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均消耗150万快测包 何柏良倡打齐针学生返学前无需快测
本港日均消耗150万个快测包,弃置量约为60公吨。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24日)表示,在高疫苗接种率下,可以针对特定群组精准快测,以减少耗用。
全港学校每日用约80万个快测包,何柏良建议,除非学生上学前有病征,或同校有群组感染,否则可容许已经接种3针疫苗的中学生,以及已经接种2针复必泰或3针科兴的小学生,上学前不用做快测。
本港日均消耗150万个快测包,弃置量约为60公吨。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24日)表示,在高疫苗接种率下,可以针对特定群组精准快测,以减少耗用。
全港学校每日用约80万个快测包,何柏良建议,除非学生上学前有病征,或同校有群组感染,否则可容许已经接种3针疫苗的中学生,以及已经接种2针复必泰或3针科兴的小学生,上学前不用做快测。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9日)到立法会,出席任内最后一次行政长官答问会。因应新冠疫情肆虐,本港与内地已经封关两年有余,不少市民都期盼两地能早日通关。议员叶刘淑仪在答问会上提到,行政长官对于应付可能出现的第六波疫情、通关,对候任特首有何忠告。林郑月娥表示,与内地通关是很大挑战,因海外国家对抗疫有一套措施和理论,国内有另一套,香港身处两者中间,要小心评估如何做到两全其美,“好考功夫”。 至于通关方面,林郑月娥指出,如果用去年年底讨论的通关基础,相信在短期内看不到通关可能性,需要待新一届特区政府同内地相关部门进行讨论。 至于本港疫情发展方面,林郑月娥表示,日前曾与专家评估最新疫情,大部分专家都表示不担心,认为香港透过自然感染及相对不差的疫苗接种率,已形成保护罩,有保护屏障即市民感染后不需要住院,可以确保医疗系统的稳定,截止昨日为止感染人士为370名、属于严重的有17人,深切治疗4人,故不需要作入境限制等。虽然近日确诊数字稍为回升,但专家认为毋须即时收紧措施,但要继续提高疫苗接种率。 另一议员黎栋国提到本港防疫工作仍然有漏洞,认为抗疫措施要配合安心出行,升级安心出行程式,配合强制检测等。林郑指会请创新及科技局研究有关问题,但要明白仍有市民不配合,不戴口罩、不打针,虽可以执法,但不能阻止。 李镇强提到要确保医委会不用各种不同理由不举办职业试,解决本港医生人手不足问题。她回应指希望医务委员会以广大市民利益为依归,至于取消临床考试部分,是因为疫情多次取消或赶不及考试,但未来会要求当局继续督促。 read more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开设社交媒体专页,并在今日(30日)发布第一则帖文。她指,有信心在社会各界携手协力下,房屋问题一定可以逐渐得到解决。 何永贤说,上任近一个月,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除了与各界开会了解大家对房屋政策、建筑科技、跨代共融、智慧生活、碳中和等议题的意见和建议,还去了多个地盘看最新情况和技术应用、家访不同市民了解他们的生活。过程中,她感受到市民对房屋提量的迫切诉求,也看到业界对提速、提效的上心,有信心在社会各界携手协力下,房屋问题一定可以逐渐得到解决。 何永贤提到,现时开通Facebook专页,希望有多一个平台与大家多交流,共同为解决房屋问题而努力。 read more
港铁宣布,在尖沙咀站的智能洗手间今日(21日)起启用。换言之,自今日起所有转线站均设有洗手间,以方便乘客使用。 尖沙咀站洗手间位于近E出入口非付费区,设有育婴间及哺乳间,同时洗手间应用智能技术,入口的显示屏会实时显示可用厕格数目及空气质素,洗手间亦安装空气净化系统,可杀灭细菌及病毒,亦会自动通知清洁员补充洗手液。 港铁自2015年起,在10个转线站进行大型翻新工程期间加装洗手间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旺角站、太子站、金钟站、调景岭站、油塘站、荔景站、中环站、油麻地站及北角站的洗手间经已于过去数年相继投入服务。 此外,港铁指,香港站的洗手间正进行翻新,并会升级为智能洗手间,预计于今年内重新开放服务乘客。 read more
