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祈殷:「假期效应」导致确诊减少仍需观察未来反弹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今日(16日)在「首届大湾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分享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就此作出的贡献。 许正宇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打造香港为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香港特区政府一直以来致力推动更多机构使用香港的融资平台和专业服务,作绿色和可持续投融资及认证,以支持大湾区绿色企业和项目。为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政府会与金融监管机构和业界,继续以多管齐下的策略推动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提供有助市场发展的基础建设和动力。具体而言,最新的主要措施围绕产品、人才和市场三个主题,包括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人才培训及发展碳市场。 许正宇介绍,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方面,自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于2018年推出,至今我们成功发行接近100亿美元等值的绿色债券,当中包括在2022年5月首次发行的绿色零售债券,这是当时全球发行额最大的绿色零售债券。未来我们将扩大政府绿色债券的发行,在2021至22年度起的五年内,总发行量比2021至22年度前增加五倍以上。企业发债方面,截至2022年10月底,政府已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下向超过160笔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批出近1.5亿元资助。我们非常欢迎和鼓励大湾区的发行人申请这个资助,并利用香港的平台进行绿色融资。 培育人才对进一步推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至为重要。因应低碳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政府已预留2亿元,推出为期三年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培训先导计划」,向接受可持续金融培训及获取相关资历的人士提供资助。 在发展碳市场方面,特区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一直积极推展多项措施,推动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优质自愿碳市场。香港交易所于今年三月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碳金融领域的合作机遇。今年七月,香港交易所成立了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探索区域碳市场的机遇,并推动香港国际碳市场的发展。 read more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今日(3日)接受电视台节目访问时表示,就黎智英违国安法案件聘请英国籍律师Tim Owen一事发表看法,指案件牵涉国家机密,容许海外律师参与,是与国安法立法原意不吻合。 「这些控罪可能和外部势力有关,你还要聘请海外的人来?」他续指,虽然现行香港国安法中没有列明此项要求,但认为在构思相关法例的要求较其他法律高,故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修改条文,说明制定国安法的原意。 谭耀宗:「我觉得可能是澄清,说明制定香港国安法立法的原意或精神是怎样一回事,而且法例想达到什么目的,当然亦可以修改条文,在那方面再加以说明亦可以,但最后用什么办法?走哪一条路?我觉得要留待专家决定。」 read more
香港第五波疫情大爆发,昨日(26日)新增确诊个案逾1.7万宗。政府自今日(27日)下午4时起,围封沙田禾輋村民和楼、欣和楼进行强制检测,受限区域内的人士须留在其处所并接受强制检测。政府指,目标是在明日下午约2时完成围封强检行动,视乎检测结果,行动或会延长。 政府发言人表示,由于两幢大厦排放的污水样本对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怀疑在大厦内有隐形患者,经评估后相关区域感染风险有机会较高,政府决定就相关区域作出限制与检测宣告。政府将于受限区域内设立临时采样站,并要求受检人士于今晚10时前接受检测。 根据强制检测公告,任何于2月14日至27日期间曾身处民和楼、欣和楼内超过两小时的人士,即使在围封强检开始时不在受限区域内,亦须在3月1日或之前接受强制检测。 受限区域不包括位于民和楼地下的香港耀能协会青年发展平台及香港耀能协会禾輋工场。 read more
政务司司长李家超率团到深圳出席第二次内地与香港疫情防控工作对接会议,随团的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表示,会上讨论到如何为未来通关做好更完善准备,虽然本地疫情稳定,但在变种病毒肆虐及威胁下,绝不能松懈,必须守好国家南大门,确保不会因为通关,为国家带来额外公共卫生风险。 陈肇始称,过去数月,本港各项防疫抗疫措施,部分已完全落实,其中机场已做到分隔内地及外地航班,当局正研究强化高暴露风险人员的管理及检测频次,包括加密至两日一检。 她说,通关亦会影响邻近省市,政府会与周边城市加强联系,就不同范畴工作成立专班或工作小组,讨论精准推进对接工作。 read more
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今日(11日)上午主办首届「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以「融入湾区战略建设香港国际创科中心」为主题,共同探讨香港未来的科技发展着力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内最具影响力、最高规格的科研学术交流平台,探讨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前沿资讯,为大湾区发展出谋献策。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峰会上致辞时表示,中央对香港创科发展高度重视,特区政府必定不负所托,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深度合作,为大湾区创科发展开创新篇章。他又说,会在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有关发展创科、吸引人才的想法和措施。 李家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在去年成立,正值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奠定祖国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目标,更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香港带来历史性的机遇。院士联盟凝聚大湾区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以国家级科学家构建强大平台,贡献大湾区科创发展和交流合作,助力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他并衷心感谢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一直以来对香港创科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的大力支持。 李家超续指,习近平主席在7月1日的重要讲话中提到,香港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又在视察香港期间亲临香港科学园考察,反映中央对香港创科发展高度重视。特区政府必定不负所托,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深度合作,为大湾区创科发展开创新篇章,一如习主席在重要讲话对特区政府提出的希望,为香港、为国家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 今年10月,李家超将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近日正进行公众咨询。他提到,曾在线上咨询会上听到一些意见,认为应该趁着香港迈进由治及兴这个关键时刻,着力发展香港的创新和科技事业,而且也应该把握时机,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汇聚香港,要「抢」人才。李家超说,很认同这些意见,亦会在施政报告提出想法和措施。他又呼吁参与峰会的两院院士和科研人才,积极向特区政府发表真知灼见,助力为下一代建设更美好、更有活力的社会。 read more
