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王灵桂:国安法是保持香港繁荣发展「定心丸」 奠定长期坚实法治基础
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王灵桂今日(28日)出席《香港国安法》法律论坛致辞时指出,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实施,是「一国两制」实践的丰富和完善。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受内外复杂局势影响,反中乱港活动猖獗,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香港国安法堵住香港维护国安的法律漏洞,建立健全香港维护国安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王灵桂表示,香港国安法颁布后,特区执法司法机构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宣传国安法,法治权威得以彰显,国家安全得到保障,国安观念深入人心。香港国安法制定实施,维护了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为香港局势由乱到治、长期向好奠定了坚实法治基础,对坚持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治久安、繁荣稳定具重大意义。 王灵桂指出,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根本目的是堵住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漏洞,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打击的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和活动。香港国安法出台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断污蔑诋毁国安法。事实胜于雄辩,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已经告别动荡不安的局面,各种暴力犯罪案件急剧下降,社会逐步安定,特区管治秩序恢复正常,施政环境得以改善,爱国爱港旗帜高高飘扬,香港法治指数继续在全球名列前茅,传媒数量不降反升,经济金融继续坚挺,外资公司数目持续增长,投资者对香港信心不断增强。 王灵桂强调,香港国安法是香港法治的「强心剂」,是居民权利与自由的「守护神」,是保持香港繁荣发展的「定心丸」。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最佳保障。2019年的「修例风波」警示我们,没有国家安全和政权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制度保驾护航下,香港已经实现由乱到治重大转折,正在迈进由治及兴新阶段。国家安全底线愈牢,「一国两制」空间愈大,未来香港多元、开放、包容的特点会更加突出,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优势将更加彰显,香港将以更加蓬勃的姿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再创新的辉煌。 read more

行会成员参观屯马线车站冀香港最长铁路带来便捷
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昨日(7日)参观屯马线宋皇台站和土瓜湾站两个新车站,了解屯马线于6月27日全线开通的准备情况。参与是次参观活动的行会非官守议员为召集人陈智思、史美伦、周松岗、林健锋、叶国谦、任志刚、叶刘淑仪、林正财医生、刘业强和张国钧。 行会成员在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运输及房屋局常任秘书长(运输)陈美宝、港铁公司主席欧阳伯权博士、港铁公司行政总裁金泽培博士、港铁公司常务总监——车务及中国内地业务刘天成陪同下,先到宋皇台站参观。宋皇台站为地底车站,位于启德发展区西南方,毗邻九龙城世运道和宋王台花园。车站设计糅合古今特色,设有多个出入口连接区内设施和特色店铺。 行会成员随后由宋皇台站乘坐特别列车前往土瓜湾站参观。土瓜湾站建于马头围道地底,在设计上加入不少生活元素。其中,车站大堂展示了由社区共同参与创作的艺术品《家》,分享逾百位附近居民提供的照片和故事,让车站大堂同时成为土瓜湾社区的时光锦囊。 行会成员对于港铁公司在新车站设计加入社区和历史保育元素,并引入流动服务团队、机械人助理、智能客务中心等创新概念表示赞赏,认为可为巿民提供更佳的乘车体验。随着总共有27个车站的屯马线全线开通,行会成员期望这条香港最长的铁路可以为往来新界东、九龙,以至新界西北的巿民带来更高效便捷的铁路服务。行会成员并感谢相关政府部门和港铁公司为屯马线开通所作的安排和努力。 资料来源:香港政府新闻处 read more

林郑月娥:未来15至20年港府 料投入2400亿元应对气候变化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天(29日)下午出席「碳中和」伙伴启动礼。林郑月娥致辞时表示,政府估计在未来15至20年,投放在各项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金额可达到约2400亿港元。 林郑月娥说,她在去年的施政报告宣布香港将致力争取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于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在四方面要加倍努力,分别是「净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和「全民减废」。力争碳中和亦是前所未见的绿色机遇,世界各地推动低碳转型正带来新需求、新产业、新市场机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融通资本以推动绿色复苏方面有战略优势。香港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亦能让国际投资者与内地市场互相连系。政府估计在未来15至20年,投放在各项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金额可达到约2400亿港元。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的碳排放量已于2014年达峰,2020年的碳排放总量相比2005基准年已经减少约两成。工商界占香港整体用电量约七成,占都市固体废物弃置量则大约四成。商界和公营机构在节能减废方面的实际行动除了能减碳,亦可以为市民大众树立良好的榜样,催化「撑碳中和」的风气,在社会各个层面推展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 read more

