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出行」推新功能可加入8名合资格同行人士「疫苗通」

「安心出行」应用程式今日(27日)推出更新,可以加入同行人士的「疫苗通行证」,但只可添加三类获豁免使用「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同行人士的「疫苗通行证」,包括:
1.65岁或以上和15岁或以下的人士
2.残疾人士
3.其他就此事宜获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认可的人士
新版「安心出行」可以添加最多8名合资格同行人士的「疫苗通行证」,但程式并不会记录同行人士的出行记录。
 
													
											
「安心出行」应用程式今日(27日)推出更新,可以加入同行人士的「疫苗通行证」,但只可添加三类获豁免使用「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同行人士的「疫苗通行证」,包括:
1.65岁或以上和15岁或以下的人士
2.残疾人士
3.其他就此事宜获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认可的人士
新版「安心出行」可以添加最多8名合资格同行人士的「疫苗通行证」,但程式并不会记录同行人士的出行记录。
 
			
		  
			落实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垃圾收费)的修订条例草案已于去年8月通过,以18个月为基本安排的准备期亦已经开始。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6日)在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会议上表示,预计最快在明年下半年落实垃圾收费,会因应各项实践计划和其他配套计划的进度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就具体实施日期征询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的意见。 垃圾收费基于「污染者自付」的原则会按两种模式征收,分别为透过购买和使用预缴式指定垃圾袋(指定袋)或指定标签收费;或按废物重量在堆填区或废物转运站征收「入闸费」。黄锦星表示,自己曾到过参与试行项目的「三无大厦」,认为反应正面。 有议员关注法例实施后的实际运作会否顺畅,黄锦星回应,政策落实后会有6个月「适应期」,期间主要以劝喻和警告代替执法。此外,环保署表示,物业管理公司有需要可向环保署提供资料,由当局执法。 read more
 
			
		  
			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今日(10日)举行香港特区青年人才赴国际法律组织任职发布仪式。香港中联办副主任陈冬在致辞时表示,遴选香港优秀青年到国际法律组织任职意义重大,希望5位香港的青年人才能珍惜学习历练机会,秉持爱国爱港情怀,并展现香港青年风采。 陈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遴选香港优秀青年到国际法律组织任职意义重大。这一项目的顺利推进,源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于外交公署和特区政府律政司的共同推动,也离不开香港青年的自身努力。 陈冬并提出「三点希望」与5位港青共勉。他说,一是珍惜学习历练机会。这是香港青年继2019年第一批赴联合国任职之后,又一次通过国家搭建的桥梁,走进国际组织,迈向世界舞台。到国际组织学习历练,是许多香港青年十分渴望的机会,只有国家日益强盛和「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才能得以实现。这是5位港青个人的机遇,也是香港特区的荣誉。在国际法律组织中工作,既可以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也可以多视角、多渠道了解世界、认识国家。希望他们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拓展视野,增长才干。 二是秉持爱国爱港情怀。陈冬指出,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组织是处理国家间事务的重要平台。每一个国际组织都是「小联合国」,每个职员都是各自国家的「形象大使」,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派出国的形象。希望港青自信自尊,展现良好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精神,并主动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中国香港故事,宣介「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陈冬最后提到,三是展现香港青年风采。5位港青都具有国际视野、语言优势、专业特长,是好中选优的香港青年法律人才。希望大家在新岗位、新环境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在工作中展现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在生活中广交朋友,体现谦和包容的气度,展现香港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read more
 
			
		  
			法定最低工资实施十年,今年首度出现「冻薪」,维持每小时37.5元水平。最低工资委员会成员今日(2日)会见传媒,阐述未来工作方向,主席王沛诗未有透露下年度、即2023年最低工资水平升跌预测,虽否认未来调整是保守,但因新冠疫情持续,经济尚存不确定性,强调需以数据为依归,确保维持本港竞争力,低薪职位不会流失。 预测经济增长达6.4% 政府经济顾问区锡熊:未能追上2018年水平 政府经济顾问区锡熊补充,本港今年经济不错,预测经济增长达6.4%,但整体水平仍未能追上2018年水平,本地生产总值规模下跌两个百分点,重申受疫情影响,明年经济尚存不确定性,现时谈及最低工资水平是言之尚早。 委员会明年十月提交最低工资检讨报告改一年一检需时准备 目前最低工资水平每两年检讨一次,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曾指,最低工资若改为「一年一检」,有可能不加反减。王沛诗指,不会为罗致光代答,委员会明年十月向政府提交最低工资检讨报告,翌年三月公布结果,五月正式实施,此前要通过立法会审批,认为由检讨到落实需时,委员会工作流程已非常紧凑,缩短检视周期需要时间准备。 read more
 
