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机场三跑目标今年启用 香港机管局称机场建设费或要继续征收

本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向每名合资格市民派发合共1万元的消费券计划,第一阶段的5000元消费券已在4月发放。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2日)在网志表示,本周将公布第二阶段消费券计划的发放详情,第二阶段将新增BoC Pay及PayMe from HSBC领取消费券,连同原来的4家,即支付宝香港、八达通、、Tap & Go“拍住赏”及WeChat Pay HK,营办商总数增至6家,希望透过“可以转会”的市场力量,令消费者享受最多优惠,发挥消费券更大的杠杆效应,也推动电子支付发展。而沿用上次支付工具的市民,不必做任何登记手续,当局会自动核对之前已登记的资料,令市民能在指定时间顺利收到消费券。 陈茂波网志全文↓↓↓ 本港零售市道略有好转,早前公布的四月份零售销售按年弹升11.7%,结束了持续两个月的跌势,单月总销售货值亦重上300亿元的水平,当中电器及其他耐用品销售急升超过四成。 虽然第五波疫情引致首季市道偏弱,令今年头四个月零售总销售货值总计跌约3%,不过,网上销售的表现仍见亮丽,期内网上销售货值逆市升36%,涉及金额逾110亿元,在总零售销售额中占比近一成,高于去年同期的约7%。 再细看网上销售数字,有实体店的零售商今年首四个月的网上销售额逾67亿元,增长48%;虚拟商店同期销售额为43亿元,增长20%。这些数字反映即使整体零售市道仍受疫情困扰,但网上销售仍能持续呈现增长,而且占比一直在提升。而当中更为受益的是已有实体零售店的零售商,意味在传统的零售商户中,网上销售及数字化交易的比率正稳定地提升。 第二阶段消费券计划即将公布详情,为此早前我参与了消费券宣传片的拍摄工作,希望呼吁大家积极消费、振兴经济。 其实,只要细看过去这两年的统计数字,不难看到在电子消费券推出后,市民以至商户对电子支付及电子交易的接受及应用程度的确有所提升。自去年推出消费券计划以来,主要储值支付平台合共增加了约660万个消费者帐户及约13万个商户用家。从交易的起始已涉及数据化的操作,为零售和物流企业的数据化营运及管理、甚至升级转型提供了非常必要且有利的条件。只要把握好这数据化应用带来的机遇,就算在经营环境出现逆风时仍有机会闯出新天地、找到新业务增长点。 我在今年初的《财政预算案》公布了向每名合资格市民派发合共一万元的消费券计划,第一阶段的5000元消费券已在四月份发放,不过受制于当时疫情,不少零售商户未能大力宣传。第二阶段的5000元消费券将在暑假发放,可望为这个传统黄金消费档期带来更大的助力。 本周我们将公布第二阶段消费券计划的发放详情。早前我们已公布了新增两家储值支付工具营办商,包括BoC Pay及PayMe from HSBC,连同原来的四家,包括支付宝香港、八达通、Tap &... read more
明日(4日)是国家宪法日,油尖旺民政事务处邀请油尖旺推广「一国两制」委员会于昨日(2日)合办「飞跃大湾区」国家宪法日青年座谈会,向青少年介绍宪法下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一国两制」优势,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给香港青年人的机遇。座谈会假梁显利油麻地社区中心举行,座无虚席。 座谈会由中联办九龙工作部副部长郭长勇担任主礼嘉宾,主讲嘉宾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副专员莫君虞,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晓峰、香港中华总商会创科及创意文化委员会主席霍启山,广东省政协委员廖永通,以及青年发展委员会委员陈浩庭。座谈会得到多个青年组织的支持,包括香港广东青年总会、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青年委员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西潮青创、新界青年联会、油尖旺青年社、龙腾志青及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排名不分先后)。 油尖旺民政事务专员余健强在座谈会致欢迎辞时表示,社区应该重视推广认识国家《宪法》,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香港成为特区的法律依据,和香港社会息息相关,让青年人多了解《宪法》,除了可让他们更清楚「一国两制」的背景及意义,更可了解我国的法治建设成就。