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基:与内地商通关未停条件成熟会续放宽检疫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率领多名官员,今日(17日)出席第二场立法会前厅交流会。被问到有关与内地通关问题,陈国基在会后表示,一直无停止与内地讨论通关问题,适时会公布详情。
陈国基指出,政府早前将海外及台湾抵港人士检疫期改为「3+4」,效果相当不错,当局计算过风险,认为并不高,会继续检视疫情发展。因为对香港经济及各行各业有帮助,如条件成熟许可,一定会继续放宽。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率领多名官员,今日(17日)出席第二场立法会前厅交流会。被问到有关与内地通关问题,陈国基在会后表示,一直无停止与内地讨论通关问题,适时会公布详情。
陈国基指出,政府早前将海外及台湾抵港人士检疫期改为「3+4」,效果相当不错,当局计算过风险,认为并不高,会继续检视疫情发展。因为对香港经济及各行各业有帮助,如条件成熟许可,一定会继续放宽。
文/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 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任命。我衷心感谢中央人民政府接受及批准我按基本法提名的26位主要官员,予以任命,并感谢中央对我和我的团队的信任和支持。 我一直强调,要「以结果为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这不仅是新一届特区政府将付诸行动的目标,更是带领组织文化改变的重要元素。要达至这个目标,团队要团结、执行能力要强,领导官员要主动,以共同施政理念为基础,向同一目标迈进。 我们的团队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 第一,这是一支做实事、执行力强的管治团队。用人唯才,是我选用团队成员的最主要考量。新班子中有不少新面孔,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务实和实干见称,并在各自所在的领域或岗位上有所需的知识、经验或成绩。「实干型」的管治团队是提升政府效能的重要元素,只有找对人、发挥好所长,我们才能做对事、做成事。 第二,这是一支迎难而上、敢于破局的管治团队。当今世界风云变色,惟勇者胜。香港要重新出发,特区政府必须有变革精神,在挑战面前不退缩、不放弃,以底线思维在各领域做好预判、防范和规划,务实施政,以民为本,凝聚共识聚焦发展,为市民解决问题。 第三,这是一支多元、聚合各领域人才的管治团队。我们团队的成员还有一个特色:背景多元、不拘一格。既有留任的问责官员和升任的公务员,也有来自政商界的新成员;既有学者和专业人士,也有从基层一线打拼上来的地区工作者;既有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也有扎根香港廿年的「港漂」。这个多元的团队将透过磨合和优势互补,发挥「一加一比二大」的协同效应。 第四,这是一支忠诚团结、充分展现「爱国者治港」新气象的管治团队。「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爱国者治港」已经从过去的拥护者、响应者,转化为行动者、实践者。加入管治班子的人士必须有格局、有情怀、有担当、有本领和有作为,深刻领会「爱国者」标准的要求,尽责履职,团结一致。 在香港迎来回归2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香港由「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机遇,亦有挑战。获中央任命的26位主要官员,将组成第六届特区政府的管治团队。我和团队会同心协力,带领香港前行,同开新篇;我有信心,香港在「一国两制」的实践下,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这颗璀璨夺目的东方之珠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亮! (来源:香港文汇报) read more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庆祝建党百年制作的优质节目即将登陆本港,「盛世华章耀香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庆祝建党百年精品节目香港展映启动仪式」今日(9日)在香港君悦酒店举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致辞时表示,媒体可凝聚人心。以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为例,政府购入转播权,让全港市民免费观看赛事,为国家和香港运动员打气。 林郑月娥赞扬国家队和港队运动员东京交出亮丽成绩,她说,港队取得历史性的六面奖牌,运动员全力拼搏,展现坚毅不屈精神,市民看到运动员表现都感到振奋,以身为香港人感到自豪、以身为中国人为傲。 林郑月娥说,自己是央视的「忠实粉丝」,支持总台精品节目在香港的媒体播放。港台作为公营机构,有责任落实港台约章使命,提供让市民了解国家和社会的节目,培养市民对公民及国民身份认同感。未来港台会致力与央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让更多合适的节目在港台播放。此外,会推出更多节目涵盖国家安全教育、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十四五」等重要议题,帮助市民认识中华文化和国家发展,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林郑月娥强调,本港过去两年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危害国家风险,中央始终根据《宪法》和《基本法》、坚持「一国两制」原则为香港解决问题,包括制定香港国安法,及时令香港由乱转治,和完善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 read more