陈国基:与内地商通关未停条件成熟会续放宽检疫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率领多名官员,今日(17日)出席第二场立法会前厅交流会。被问到有关与内地通关问题,陈国基在会后表示,一直无停止与内地讨论通关问题,适时会公布详情。 陈国基指出,政府早前将海外及台湾抵港人士检疫期改为「3+4」,效果相当不错,当局计算过风险,认为并不高,会继续检视疫情发展。因为对香港经济及各行各业有帮助,如条件成熟许可,一定会继续放宽。 read more

香港第六届香港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履历一文睇
中央人民政府今日(19日)根据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提名,任命第六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主要官员。李家超表示,衷心感谢中央人民政府接受及批准他提名的26官员,并予以任命,亦衷心感谢中央人民政府对他和他的管治团队的信任和支持。 中央人民政府同时任命五位主要官员,领导第六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纪律部队、廉政公署和审计署,分别是警务处处长萧泽颐、廉政专员胡英明、审计署署长林智远、入境事务处处长区嘉宏及海关关长何珮珊。 此外,李家超宣布委任叶文娟为第六届特区政府的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 以下是各委任官员的简历︰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 陈国基现年63岁。他自2017年起出任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至今。 陈国基于1982年加入前人民入境事务处(1997年改称为入境事务处)任职助理入境事务主任。他于2007年晋升入境事务处助理处长,2010年晋升入境事务处副处长,并于2011年至2016年出任入境事务处处长。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 陈茂波现年67岁。他自2017年起出任财政司司长至今。 陈茂波在会计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职香港税务局、前建造业训练局、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他于2008年当选立法会功能界别会计界议员。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出任发展局局长。他曾任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香港分会会长及香港法律援助服务局主席。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 林定国现年54岁。加入政府前是私人执业资深大律师,专注于一般民商事诉讼,并已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他曾任香港大律师公会副主席(2014年至2017年)及主席(2017年至2018年)。他自2015年起不定期出任香港高等法院暂委法官,并获聘请为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林定国曾任多项公职,包括消费者委员会主席、行政上诉委员会主席、廉政公署审查贪污举报咨询委员会主席和独立监察警方处理投诉委员会委员。 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 卓永兴现年63岁。 卓永兴于1981年获委任为警务督察,1984年转职政务职系,于2017年晋升为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他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前香港政府驻英办事处、卫生署、前公务员事务科、前工业署、投资推广署、食物环境卫生署、一般职系处、前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及劳工处。2014年出任律政司政务专员,2015年出任创新及科技局常任秘书长。卓永兴2019年退休后先后出任政务主任遴选委员会主席、对话办公室主任、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种计划主任,以及财政司司长私人办公室顾问。 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 黄伟纶现年59岁。他自2017年起出任发展局局长至今。 黄伟纶于1985年加入政府,任职政务职系,并于2017年晋升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他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前政务总署、前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前律政署、中央政策组、前工商科、前工商服务业推广署、前经济局、保安局及前经济发展及劳工局。他于2007年出任教育局副秘书长,2009年出任政府新闻处处长,2014年出任海事处处长,2015年至2017年出任发展局常任秘书长(规划及地政)。 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 张国钧现年47岁。 张国钧是香港执业律师,并拥有中国委托公证人和婚姻监礼人资格。现为立法会议员及行政会议成员,亦是民主建港协进联盟副主席。2011年至2019年期间出任中西区区议员。他曾任香港房屋委员会委员和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委员。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 杨润雄现年59岁。他自2017年起出任教育局局长至今。 杨润雄曾在私人机构任职7年,于1992年加入政府,任职政务职系,并于2004年晋升首长级丙级政务官。他曾在多个政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食物及卫生局、民政事务局、九龙城民政事务处及香港驻悉尼经济贸易办事处。他于2012年出任教育局副局长。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 曾国卫现年58岁。他自2020年起出任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至今。 曾国卫于1987年加入前人民入境事务处(1997年改称为入境事务处),任职助理入境事务主任。他于2012年晋升入境事务处助理处长,2014年晋升入境事务处副处长,2016年出任入境事务处处长。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 许正宇现年45岁。他自2020年起出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至今。 他于1999年至2003年期间任职特区政府政务主任,曾被调派到经济发展科,驻京办和民政事务总署服务。他在2003年离开政府后曾任职银行界,其后在香港交易所工作长达十多年。他于2019年至2020年出任香港金融发展局行政总监。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 邓炳强现年56岁。他自2021年起出任保安局局长至今。 邓炳强于1987年投身警队,任职见习督察。他于2012年晋升为总警司,2015年晋升为警务处助理处长,2017年晋升为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2018年晋升为警务处副处长、2019年出任警务处处长。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 谢展寰现年64岁。他自2017年起出任环境局副局长至今。 谢展寰于1985年加入前环境保护处,任职环境保护主任。他在1991年晋升环境保护署首席环境保护主任,1996年晋升环境保护署助理署长。他自2013年起出任环境保护署副署长。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 丘应桦现年63岁。 丘应桦在航空业和跨国大型企业工作超过40年。