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冰岛新加坡现Omicron个案下周一起非港人禁来港
香港政府昨日(3日)公布,按全球新冠疫情发展,将于下周一(6日)凌晨零时起,指明冰岛和新加坡为A组指明地区,以收紧相关抵港人士的登机及检疫要求。 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21天内曾逗留当地的非香港居民不准入境;香港居民则必须已完成疫苗接种并持认可疫苗接种纪录方可登机回港,并在抵港后于指定检疫酒店接受21天强制检疫,其间接受6次检测,并须于抵港第26天到社区检测中心接受强制检测。 政府早前公布,为防患未然,会将发现有Omicron个案的地区指明为A组指明地区。因应冰岛和新加坡确认发现Omicron个案,政府会将该等地区指明为A组指明地区,下周一凌晨零时生效。于21天内曾逗留当地的非香港居民不准入境。香港居民必须已完成疫苗接种并持认可疫苗接种纪录方可登机回港,并在抵港后于指定检疫酒店接受21天强制检疫,其间接受6次检测,并须于抵港第26天到社区检测中心接受强制检测。 read more

谭耀宗倡全禁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修例毋须咨询
特区政府正积极考虑就《法律执业者条例》提出修订,强化维护国家安全制度保障,香港国安委亦对此表示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建议,政府修例时,应一律禁止海外律师参与涉及香港国安法的案件,亦不须再作公众咨询。 谭耀宗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社会早前已经有很多讨论,很多意见都认为不应该容许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件,因此修例毋须咨询公众,又指如果做的事情对国家安全有好处,相信大家都会支持。 谭耀宗又强调,人大释法是合理选项,今次释法没有增加新的制度,也没有影响特区的高度自治权,留下国安委诠释议题的空间,解决海外律师的争议,也清楚表明国安法内已有机制,若日后再遇上同类问题,国安委都可以这样处理,不用再提请人大释法。 对于黎智英的法律团队要求与英国首相苏纳克会晤,谭耀宗说,如苏纳克就黎智英案出手,便是干预香港司法独立。 read more

陈肇始:加快大规模接种疫苗 加强基层医疗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今日(25日)于线上出席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年会会议。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及相关的公共卫生限制,今年的地区委员会年会透过混合模式举行,成员可于日本姬路现场或透过视像会议线上参会。由于全球疫情持续,会议聚焦于地区委员会成员的抗疫工作和区域合作。会议亦讨论了包括基层医疗、传统及辅助医药的使用,以及后代健康等其他卫生相关议题。 会议上讨论新型冠状病毒时,陈肇始教授表示:「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已落实多项防疫措施,包括边境防控、社交距离、病毒检测、追踪接触者、检疫隔离,以及社区疫苗接种计划等。透过上述措施,香港特区政府成功迅速地应对了四波疫情。香港在过去数月大部分时间均没有源头不明本地个案,基本达致清零,成绩令人感到鼓舞。鉴于香港疫情持续稳定,我们自四月采取抗疫新路向,以『疫苗气泡』为基础调整各项防疫措施,以逐步有序回复常态为目标。」 「鉴于全球疫情继续受到变异病毒株的威胁,我们会继续严阵以待,以应对下一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此,我们会整合所得的经验、加强应对能力,以及制定更精准及具针对性的策略。展望未来,香港特区及国际社会要继续加快为市民大规模接种疫苗,特别是长者,以建立整个社区的保护屏障。另一方面,由于香港正逐步回复常态,我们会更着力于其他卫生相关的重点范畴,包括加强基层医疗及发展中医药。」 陈肇始教授强调,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地区委员会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read more

何柏良料疫情未见顶两周后确诊数字或翻倍
香港第五波疫情尾大不掉,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11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本港现时每日确诊宗数约2千多至3千宗,数字未见顶。随着BA.4或BA.5在全球快速上升,本地感染比例亦会增加,估计一至二星期后的确诊宗数将倍增。 特区政府考虑“安心出行”实名制,并参考内地“红黄绿码”。何柏良说,若本港推行“安心出行”实名制,可配合放宽入境检疫措施,可考虑入境人士在进行家居健康监察期间,其健康码转“红码”。他强调,如参考内地,以“健康码”限制市民使用公共交通,于疫情防控未必有效,亦会带来不确定性。 何柏良提到,本港核酸检测出现滞后的情况需处理,如能缩短核酸检测时间,例如24小时内知道结果,相信可堵塞防疫漏洞。 read more