油尖旺民政事务处借座谈会向青年人介绍内地的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呼吁合资格青年选民在12月19日立法会选举踊跃投票。 郭长勇副部长在致辞时表示,《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基本法》的立法依据,是特别行政区设立的根本宪制基础。《基本法》的各项规定要放在《宪法》框架内来理解,才能得到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国家「十四五」规划赋予了香港「一个中心、三个枢纽」定位,将进一步强化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超级联系人」角色,为香港发展和大湾区建设扬帆起航再添动力。希望青年朋友能够清晰认识到大湾区在国家新的发展蓝图里意味着大市场大未来大前途,尽自己所能,发挥湾区优势,服务国家所需,得到大的发展。 read more
香港因人口老龄化及移民潮等导致的人才流失,有立法会议员对此情况表示关注。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6月8日在立法会会议上书面答复议员提问时表示,由于香港居民离港时无需申报其外游的目的,因而特区政府并无港人移居外地的直接统计数字。他表示政府每半年会发布香港居民净迁移数字,该数据涵盖本港居民因工作、求学及移民等出于不同目的进出香港的流动。而定居或离港往往基于多方面考虑,包括教育、营商和投资,或是个人及家庭因素。 罗致光表示,在确保本地人士优先就业的大前提下,现时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在不同领域引进非本地人才,有助扩充香港的人才库,以配合香港知识型经济及多元产业的发展。虽然2020年和2021年这些输入人才计划下的来港人数受疫情影响,较2019年的人数有所下降,但随着特区政府适度理顺了入境检疫时间和“禁飞令”等安排,以及香港继续发展,相信在疫情稳定后能吸引更多人才来港。 香港2%劳动人口为输入人才 罗致光表示,在疫情前,透过不同输入人才计划来港的人士的数目稳定上升,2019年便有约67000名非本地人士透过不同输入人才计划来港,相当于当年香港劳动人口的约2%。这些非本地人才大部分均是透过一般就业政策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港,这两项计划均是为输入具备香港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的人士而设,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实质的支援。因应本届政府致力推动创科发展,香港特区政府于2018年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为输入海外和内地科技人才来港从事研发工作,实施快速处理安排;亦于去年推出杰出创科学人计划,支持本地大学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知名学者来港进行创科相关的教研工作。 罗致光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在咨询相关行业的持份者后,于2021年10月完成检讨人才清单,决定把清单涵盖的专业由11项增加为13项,并新增及扩阔原有专业的领域,以反映香港对目标人才的最新需要,吸引他们通过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来港发展。 罗致光强调,香港特区政府会利用好中央支持香港的政策,继续巩固香港的优势,加强香港市民对香港前景与机遇的认识与对国家发展价值的认同,使其愿意留港发展。他指虽然2020年和2021年这些输入人才计划下的来港人数受疫情影响,较2019年的人数有所下降,但随着香港特区政府适度理顺了入境检疫时间和“禁飞令”等安排,以及香港继续发展,相信在疫情稳定后能吸引更多人才来港。 read more
公务员事务局前局长聂德权早前染疫,他昨晚(2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指,自己已顺利完成7天隔离,康复出关,并在沙田练跑10公里。 聂德权表示,自己打了三针疫苗,症状轻微。完成7天隔离后生活回复正常,之后还可以放心去旅行。他还上载多张城门河的风景照,以及跑步自拍照片,说「终于可以出街跑一转啦!十公里。」聂德权亦感谢各方朋友的关心和支援。 聂德权早前透露,自己染疫首个晚上彻夜失眠,喉咙很痛,声音沙哑。居家期间,他看书「煲剧」,看完韩剧《我们的蓝调时光》之后,开始看国剧《觉醒年代》,温习历史。 read more
