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涉违国安押明年2.24再讯 与6高层加控印制煽动刊物罪

内地专家来港视察本港疫情防控措施,两地或有望于下月有限度恢复通关。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在出席行会前见记者时重申,内地疫情防控专家团一连四日来港考察,对争取早日与内地有序免检通关至为关键,又指第二次本港与内地对接会议将于本周四在深圳举行。 林郑月娥表示,内地专家团来港后马不停蹄到访口岸、医疗、检疫措施,并会视察检测中心及疫苗接种中心工作,过程中专家团有详细在每一环节落实防疫工作详情。 林郑月娥又指,继今年九月底与内地相关单位及专家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对接会议,昨收到港澳办通知,第二次疫情防控工作对接会议,将于本周四在深圳举行,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会率领团队出席,希望创造通关有利条件。 林郑月娥强调,要达致通关及与海外免检往来制造条件,疫苗接种率仍要大幅上升,但到昨晚首剂疫苗接种率仍未达七成。她说,虽然本港抗疫成绩有目共睹,但如果接种率仍然低,不利与其他地方通关,呼吁市民尽快打针,履行公民责任,又希望随科兴疫苗接种年龄下降,可提升学生接种率,为早日恢复全日课及课外活动创造条件。她又指,食物及卫生局今日稍后会公布更广泛应用“安心出行”程式的细节。 林郑月娥强调,愈快通关愈好,但她希望市民明白,通关会有序逐步进行,并非所有关口一次过重开,并肯定会有配额。她指,相信内地和本港会继续有新冠病毒输入个案,仍然有风险引致本地爆发,到时需要透过熔断机制暂停通关,现时“回港易”和“来港易”计划都有熔断机制,若某个内地小区属高或中风险,居民无法免检疫来港,但相信本港较难分区熔断,细节仍要商讨。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严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由即日起除周二因行政会议外,每日早上将由她主持举行高层新闻发布会,并与相关局长交代相关抗疫工作进展。林郑月娥指出,第五波疫情死亡人数急速上升,个案至今已达2365宗死亡个案,绝大部分为长者,她强调政府首要是减少重症及死亡个案。 林郑月娥指出,政府抗疫目标是加强对新冠患者的治疗,保护长者,当中要「减死亡、减重症、减感染」。 为加强支援长者,政府会推分层治疗,有以下4项重点措施: 1.设立更多长者隔离中心及暂托设施所有院舍长者3.18前需打针 林郑月娥指出,将尽快建立更多专门为长者而设的社区隔离及暂托中心,专门收治病情较轻或稳定、但仍需要由医护监测的长者。目前相关设施由社会福利署运营,已经投入服务的包括有1000多张床位的亚洲博览馆,以及两间体育馆。政府已要求私家医院协助支援医护人手,至于照顾人手,政府会提供诱因在本地招聘,同时从内地输入照顾员。 2.加强支援长者及残疾人士院舍部分院舍闭环管理 政府也加强支援安老院舍以及残疾人员院舍,包括为部分院舍提供闭环管理,为照顾者提供酒店及专车,并提供足够防护装备。 政府将对长者病人进行分流及分层治疗,并于本月18日前为所有院舍长者完成接种第一针疫苗。 3.加强支援无病征或轻微病征长者居家隔离 政府亦会支援无病征或轻微病征长者在家中隔离。政府将会为这些长者派送更丰富的物资包,包括快速测试包、中成药、体温计、健康手册等。 当局将为居家隔离的长者提供专用医疗热线,有医护人员会主动致电,查询他们的身体情况作临床评估。 若有长者有需要到医院求诊,医管局会安排于17间指定场所优先轮候,并派专车送长者,如果长者情况恶化会即时安排入院治疗。 4.购入数量足够的防治重症药物 医管局已成功购入数量足够的两款新冠口服药,一只已正在使用,另一款将于下周来港。政府感谢辉瑞及默沙东药厂,在事件上为香港作好大努力。 同时,政府将联同医管局推四项措施,加强对新冠患者的治疗: 1.将伊院改为救治新冠患者指定医院 林郑月娥公布,伊利沙伯医院改为救治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未来4天会将非新冠的留医病人,转往其他医院。 2.公院一半普通病床改收新冠病人 政府早前公布天水围医院、北大屿山医院400多张病床改接收新冠患者外,尽快将其他公立医院整体约一半的普通病床、复康、急症病床改为接收新冠病人,涉及约9000张病床,希望私院配合帮助接收非新冠病人。 3.已向中央请求内地医疗团队支援 林郑月娥指,已向中央提出请求,希望内地派出医疗团队来港支援,主要在北大屿山感染控制中心及亚博社区治疗设施协助治疗新冠病人。这两个设施透过更加多的医疗人手可以提升救治重症病人的能力。 4.争取中央援建的落马洲河套区应急医院4月投入服务 林郑月娥指出,争取中央援建的落马洲河套区应急医院,由内地医疗团队服务,争取4月内可分阶段投入服务。 read more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麦美娟在社交平台表示,今早(23日)进行新冠病毒快速测试时,结果呈阳性。她表示,会一直遵守卫生署要求,将会再次提交深喉唾液样本覆检,严格遵守家居隔离要求,仍可维持居家工作。 麦美娟指,鉴于非同住家人快速测试呈初步阳性后,她与家人即开始家居隔离,并经已提交一个深喉唾液样本,但未接获通知结果。 read more
