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住客初确涉变异病毒株天水围天盛苑盛谦阁H座围封强检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社区先后出现Omicron及Delta两种病毒的隐形传播链。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今日(20日)下午在疫情记者会上公布,截至今日零时,本港新增14宗确诊,其中包括10宗本地感染;另有逾20宗初确多宗无源头。 政府晚上公布,由于今日发现一宗曾在天水围天靖街3号天盛苑盛谦阁(H座)居住的初步阳性检测个案,初步显示涉及变异病毒株,经评估后相关区域感染风险有机会较高,政府今晚7时起围封天水围天盛苑盛谦阁H座进行强制检测,受检人士须留在其处所并接受强制检测,政府目标是在明早约7时完成强检行动。 政府已经于「受限区域」内设立临时采样站,并要求受检人士于明日凌晨零时30分前接受检测。受检人士会获安排到采样站接受核酸测试,由专人以咽喉和鼻腔合并拭子采样。在所有人士有检测结果前,受检人士必须留在处所内,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政府会为行动不便的人士和长者安排上门采样。 read more

香港政府刊宪9名区议员议席悬空 8人属自行请辞
香港政府今日(28日)刊宪,根据《区议会条例》第26(c)条,宣布9位区议员议席悬空或将会悬空。当中梁耀忠因涉及前年8.18未经批准集结案、被判入狱8个月、获缓刑12个月。根据《区议会条例》,倘区议员被定罪并判处为期超过3个月的监禁,即丧失议席,故梁的议席由本年2月27日起悬空。其余8人均自行请辞。 自行请辞的人士当中,2人议席已悬空,包括参与去年揽炒派「35+初选」、涉违反《香港国安法》而现正被还押的张可森。他早前向民政事务总署署长谢小华递信,辞任区议员。姚跃生在涵盖区议员的公职人员宣誓规定修例法案刊宪生效前夕,以身体及精神状态不佳为由辞任区议员。 另外6名区议员的议席,包括林淑菁、周琬雯、马旗、黄润达、陈嘉言、司徒博文的议席将会于6月1日悬空。他们在公职人员宣誓规定修例法案刊宪生效前辞职,其中周以私人理由辞任,而林以家庭理由辞任。 资料来源:香港政府新闻处 read more

“港创汇”开幕 林郑月娥:港青赴湖北发展的桥头堡
今日(19日)是湖北省香港青年创新服务中心──“港创汇”开幕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9日)发表视像致辞,表示“港创汇”是湖北省首个由来自香港的商会和企业组织成立的青创服务中心,除了有完善的硬件设施之外,更有香港的企业家和商会会员,为青年朋友提供有关创业的专业意见和支援。 林郑提到,去年11月底到访武汉,见证香港与湖北省正式成立鄂港合作机制。在湖北省香港商会的周年庆典晚宴上,和赵海山副省长(湖北省副省长)、林华会长(湖北省香港商会会长)及其他鄂港机构代表一同主持了“港创汇”启动仪式。“港创汇”只用了短短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筹备工作,正式投入服务,对此表示敬佩和衷心的祝贺。 林郑指出,青年发展是鄂港合作机制中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本届政府尤其重视青年发展工作,大力推动香港青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非常高兴湖北省委、省政府认同我们这方面的愿景,明确支持香港青年在鄂创业,并同意将“港创汇”纳入“湖北省青创园试点园区”,让它能够享受与其他湖北青创园同等的待遇和政策支持。 林郑强调,相信“港创汇”将成为香港青年到湖北发展的桥头堡,为他们在湖北创业打开一片新的天地,也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鄂港合作机制涵盖金融、经贸、创新科技、文化、教育等13个领域、52个项目,是香港特区与内地中部省份建立的首个政府高层合作机制。期盼鄂港两地的人民、企业、商会和专业机构能够继续充分把握鄂港合作机制带来的机遇,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加强交流合作,互补优势,携手共赢,为新时代鄂港合作谱写新篇章。 read more

香港23个社区隔离设施入住率四成青衣设施逐步开放
香港新冠疫情严峻,目前全港共设有23个不同类型的社区隔离设施,提供约16000个房间或床位作隔离用途。保安局昨夜(6日)回应传媒查询,指各区社区隔离设施的入住率有高有低,整体入住率约为四成,当中青衣社区隔离设施共700个房间已安排入住,涉及约800人,稍后将陆续有患者获安排。 保安局指,各个社区隔离设施入住率有高低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需预留时间安排清洁消毒,以及需预留床位应付强制检测识别的大量确诊者等。保安局亦提及中央援建的青衣社区隔离设施目前运作畅顺,形容是新类型的隔离设施,因此会安排分阶段逐步开放使用。 保安局认为,尽快让一些没有病征或征状轻微的新冠确诊者入住隔离设施,可切断传播链,防止病毒在社区传播。政府昨日推出新服务,方便有需要人士利用直接专线联络消防处,以尽快安排他们入住隔离设施。保安局呼吁有需要人士尽快与消防处联络,以尽早获安排隔离,保护家人和社区人士免受感染,防止病毒蔓延。 read more