香港疫情渐趋稳定,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早(3日)在行政会议前宣布,可以按3月公布的复常路线图,分阶段放宽防疫措施,5月19日起将落实放宽第2阶段社交距离,而因应市民需求,以下3项措施将会提前在本周四(5日)生效,包括开放泳池、沙滩、水上乐园,市民室外做运动或在郊野公园不用佩戴口罩,亦会提早开放食肆8人一台,但强调所有设施都需要使用疫苗通行证。 至于5月19日开始落实的放宽第2阶段社交距离措施,包括重开酒吧、派对房间、浴室、卡拉OK场所,及麻雀馆等,不过仍有限制,例如酒吧营业时间至凌晨2时,维持4人一台。至于第一阶段已放宽的食肆堂食,则可延长至午夜12时,每台4人上升至8人,宴会人数限制由20人上升至100人,戏院入座率由50%上升至85%,并可以在内进食。 她表示,放宽食肆堂食至一台8人的最大考虑是市民需求,而非食肆东主,特别是临近母亲节,希望8人一台的措施能让市民3代同堂一起聚会。她又称,政府于上月4月21日放宽首阶段社交距离措施,中小学亦得以复课,虽然经过复活节和劳动节假期,曾担心确诊数字会再度上升,可幸疫情保持稳定,确诊数字昨日更下跌至少于300宗,而因围封强检而得出的确诊比率,近日亦下跌至0.2%。 林郑月娥表示,提早放宽有关措施的原因是香港疫情稳控,4月中单日新增个案跌至三位数,至今无反弹,另外学校恢复面授课堂后只找到零星阳性个案,以及考虑到市民的强烈诉求。她指,若在天气好的情况下都不容许市民游泳,很难说得通,要市民做运动和打球都要戴口罩亦是很辛苦。 她续指,考虑到临近母亲节,以及后一日佛诞补假,希望市民度过愉快的母亲节,可以三代同堂同台吃饭。 另外,林郑月娥说,公立医院现时约有1300名病人住院,6人在深切治疗部,目前每日平均有75人入院。医管局早前多名同事确诊,98%曾染疫的员工已重回岗位,局方服务恢复正常。 林郑月娥提到,亚博馆明日(4日)将转为备用状态,内地医护队最后一批将于本周离港,政府周六(7日)将举办欢送会,向他们表示感谢。 read more
反对修订《逃犯条例》风波期间,网上充斥着假新闻、假消息,更有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鼓吹暴力,当中竟包括法律教授及前议员,不少年轻人以至学生被煽动犯法,断送大好前途。警务处副处长(行动)萧泽颐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表示,对此极其痛心,谴责他们的卑劣行为。为引领年轻人重回正轨,由他牵头的警方推动社群参与工作小组于去年成立,主动联系不同界别,集思广益,从而制订适当政策让警区推行。他强调警方会继续专业地做好本份,争取市民的认同。 修例风波两年间有10,260人被捕,约39.1%为学生,当中约55%为大专生、约45%为中学生,甚至有8名小学生。萧泽颐十分关注学生被捕的情况,他指出,由于很多年轻人每日都花大量时间上网,有关情况在疫情停课下尤甚,然而,社交媒体充斥着大量假新闻、假消息,煽动参与黑暴、抺黑及仇恨警队,严重影响年轻人的心智。 他举例,部分年轻人被失实资讯误导,以为被警方拘捕后,男的一定会被殴打,女的则会被强奸,其中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一名女学生被捕后甚至拿出一个安全套,着警员如果要强奸她,就要戴上,荒谬绝伦,令人慨叹假消息对年轻人荼毒之深。 谬误满天飞、年轻人的不法意识滋长,萧直指,全因有人不负责任地散播不实讯息,推年青人落悬崖,误导他们年纪轻犯法不会有严重后果,就算被拘捕亦有律师支援。更甚者,有法律教授及有法律背景的前议员竟公开指,违法达义无问题,若犯事而留有案底,反而会令人生会更精彩,亦有前议员声称暴是解决问题的其中一个方法。 此外,网上亦有人「教路」,指被捕后一定要保持缄默。萧称,部分干犯轻微且非暴力罪行的人,若明确承认罪行,或有机会获准警司警诫,不留案底,惟由于保持缄默,拒绝承担责任,致他们白白错失机会。