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Timeline Sidebar Right

Check out our Latest News!

10 月 2022

张炳良:修例风波及疫情拉开港星差距港须调整视野谋略

香港与新加坡瑜亮之争,由来已久。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教育大学公共行政学研究讲座教授张炳良今日(11日)在《明报》撰文,分析香港和新加坡近年的发展,指2019年修例风波与新冠疫情,拉开了两地距离,若要扭转格局,香港须调整视野谋略,重新认识地缘定位,活出一个多姿多采的香港故事。 张炳良分析,新加坡应对疫情的表现,由原本比不上香港,但到今年明显超前,展现判断力和领导力,香港则予人犹豫徘徊、要靠中央指示的感觉。回归以来,香港政商及民间心态趋向保守怕变,从前曾极端自信甚至自大,今天却自信以至自尊失落,常怨不及上海或被深圳取代,对大湾区缺乏领引其扩大格局、走入国际的大都会思维,仍停留于「内循环」心态。他又指,在中美对峙、世界进入「冷战2.0」的形势下,香港原本的地缘优势,变得尴尬及「两不讨好」,而新加坡正正看准香港的窘境。若要扭转格局,香港须调整视野谋略,重新认识地缘定位。 张炳良最后指出,香港过去10多年陷入社会撕裂、内耗排外、经济吃老本等冲击,不能只靠所谓宜居宜业优惠措施留人才、抢人才,因为新加坡能开出比香港更好的条件。因此与新加坡竞争,不单要讲好、更需活出一个多姿多采的香港故事。

香港警方发布新一期《安全社区期刊》 助市民识别及远离极端思想

近年,自我激化人士所发动的恐怖袭击于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令自我激化问题成为不少地区关注的保安威胁。警方近日发布第三期《安全社区期刊》,讲述有关自我激化的威胁及特征,并教育市民如何远离极端思想。 期刊中提到,自我激化的特征包括充斥不满及仇恨,思想变得激进,对周遭社会感到不满,将个人失败归咎于不公平,并选定某些目标作为发泄不满的对象;敌我分明,因拒绝接受相反意见而与他人发生激烈争执,将与自己立场不同的人视为敌人;建立使命感,因沉迷极端思想而建立强烈的使命感,认为利用极端手法追求其理念是个人责任;鼓吹极端暴力,将极端暴力行为合理化及英雄化,鼓吹思想相近的人以暴力手段达到共同目的。 至于如何远离极端思想?有海外研究指出,要防止社会自我激化情况恶化,除加强执法外,社区的支持及亲友的关心能有效纠正激进化问题及极端暴力思想。期刊建议,市民可多与别人沟通,以开放态度讨论事情,学习以多方面探讨消息来源,辨别真假消息,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其次,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提升自信和满足感。而如发现身边有人的思想出现趋向极端的现象,应坦诚倾谈,如有需要更可寻求专业协助。

涉盗账户整蛊梁振英子 前男地勤认不诚实取用电脑罪

母公司为国泰航空的香港快运,其电脑在2019年底疑被2名男子非法取用。他们涉嫌盗用前特首梁振英儿子梁传昕的登机帐户,靠害替梁氏一家购买逾3000港元的额外膳食及行李寄舱等服务。其中1人早前已认罪,被判80小时社会服务令。余下1名被告为时任香港快运外判地勤人员,他承认不诚实使用电脑罪,但否认妨碍司法公正罪。案情提及他入侵香港快运电脑,是为「放料」让同伴确认梁振英到机场的传闻是否属实。案件排期至明年2月7日开审,至于认罪部分的求情及判刑,亦一并押后至案件审结后再作处理。 今日应讯的被告郭尚文(22岁、地勤人员),被控于或约于2019年12月23日,在香港,目的在于使他本人或他人不诚实地获益,而取用香港快运航空的电脑。他另被控于2020年1月24日,在他被捕后,于警察调查过程中,对梁心和作出虚假的指控,以致梁心和被拘捕,意图妨碍司法公正。 不诚实使用电脑罪的案情指,2019年12月1日,梁传昕为他和家人购买香港快运的日本来回机票。及后香港快运的职员查核梁的资料时,发现有异常的服务预订,即24份膳食及5个存放行李许可,以及有恶意更改,即将用户名称改做「梁屎」等。警方调查后,发现被告案发时,没有权限之下登入同事的电脑,搜寻梁传昕的航班资料,再将相关资料拍照下来,并传阅在一个WhatsApp群组内。继而令同案另1名被告黎绍泓(24岁)登入梁传昕的乘客帐户,篡改资料及购买额外服务。被告被捕后,招认曾经拍摄并上传梁传昕的航班资料,但用意只是通知同伴,让他们确认梁振英到机场的传闻是否属实。

科大学者冀放宽载荷专家部分报名条件

国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上周四起正式接受报名,惟当局早前指暂未收到报名。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副教授于宏宇表示,得悉不少人有兴趣报名,但未能符合部分条件,希望当局放宽个别要求。 于宏宇引述相关要求指,工作经验要求至少博士学位,并对理工有一定经验,他指在读博士过程中项目研究经验至少有三至四年,希望稍微放宽经验方面要求。另外,他建议放宽让准备毕业的博士生有机会申请。至于视力要求,于宏宇认为若发生意外情况不能戴眼镜,相关要求降低机会较低。 于宏宇表示,香港近年着重投入资源发展生物医学、能源及人工智能等,与航天发展属同一方向,有助航天在本地以至整个大湾区发展。 有关申请人须符合多项要求,包括须为香港特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籍公民,其与家庭主要成员应热爱祖国、拥护「一国两制」方针、遵守国家宪法及香港基本法、无犯罪记录,并支持载人航天事业等。另外,申请人需要中英文综合应用能力较强,普通话亦要较好。男女不限,年龄原则上30-45岁。至于专业要求,则至少为相关领域博士学位,专业领域经验不少过3年。