“围炉”时政节目Youtube Channel播放第50集,嘉宾主持柯创盛议员邀请到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担任嘉宾,分享他在30多年警政工作中最难忘的事、担任保安局局长与警队一哥有何不同之处、如何打击造谣者,以及对流亡海外人士在社交媒体说三道四干预香港事务的看法等。 曾经担任警队一哥的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回望过去30多年的警政生涯,与现今的保安局工作相比,他在节目中直言两者性质截言不同,在警队主力处理行动性事件,包括部署反罪恶行动等,由于现场会拘捕疑犯,满足感较快及容易见到成效;而担任保安局局长的主要工作是处理政策或立法工作,亦是较为政治性的工作,虽然效果未必即时可见,例如订定一条法例可能需时数年,但当相关条例生效后,其影响性比单破一宗案件更多,甚或可能协助破获更多案件,所以重要性及影响性相对较大。 自1987年加入香港警队成为见习督察的邓局长,当中最令他难忘的,是在2019年开始的黑暴事件,当时警队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包括在暴乱中有暴徒周街掷汽油弹、掟砖,亦有人冲击立法会。他称相信类似的情况,可能要追溯至上世纪六十年发生的“六七暴动”事件,距今已50多年,即这一代的警务人员,从未曾面对如此艰辛的挑战。而2019年黑暴除了出现不少打砸抢烧的情况下,更出现了不少对警队的污蔑及攻击,当中包括很多“起底”的情况,又有人攻击警察宿舍等。 对于警队在2019年黑暴肆虐期间,面对大量被抹黑的信息,甚至不少警员被“起底”,邓局长坦言,是他当差逾三十年从未遇过的情况,亦是十分大的挑战,但他认为这种抹黑并不是偶然性事件,而是危害国家安全的“颜色革命”必然手段,当明白因由后,就知道如何处理。首先他向警队同僚解释,他们并没有做错,只是有心人透过造谣抹黑来打击警方的诚信,因他们惧怕警方捍卫香港,他们的行动亦只是“颜色革命”的手段。 邓局长续称,警方在黑暴肆虐初期,主力集中应对暴力事件,较少向公众解说;之后警方重整策略,会第一时间击破不实谣言,向公众解释,甚至派出专责队伍在现场直播警方的行动,让市民更全面知悉警方的行动及暴徒的不法行为等。 谈到如何落实《香港国安法》的各项工作,邓局长直言保安局负责统筹及协调辖下六大纪律部队,包括警务处、香港海关、入境处、惩教署、消防处及政府飞行服务队,而各部门首长的领导都非常好,故他的担忧已减少了很多。邓局长自言,因本身是由纪律部队出身,与这些部门首长有很深厚的情义,所以大家都很有默契。在《香港国安法》未订立之前,有些刑事案件已有我们很多协作,例如和海关在打击走私方面及与入境处在打击人蛇方面等。 他又指,在《香港国安法》订立后,保安局及各部门的合作十分畅顺、各司其职,包括海关主要负责堵截非法物品流入香港;入境处会拒绝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士入境;惩教署的情报亦非常重要,因为可阻截一些有心人在惩教院所煽惑他人;而消防处在防止危险物品方面亦有很大作用;至于政府飞行服务队更为港人提供全天候的支援。 不过,邓局长指出,保安局与纪律部队合作时亦遇过很大的挑战,当中在黑暴期间,几个纪律部队非常合作地招募人员出任特务警察,但有些想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却挑拨离间,在网上扮成纪律部队人员,质疑为何黑暴不是由警方处理,令其他纪律部队人员处于危险之中。他认为这些言论都是有心人特意挑拨离间,幸好部队之间的信任非常之大,令挑拨离间的人未能得逞。 对于有流亡海外人士在社交媒体说三道四干预香港事务,邓局长直斥他们是“现代汉奸”,自己“走佬”到外地以为可以继续呼吁其他人犯法,自己会安全无事,却害了其他人。他特别点名批评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峰,在去年12月立法会选举前,在网上呼吁市民投白票,有人因为转载他的帖文而触犯法例。他认为许智峰出卖在香港信任他的人,自己却“走佬”,前往外国“主子”的地方狐假虎威,即使现在有人包庇他,亦只因他现在尚有利用价值,但当他失去利用价值,就会成为弃卒。邓直言:“出卖他人的人,他日亦会被人出卖,相信未来香港警方一定有机会将这些人重新拘捕回来!” read more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于圣诞前夕与同事以义工的身份,探访匡智绍邦晨辉学校学生,向他们派圣诞礼物并一同到迪士尼乐园游玩。他指,希望以身作则,鼓励和推动部门同事、公务员队伍组织义工队,认识及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 聂德权今日(27日)早上在社交媒体发文指,圣诞前夕与同事担任义工,参与由香港儿科医学会举办的圣诞活动,探访匡智绍邦晨辉学校学生,向他们派礼物并一同到迪士尼乐园游玩,形容「过了充实、愉快又有意义的半天。」 read more