香港近日疫情非常严峻,新增个案海啸式上升,远超检测、隔离、治疗等各方面容量,数以千计的染疫市民仍留在社区,未能送院。政府今日(15日)公布为尚待移送入院或隔离设施的市民,包括在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人士,在等候期间所作的安排。 政府表示,当市民透过社区检测中心或流动采样站进行2019冠状病毒病核酸检测,而检测结果呈阳性或初步阳性,有关个案会列入「新冠病毒病人入院分配系统」。然而,由于医院现时无法接收所有个案,医管局会根据系统资料按风险评估将有需要的病人移送医院,其他感染人士会按序移送往社区隔离设施。 由于感染人士可能需要等候较长时间才能获安排移送,他们在等候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经常清洁双手和注意咳嗽礼仪,尽量减低传播病毒的风险。如家庭情况许可,感染人士应留在自己的房间内,关上房门并尽量避免与其他同住人士有面对面的接触、共同进餐或共享私人物品。如果需要离开房间,须正确佩戴紧贴面部的外科口罩。 环境卫生方面,建议尽可能打开窗户以保持单位空气流通,并每日清洁和以1比49稀释家用漂白水消毒家居环境。如需要共用洗手间,应在每次使用后即时清洁和消毒,并每星期至少一次把约半公升清水倒入每个地台排水口。 感染人士在等候移送期间应尽一切可能留在家中,避免外出。如必须外出,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尽可能使用点对点交通工具。若感染人士出现严重征状,请紧急致电999热线,以期尽快安排救护车入院。 政府又提醒,由于快速抗原测试只可作参考用途,不能代替核酸测试,如市民自行使用快速测试套装而测试结果呈阳性,应再进行核酸检测,以作覆检。为审慎起见,他们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及尽量留在家中,避免外出,并邀请亲友以现有途径协助取得和运送深喉唾液样本收集包。 read more
Omicron变种病毒杀入社区,爆发多条传播链,社区更出现Delta传播链。专为三岁至十七岁人士和六十岁或以上人士提供科兴疫苗接种服务的中央图书馆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将于周三投入服务,网上预约服务由今早九时开始。 香港政府表示,为加快儿童、青少年和长者接种新冠疫苗,设于香港中央图书馆的专用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将于周三(23日)投入服务,专为3岁至17岁人士和60岁或以上人士提供科兴疫苗接种服务,今日(21日)上午9日起可网上预约。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早前称,当前疫情非常严峻,儿童和长者均录得死亡和重症个案。儿童和长者是重点保护对象,因此增设儿童、青少年和长者专用接种中心,便利他们尽快接种疫苗,保护他们减低一旦染疫所带来重症或死亡的风险。 中央图书馆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八时至下午八时,下午一时半至二时半为清洁时间。除预约接种外,中心亦会派发「即日筹」予儿童、青少年和长者。 接种疫苗的儿童当日须带同身分证明文件正本和已签妥的家长同意书接种疫苗。若儿童身分证明文件中没有任何照片,例如出生证明书,接种疫苗时须出示附有学生照片的学校证明文件(例如学校手册)。三至十一岁儿童须由一名成年亲属、家庭佣工或学校老师陪同接种疫苗。 本港提供的两种新冠疫苗均对于减低染病后重症和死亡情况高度有效,而且安全。接种科兴疫苗的最低年龄是三岁,而接种复必泰疫苗的最低年龄则为五岁。位于香港儿童医院和圆洲角体育馆的儿童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已经启用为儿童接种复必泰,而香港大学驻港怡医院儿童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将于二月二十四日开始运作。 市民在预约接种新冠疫苗前,请特别留意接种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包括季节性流感疫苗)之间须相隔最少十四日。 香港中央图书馆社区疫苗接种中心位于铜锣湾高士威道66号,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8时至下午8时,下午1时半至2时半为清洁时间。除预约接种外,亦会派发「即日筹」予儿童、青少年和长者。 政府表示,疫情非常严峻,儿童和长者均录得死亡和重症个案,为减低他们一旦染疫后并发重症甚至死亡,呼吁家长务必尽快安排子女和长者接种疫苗作保护。 read more