昨日(8月31日)对于香港民主发展而言,是个「特别」的日子。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下「8.31决定」,就普选行政长官方式一锤定音,但不为民主派接受,随后引发79日占领事件,翌年政改方案遭否决。经历2019年以来连串政治风波,中央放弃过往政改「五部曲」,直接出手「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在后国安法、新选举制度即将展开的今天,到底港人应如何看待未来的政制发展?未来香港民主路又将如何? 全国人大常委、基本法草委之一谭耀宗接受《香港01》专访时坦言,由于过去20年来香港民主发展走上一条歪路,中央的善意遭人践踏,有必要先拨乱反正,促进「良政善治」。他强调,《基本法》对双普选的承诺始终未变,但新选举制度需先运行一段时间,待「中央放心」过后,自有条件再谈政改。他明言,「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不会改变,未来实现普选后,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如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等,需要继续存在。 公民社会与民主路系列之二。 「一国两制都破坏了还怎么实现民主?」 在今日香港谈「民主路」,似乎已有点「明日黄花」的感觉。事关过去两年香港经历政治动荡后,中央先后出重手制订《港区国安法》,社会政治气氛高压;在新选举制度下,民主派参选门槛大幅提高。 只不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至今仍然存在;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勇今年3月表示,原附件一、附件二的「政改五部曲」不再适用,但中央对于「双普选」目标「没有任何改变」;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亦明确指,《基本法》第45条、第68条没有改过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目标不变。 谭耀宗指,完善选举制度的基本目的,是将香港政制发展放回健康发展轨道,提到回归廿多年来中央极力支持香港民主制度发展,于2004、2007、2010、2014年先后作过4次决定,为香港一步步达至《基本法》目标定下基础,「只可惜,这番诚意受到一些人的破坏,特别当人大宣布『8.31决定』时,受到他们(反对派)的践踏,要求撤回这个决定,更加发生79日的占领事件。」 随后几年内,政治体制不断受到冲击,2019年修例风波后法治荡然无存,更有人试图利用选举制度的漏洞「夺取管治权」,谭耀宗反问:「回归以来原有的模式出现明显的弊病,之前的歪路愈走愈远,一国两制都受到破坏,那还怎么实现民主呢?《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就是针对以往问题出现的恶果,加以纠正。」他引述港澳办主任夏宝龙7月的发言「我们期盼那时的香港,民主制度有更大进步,法治更加完备,权利和自由有更充分的保障」,足见中央官员十分支持香港民主制度发展。 指确保全面管治权人大自有新决定 承上,谭耀宗提到新选举制度下,未来半年有3场重要选举,现时只是起步阶段,至起码要先完成来届的选举,让新制度实践一段时间:「先让(新制度的)效果出来了,强调好『爱国者治港』原则,选出来的人都是支持一国两制、拥护《基本法》及效忠特区、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及发展利益,同心同德为特区和国家做事,那中央就可以放心。中央从来都会按着香港人的意见诉求,逐步推动政制的发展,只是以往这些诚意被人践踏。日后全面管治权确保好了,人大自然会作新的规定,让制度健康理性地发展下去。」 他强调,一人一票普选不会即时解决所有问题,最重要的是促使政府的政策措施,永远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及做实事、解决社会矛盾,简言之就是「良政善治」。他慨叹,香港过往放太多注意力在政治斗争方面,官员每日要烦恼的,是想办法和反对派周旋,希望这些情况日后不再出现。 料双普选后资审会审核继续存在:无执行机制始终会出事 在前述背景下,谭耀宗明言如未来香港实现民主普选,现时的一些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依然会继续存在,「很多时我们都需要一些制度、机制,才可执行一些重要原则。有些原则,《基本法》包含在内,不是新事物,但没有执行机制,终究也会『出事』。有了这些机制,就可防止有人借选举破坏一国两制,瘫痪特区政府,这是不能容许的。」 被问到是否意味资格审查委员会、国安委参与评核候选人资格将继续存在,谭耀宗说:「我们一定要这样考虑,正如就算没有人犯法,也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法律,总要有个执行机制,防止类似事情发生。正如23条,以前有人认为没了也无问题,但最后发现长远来说还是会有人乘虚而入。所以这些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一定要继续存在,制度才得以完备、做到防范效果。」 