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德权:聘任广播处长经验证明外聘不一定最好


香港第5波疫情未遏,香港特区政府今日(10日)继续召开抗疫记者会,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确诊个案呈下降趋势,疫情平隐未见反弹,她预告本周内将会公布三项逐步放宽措施,包括复课、社交距离及归还被征用作隔离设施的公屋。 林郑月娥表示,下星期香港特区政府有三项重点处理工作,包括公布全港学校在复活节后将能够分阶段复课,对未接种疫苗的学生是否要每天进行快测已有一定想法,将会在本周初期宣布复课的详情;而有关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她表示亦将会在数日后公布措施的细节,另外本周亦会公布关于被征用为隔离设施的近6,000个公屋单位,将能在什么时候交付分配到单位的市民。 对于有人认为学校应采取疫苗通行证,她表示政府持不同看法,认为回校上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极为重要,亦不忍心让3成多没有接种疫苗的学生眼白白看着同学回校上课,自己却只能在家上网课,因此港府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以学生的利益为依归,包括必须让中学文凭考试开考,亦不会轻易再停课。 被问及如何挽回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林郑月娥表示,分客运和货运两方面,一直以来对货运的影响都不大,会继续努力维护。不过,在客运方面因涉及人流,外防输入措施上一定会对客运造成影响,希望疫情回落后可以改善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1日)出席「共庆回归显关怀」计划启动礼致辞指,今年计划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探访30万个基层家庭,当中有独居长者、双老家庭,以及有特别需要的家庭;另外两部分,分别是安排约8万名基层市民参加全港性的庆祝活动,以及安排约12万名来自弱势社群的市民参加地区举办的庆祝活动。举办单位亦会按需要为参加者安排免费交通、膳食和入场券。 林郑表示,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对国家、特区和香港市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值得纪念的日子。今年的庆祝主题是「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砥砺奋进,一直是香港的成功之道。回归25年来,我们曾面对不少考验,全赖国家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市民努力不懈,香港在多方面都取得辉煌成就。展望将来,深信大家亦会继续以携手奋进的精神,迈步向前,再创佳绩。 早于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特区政府已把社区关怀注入庆祝活动,以达致普天同庆的目的。一如以往,今年的「共庆回归显关怀」计划亦是由民政事务总署统筹,18区的非政府机构及地区团体全力协助推行。而在这两个星期内,行政长官将会和各司局长会联同参与计划的各个非政府机构及地区团体,走访18区探访基层家庭,派发25周年庆祝活动礼物包,以表心意。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31c5a95dfcff756556c58ca78945f26a.mp4 香港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续爆发,确诊个案重上3,000宗。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今日(7日)新增3028宗确诊,包括2856宗本地确诊个案及172宗输入个案。其中948宗核酸检测确诊,快速检测呈报1908宗,第五波疫情共有1249491宗确诊。昨日(6日)再多1名行动不便的79岁女患者离世,未接种新冠疫苗。 多42宗Omicron BA.2.12.1疑似变种病毒个案,其中28宗源头不明;BA.4或BA.5怀疑个案增17宗,当中4宗无源头。张竹君指出,BA.4或BA.5病毒正在全球传播,个案有上升趋势,相信会逐渐取代其他病毒株,署方会密切观察本地情况。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医疗成效及科技管理)关慧敏表示,大埔那打素医院1名内科男病人本周一确诊,同房6名病人及1名护士中招,另有4名膳食部职员同样染疫,全部病人情稳定,其中1人须留院治疗。 学校方面,今日录得201宗呈报个案,分别来自180间学校,包括163名学生及38名教职员,而过去7日共80间学校有多于2宗确诊个案,其中有2间学校有班级需要停课一周,包括香港仔迦南幼稚园K3UKB班别有16名学生,其中有2人确诊;马鞍山灵粮小学6D班有29人,共3学生确诊。