市民急打第三针有疫苗接种中心早上8时前派完即日筹
Omicron变种病毒杀入社区,本港爆发多条传播链,多个地方纳入强制检测,大批市民预约接种第三针疫苗。今早(8日)在官涌体育馆疫苗接种中心,清晨7时半已经有过百名市民排队领取即日筹,排头位的市民清晨约6点15分已到达,职员表示即日筹只有200个名额,约7时45分已经派发完毕。 职员安排市民分成两条队,一条是在内地已接种两剂疫苗人士,人数较多,另一条则是在本港已接种两剂疫苗的人士。有市民表示,半年前已完成接种两剂疫苗,有些担心变种病毒Omicron,所以一早到现场排队取筹打针;亦有未接种疫苗的市民表示,本身希望接种复必泰,但因为预约名额已满,改打科兴疫苗,指不希望被禁止进入餐厅等场所。 西湾河疫苗接种中心今早亦出现长人龙,最早的市民约6时已开始排队。职员7时半开始派筹,约1小时派完所有筹,呼吁市民稍后再来轮候下午的筹。有市民对本港近日接二连三的大型爆发感到无奈,但认为是避无可避,唯有自己做足日常防护措施。 read more

香港友好协进会:危难时刻国家永远是香港的坚强靠山
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在前日(12日)举行的第二次内地与香港新冠肺炎疫情专题交流会上表示,中央政府会全面积极考虑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协助请求,原则上接纳请求的整体方向;中央和广东省政府会采取措施,充分保障香港的鲜活食物、蔬菜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中央、广东省会与特区政府共同成立工作组,包括流行病学专家、检测、检疫设施、医疗物资保障和其他物资供应等5个工作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对此,香港友好协进会今日(14日)发表声明,表示该会同仁深受鼓舞、衷心感谢! 香港友好协进会指出,香港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对市民安全健康和经济民生带来严重冲击。政府官员、医疗专家和社会各方都认为,香港现有资源已无法应对目前海啸式增长的疫情,急需国家施以援手。在此情况下,中央政府全力支援本港抗疫,可谓有求必应,想港人之所想,急港人之所急,再次印证「危难时刻国家永远是香港的坚强靠山。」 香港友好协进会强调,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虎年新春致辞时指出,眼下最重要的是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协进会呼吁全体会员积极行动起来,每人一小步、抗疫一大步,全力支持政府的抗疫部署。我们相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有全社会的携力同心、共同抗疫,相信一定能够遏止疫情、摆脱困境。 read more

林郑月娥吁市民接种疫苗别再犹豫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26日)在社交平台发文,呼吁市民别再犹豫,尽快接种疫苗,她说,香港的经济前景能否持续向好,恢复香港与内地、香港与海外人员往来至为重要,而致力令本地确诊个案「清零」和推动市民广泛接种疫苗是必须的要求。 林郑月娥指,过去一个月疫情持续稳定,多日没有出现本地源头未明个案;经过一年多全社会奋力抗疫,香港有望达致「清零」。在对疫情受控感到鼓舞的同时,政府不敢松懈,邻近多个地区疫情出现反弹,正正提醒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必须继续力保不失,而其中至为重要的应对措施是疫苗接种。 林郑月娥还指出,过去一个月,政府先后延续或收紧了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尼泊尔、台湾及新加坡等地旅客的来港限制及检疫规定。至于在「内防扩散」方面,政府除了充分及全面调查每一宗本地确诊个案,包括进行基因排序外,亦继续加强病毒检测。在这方面,政府在过去一个月破纪录地平均每日进行超过12万个检测。其中,由于早前发现多宗涉及外佣的个案,政府两度要求全港约37万名外佣接受强制检测,亦因此找出多个须跟进的个案。 至于在检疫中心出现膳食质素的问题和进出中心安排未如理想,她希望市民谅解同事需在极短时间内应付大批须检疫的巿民所面对的挑战,并表示政府已总结经验,会作出改善。 资料来源:林郑月娥FB read more

何栢良倡取消「黄码」 勿让「美食天堂」沦為「外卖天堂」
何栢良指海外旅客堂食风险较本地居民低 特区政府正研究调整入境人士检疫安排,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今日(22日)在一个电台节目建议短时间内取消「黄码」安排,形容相关安排令本身享有「美食天堂」称号的香港变成「外卖天堂」。 何栢良指,本地居民堂食前毋须检测,而海外旅客须在机场完成核酸检测并呈阴性,感染风险至比本地人更低。他形容以「黄码」限制海外旅客不合逻辑,认為本港若要对外通关,就应在短期内取消红黄码限制。 政府已收到复必泰幼童配方的新冠疫苗的认可申请,何栢良介绍说,幼童版复必泰剂量只有成人版的十分之一,稀释后可在室温存放12小时,方便外展接种。他表示,复必泰接种后抗体水平上升得较快,相信打两针已有一定保护作用。 何栢良引述临床数据指,约有5%至10%人接种后会发烧,美国申报的儿童接种后发烧比率则為10至20%,与本港常规為幼童接种的五合一混合疫苗、十三价肺炎链球菌疫苗等相若。另外,幼童版复必泰至今在美国為60万人接种,当中没有发现任何诱发心肌炎个案。 read more