教局:关注私校其他收费正着手制订审批机制
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特别职务)何慕琪昨日(18日)在教育局网上专栏「局中人语」撰文指,除了审批学费外,教育局正就私校收取学费以外的其他费用,逐步引入一套涵盖不同范畴的综合申请及审批机制。 何慕琪指出,因应社会的关注及申诉专员公署的意见,教育局正就审批私立学校收取资本费、债券、提名权费等其他费用的事宜,制订全面涵盖不同范畴的综合申请及审批机制。教育局考虑到私立学校有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在建立有关机制时,会顾及私立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以避免过度影响私立学校的运作或发展计划,同时亦会从保障家长利益的角度作考虑。 何慕琪表示,在研究综合申请及审批机制的同时,教育局去年已就2020/21学年起收取其他费用引入过渡安排,私立学校须向教育局提交申请。教育局在考虑包括收费的目的及其用途,学校在收取其他费用前是否已咨询或通知家长,向他们清楚解释营运有关计划的理据及具体安排,以及是否有适当回应家长的疑虑等因素后,才会作出批准。 教育局提醒,家长在选择安排其子女入读私立学校或考虑参与学校的筹集资金计划时,应事先搜集有关学校的资料,包括了解营运有关集资计划的目的及理据,细阅计划的详情或合约条款,并向学校索取更多财务资讯,考虑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对学校持续营办是否充满信心等,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read more

香港疫苗通行证私隐问题惹争议 钟丽玲:私隐权非绝对权利
「疫苗通行证」昨起实施,措施有否违反私隐的问题惹起争议。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钟丽玲今日(25日)表示,在保障公共健康及保护个人私隐之间取得合理平衡的同时,私隐权非绝对权利。她又指处所负责人使用「验证二维码扫瞄器」应用程式验证访客的「疫苗通行证」过程中不会显示任何个人资料,而通行证收集的到访纪录已被加密,处所人员无法查阅等,强调不违反《个人资料(私隐)条例》任何规定。 钟丽玲表示,尽管「疫苗通行证」有助公共卫生官员进行接触者追踪工作,但鉴于通行证载有个人识别码、疫苗接种纪录或康复纪录等个人资料,使用者对私隐和资料保安方面有所疑虑,是可以理解的。 她强调疫情危机当前,在维护公众利益的大前提下,必须作出取舍。为了保障公共健康,生存的权利有凌驾性。在《香港人权法案条例》第5条所述,在公共紧急情况下,私隐权与众多权利一样可在「绝对必要之限度内」受到限制,有关限制同反映在《私隐条例》条文中。 就有关公众忧虑的私隐问题,她指经审视「疫苗通行证」的设计及功能,通行证符合《私隐条例》的相关规定。她又指出,当访客使用「安心出行」应用程式扫描场所的安心出行二维码时,萤幕上不会显示任何个人资料。 她重申,只有在不幸有确诊病人曾到访某处所的情况下,该处所负责人才须按部门要求将相关到访记录上传至政府的私有云端。同时只有政府授权人员才可通过加密管道查阅和进一步处理该等记录,以进行接触追踪等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保安风险已显著降低。至于到访记录只会在处所负责人的「验证二维码扫瞄器」应用程式中,暂存31天作防疫抗疫相关用途,及后将被自动删除。 read more