			
		  
			香港特区政府本月7日起,暂缓个别航线「熔断机制」,抵港人士亦在检疫第3天多做一次核酸检测。实政圆桌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则指,当局未及时跟进安排提供足够检疫酒店房间,大量港人滞留海外。不少入境者只能预约下月底的酒店房间。他建议将现时「7日酒店检疫」,改为「3日酒店检疫+4日居家检疫」,以纾缓酒店房间「一房难求」情况。 田北辰指,近期为海外港人返港高峰期,惟不少来港人士只能预约下月底的酒店房间。他预计,若果缩短酒店检疫期能增加一倍房间供应。 田北辰引述本港近月输入个案数据,指过去两个月本港输入个案占单日确诊数字比率由11%下降至7%,对整体疫情影响不大,加上本港有采购及处方新冠口服药,重症及死亡率亦未有显著增加。他相信,缩短酒店检疫期不会引起疫情大反弹。 read more
 
			
		  
			香港政府今日(7日)表示,周四(9日)起,「即日筹」接种新冠疫苗安排扩展至5个特定群组人士,包括安老院、残疾人士院舍及护养院员工;医疗机构员工;学校教职员、校巴司机及保姆;餐饮业务和酒吧或酒馆员工;及建造业工地人员。 「即日筹」派发时间由每日上午7时45分开始,先到先得,派完即止。欲领取「即日筹」的人士可亲身携同香港身份证到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取筹,并申报所属特定群组,亦可委托家人到社区疫苗接种中心代领,惟需出示接种人的香港身份证副本和申报委托人所属的特定群组作登记。 21间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每日合共可派发约4100个「即日筹」。 read more
 
			
		  
			Omicron变种病毒杀入社区,爆发多条传播链。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洪为民1月3日晚在湾仔湾景大厦西班牙餐厅举行生日派对,包括政府官员在内有百多人出席生日派对。消息指,港台普通话台一名主持人今日(7日)初步确诊,她曾出席1月3日晚的生日派对。该患者晚上8时许离开宴会,现场百多人列作密切接触者,须送竹篙湾检疫中心隔离。 消息指,出席过洪为民生日聚会的约100人,全部都要送去竹篙湾检疫隔离,包括警务处处长萧泽颐、廉政专员白韫六等。 卫生署及医院管理局今日下午4时半在政府总部演讲厅就新冠病毒个案的最新情况举行简报会。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和医管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将会出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今日中午表示,至少有19名立法会议员出席涉事宴会,当中4人需送往检疫,已要求所有相关议员及其助理要进行检测。 read more
 
			
		  
			香港疫情爆发未止,单日确诊及染疫数字屡创新高,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今日(17日)新增6,116宗确诊,包括9宗输入个案,其余6,107宗为本地感染;另有初步确诊约6,300宗。 本地新增确诊个案中,张竹君指3,444个样本由卫生防护中心化验,当中3,366人涉及变种病毒Omicron;35人怀疑感染Delta变种病毒,另有43个个案未知结果;其余2,672个样由医管局化验。初步确诊个案方面,截至昨日(16日),卫生防护中心已接收约3,800个样本,仍有待确诊,其余样本仍未送抵,呼吁私人化验所尽快提供。 轻症患者第7日检测阴性 可回家隔离 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徐德义承认,本港疫情非常严峻,昨日录得接近4,300宗个案,本波疫情也录得逾万宗个案,比2020及2021年总和更多,令防疫更加困难。医管局正优先安排高风险人士入院,轻症则到社区隔离中心,故政府决定调整留院日数,如果确诊者家居情况许可,没有高风险人士同住,只要发病7日后检测阴性,就可以回家,直到14日做检测,无感染就可以离开,若第7日是有病毒,或同住人士有高风险人士,就要留在社区隔离设施直至14天。他又指,第5波疫情已出现逾万宗个案,医管局发现大部分年轻、健康的确诊者毋需太多医疗照顾,期望他们耐心留家等待送院。 徐表示,目前有很多症状轻微人士在家等待,政府正密切筹备更多支援,派发电子手环及检测包等,他们要留在家定期汇报身体情况,政府也会设立求助热线。如果他们等候已14天,又无验出病毒,就毋须送院,可以离开家居。徐又指,会持续提升长者接种率,并与教育界合作,提供幼童接种率,目前3至4岁可以接种科兴,5至11岁可接种复必泰,政府已于流动采样站设立派筹机,人龙情况有改善。 徐补充指,如果家居情况许可,只要验出病毒起计7天,没有验出病毒,就可以回家隔离,第14天没有验出病毒,就可以离开。有关措施也适用于滞留社区的病人,但强调有关措施不是家居治疗,而相关措施即时生效。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指,卫生防护中心昨今两日正跟进19间爆疫安老院舍;目前6,961名人士正接受家居检疫,涉及3163个家庭。 何又呼吁私营机构同业加入抗疫团队,因为目前不断扩张病床数目,所以需要更多人手,上午登记下午就可以开始工作,希望他们帮忙分担医疗站管理及营运的工作,把人手调回前线抗疫。如果大量病人户外等候的情况持续,光努力也难以解决问题,所以希望大家帮忙。 再多24名确诊者离世 何婉霞表示,目前有2866名病人留医,约2100人于竹篙湾隔离,214名病人康复出院,逾10人情况危殆。 何婉霞称,再多24名病人离世,年龄介乎36岁至98岁,涉14男10女,较为年轻的一位离世病人为长期病患,其中15名病人在过去1日离世,其余9名病人分别在2月11日至15日期间离世。因为个案数目太多,统计滞后,所以才延迟公布。现在一共有249名病人离世。 read more
 