今日为(1日)国庆日,湾仔金紫荆广场早上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升旗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及特区政府官员、中央驻港机构负责人等出席,嘉宾都戴上红色口罩。 警方飞行服务队两架直升机分别悬挂国旗及区旗,飞越维港上空,消防轮及水警轮则在会展对开海面进行水礼。 read more
政府场地强制使用「安心出行」令一众没有智能手机的长者或无家者出入受阻,副政府资讯科技总监黄志光今日(3日)于电台节目称,明白到有长者使用「安心出行」时有困难,当局亦正循不同方向研究改良「安心出行」的版本,例如简化程式介面,方便长者使用。 黄志光表示,有意见认为政府可收集八达通或身份证资料,代替「安心出行」或填写实体表格。他指不同方案各有利弊,会尽快完成研究。「安心出行」使用时不涉及数据,但建议市民应打开Wi-Fi,因要接收感染风险的通知。他又提醒市民勿使用虚假的「安心出行」,以免承担法律责任,亦有可能感染电脑病毒。 不过,香港长者协会主席麦汉楷指出,不少长者不习惯或不喜欢用智能手机,即使改良「安心出行」介面,例如放大字体,亦非理想做法,建议不如利用八达通纪录行踪更方便。他又指部分长者的知识水平及健康状况不理想,难完成配合政府政策,促当局要站在长者角度思考。 黄志光昨晚出席另一电台节目时亦有透露,考虑在各场地派发特定工具记录到访者的个人资料,或设中央数据库搜集资料,以解决无法使用「安心出行」个案问题。截至昨日,「安心出行」合共有628万次下载,有超过9.7万个场所参与,当中7.6万为私营场所。 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表示,港府可向没有智能手机的人派发具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功能或含二维码的卡,设实名制登记,再向商户派发仪器让到访者拍卡,类似八达通的操作方式。但有关方法需商户安排额外人手处理,且可能影响个人私隐。 另外,有传两地通关已进入最后阶段,港府短期内会与内地进行第二次专家对接会议,有机会于会上拍板落实安排。有指除了以「安心出行」作为健康码的用途,亦会制定「红、黄、绿」码的定义,并会设通关的熔断机制。 read more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浪接浪,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本港今日(25日)新增10,010宗确诊,再创疫情以来纪录,更是单日病例首度破万,其中仅4宗输入个案,其余10,006均为本地感染,全日呈报个案达21,979宗。张表示,很多呈报的样本没有送到政府化验所,所以有很多样本未能马上检测,预料有几千,而未能确诊的样本超过1至2万。 就近日多幢公屋需要强检,张竹君表示,早前疫情已揭示公共屋村,以及个别私人楼宇出现垂直传播,传播原因包括喉管、抽气扇空气传播等;横向传播则涉及住户行出行入,或环境污染等。当局已每次派员跟进情况。 张表示,如处所或餐厅出现个案,会建议他们关门清洁、安排员工测试,但不是强制性。她表示明白社区很多个案,未必全部都是处所导致爆发,但停业有助减轻疫情,希望处所负责人合作。政府亦知道口水樽短缺的问题,正检视优次,尝试优化安排。 另外,天水围医院今晚开始转为全部收新冠病人的医院,大约有300张床,希望集中资源处理,非新冠病人要转到其他医院,大部分去屯门医院或博爱医院,也有迫不得已跨区的病人。天水围医院的急症室会继续运作,但只会接收轻症病人。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公布,昨日(24日)再多47名确诊者离世,离世的病人中,有27人住在院舍,5人已打最少一针。其中有41人是65岁或以上,其余6人包括9岁男童,其他5人介乎48岁至64岁,都是长期病患。 另外,因讯息滞后,医管局再收到2月21至23日期间有12病人病亡,涉及8男4女,年龄为45至95岁,本波疫情314人于公立医院离世,累计519人死。目前有5,050人在各医院留医,竹篙湾隔离设施有1,000人,荃湾社区隔离设施有420人。截至昨晚,有51人病情危殆,48人病情严重。 5岁确诊女童危殆儿童医院接受治疗 1名5岁女童危殆,她2月24日到玛丽医院,入院前有发烧、呕吐、胸口不适,家人已快测验出病毒,包括爸爸及外佣,妈妈及家姐也有病征。她于医院验出病毒,也心跳过快,故转到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目前未知她有无打针。 刘表示,再有30多人入院筛查发现带病毒,80人列密切接触者。1957名医管局员工中招。累计420间安老院舍有员工或院友确诊,影响510个员工、1,500名院友。有至少50多间院舍感染人数多于10人。 若儿童有发烧、抽筋、胃口差、呕吐、呆呆滞滞等警号就要送院。香港儿科学会已有相关指引。