另再多1间残疾院舍及1间老人院信呈报新个案,其中,敬福护理院有2名院友、1名员工先后确诊,全间院舍有21名住客需要隔离;匡智爱东宿舍有1名院友确诊,他曾到访赛马会匡智小西湾工场,而该工场日前有人确诊,因此需要发出强检通知。再多一名新冠患者死亡,第5波疫情共有9,194宗死亡个案。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医疗成效及科技管理)关慧敏表示,死者为79岁老妇,生前行动不便,由外佣照顾,没有接种新冠疫苗,本身患血压高、类风湿关节炎等病痛。 死者生前因食欲不振而入院治疗及检查,结果发现确诊,且出现肺炎病征,情况持续恶化,多器官出现衰竭,直至昨日离世。另外,截至今日凌晨,共有861名确诊病人留医治疗,其中134名为新增病人,共有12名危殆、15名严重,其中1名危殆正于深切治疗部。被问到如何评估疫情走向时,张竹君在疫情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本地疫情趋势正持续上升,约一两个星期每日个案数字翻一番,在目前趋势下,大有机会在两周后单日确诊宗数将达6000宗。 张竹君明言,目前的确诊个案持续上升,有机会在两星期后升至每日6000宗,对医疗服务会有压力。她呼吁市民小心,但目前不会深究现时是属第几波。对于政府暂缓航班熔断机制,她回应称,目前外地输入的个案占每日确诊的整体总数少于一成,航班熔断对外防输入效益不大,而且会打乱旅客行程,再加上现时检疫酒店需求紧张,因此取消有关机制。 关慧敏表示,现时入院及留医人数较5月时增加了一倍,虽然目前医管局仍有足够病床应付,但若个案持续增加,有机会影响公立医院服务,因此再次呼吁市民把握时间接种疫苗。 翻查资料,本港今年4月5日新增3254宗确诊个案,此后确诊个案一直低于3000宗,今日是时隔三个月确诊个案再次超过3000宗。 read more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新冠疫苗使用人群已覆盖18岁以上,接种者年龄最大超过了100岁。目前专家已经对3至17岁人群使用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论证,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也会根据需要在这一人群中使用。 资料来源:新华社 read more
9月开学在即,惟仍有大批准备前往内地升读大学的香港学生,因抽不到深圳「健康驿站」名额,又无法承受直飞内地的天价机票,陷入困局。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今日(23日)下午在记者会上公布,广东省政府已经将香港学生纳入粤港口岸「人文关怀通道」名额,增加香港学生前往深圳或珠海名额的机会,亦会调动隔离酒店配合;另外会增加开办来往香港及内地各城市的航班,容许香港学生优先订票。 蔡若莲指,预料上述安排可以有效照顾大部分前往内地各处升读大学的学生需要,如果少数同学未能及时到就读院校报道,在国家教育部协调下,内地院校会采取灵活措施,保留学生入学资格,以及作出网上学习安排。 港澳办成立工作组专责解决港生入境需要 蔡若莲又提到,特区政府了解港生内地升学面临的困难后,已经即时与有关部门联系,中央政府及相关地方政府的回应非常积极正面,并且透过多管齐下的措施,便利学生入境内地就读。其中,国务院港澳办会成立工作组,连同国家教育部等中央部门及地方当局,专责处理今次便利安排,务求以最短时间解决学生入境需要。她感谢中央政府的积极协调,及内地各相关部门的配合,推出及时有效的措施,照顾同学的开学需要。 便利港生入境内地本周五前须递交申请 教育局副秘书长李忠善指,有需要透过便利措施入境内地的学生,可在网上填写电子表格,提供学生个人资料,上载入学证明或学生证等简单证明文件,并于本周五(8月26日)或之前递交。 李忠善指,本港有18000名学生将于2022/23学年入读高等院校,包括3000名本科生,当中部分学生未有返港,亦有部分已自行前往。对于至今留在香港未能返回内地的学生,已纳入「人文关怀通道」,内地将调动隔离酒店配合,航空口岸方面亦会增加内地城市来往香港的航班,相关学生可以优先订票。 李忠善建议学生自行填写表格,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并于递交表格前核对资料,尤其是确认最迟须出发前往内地的日期。他提醒申请人应不时查看电邮户口是否收到政府电邮跟进,以免延误行程,另外通知期可能会非常短促,学生应预先作出行准备。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正与澳门商讨,如果有需要可以让香港学生经澳门隔离,再由拱北关口或澳门机场前往内地。 如学生填写及递交表格时遇到问题,可透过以下方式联络查询: 电邮:[email protected] WhatsApp/Wechat:5191 3760 电话热线:3698 4466 read more