冀选委会界别议员凡事以大局为先不受制肘 提到「良政善治」,这自然是所有人对政府施政的理想。不过现实困难在于,即使不涉政治争议,建制派对于民生政策也会有不同意见,尤其立法会功能界别涉及众多业界利益,一些触及商界利益但有利民生的政策最终都受到阻碍,如一手楼空置税触礁收场,消费者冷静期、美容业监管等等,皆讨论多年无实质进展。 谭耀宗相信在完善选举制度后,以上情况可有改善,因新制度下立法会有40席由选举委员会产生,在「量变带动质变」下,可更加从香港大局出发考虑政策:「对于政府政策,社会有不同意见是很自然的,以往因政治目的被故意拖延是另一回事。直选议员对地区问题特别关注、功能界别因紧张业界利益,往往造成一些争拗。完善选举制度后,有40席经选委会产生,我希望他们可多从大局出发,不一定要被地区或界别意见影响太多。」 过往两年香港社会撕裂情况空前,不止民主派,建制派其实也有激化现象,通过在网上不断挑动社会矛盾吸引注意、捞取政治资本。作为民建联会务顾问的谭耀宗提醒,香港未来不能再只靠政治斗争运作下去,要在民生政策上拿出实质成绩,正如民建联现时也要求每位立法会议员提出具体的政策倡议、设立「贤路」人才库〝「任何阵营也会有人的言辞带有刺激性。如果有些人言论过火了,在社会、网上会被批评、受教训,总结经验。最重要的还是接纳不同意见,肯讲说理,不要流于谩骂。」 资料来源:香港01 read more
就英国及美国分别在当地时间3月31日发表的“香港半年报告:2021年7月至12月”及2022年《香港政策法》报告内对香港的不实评论,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今日(1日)表示,坚决反对外国通过各种报告对香港特区政府作出不实和荒谬的指控。 发言人指出,香港特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是一个在“一国两制”下享有高度自治权、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香港特区采取什么制度,以及如何实现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纯属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是国家内政,特区政府再次敦促外国停止借香港事务干预国家内政。 立法会换届选举 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报告内针对2021年立法会换届选举的失实指控。立法会换届选举是完善特区选举制度,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港原则后的一场重要选举,选举公平、公开、诚实及高效有序地依法进行。第七届立法会顺利通过选举产生,超过130万名选民投票,从153名来自不同背景、持有不同政见的候选人中选出90名议员,彰显了新选举制度的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和公平竞争性。 《香港国安法》 发言人表示,绝不认同针对《香港国安法》的失实指控。自《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社会得以由乱转治。《香港国安法》确保香港特区能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市民继续依法享有《基本法》下的合法权利和自由。《香港国安法》清楚订明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居民根据《基本法》、《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适用于香港的有关规定享有的包括言论、新闻、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在内的权利和自由。而《香港国安法》规定的四类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定义严谨,奉公守法的人士不会误堕法网。 发言人提到,特区政府强调执法部门在《香港国安法》或任何本地法例下,均根据证据、严格依照法律,以及按有关的人士或单位的行为而采取执法行动,与其政治立场、背景或职业无关。 发言人指出,《基本法》第63条订明检控工作由香港特区律政司主管,不受任何干涉。检控决定是根据所有可接纳的证据、适用法律和《检控守则》进行客观分析后而作出,不涉及任何政治考虑。律政司在有充分可被法院接纳的证据,令案件有合理机会达致定罪的情况下,才会提出起诉。任何人都不得干涉严格按照法律进行的独立检控决定。 司法独立 发言人表示,特区一直以坚定不移维护法治和司法独立为傲,并以此奠下香港成功作为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的基石。香港的司法独立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依然稳如磐石。司法独立受宪制保障,《基本法》第2条、第19条及第85条所订明,香港特区享有司法权和终审权,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受任何干涉。《基本法》第92条亦明文说明香港特区的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应根据其本人的司法和专业才能选用。 发言人指出,《基本法》第82条订明,终审法院可根据需要邀请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法官参加审判。香港欢迎其他普通法司法管辖区的杰出法官担任非常任法官,但他们的离任绝不会影响司法机构致力维护法治和独立的司法制度的承诺。 