香港大律师公会今日(12日)发表声明,深切关注七位美国国会议员于2022年5月3日联署致函美国总统,促请美国行政机关制裁香港国安法指定法官及检控人员。 大律师公会表示,对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士尝试干预香港司法机构的独立运作及香港的司法予以最强烈的谴责及深表遗憾。香港法官的独立性及诚信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甄选、委任以至执行其宪制职务及责任,均不涉及任何政治的考虑或受到任何干预。司法机构、法官及司法人员独立及不受干预地行使其司法权力,是香港乃至全球法治社会至关重要的基石。 大律师公会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63 条订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主管刑事检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社会大众期望香港的检控人员公平、合法地执行其宪制职能。另一方面,不论是作为检控方或辩护方的法律专业人员均不应该受到不当的施压,否则这会直接及不恰当地干预司法并危害公众获得法律代表的权利。 read more
政府今晚(2日)宣布,为进一步加强对转机旅客的管理及病毒监测,由12月8日凌晨零时起,所有从海外地区和台湾登机前往香港的转机旅客,必须在登机来港时出示预定起飞时间前72小时内进行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有关要求与现时以香港为目的地的抵港旅客的登机前检测要求相同。 此外,政府已建议机管局进一步收紧转机旅客在香港国际机场逗留期间的安排,包括加强执行在机场禁区内转机旅客可前往的地方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及收紧需长时间等候接驳航班的转机旅客的隔离安排,以减低与其他前往海外地区的离境乘客交叉感染的机会。 read more
立法会议员罗冠聪获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出席“全球民主峰会”。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提到美国召开的“全球民主峰会”,邀请了罗冠聪发表演说时形容是一场闹剧,批评罗冠聪不敢面对法律制裁,是“甘心做傀儡的懦夫”,指他的发言并没有公信力。 李家超出席一个大学新闻奖10周年志庆暨2021大学新闻奖颁奖典礼致辞,他指罗冠聪不敢面对法律制裁,其发言并没有公信力。他又批评美国举办的所谓“民主峰会”,奉行“顺我者邀,逆我者排斥”,形容对方做法是一个笑话,邀请香港逃犯罗冠聪,更是上演一场闹剧。 另外,邓炳强早前亦发表网志批评罗冠聪,指他“走佬”公然弃保潜逃,背弃香港,以仇中言论挑动社会对中央及特区政府的憎恨。当中又引用国安法,指罗冠聪多次发表煽动分裂国家,以及颠覆国家政权的言论,或已违法,行为可鄙。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早前亦表示,罗冠聪是被通缉重犯,违反了“任何国家最严重的罪行国安法”,不认为罗可代表香港人。同时质疑罗冠聪遗下“手足”,没有资格谈论人权、法治和民主。 read more
大围上月发生1死11伤的致命巴士车祸,运输署研立法规定巴士座位有安全带,乘客便须佩戴,在敲定草案后提交新一届立法会审议。运输署署长罗淑佩近日在接受电台采访时表示,戴安全带的法律责任应在于乘客本身,而非司机。 罗淑佩说,巴士车长不会因有一个乘客不配戴安全带,就不可以开车,这不合理。车长难以一眼关七,亦不可因个别乘客没有配戴安全带,而阻碍整辆车的行程。她提到,不排除立法后会有大规模执法行动。现时本港有1700辆巴士,上层座位至少已配备安全带。 至于外界关注的巴士车长编更问题,罗淑佩指出,已同两个巴士工会会面,建议巴士公司预早一至两日通知员工需要驾驶的路线,让他们预先熟习。 政府有意立法规管部分驾驶者例如的士司机,在驾驶座位标板仪上方放置多部智能电话。罗淑佩表示,已有清晰共识,智能电话数目不应多于2部,亦不应该遮挡驾驶视线,亦考虑规管驾驶时智能电话的用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