			
		  
			台风「暹芭」袭港,香港警方今日(2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指警队依旧紧守岗位,留意风暴最新形势及影响,迅速处理突发事件。 帖文指出,在风暴期间,八乡分区人员于锦上路巡逻时发现一棵直径约50厘米,约4米高的大树被强风吹倒,并倒塌在回旋处路中心,对路面交通造成危险。警员迅速用工具移除倒塌树木,令道路立即回复畅通。 警方强调,警队上下将继续无惧风雨,以心系社会的精神,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 read more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繁体版出版研讨会今日(8日)举行。出席今日活动的,包括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中联办副主任尹宗华、中央驻港国安公署副署长李江舟、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傅伟中等人。多位专家亦在会上发言。 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强调香港国安法具法理依据。她说新时代国家面对的挑战不再限于传统观念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和军事安全,中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的概念扩阔至其他重点领域,以确保国家安全工作能全方位覆盖不同层面。她更指出国家安全关乎全体人民的福祉,在这个问题上,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别。 基本法委员会原副主任梁爱诗在发言时表示,自己多次以义工身份,面向办学团体、学校教师和社会团体等,宣讲国家安全与香港的关系,认为应从历史解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且必须加强宪法和基本法的教育。她认为国家安全教育是公民教育、国民教育和法治教育,为社会培育好公民,是每个老师的责任。她说国安教育应有清晰的目标、详细的课程内涵和设计,要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 香港都会大学荣休校长黄玉山在发言时分享了学习《纲要》的四点体会,包括坚持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基石、坚持国土安全和政权安全是头等大事、坚持一切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之间的辩证统一。他又呼吁要有坚定的信心、勇敢的斗志和坚强的毅力,要像《纲要》里所说的:「要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的良性互动」。 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表示,香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须把握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全面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二是准确把握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三是尽快补上维护国家安全的短板。他说,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一国两制」的香港实践提供了指引,把握好以上三个关键问题,香港必能进一步筑牢「一国」根基、扩大「两制」空间,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香港大学副教授阎小骏表示,香港核心优势在于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保证了香港是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贸易交往的枢纽,又是中外沟通交流的战略纽带,始终扮演贯通中西的交流平台这一特殊重要角色。香港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保持持续开放态势,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信赖的平台通道,必须认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和谐的政治环境,才能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特区长治久安。 read more
 
			
		  