香港特区政府组五小组与内地对接抗疫李家超统筹
香港特区政府昨晚表示,为全速跟进第二次内地与香港新冠肺炎疫情专题交流会取得的共识和成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召开内部高层会议,并敲定五个工作小组的特区政府召集人,与相关中央部委和广东省政府代表对接,加紧落实具体工作,以应对本港愈趋严峻的第五波疫情。 林郑月娥表示,「中央一直是香港特区最坚强的后盾,在第五波疫情发生后多次向我转达了中央领导对香港市民的关切和对香港抗疫的全力支持,我谨代表特区政府和全港市民表示由衷谢意。负有抗疫的主体责任,特区政府定当竭尽所能,贯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以『动态清零』为目标,用好中央在抗疫经验上的指导和人力物资的支援,进一步提升『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能力。」 安排多位局长分管对接工作 林郑月娥表示,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亦大大超出了特区政府的应对能力。近日确诊个案数字暴升,检测呈阳性的市民须等候较长时间,才获安排进入隔离设施,情况极不理想,特区政府深感不安和抱歉。 她表示,政府除尽快启动与内地的工作小组对接争取以各种方法提升检测能力和隔离设施外,亦会马上推出纾缓在家等候接受隔离市民的焦虑的措施。 林郑月娥在昨日内部高层会议上,进一步安排多位局长分管各项与内地对接跟进的具体工作,分别为: (一)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将负责流行病学专家工作小组,会联同卫生署和医院管理局及本地专家与内地专家对接有关协助香港进行病理排查和分析工作; (二)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将负责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工作小组,包括统筹全港的社区检测设施及配套工作; (三)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将负责联系并配合内地援建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工作小组,包括在香港物色地点增设相关设施; (四)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将负责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小组,包括协调由内地供应大量快速抗原测试包、病床、隔离及治疗设施的家具、口罩、保护装备等抗疫物资有序到港,并分配至相关部门、机构及居民使用;及 (五)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将负责确保其他由内地供港物资供应工作小组,包括协调有关鲜活食物、蔬菜和生活必需品等的供港货运具体安排。 政府表示,各分管局长负责适时向外界发放信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负责统筹各工作小组制订和落实具体安排,向行政长官汇报,并按需要与内地机关再召开专题交流会。 read more

郑若骅:香港在中央的支持下才开启民主发展
香港律政司长郑若骅今日在网志帖文指,国务院新闻部昨日(20日)发布的《「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清晰地指出从历史而言,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从来没有民主,《中英联合声明》更完全没有提及普选。反之,香港特区是回归后在中央的支持下才开启了民主的发展。正如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岑耀信勋爵所指,英国并没有给予香港民主。 郑若骅表示,在回归前,香港的终审权在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而根据世界银行集团的世界管治指标,香港的法治指标在1996年只有69.85分。回归后,终审权按《基本法》属于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基本法》也保障司法独立;与此同时,香港的法治指标在1998年上升至82.5分,而且自2003年起更一直维持在90分以上。这证明「一国两制」及《基本法》巩固了香港的法治根基。 她指出,国家在1982年的《宪法》加入了第31条,为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奠定了法律基础。继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按香港实际情况,根据「一国两制」原则形成12条基本方针政策,让香港得以平稳过渡,顺利回归。 她称,作为筹备编订《基本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由59名内地和香港各界代表组成,实现了我们当家作主。而全国人大在1990年通过的《基本法》,确立了香港的民主发展,第45条和第68条定出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达至普选的目标。 她表示,经过了2019年的社会暴乱,中央为香港制定《香港国安法》,让我们重回正轨,再按照实际情况构建一套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完善后的选举制度既体现了爱国者治港,又展示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和公平竞争性的特点;既维护政权安全,又有利维护及实现民主权利;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加强协商民主。我相信立法会议员日后将客观理性地参与政策讨论,有助政府处理经济和民生问题,提高治理效能,推动香港进入良政善治的新时代。 郑若骅称,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联合国大会也多次在其决议内提到世界上「不存在一种单一的民主模式」,换言之,世界上并没有一种灵丹妙药适用于每一个地方。选举并非民主制度的唯一途径,协商、咨询也是民主形式的渠道。 郑若骅表示,大家必须紧记,中国共产党是「一国两制」方针和事业的创立者、领导者。骆惠宁主任在「国家宪法日」的网上座谈会已清楚说明:「不尊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忘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怎么来的,实际上就是否定『一国两制』的宪制根基。」 郑若骅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才是民主的真缔。国家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定下了香港民主发展的蓝图,并开启了香港民主的新纪元。 read more