儿科隔离设施安排方面,有医疗需要的确诊病童会被安排入院儿科隔离设施;若病童照顾者同样确诊,又有能力照顾儿童,医院可行下会安排他们入住同一病房,方便家属照顾儿童,但如果家属无确诊,则不建议一同入院,除非有特别原因。暂时有400至500名确诊儿童正接受治疗。社区还有儿童尚待入院,情况不理想,感到抱歉,当局正寻求更多设施,安排家庭房等。 由于公院人手紧张,刘重申,伊利沙伯医院及广华医院已经爆满,呼吁无征状或轻症患者勿前往急症室,及勿召唤救护车,重申无征状或轻症患者不会获安排留院,到指定诊所求诊,也可寻求热线支援。如快速测试验出病毒,要先安排深喉唾液检测,并耐心等候,不要到医院要求检测,希望大家明白,急诊室是留给有紧急需要的病人。快速测试安排方面,如果验出病毒,应该安排亲友代交樽仔覆检。刘再次呼吁私家市场的同业参与兼职计划,帮轻公院负担。 read more
港铁于2000年在蓝田站设立了第一个「社区画廊」,时至今日全港的地铁站共有64个画廊,展出本地社区的艺术作品。立法会议员张欣宇昨晚(14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收到不少学校校长及社福机构反映,希望他跟进近日「社区画廊」突然消失的问题。 张欣宇表示,近日收到不少学校校长及社福机构反映,表示关注港铁「社区画廊」停办,并强烈希望「社区画廊」可以尽快复办令到他们能再次参与。张欣宇透露,向港铁查询后,得悉「社区画廊」因政府牌照批核程序而停办。他又指,由于「社区画廊」亦属展览,理应向食环署申请相关牌照,惟港铁一直未有申请。 张欣宇续指,「社区画廊」多年来展示来自不同学校或机构的画作,是一个非常适合小朋友和非牟利艺术家展示作品的平台。他亦就此去信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查询牌照最新批核情况以及何时能够恢复展览,并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更有效率和弹性去处理该批核申请。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3/54cff47dd88f65bc1e525b256b7d0a3e.mp4 香港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未平,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今日(3月31日)在疫情记者会公布,过去一天新增6,646确诊个案,其中有2,859宗为核酸检测呈报,其余的3,787宗属快测呈报个案;另有7宗输入个案。第5波疫情累计逾1,144,784人受感染,其中722,514宗为经核酸检测确诊,另外的422,270宗为快测呈报个案。而在过去一日,全港再多119名患者离世,其中102人昨日于公立医院离世,年龄最大105岁,当中1人已打3针;有53人来自院舍。 张竹君表示,针对7宗输入个案,其中2宗涉机组人员,在昨日(30日)由德国抵港,另外5宗是旅客,涉及泰国、印尼等地。昨日无新增院舍出现爆发,而在现有爆疫院舍中,就增加约120宗院友确诊个案。此外,由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分析的1,128宗确诊个案中,没人感染Delta变种,另有1,105宗染Omicron,有13宗未完成或病毒量不足未能进行基因排序。 在新冠口服药方面,截至昨日,公立医院已为超过2.1万名患者处方两种口服药。医管局已尽可能为合适病人处方口服药。而暂托中心近日亦已开始直接接受院舍转介、有轻微病征的长者。长者入住后将获医生评估,合适者可获处方口服药。公立医院收到通知后会安排运送药物,如早上收到指示,最快下午可以提供药方予长者。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表示,再多119宗医管局呈报死亡个案,加上早前录得49宗非医管局死亡个案,第5波截至目前共有7,612名死者,个案涉3,079女4,533男,年龄介乎11个月至112岁,年龄中位数为86岁,病死率0.66%。 何表示,现时有10,466名染疫病人留医,昨日(30日)呈报13名染疫病人危殆,33人严重,另有84名危殆病人于深切治疗部留医。截至零时零分,过去24小时有102名染疫病人离世,涉及58男44女,年龄介乎56至105岁。53人来自院舍;67人无打针;25人打一针、9人打两针,1人已打三针。另外,由于数据滞后,3月23日至3月29日期间有17人离世,涉及13男4女,年龄介乎62至98岁。 她又交代3名较年轻死者的详情,包括一名56岁男子,本身患癌,另56岁女及59岁男则同样有有长期病患。 另外,她提到现时已打3针的死亡率0.03%,打2针的死亡率为0.13%,打1针为0.9%,没打针为3.08%。数字上明显反映对防死亡而言,有打针比无打针好。就算80岁或以上,有打针死亡率为9.59%,但无打针就变成16.3%,而打1针已跌至6.6%,两针是3.36%,3针是0.9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