			香港现时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处理全球75%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去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逾7万亿元。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5日)发表网志,表示从国际大趋势来看,随着国家经济体量持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方面的需求,将会不断持续增加。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将会发挥更关键的角色。 陈茂波指出,政府会进一步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工具和渠道,以及稳妥高效的汇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管理工具等财资服务,并且会优化相关的市场基建,让人民币更好地在离岸市场循环流动,发挥好香港作为「国内境外」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功能,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陈茂波又表示,特区政府会继续不断丰富本港金融市场多元发展,只要认清自身优势和定位,抓准国际大形势,服务好国家之所需,香港的金融业必定能取得质和量的进一步提升。他说,当局已下决心将香港发展为更全面且具深度的国际金融中心。除了股市外,债券、基金、保险及衍生产品等都是全力推动的范畴。 陈茂波网志全文↓ 近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风险日益增加,各类有效转移相关风险的金融工具和另类投资,正逐渐受到市场重视。日前,本港便第二度迎来保险相连证券(Insurance-linked Securities, ILS)的发行,金额达1.5亿美元,目标为日本台风造成的行业损失提供保障。这次ILS的发行,让香港在金融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的路上,再向前稳步迈进。 这次的ILS是由内地一间再保险公司发行的巨灾债券,也是我于2021-22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推出「保险相连证券资助先导计划」后,第二次有ILS在本港发行。这项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每宗合资格申请在计划下将可获最多达1,200万港元的资助。与此同时,我们已经通过立法为包括「巨灾债券」在内的ILS,设立了专属的规管制度,从而营造一个蓬勃的ILS生态圈,提升承保能力、加强金融韧性和收窄保障缺口。 多年来,香港金融市场的新股上市集资业务非常畅旺,往往是市场的谈论焦点。然而,我们下决心将香港发展为更全面且具深度的国际金融中心。除了股市外,债券、基金、保险及衍生产品等都是我们全力推动的范畴。就以债市发展为例,我们近年的努力已渐见成果,香港目前是继内地和南韩之后,债券发行量在亚洲(除日本外)第三大的地区。 事实上,债券对投资者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投资工具,让资金可按投资年期需要及风险承受的程度,配对合适的项目。债市的发展有助形成长期的孳息曲线,这是长期资金成本的重要参考数据,有助投资者管理风险,也有助引导长期资金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简而言之,债券的资产及风险管理功能,有助汇聚长期资金。 为加快本港债市的深化发展,由我担任主席的「香港债券市场发展督导委员会」去年全面检视了本港债券市场的「生态系统」,我们会致力增加本港债券交易的透明度、提升交易效率,进一步激活本港债市的发展。事实上,近年我们正积极推动多种类和多币种债券发行,并利用税务措施,吸引更多区内机构利用香港市场发债融资。例如,深圳市政府去年十月份在香港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地方债券,是首个内地的地方政府在境外发债;特区政府也在去年首次发行分别以欧元和人民币计价的绿色债券。可以说,近年债市在发展速度、市场规模、产品种类、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事实上,绿色债券以至相关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将是未来我们推动本港债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一直十分支持香港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并分别在2019年及2020年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中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的绿色金融中心。香港作为区内的绿色及可持续金融中心,可发挥引导国际资金支持国家经济向绿色转型的重要作用,助力国家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过去几年,特区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和业界同心协力,以多管齐下的策略推动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发展。2019年至今,特区政府成功发行总额接近10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深受投资者欢迎,为香港和区内的潜在发行人提供了重要的新基准,并丰富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生态。 这些发行也取得了多项突破,例如在2021年二月我们发行总额为25亿美元的一批政府绿色债券,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政府类别美元计价绿债,而其中的30年期债券更是亚洲最长年期的政府类别美元计价绿债。我们其后在十一月再发行约40亿美元等值的政府绿色债券,首次包含了欧元债券和人民币债券,而其中的20年期欧元债券是当时亚洲地区最长发行年期的政府类欧元绿债。早前,我们亦发行了首批总额为200亿港元的绿色零售债券,是全球至今发行额最大的绿色零售债券,这除了扩大了绿色和可持续产品的种类,亦进一步丰富本地零售债券市场。 除了发行政府债券,我们也希望为全球各地的政府和企业提供一个绿色的筹融资平台,鼓励更多业界和外部评审机构善用香港作为绿色融资据点。我们去年推出了为期三年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资助合资格的债券发行人和借款人的发债及外部评审服务支出。计划推出一年以来,已批出近100宗申请,资助额合计约一亿元。早前,我们进一步把申请外部评审费用资助的最低贷款额门槛,由二亿元降至一亿元,让更多企业受惠。 除了债市、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外,离岸人民币业务也是香港未来必须继续着力发展和推动的重点工作。 香港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处理全球75%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去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逾七万亿人民币。在香港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超过8,000亿元,占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约60%。此外,国家财政部自2009年开始连续十三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至今在港发行共2,380亿元人民币国债。中国人民银行亦建立在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常态机制,自2018年开始在香港发行人民币票据,至今在港发行共5,000亿元人民币票据。从国际大趋势来看,随着国家经济体量持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方面的需求,将会不断持续增加。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将会发挥更关键的角色。 展望未来,我们会循多方向进一步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工具和渠道,以及稳妥高效的汇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管理工具等财资服务,并且会优化相关的市场基建,让人民币更好地在离岸市场循环流动,发挥好香港作为「国内境外」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功能,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我们会继续不断丰富本港金融市场的多元发展,只要我们认清自身优势和定位,巩固强项、补足短板,抓准国际大形势,服务好国家之所需,香港的金融业必定能取得质和量的进一步提升。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