修例风波至今仅25人接受警司警诫,获准签保守行为的则有96人。 说话至此,萧甚为激动,炮轰这些别有用心的人行为卑劣,质问:「若理念咁崇高,为何他们不带同自己的孩子和亲人一起参与?他们应去看一看现时在囚的年轻人,好多父母是是草根阶层,辛苦供子女读大学,事件直接影响年轻人的前途。希望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用仅余的良知,反省害咗多少个年轻人!」 为向年轻人传扬正确的守法讯息,重建互信,警方去年年初成立一个工作小组,推动社群参与,小组主席正正就是萧泽颐本人。他认为,要帮助年轻人重投正轨,单靠警方是不足,故小组主动向不同界别人士收集意见,包括校长、教师及家长、灭罪委员会、香港律师会、智库团体、退休法官及专业人士等,又会定期与家长教师联会及校长联会主席开会。当小组拟定计划方向后会交由各个单位及警区实行,例如安排参观拘留中心,让参与者了解拘捕流程及警务工作,提高透明度,破除谣言。 此外,警方明白网络及社交媒体对年轻人的影响十分大,故为此加点功夫,透过年轻人经常使用的网络平台及新推出的少年警讯手机应用程式,传播防罪讯息及澄清谣言,避免他们误入歧途,或成为罪案的受害人。就以今个月为例,警方举办「禁毒月」活动向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宣传及讲解毒品的祸害。 萧认为年轻人对警方的观感有所改善,惟坦言要「一步一步来」,相信只要同袍继续专业工作,维持治安保护巿民,他们的努力及真实一面会被看到,重新拉近警民关系。 read more
林大辉中学今日举行“杰出运动员奖励计画”颁奖典礼,并举行“张家朗课室”揭幕仪式。一众校友港队代表获颁发奖金,其中为港摘下东京奥运男子花剑金牌,有“剑神”之称的张家朗,获颁发约250万元奖金。 张家朗与另一剑击代表杨子加、单车代表李思颖、划艇代表洪泳甄等港队运动员,今早回到位于沙田的母校出席典礼。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及校监林大辉等人担任典礼的嘉宾。 林郑月娥致辞时表示,教育局近日推出试行版的《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认为当中很多价值观都在体育中体现,例如坚毅、尊重他人、国民身份认同、承担精神、勤劳等,而精英运动员站上颁奖台,国歌奏起、区旗升起之时,国民身份认同应该是油然而生。她认为,体育发展不单是争夺奖牌,更有深层的意义,希望体育界继续努力。 另外,林大辉中学将两个课室,分别以张家朗及另一旧生、东京奥运空手道女子个人形铜牌得主刘慕裳命名。 林大辉中学过去17个学年培育了不少香港体坛精英,除在东京奥运摘牌的奥运花剑金牌张家朗和空手道铜牌刘慕裳外,还有世界单车冠军郭灏霆、“乒乓一哥”黄镇廷、亚运奖牌得主欧倩莹、崔浩然、杨子加、廖文希及方凯申等人。 read more
香港国安法已生效18个月,长居香港已有43年的前刑事检控专员江乐士(Grenville Cross)今日(10日)在出席一个法律论坛时表示,建议香港应处理六项未完事项,包括保障司法人员、杜绝辱骂警务人员、定义假新闻并立法规管加以杜绝、保障内地人不受歧视、23条尽早立法及重启《逃犯条例》修订草案。 江乐士说,近日恐吓法官及司法人员的低劣行为频生,现时恐吓法官罪成最高刑罚2年监禁及罚款2000港币,经公诉程序定罪最高只是监禁5年,判刑阻吓明显不足。当局应立法规管恐吓司法人员、政府律师及执法人员的行为,倡最高刑罚应是无限期监禁及无限额罚款,助香港维持世界顶尖的司法及法律制度。 目前本港对于恶言辱骂警务人员一事,不构成刑事罪行。江乐士指,袭击、妨碍或抵抗执行职务的警务人员已属犯罪,如把辱骂警务人员亦纳入罪行中,亦算踏出一小步。 read more