新闻自由 发言人表示,自香港特区回归祖国以来,特区政府一直坚定维护受到《基本法》和《香港人权法案》保障的新闻和言论自由。 发言人提到,特区政府必须指出,本港的传媒环境蓬勃依然。目前在特区政府新闻处新闻发布系统注册的本地、内地和海外传媒机构共有211家,数目较《香港国安法》实施前还多。一如既往,传媒可行使监督特区政府工作的权利;只要不违法,传媒评论甚或批评政府施政的自由并无受到限制。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25日)在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教师培训课程主讲,题目为“按《基本法》规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宪制地位”。林郑月娥表示,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不难理解当香港有人鼓吹国家分裂、“民族自决”、“港独”时,会引来全国人民有强烈反弹。 林郑月娥说,中央落实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与当年推行“一国两制”是同出一辙,反映中央关心香港。她强调,只要香港保持繁荣稳定、不变形不走样,“一国两制”可能不需要再改变,但仍有地方需要完善。 林郑月娥指,行政长官是整个特区的首长,地位高于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但各方会互相配合及制约。她说,近年很多所谓追求民主的人士称行政长官不是由一人一票产生,是“中央政府亏欠港人”,有关概念是错误的。根据基本法第45条,行政长官是在本港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以行政长官为首的行政主导体制非新创,香港回归前的首长一直都是港督,但亦从来没有选举或咨询过港人。 在问答环节回应教师提问时,林郑月娥提到,作为行政长官今届好像特别苦,在“黑暴”期间特别焦虑、开心时间不多,担心不知会发生何事、会有人命伤亡等。但她提到任内开心时间都不少,以重置教大运动中心为例,协助解决问题有满足感。 林郑月娥指出,新设的公民科是要让学生更掌握三个核心元素,包括国家近代发展、“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及国际形势,否则学生未来的竞争力会受损。她说,受社交媒体等因素影响,新一代慢慢不重视一些中国人的家教及美德,但“做人要有一些底线”,期望教师可以多加着重培育学生。 此外,对于有意见认为官员离地,林郑月娥说,部分批评正确,官员应该多接触机构及市民。对于有教师问及行政长官连任的任期应否增加,林郑月娥回应指,暂时未有一位行政长官能担任10年任期,看不到有需要改变现时的连任机制。 read more
7月13日,外交部驻港公署举办香港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刘光源特派员作主旨发言,香港中联办青工部部长张志华出席,30多位特区各界青年代表参加。 刘特派员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对香港青年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明确香港回归后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作用、认清香港发展方向等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刘特派员指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极大坚定了国际社会和香港各界对“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信心。习主席明确指出,“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历史性地回答了“一国两制”要搞多久这一重大问题,再次体现了中央坚持“一国两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长期坚持“一国两制”的重大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展现了香港“一国两制”实践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为香港未来发展擘画了蓝图。发展是解决香港各种问题的“金钥匙”,不断增强发展动能,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基本支撑。讲话将中央支持香港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明确要求概括为“三个全力支持”,鲜明体现出祖国永远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将毫不犹豫地以国家力量为香港发展赋能。 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为香港开启良政善治新篇章确立了重大指导原则。习主席心系香港民生,明确要求新一届特区政府务实有为,把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和基层市民的期盼作为施政的最大追求。李家超特首明确宣布,特区政府施政会以民为本,关心民生所盼,为市民解困。有中央的支持和新一届特区政府全力施为,香港未来社会治理可期。 