他1982年加入国泰航空,在集团内担任过许多管理要职。2015年至2017年期间担任国泰港龙航空行政总裁,并于2017年被任命为国泰航空董事会执行董事。除了管理国泰港龙,他还在2017年被委任为国泰航空航空服务董事。他于2021年加入大湾区航空公司为董事及行政总裁至今。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 卢宠茂现年61岁。他从事肝胆外科领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多年,是国际知名的肝胆外科及肝移植专家。他现时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以及香港玛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主任。 卢宠茂在香港和内地医疗体系长期参与临床及管理工作,对两地整体医疗制度及运作有深入了解,在医疗体系及其他专业服务领域具有广泛的网络,对行政管理工作经验丰富。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 林世雄现年60岁。他于2021年退休前为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 林世雄于1986年加入政府,任职助理工程师,2009年升任总工程师,2014年晋升为首席政府工程师。他于2015年担任土木工程拓展署港岛及离岛拓展处处长,2016年任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长,2018年出任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 宁汉豪现年58岁。她自2017年起出任发展局常任秘书长(规划及地政)至今。 宁汉豪于1989年加入政务职系,2019年晋升为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她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早年于前政务总署、前新机场工程统筹署、前公务员事务科及库务局服务。她于2008年出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秘书长(库务),2010年出任行政长官私人秘书,2012年出任地政总署署长。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 何永贤现年57岁。她自2020年起出任建筑署署长至今。 何永贤于1992年加入政府任职建筑师,于2009年晋升为总建筑师,2012年晋升为政府建筑师,2018年出任建筑署副署长。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 杨何蓓茵现年57岁。她自2020年起出任公务员事务局常任秘书长至今。 杨何蓓茵于1986年加入政府任职行政主任,1988年转职政务职系,于2019年晋升为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她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前政务总署、前宪制事务科、卫生署、前保安科、民政事务总署、前环境食物局及前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她于2008年出任公务员事务局副秘书长,2012年出任运输署署长,2017年出任教育局常任秘书长。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 蔡若莲现年55岁。她自2017年起出任教育局副局长至今。 蔡若莲加入政府前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自1988年起任教中学逾10年,其后任职教育局,负责校本课程及语文教学支援工作。自2013年起任职中学校长,其间亦有参与社会及教育服务工作,包括创立香港教师梦想基金,以及参与扑灭罪行委员会及青年事务委员会的工作。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 孙东现年55岁。 孙东北京长大,于1994年到香港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到海外深造,2000年返港创办高新科技公司并在香港城巿大学担任教授。他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和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员,在香港高等教育和科研前线工作20多年,为香港培养不少创科人才。他自2022年起担任立法会议员。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 麦美娟现年51岁。 麦美娟服务地区多年,曾任6届葵青区区议员,熟悉地区事务。她自2012年起担任立法会议员,现时为香港工联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校董和香港妇女动力协会会长。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 孙玉菡现年50岁。他自2020年起出任劳工处处长至今。 孙玉菡于1994年加入政务职系,2019年晋升为首长级乙一级政务官。他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前财政科、前政制事务局、前库务局、民政事务总署、民政事务局、公务员事务局及食物及卫生局。他于2011年出任食物及卫生局副秘书长(卫生),2012年出任医疗规划及发展统筹处处长,2017年出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秘书长(财经事务)。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 萧泽颐现年56岁。他自2021年起出任警务处处长至今。 萧泽颐1988年投身警队,任职见习督察。他于2013年晋升为总警司,2017年晋升为警务处助理处长,2018年晋升为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2019年出任警务处副处长。 廉政专员胡英明 胡英明现年56岁。他于2022年退休前为惩教署署长。 胡英明于1988年加入前人民入境事务处(1997年改称为入境事务处)任职助理入境事务主任,1989年转职惩教署任职惩教主任。2011年晋升为惩教事务高级监督,2012年晋升为惩教署助理署长,2018年晋升为惩教署副署长,2018年出任惩教署署长。 审计署署长林智远 林智远现年53岁。 林智远为资深执业会计师,拥有超过30年会计经验,曾在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任职,并自2005年起创办远景会计师事务所并担任公司主席。他曾为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会长、香港会计师公会副会长,并自2022年起担任立法会议员。 入境事务处处长区嘉宏 区嘉宏现年55岁。他自2020年起出任入境事务处处长至今。 区嘉宏于1988年加入前人民入境事务处(1997年改称为入境事务处),任职助理入境事务主任。2009年晋升总入境事务主任,2014年晋升助理首席入境事务主任,2015年晋升首席入境事务主任。他于2018年晋升入境事务处助理处长,并于2019年任入境事务处副处长。 海关关长何珮珊 何珮珊现年54岁。她自2021年起出任海关关长至今。 何珮珊于1991年加入香港海关任职海关督察。她于2010年晋升海关监督,于2013年晋升海关高级监督,于2017年晋升海关助理关长,并于2019年晋升海关副关长。 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叶文娟 叶文娟现年59岁。她自2019年出任保安局常任秘书长至今。 叶文娟于1987年加入政务职系,2015年晋升为首长级甲级政务官。她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前民意汇集处、前运输科、前宪制事务科、前新机场工程统筹署、前贸易署及工业贸易署。她于2006年至2009年出任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副秘书长(安老服务及社会保障)(后改称劳工及福利局副秘书长(福利)),于2009年至2013年出任保安局副秘书长,并从2013年起出任社会福利署署长。 (图片来源:点新闻) read more