第二届全港小学中国历史文化常识问答比赛日前举办。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今日(11日)表示,当局十分重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学习,会配合中小学的课程宗旨,制作教学资源和筹办多元化的活动,支援和推动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学。她期望各界继续推广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学习,培养具国家观念的新一代。 蔡若莲于社交平台发文指出,中国历史不只记录从古至今的史实,更盛载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智慧,是前人留下的宝库。当局十分重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学习,配合中小学的课程宗旨,以「多重进路、互相配合」的方式推动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用,并通过制作学与教资源、筹办多元化的活动等,支援学校教学。 为加深同学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当局继续举办「华萃薪传──第二届全港小学中国历史文化常识问答比赛」,吸引近3.5万名高小学生参加。参赛的同学都熟读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和经典,表现出色。东莞同乡会方树泉学校、保良局庄启程第二小学、保良局陆庆涛小学、英华小学及道教青松小学﹙湖景村﹚晋身总决赛,竞逐冠、亚、季军殊荣。 read more
西九龙裁判法院及沙田裁判法院11月16日相继收到可疑粉末信件,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发表题为《尊重法庭依法独立审判》的网志,呼吁社会人士必须尊重司法独立,不应该任意抨击甚至威吓法官的人身安全。 形容滋扰恐吓卑鄙低劣令人发指 郑若骅在网志表示,过去一年不时出现法官和司法人员遭受滋扰甚至恐吓,指暂时不适宜揣测这些非法行为是否与法官所审理的案件有直接关系,但「此等卑鄙低劣行为实在令人发指」。对于最近两宗案件,郑直言不能接受,又指法律界和她均有责任呼吁社会人士必须尊重司法独立,不应该任意抨击甚至威吓法官的人身安全。 网志说,法官在行使司法权力时必须以法律及证据为依据,并会在判决书中如实和全面说明判决理由,体现法官公正无私和独立地依法断案的基本原则,司法独立对香港的法治以及妥善执行司法工作极为重要。又指尊重法庭判决和遵守法庭命令是法治其中一项基本要求,若纯粹因为不满结果而肆意抨击法庭偏私不公,或利用网上恶意「起底」甚至威胁使用暴力,试图向法官施加不当压力,这些行为在任何一个法治社会都绝不会被姑息,亦会徒劳无功。 当事人不满可上诉其他人士应先阅读判辞 郑若骅列出滋扰、恐吓、刑事藐视法庭和民事藐视法庭四项罪行,呼吁市民切勿以身试法。又指如对裁决感到不满,当事人可按现行机制进行覆核或提出上诉。至于社会上其他人士,应先去阅读判辞,以了解裁决的理据,如有人漠视法庭裁决的理据,盲目地按自己对判决结果的喜好而向法官作出一些不合法的卑劣行为,「只会显示他们的无知、懦弱和目无法纪」。 郑若骅引述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在香港法律周2021的活动致辞,表示市民必须学会理解和尊重并非他们所喜欢、或不符合他们认为正义所在的法庭裁决,因为法庭裁决应该由法律原则决定,而不是由社会的满意度来衡量。 read more
土地房屋问题困扰本港多年,现时公屋平均轮候时间长达6.1年。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3日)在一个电视节目表示,自己其中一个施政目标,就是令轮候公屋时间不再加长。他又透露。已有新想法增加房屋供应,包括涵盖土地来源及建筑方式,但并非革命性改变,有待与团队商讨,务实研究后才推出。 李家超重申,会提速建屋,举例或可将原本需时4至5年完成的项目,缩短至3年完成。被问到如果最终不达标会否有罚则,他说,最重要是解决问题,而非要加大同事心理压力,强调不会容许不干事的官员耽误社会时间,亦会要求领导发现问题及早介入,为前线执行政策解决困难。李家超又提到,会即时检视如何更好利用棕地及绿化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