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凝结着对香港同胞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许。习主席强调香港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香港的根本利益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话极大提振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历史使命感和国家归属感,吹响了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报效祖国的集结号。 刘光源特派员指出,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香港青年,强调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支持青年在奋斗人生中出彩圆梦。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香港青年应把握机遇,直面挑战,积极作为,并提出四点期望:一是站稳立场,坚决维护“一国两制”。要深刻理解“一国两制”内涵,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在国际上积极讲好“一国两制”香港故事。二是奋发有为,服务香港繁荣稳定。要在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出新招、建新言,为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新贡献。三是敢于斗争,持续唱响正义之声。面对一些外部干预势力的攻击抹黑,要铿锵有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抱定必胜的信念坚决守住舆论阵地。四是勇做表率,在青年人中引路领航。要积极发挥“头雁”效应,加强人脉建设,引领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投入到爱国爱港阵营中来。 香港各界青年代表畅谈了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和体会。大家表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指明了“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方向,坚定了香港各界和国际社会对香港未来发展的信心,令人感佩,催人奋进。习近平主席的心始终和香港在一起,和香港青年在一起。作为新时代的香港青年,将不断增强对国情和国际形势的认知,勇敢肩负起习主席殷殷嘱托,不负韶华,奋发有为,在国际上讲好香港故事、中国故事,为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实现良政善治而不懈努力。 与会青年代表来自立法会、金融、法律、医疗、教育等各个界别。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57b9cd41f1c7929c14801edaf5e1b690.mp4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未平,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今日(3日)公布,过去一日新增1,832宗核酸检测确诊个案,1,877宗经快速检测呈报平台登记及成功确认。换言之,本港单日3,709宗确诊个案,当中包括10宗输入病例,分别自南韩、法国、新加坡等地抵港。第5波疫情至今累计个案共1,158,791宗729,375宗为经核酸检测确诊、429,416宗为快测呈报。另外,再多111名确诊患者离世。 核酸个案中,293宗个案由医管局确诊,1,289宗由私家化验所及或社区检测中心直接确诊,余下250宗则由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确诊;没有人怀疑感染Delta变种病毒,另有1,225宗疑染Omicron,余下的12宗未完成或病毒量不足未能进行基因排序。 张竹君续称,今日没有新增院舍出现新冠爆发,不过在已爆发的院舍中,仍出现感染个案,涉及103名院友及43名院舍职员,分别来至61间院舍。 何婉霞指出,不论是否指定医院,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均会接收新冠病人,截至昨日医管局已处方2.3万剂新冠口服药,使用率约为15%。她续指,医管局认同私家医生应先支援社区高危人士,包括长者及5岁以下小童或长期病患者,且医生不能向有关病人收取药物费用,政府正提升电脑系统,让私家医生登记发药的病人资料。 她表示当局亦已加开设施,医院压力减少了,市民可善用政府所派的血氧机等,何又指若有呼吸困难、小童进食问题等情况,应尽早到急症室求医。另外,何称明白男士陪产的重要性,但目前疫情仍严峻,确诊数字仍有4位数,会持续检视有关政策。 此外,早前医管局已公布,伊利沙伯医院、天水围医院、 北大屿山医院及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已成位定点医院,其全部病床用作接收新冠病人;其他公立医院的一半急症普通科病床亦用作接收新冠病人;部分医院的某些指定楼层接收新冠病人,包括律敦治医院、灵实医院及大埔那打素医院。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今日(3日)公布,新增111宗医管局呈报死亡个案,包括96人昨日(2日)离世,包括49男47女,年龄介乎43至109岁,当中有51人来自院舍,有59人未接种疫苗、28人已接种一针、8人接种两针,1位接种了三针,有90人为65岁人上长者。 