香港故宫7月2日向公众开放 门票50元起 逢周三免费入场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将于2022年7月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香港故宫今日(7日)亦宣布门票于本月14日起网上开售,标准门票为50港元,特别展览门票为120港元,学生、长者及残疾人士享半价。而开幕首年,公众逢星期三可享免费入场;同时会向社会上的弱势社群送出15万张标准门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今日宣布,将于7月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香港故宫的开幕展由香港故宫与故宫博物院共同策展,将以轮换方式展示914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是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藏品出境外借,其中不少藏品是首次赴香港展出。 除了由香港博物馆和其他文化机构借出一百多件展品,香港故宫的特别展览亦会展出由巴黎罗浮宫借出的13件珍贵藏品,它们与故宫珍宝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 香港故宫成人标准门票港币50元,可参观展厅1至7,特别展览门票(持票者免收标准门票费用)港币120元,可参观所有展厅,即展厅1至9。特惠门票则为半价,即港币25元和60元。每人每次限购最多4张门票。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开幕首三个月不设现场售票服务;访客须提前于香港故宫网站、西九文化区网站,或透过“西九文化区”手机应用程式,以电邮地址登记开设帐户购票人场。 网上购票系统逢星期二上午开放未来四星期的名额供访客预约购票,每人每次限购最多4张门票。从开幕日起计12个月内,博物馆展厅1至展厅7的常设专题展览逢星期三开放予公众免费入场参观,惟入场人士仍须透过网上预约。如欲参观特别展览(展厅8及展厅9),访客须购买特别展览门票入场。开幕展首四星期的门票将于6月14日(星期二)起公开发售,公众可于香港故宫网站、西九文化区网站,或透过“西九文化区”手机应用程式购票人场,也可于香港故宫的票务伙伴Klook、香港中国旅行社及“飞猪旅行”的网上平台购票。 同时,香港故宫亦将预留约15万张标准门票(或开幕首年门票总敷的10%),由多家企业和机构赞助派送予弱势社群。馆方已获承诺赞助大约10万张门票,并将致力达至目标。 read more

东方之珠重放异彩!央视总台推出系列精品节目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精心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创意十足、新风扑面的原创精品节目,包括专题片、纪录片、MV、广播剧等首批作品将于近期在总台全媒体平台启播上线,生动展现「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东方之珠重放异彩! 专题片《香江永奔流》 全景呈现「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中西合璧的风采浪漫依然,活力之都的魅力更胜往昔。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策划制作的五集专题片《香江永奔流》,全景式呈现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和未来的光明前景。该片分《明珠璀璨》《枝叶关情》《坚强后盾》等五集,用大量事例证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精彩展现今日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再创「东方之珠」新的辉煌。 《香江永奔流》将重大事件、重大成就融于生动讲述之中,在拍摄、剪辑及包装视效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探索。节目注重融合传播,充分利用大量独家拍摄素材,而在五集正片之外,更特别制作了25集微纪录片,以满足不同受众的期待。相关产品将于6月底在总台多平台播出上线。 纪录片《见证香港故宫》 艺术解读文物背后的文脉传承 泱泱中华,国之瑰宝,万古江河,源远流长。即将登陆央视纪录频道的纪录片《见证香港故宫》, 以许多独家拍摄记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诞生过程。全片共分上下两集。上集《空间》从介绍香港故宫的建筑设计理念切入,用平行剪辑的方式,呈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虽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却有着共同的文化审美。 下集《文脉》独家揭秘从2021年秋季开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沟通协调文物调取过程。节目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为主线,揭示其包藏的华夏文明,以现实观照历史,透视文物背后的文脉传承。 主题歌曲《我们会更好》 倾心唱响香港与内地的血脉亲情 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总台精心打造主题歌曲《我们会更好》,邀请香港著名音乐人陈少琪、张家诚共同创作,香港和内地知名歌手倾情演绎,各行各业爱国爱港人士参与录制。 歌曲以粤语为主,融合普通话共同演唱。歌词创作巧妙运用「海」「河」「湾」等三十多个偏旁为三点水的汉字,凸显大湾区的地域特色,用桥、岸、灯塔等意象勾画香港与内地的血脉亲情。曲谱具有鲜明「港风」特色,融合香港青年喜爱的轻摇滚和彰显传统文化的国乐,体现「东方之珠」的独特魅力。整首歌曲清新明快、朝气蓬勃、朗朗上口,用音乐独特的感召力和穿透力,传递香港各界同胞期盼背靠祖国香港更加繁荣稳定、未来会更好的心声。据介绍,歌曲正在紧锣密鼓地后期制作当中,将于6月下旬推出。 广播剧《香江兄弟》 深情讲述香港青年的奋斗与梦想 此外,由香港演员沉震轩和内地演员宋嘉其主演的主题广播剧《香江兄弟》(粤语/普通话两版),也将于6月下旬在总台大湾区之声、香港电台等广播平台播出,新媒体平台同步上线。 爱国爱港、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灵活应变的精神,是香港成功的关键所在。《香江兄弟》讲述了从小失去母亲、劏房长大的香港青年强仔和哥哥阿辉,在国家一系列惠港政策支持下,通过不懈奋斗在大湾区逐梦创业、实现人生理想的故事,展示了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 △广播剧《香江兄弟》主创团队 (来源:央视新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