林郑批官商合作遭抹黑令官员不敢有作为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16日)下午出席圣公会元朗东头「同心村」过渡性房屋项目祝福暨动土礼并致辞。她提到,政府与商界,特别是地产界的协商和合作往往都会被反政府或激进派人士大肆攻击和抺黑,令官员不敢有所作为。 林郑月娥指出,过往议会对官商合作采取「泛政治化」的立场,久而久之令官员有所避忌,不敢为提升施政、改善民生而有所作为。她表示,随着完善选举制度的本地立法工作完成,期望政府能切实提升管治效能。 林郑月娥说,「同心村」在2022年年中落成后,可以提供一共1800个单位,惠及数以千计家庭。她又提到,当局目前已觅得足以提供约15,000个过渡性房屋单位的土地和楼宇,其中56%由私人发展商提供。她强调,政府不会自满,未来会全速落成过渡性房屋单位,尽快为居住环境恶劣的家庭带来曙光。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六月十六日)出席元朗东头「同心村」过渡性房屋项目祝福暨动土礼致辞: 陈讴明大主教(香港圣公会教省主教长)、乡议局刘业强主席(新界乡议局主席)、Donald(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董事会暨执行委员会主席李国栋医生)、Raymond(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Thomas(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董事郭炳江)、Adam (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辉)、Jane(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总干事李正仪博士)、各位嘉宾、各位同事: 今日我非常高兴出席这个以「同心村」命名的过渡性房屋项目。 「同心」精神,贯穿了整个过渡性房屋政策。有别于庞大的公屋建屋计划,由提供土地、规划设计、交通配套、到建造分配都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但过渡性房屋需要民商官三方,「同心」协力、分工合作。以今日这个项目为例,面积约23万平方呎的土地由新鸿基地产,以名义租金一元借出、为期至少八年;圣公会福利协会负责兴建及营运;并由特区政府提供建造经费和由运输及房屋局辖下的过渡性房屋专责小组积极牵头推动,三者缺一不可。「同心村」在二○二二年年中落成后,可以提供一共1 800个单位,惠及数以千计家庭。 「同心」除了代表群策群力外,亦代表一颗从心出发、代入受众需求的「同理心」。在提供适切居所的同时,圣公会福利协会将引入首个在过渡性房屋项目应用的「康健八指标」,针对住户日常生活必须的八个方面,包括科技、健康、情绪、灵性、社交、环保、理财和就业,按这个指标提供服务,鼓励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建立自信,在身、心、灵各方面都得到照顾。主办机构亦积极「授人以渔」,为居民提供就业支援,优先考虑安排在区内就业,减少他们跨区工作的奔波及交通费的负担。 「同心村」设计宗旨是「以人为本」,村内设有公共空间,提供休憩、康体和儿童游乐设施,而且有一条10米阔的中央步道,方便居民多做运动,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建立居民间的连系。村内亦会有便利士多、生活用品借用馆和社区小厨等,并会举办节日活动,让「同心村」和邻近居民参与,推动社区共融发展。在照顾人的同时,这个项目设计亦顾及对附近湿地生态的影响,采用了植物作遮光屏障,避免晚上的灯光影响在湿地栖息、香港特有的「屈翅萤火虫」,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各位朋友,过去一段颇长的日子,政府与商界,特别是地产界的协商和合作往往都会被反政府或激进派人士大肆攻击和抺黑;往日的议会亦对官商合作采取「泛政治化」的立场,久而久之,令官员有所避忌,不敢为提升施政、改善民生而有所作为。随着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本地立法工作完成,我期望能见到特区切实提升管治效能。 事实上,过渡性房屋计划的推展对社会带来一定的启发。过渡性房屋专责小组的同事在过程中与业主、营运机构紧密联系,跟他们实地视察及商讨,协助进行初步评估,与各政府部门协调,再协助营运机构计算及申请资金等。这协作精神和团队的付出带来有目共睹的成绩,我们现时已觅得足以提供约15 000个过渡性房屋单位的土地和楼宇,其中56%,即超过一半,是由私人发展商提供;但我们不会自满,未来仍然会继续努力,全速落成过渡性房屋单位,尽快为居住环境恶劣的家庭带来曙光。 我在此特别感谢圣公会福利协会及新鸿基地产对过渡性房屋的支持和贡献,衷心希望「同心村」工程顺利,早日落成,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个富有同心精神和温暖的家。多谢大家! read more

李家超打第三针科兴疫苗吁市民把握机会及早接种
本港昨日开打新冠疫苗第三剂,优先组别人士、即免疫力弱的病人和有较高感染风险的人士,包括60岁或以上人士和长期病患者可率先接种。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今日(12日)下午到北角渣华道体育馆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接种第三剂科兴新冠疫苗。 李家超表示,感谢场内职员同心为香港抗疫出力,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肯定和鼓励。呼吁市民积极鼓励家人和朋友参与疫苗接种,护己护人。 李家超提到,越多人接种疫苗,防疫成效越大,越有利于香港社会。多项科学数据显示,人体内的抗体水平在接种新冠疫苗一段时间后会有所下跌,世卫建议特定人士可接种第三针,以更有效地抵御新冠病毒,特别是变种病毒。政府会视乎情况,尽早将接种第三剂疫苗的安排扩至其他群组。未曾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要把握机会及早接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