林郑月娥:祝贺李家超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 将做好交接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8日就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发表声明说,我衷心祝贺李家超先生当选,并将于今日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选举结果报告。 在8日举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中,李家超当选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人选。 林郑月娥表示,她和本届政府会与行政长官人选做好交接,并会全力为新一届政府就任提供一切所需的协助。 read more

李家超召开领导层首次内部会议强调司局长为施政负责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7月3日)与新一届政府领导层举行第一次内部会议。他认为,做好内部沟通,是建立成功和高效团队的重要一环。 李家超在社交平台表示,他在会议中强调两大重点,首先会致力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四点希望」,包括提高治理水平、增强发展动能、排解民生忧难、维护和谐稳定,作为新一届特区政府施政的大方向、大蓝图。他指出,各司局长要独当一面,独立、高效处理自己政策范畴内的事,并且负起责任。 李家超称,他和团队会团结务实,以行动争取信心,以结果收窄分歧,以成绩凝聚互信,把香港建设成为更充满希望、更宜居、更开放的城市。 read more

港大朱华晨:做足个人防护非人人都会染疫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密集调整,新的疑问出现在人群中,普通人还要坚持防护吗?还能防得住病毒吗?就此,央视网记者采访了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 疫情管控措施放松,是否意味着人们可以不再坚持防护? 朱华晨: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做好自我防护。即便病毒的致病力下降,它依然是病毒,健康总比生病要好。 咱们国家过去这三年把大多数的人都保护得非常好,其他国家,包括东亚很多国家之前防疫做得都还不错,但是一旦放开,即便有一定的疫苗普及率,也会出现第一波疫情的冲击。因为人们都没有感染过,缺乏较高的免疫水平,如果这个时候你不做好防护,反而去凑热闹,不仅会增加社会的负担,还会给脆弱人群带来很多的风险。此外,大面积的感染必然会导致很多人请假居家,可能会干扰社会正常功能的运转。 所以,虽然可能你很年轻、身体很好,接种过三针疫苗,但还是要尽量避免感染病毒,尤其是不要赶在第一波疫情爆发的时候感染。 普通人还能防得住病毒吗? 朱华晨:戴口罩、消毒、注意个人卫生,这些日常防控措施做到位的话,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被感染。 我们常常说到病毒的R0值,它其实有一个相对的意义,跟防控措施是有关系的。奥密克戎的R0值是可以达到18甚至20或者更高,但那是在无防护的前提下,当我们有了疫苗、口罩等种种防护措施的保护,它的R0值就不会那么高。把物理的屏障建立起来,就算病毒的传染性再强,它穿不透这层屏障,自然无法感染你。 最有效的防疫手段是什么? 朱华晨:除了戴口罩之外,最重要的是消毒和卫生。 比如取快递这个场景,虽然是有可能会传播病毒,但是在天气比较热的时候,这种可能性会大大降低,低温环境就要更小心,出门拿快递的时候戴上口罩,先在外边拆掉外包装,回到家洗手。 另外,日常穿的外套可能会接触各种灰尘、病原体,到家就不要往床上一扔,把它挂在门口,先洗手、洗脸,把身上暴露的地方清理干净。 我还比较推荐洗鼻子,鼻腔里天然就会有很多纤毛帮你抓住病原体,清洗鼻腔可以清除掉灰尘包裹的病原体。最标准的做法是用洗鼻器在整个鼻腔内部灌洗生理盐水,适用于出现症状或者有鼻炎的人群。怕呛水的人用清水简单清洗即可,注意不要灌水到鼻腔内部导致感染。 其实对抗新冠病毒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所以一定要吃好睡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 普通人日常出行有必要佩戴N95口罩吗? 朱华晨:我觉得其实不用一直佩戴N95口罩,我自己在香港一直戴普通的医用口罩,因为戴了N95确实会觉得不太舒服而且呼吸不顺畅。另外,N95口罩佩戴和摘取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小心乱用手去碰,反而会导致感染。普通的医用口罩也是有防护效果的,更重要的是注意手部的卫生。 (来源:央视网) read more