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与澳门大学共同成立「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于联盟成立仪式上致辞时表示,三地大学加强高等教育合作,有助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推动产业发展。 林郑月娥说,联盟为苏港澳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开创全新的局面。联盟汇聚了三地33所精英高校,以打造科研全链条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她期望联盟秉持「开放、共享、多赢」的创盟理念,在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领域进一步整合和发挥各方的优势,为苏港澳的学者和学生缔造更多发展的机遇,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林郑月娥称,联盟的未来发展有赖一众成员高校的精诚协作和多方单位的共同参与。香港特区政府将一如既往,鼓励各所大学积极用联盟的平台协同创新,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发挥香港高等教育界的特点及国际化的优势,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及用好国家的支持。 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表示,江苏省各大学科研水平高,极具合作潜力,理大期望2028年前,全体学生都可以外出交流,当中一半到海外、一半到内地交流,并鼓励学生到江苏读书、实习,认识中国历史。 read more
本港新增五宗输入个案,三宗与机组人员有关,均带有变种病毒,包括新增一宗34岁外地到港机组人员,以及两宗昨晚公布的国泰货机机组人员。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指,当局正考虑是否要减少豁免人士在香港活动地点,以保障货物供应及确保公众安全。 徐乐坚表示,有关豁免安排政府于11月1日公布,12号起全面收紧,取消大部份豁免人士,馀下要维持香港运作,如货车司机、航机机组人员、船员等。在豁免安排上,政府及决策部门要考虑多项因素,包括要保障香港货物供应,也要考虑公共卫生及机组人员接种疫苗情况,以及航空业运作、对香港货物供应的需要等。 徐乐坚认为,机组人员在外地须有闭环式管理,航空公司要安排在外地有酒店自行隔离安排,点对点运输;在港要接受检测等。 对于是否要再收紧豁免检疫群组措施,徐乐坚认为,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既要保障货物供应,亦要确保公众安全,强调现时已隔离所有密切接触者,并有超过20个地点须强制检测,亦会透过“安心出行”通知市民做检测。 徐乐坚强调,署方会与相关部门沟通,运房局可能要考虑限制豁免人士在港的行动地点、隔离地点,以平衡风险。 read more
市民明日起可领取第二期电子消费券,但早前有市民因登记表出错等原因未能成功登记第一期消费券,当局表示早前共收到1.9万个重新登记申请,当中1.7万名合资格人士,明天可以取回第一期消费券。 财政司司长办公室财政预算案及税务政策组主任王学玲在电台节目指,第一期发放情况大致畅顺,她又指,共收到1.9万个重新登记消费券申请,当中1.7万名合资格人士,明天可以取回第一期消费券,另外有约1300人重複登记,其馀人士属于不合资格或资料不准确。 王学玲指,七成市民选择用八达通领取消费券,另外两成人选择用支付宝,WeChat Pay HK和拍住赏就分别佔5%,四间电子支付工具共增加300万个新用户,新商户就有6.5万个,认为有助鼓励市民使用电子支付。 read more
今日(14日),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传染病科主任及临床教授孔繁毅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核酸检测CT值达35或以上,显示新冠病毒量低,相信政府下周一起调整核酸检测结果标准,把Ct值达35或以上的个案列为阴性,是希望逐步放松防疫政策,最终目标是取消隔离令。 孔繁毅表示,本港现时混合免疫屏障高,科学上已有条件取消隔离令,相信政府会观察通关和农历新年后的情况,再考虑取消隔离令。他认为,现时新冠病毒可视为其中一种上呼吸道病毒,整体风险小,相信农历新年后除了隔离令外,医院或院舍探访人士的检测要求以及学生上学快测等其他防疫措施都可取消。 read more
工联会与香港海员工会今日(25日)举办「香港海员大罢工胜利100周年纪念大会」,社会各界约180人出席,场面盛大。工联会会长吴秋北表示,大家重温这段历史,学习前辈爱国、正义、拼搏以及团结的精神,意义重大。 纪念大会特别安排一个授旗仪式,由海员前辈、海员工会前主席麦灿将「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海员工会前身)会旗交予现职青年海员曹明耀和吕伟山,两位青年海员接过后挥动会旗,象征着「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工联会理事长黄国在致欢迎辞时,介绍了大罢工发生的背景,他表示,当时「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组织领导的这场震惊中外的工人运动,提升了海员工人的觉悟和组织程度,提高了工会组织在海员中的威望,成功争取了海员合理加薪,团结了海员工人,以及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纪念海员大罢工胜利,是要向前辈致予敬意,也是要勉励后辈向前辈学习。一个世纪以来,香港工人在反殖反帝斗争中谱写出辉煌的篇章,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新民主革命道路上亦涌现了不少杰出英雄人物,这是值得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 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在会上发言时强调,我们纪念这段历史,不只是纯粹的回顾,而是要通过认识前辈的贡献去继承和发扬他们爱国和团结的精神。他指出,要铭记当中的历史意义,坚定不移维护工人的权益,捍卫他们的劳动尊严。香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让工人分享发展的成果。要站在最前面,为工人发声、争取合法权益。 应邀出席活动的主礼嘉宾有:香港中联办副主任何靖、香港中联办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罗建君、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涵,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工联会理事长黄国、工联会荣誉会长黄国健、香港海员工会主席张世添等。 香港海员大罢工在1922年1月12日开始,历时56天结束,罢工最初有几千名海员参加,之后演变成有12万人罢工离港,最终迫使资方加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