第5波截至目前共有7,906名死者,病死率为0.68%,龄仍是介乎11个月至112岁,中位数为86岁,儿科个案8宗,96%为60岁以上长者;55%为院友。若连同头4波疫情死者,病亡人数已达8,172。 而滞后呈报个案方面,3月1日至4月1日间有15人离世,包括12男及3女,介乎38至99岁,包括1名38女病人患心血管病历史及甲亢,救护到达时已需进行心肺复苏。 有一名已打3针的56岁男病人离世,大脑、口水线有肿瘤,并患糖尿病,有严重脑出血,估计死亡与此的关系较新冠大,会交专家委员会跟进。在年轻死亡个案方面,何公布当中包括1名43岁男性、50岁女性、58岁女性及50岁女性,他们均有癌症或免疫病症。死亡率通常有滞后,现有向落趋势,指打针有助降重症。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11c2c1dd17fc5f443cd27c7b3f5efc40.mp4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受台风”暹芭“影响,香港特区政府今日(2日)不设疫情记者会。卫生防护中心以新闻稿形式公布,本港今增2,227宗确诊,包括2084宗本地确诊个案及143宗输入个案。本地确诊个案当中,714宗为核酸检测确诊,1370宗为快测阳性且核酸覆核阳性个案。本港新增确诊个案连续4日超过2000宗。昨日(1日)再多3名确诊病人在公立医院离世。没有新增呈报的危殆或严重病人,现时合共有10名危殆及11名严重病人,当中3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疗。 根据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的分析结果,香港截至昨日(1日)共录得19宗、599宗、35宗及75宗个案(包括怀疑个案),分别带有Omicron变种病毒株BA.2.12、BA.2.12.1、BA.4及BA.5亚系。 另外,由于土耳其航空营运于6月30日由伊斯坦布尔飞抵香港的TK070航班,经抵港检测证实确诊的乘客数目达至相关指定条件,卫生署遂引用《预防及控制疾病(规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规例》(第599H章),禁止土耳其航空营运的客机在本月3日至7日期间从伊斯坦布尔着陆香港。 截至今日凌晨零时零分,共有726名确诊2019冠状病毒病的病人留医治疗,当中有109名新增确诊病人。需要入住隔离设施的病人中,249名病人在隔离病房,15名病人在二线隔离病房,238名病人在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当中合共有92名是新增确诊病人。没有新增呈报的危殆或严重病人,现时合共有10名危殆及11名严重病人,当中三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疗。留医的病人中,大部分病人情况稳定,小部分病人情况危殆或严重,未有对公立医院服务构成严重压力。 另外,45名病人康复,当中37名病人出院。另外,过去一日有三名确诊病人在公立医院离世。 第五波疫情至今共有52078名病人康复,其中包括51751名病人已出院。自2020年初起,本港共有64458名病人康复,其中包括64131名病人已出院。 read more
本港新冠疫苗接种计划自2月26日展开,昨日(18日)已是第205日。截至昨晚8时,政府已为参与计划的人士接种共约835.65万剂疫苗,其中439.88万人完成第一剂疫苗接种,395.77万人完成两剂疫苗接种。 截至昨晚8时,过去24小时共有约4.04万人接种疫苗,当中约2700名市民接种第一剂科兴疫苗,约7300人接种第二剂科兴疫苗;约有8800名市民接种第一剂复必泰疫苗,约2.17万人接种第二剂复必泰疫苗。 昨日有约3800人预约了接种时间,当中约700人预约接种第一剂和第二剂科兴疫苗,约3200人预约接种第一剂和第二剂复必泰疫苗。 read more
香港特区完善选举制度后,所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循选举委员会新增的第五界别,担任当然选委。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今日(9日)见记者时表示,全体政协委员将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确保全面履行香港国安法的宪制责任,确保港府政权紧紧掌握在爱国者手中,推动香港实现良政善治。 唐英年认为,新选制为立法会选举及行政长官选举奠定基础,新选制下产生的选委应是立场坚定、有担当作为、为民爱民、有感召力、有责任心的爱国者。 唐英年同时亦提出四个「坚定」,表示要坚定履行「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严加落实「爱国者治港」的原则;坚定服务社会,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坚定关注民生,改善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坚持团结各方,画出爱国爱港的同心圆。 唐英年又指,要确保即将到来的立法会选举及行政长官选举顺利进行,确保选出合资格的香港管治团队,包括即将来临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他认为,香港的管治人才不仅要做到爱国爱港,真心拥护「一国两制」方针,还要选出德才兼备的爱国者进入管治架构,要有意愿想做事,有信心能做事,有办法做成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