香港今新增2227确诊 包括143宗输入个案 再多3患者离世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11c2c1dd17fc5f443cd27c7b3f5efc40.mp4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受台风”暹芭“影响,香港特区政府今日(2日)不设疫情记者会。卫生防护中心以新闻稿形式公布,本港今增2,227宗确诊,包括2084宗本地确诊个案及143宗输入个案。本地确诊个案当中,714宗为核酸检测确诊,1370宗为快测阳性且核酸覆核阳性个案。本港新增确诊个案连续4日超过2000宗。昨日(1日)再多3名确诊病人在公立医院离世。没有新增呈报的危殆或严重病人,现时合共有10名危殆及11名严重病人,当中3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疗。 根据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的分析结果,香港截至昨日(1日)共录得19宗、599宗、35宗及75宗个案(包括怀疑个案),分别带有Omicron变种病毒株BA.2.12、BA.2.12.1、BA.4及BA.5亚系。 另外,由于土耳其航空营运于6月30日由伊斯坦布尔飞抵香港的TK070航班,经抵港检测证实确诊的乘客数目达至相关指定条件,卫生署遂引用《预防及控制疾病(规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规例》(第599H章),禁止土耳其航空营运的客机在本月3日至7日期间从伊斯坦布尔着陆香港。 截至今日凌晨零时零分,共有726名确诊2019冠状病毒病的病人留医治疗,当中有109名新增确诊病人。需要入住隔离设施的病人中,249名病人在隔离病房,15名病人在二线隔离病房,238名病人在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当中合共有92名是新增确诊病人。没有新增呈报的危殆或严重病人,现时合共有10名危殆及11名严重病人,当中三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疗。留医的病人中,大部分病人情况稳定,小部分病人情况危殆或严重,未有对公立医院服务构成严重压力。 另外,45名病人康复,当中37名病人出院。另外,过去一日有三名确诊病人在公立医院离世。 第五波疫情至今共有52078名病人康复,其中包括51751名病人已出院。自2020年初起,本港共有64458名病人康复,其中包括64131名病人已出院。 read more

刘泽星倡基层医疗应以「一人一医生」为基础
香港面临人口老化,引起了不少医疗问题。今年施政报告提到会推动本地基层医疗服务,其中以「一人一医生」的家庭医生系统为基础,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刘泽星今日(26日)撰写《香港家书》表示,「一人一医生」可让市民从小开始和家庭医生医护建立关系,双方充分了解和信任。 刘泽星以接种新冠疫苗为例,如果由相熟的家庭医生向市民解说,他们对接种疫苗的疑问和担心便能早点解决;同时又能减轻依赖专科医疗的负担,长远而言,也可能减轻并发症及慢性病的发生。 他又提到,面对疫情三年以来各种前所未见的变化和挑战,港大医学院正努力地改革课程,务求让学生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尤其在临床学习方面。他举例指,今年正式引入教学课程的便携式超声波扫描器,可以让同学在家或在宿舍里练习,或在病房内替病人诊断,克服因疫情而造成的学习障碍。另外,外科学系与港大计算机科学系研发chatbot mobile app——同事搜罗了不同的临床病例,让医学生向虚拟病人练习问症及诊断。护理学院又引入婴儿及儿童模拟病人、沉浸式VR 虚拟实境等创新仪器,让学护得到更真实照顾病人、处理不同病例的学习机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