病人离世,病死率维持约0.765%。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公布,截至今日零时,过去24小时医管局有2名检测呈阳性的病人离世,1男1女,年龄为84岁及86岁,当中1人无接种疫苗,1人曾接种过一针疫苗。另外因为数据滞后,今日再呈报5月11日期间的1名离世病人,包括80岁男病人。 何婉霞指出,现时有799名确诊病人留医,过去一日无新增病人危殆或严重,亦无危殆病人于深切治疗病房留医。过去一日有106名确诊病人康复,当中68名病人出院;而第五波疫情至今共49229名病人康复,48687名病人已经出院。此外,医管局累计22782名职员曾确诊,其中22628人已返回工作岗位。 read more
香港特区政府21日刊宪,多个地区的区议会各有议席出缺,合共涉及12名区议员。其中南区区议会田湾选区议员袁嘉蔚,以及荃湾区议会海滨选区议员岑敖晖,于已中止的2020年立法会换届选举中,被选举主任裁定不符合《立法会条例》有关拥护香港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声明要求,因此提名无效,丧失议员的资格,席位今日起悬空。 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早前裁定观塘区议会翠屏选区议员洪骏轩并非妥为选出,他曾向终审法院提出上诉,及后提出撤回上诉许可申请的申请获批准,其议席本月4日起悬空。 另外有9名议员请辞,他们的议席已经悬空,包括元朗区议会天恒选区王百羽、嘉湖北选区伍健伟、东区区议会渔湾选区徐子见、丹拿选区郑达鸿、西贡区议会欣英选区钟锦麟、大埔区议会新富选区胡耀昌、广福及宝湖选区连桷璋、大埔墟选区林名溢及葵青区议会石荫选区尹兆坚。 资料来源:香港政府新闻处 read more
美国药厂莫德纳(Moderna)正在研究针对Omicron变种新冠病毒的第二代疫苗,并计划在港申请使用。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今日(28日)在电台节目表示,莫德纳药厂尚未公布该新版疫苗的研究数据,相信是在等待世界卫生组织批核该疫苗的病毒株型,但建议特区政府可考虑分期购入该款疫苗。 另外,崔俊明表示,根据另一间药厂辉瑞有关第二代疫苗的数据显示,若市民完全未接种疫苗,最基本要接种3针第二代疫苗;已打2针及3针的市民,则可以打多一针第二代疫苗。多个研究显示接种2针新冠疫苗难以抵抗Omicron病毒,大部分研究证明要打3针才能抵抗Omicro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