岭南大学为推广国民教育,将由2022年起,每天都会在校园升国旗,每个星期都会举行升旗礼。 岭南大学校长郑国汉向大学成员发信,认为本港应该与内地进一步强化联系达致双赢。郑国汉表示,为推广国民教育,大学将由2022年起,每天都会在校园升国旗,每个星期都会举行升旗礼,而在特定日子将会举行特别的升旗典礼,第一次会在元旦早上举行。 郑国汉又恭贺刘智鹏、周文港及博士生颜汶羽三位岭南人当选立法会议员,期望三人为缔造美好香港努力。 他指出,在上月举行的毕业礼上勉励学生,如果决定留在香港工作生活,就应以全新的视角和真诚谦卑的态度来认识香港以及国家,这番话亦同样适用于其他岭大学生。 他说,岭大将设立环球中国文化高等研究院,及展出中国艺术精品的展览馆,为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出力。 另外,岭大早上亦移除校内的「浮雕」,雕像的原址目前被围封。岭大发言人表示,大学最近重新检视及评估校园内可能构成法律或安全风险的物品,为保障大学社群的整体利益,相关物品已被清除或移除,并妥为储存。 read more
渊闻博识通中西,冲云破雾摆渡人。他就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却点亮和激励了亿万颗心。6月17日,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逝世,享年100岁。今天上午,北京大学师生、许渊冲的亲友及社会各界人士赶到八宝山殡仪馆,送先生最后一程。 早晨7时许,八宝山殡仪馆告别大厅外的走廊,不少人手持白菊,准备排队进入大厅,和先生告别。其中,北京大学的很多师生统一换上了黑色T恤。来自江西美术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方姝手捧着一本《百年不孤独——许渊冲回忆录》,她说,江西是许先生的家乡,两年前,出版社和许渊冲先生商定出一本回忆录,之后先生提供了不少回忆文章,还亲自撰写了《百岁感言》一文。文中,许先生说自己的人生就是“尽我所能,得我所好”,非常知足。“今年,我们加快了出版进程,最近已经到了付梓印刷阶段。本想正式上市后专门把书送到先生手里,不想先生驾鹤仙去。”方姝哽咽着说,昨天她带着样书从南昌赶到北京,今天一定要把书送到先生跟前。 在告别现场,记者见到了许渊冲先生的学生、北京大学1980级校友俞敏洪。今年4月18日,北大举办研讨会庆祝许渊冲百岁眉寿,正是俞敏洪推着轮椅,送恩师进入研讨会现场。当时俞敏洪说,先生曾让他们将诗句“床前明月光”翻译成英文,后来学生们看望恩师,每人带去了一种译法。俞敏洪说,恩师的严谨治学态度对自己影响很大。今天,俞敏洪穿一身黑衣,早晨7点就赶到了八宝山殡仪馆,送先生最后一程。 许渊冲1921年4月18日生于江西南昌,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的翻译著作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 2010年,许渊冲先生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许渊冲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一直到耄耋之年,许渊冲仍然给自己制定了“每天翻译1000字”的工作计划。记者了解到,6月17日,许渊冲先生在家看书学习至凌晨5点,7点40分安详离世。斯人已去,风范永存!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人民日报 read more
第二个新冠疫苗流动接种站今日(7日)启用,以货柜箱形式运作,一连三日在黄大仙庙宇广场提供接种及医疗咨询,方便附近居民接种复必泰疫苗。流动接种站开放时间为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而最后即场报名时间为下午4时30分。 营运接种站的康健国际医疗集团营运总监梁国龄表示,在早上10时开始运作前,已有不少市民排队轮候打针,预约的亦有过百人。 read more
海洋公园大熊猫安安昨日接受安乐死离世,享年35岁。海洋公园公司主席庞建贻今日(22日)表示,安安在1999年来港后,已经成为海洋公园的重要标志,让香港人了解大熊猫的生活及保育,感谢安安带给香港美好回忆。他透露,海洋公园正与特区政府及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商讨安安的后事处理,考虑将安安遗体捐赠作科学或保育研究,园方会在相关展区摆放纪念册,以供市民悼念。 庞建贻在电台节目指,安安过去曾出现高血压、关节炎等健康问题,又曾接受青光眼治疗手术,安安的身体在过去几个星期转差,由星期日(17日)起完全停止食固体食物,活动量大幅减少,园方最终作出安乐死的安排。 read more
位于旺角亚皆老街147号A的中九龙诊所已完成翻新工程,并将于下周一(27日)起重新投入服务,服务时间维持不变。早前因装修暂迁的日间及夜间诊所服务会于同日迁回原址,家庭医学专科门诊服务则于7月4日迁回原址。 诊所已个别安排需要定期覆诊的长期病患者返回原址继续接受治疗,而需要求诊的市民可如常透过诊所的普通科门诊电话预约系统或HA Go『预约普通科门诊』手机程式预约诊症时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