何柏良:只要做好疫苗接种就毋须担心BA.2.75

「0+3」入境安排,自上月26日起已实施两星期,惟港府害怕被指「躺平」而懒理民意,坚拒落实「0+0」。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早(10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推行「0+3」后,确诊数字已横行一段时间,但重症个案下跌,根据数据分析,从医学角度而言本港有条件实施「0+0」。随着疫苗接种及感染人数上升,新冠病毒或会如同流感病毒般循愈变愈弱的方向转变。 有消息指,港府收到复必泰疫苗针对BA.4或5变种,研发的双价新冠疫苗加强针认可申请。何柏良表示,本港已接种两针或三针的市民,当中不少已长时间而未接种另一剂疫苗,相信部分人正等候双价疫苗。他建议政府最好在今年内、甚至本月内争取到双价疫苗来港,让相关长者优先接种,相信有助本港预防重症。 何柏良认为要应对变异病毒株BA.2.75,最重要是推动疫苗接种,而不是拖慢「0+0」检疫安排的推进。何柏良指,新加坡两个月前出现涉及BA.2.75的个案,当地过去28日相关死亡率约为0.02%,低于之前未出现这种变异病毒株时。他反而担心市民无所适从,感到已打齐疫苗仍然未能复常,因而产生接种犹疑。  

约九成起底讯息已移除 香港私隐公署:若不合作考虑禁用相关平台

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钟丽玲近日接受访问时表示,截至上月底,公署累计已向23个网上平台发出1252份通知,要求移除1.34万个「起底」讯息,当中九成已被移除,并落案起诉2人。她强调,如果有通讯平台无按专员发出的通知移除「起底」讯息,公署在无其他执法措施之下会考虑采取果断行动,封锁相关平台。 钟丽玲指,大部分平台相当合作,余下一成未移除的信息大多来自不太运作或很旧的平台。另外,公署至今共接获633宗有关起底的投诉,钟丽玲表示,有见到因政见分歧而起底的讯息已大幅减少,形容社会气氛有改善。 钟丽玲续指,有部分已移除的「起底」讯息会被人复制再披露,因此公署调查时要每个平台逐一搜证,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找出起底者。 钟丽玲说,有考虑禁用起底情况严重的通讯平台,表示相关技术绝对可行。不过她亦强调要视乎情况,考虑合理性及相对性,又指现时未到如此严重的情况,可透过其他执法措施达致公署期望的效果。

孔繁毅:复必泰二价疫苗值得引入效用优于初代

冬季将至,本港面临新冠及流感双疫夹击,Omicron BA.2.75变种病毒更可能在社区传播,政府专家顾问、疫苗顾问专家委员会成员孔繁毅今日(10日)在电台节目表示,BA.2.75变异病毒传染性高,有机会取代BA.4或5成为主流病毒,严重性与BA.5相若,同样主要是轻症及无病征,但很多证据显示BA.2.75的「免疫逃逸」比BA.5强。 他续称,本港新冠疫苗接种率高,混合免疫力强,加上大部分人口曾感染,就算接种第一代疫苗也有足够保护,主要是防重症及死亡,至于防感染,现时其他疫苗也未做到。对于政府收到BioNTech针对BA.4或BA.5二价疫苗加强针的认可申请。孔繁毅表示尚未收到相关章程,相信卫生署处理完相关资料后,会交给新冠疫苗顾问专家委员会审视。他指出有关二价疫苗加强针值得引入,初步数据显示二价疫苗对变种病毒有好效果,就像流感疫苗一样,病毒株可能未必完全脗合,但二价疫苗产生的保护力比第一代针对原始病毒的疫苗效果更好。 不过,政府专家顾问、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刘宇隆则认为,政府如果采购相关疫苗,是浪费资源兼不合时宜。他表示,不应纠缠于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更重要的是疫苗产生的T细胞反应,及早接种所需剂量。他指出,二价疫苗数据人类测试只是刚开始,而本港BA.2.75变种病毒感染将会上升,到时针对BA.4或BA.5二价疫苗已经「过气」,强调现时香港2款疫苗,已有数据证明可预防重症和死亡。   、、

陈茂波:认清自身优势及不足香港与新加坡比较毋须妄自菲薄

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早前发布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下跌一级至全球第四位。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9日)发表网志指,全面审视客观环境和因素,香港仍是充满机遇、前景亮丽。陈茂波认为,香港要认清自身优势及不足,透过策略部署及高效执行,做好制度、政策和宣传推广方面所需要的工作以巩固优势、补足短板,不断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陈茂波谈及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指香港总得分实际上增加了10分,比首两位的纽约和伦敦得分升幅为多,报告反映香港在银行、保险、专业服务及贸易等环节仍然拥有相当优势。他分析指,因疫情限制本港对外往还,也许影响了很多金融从业员对香港的总体印象,拖累了相关评分及整体排名。 有不少商界及金融界人士多拿新加坡与香港比较,陈茂波表示,香港一直在竞争中发展与成长,毋须妄自菲薄,也不用回避不足,只须实事求是、针对性地制定有效对策,进一步提升本港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陈茂波指,香港最大、最核心的优势在于是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并具有难以复制、难以取代的「一国两制」下超级联系人角色,这也是筹划香港长远发展的根本起点。他又指,香港的金融市场现时多项环节仍然表现突出、比较优势明显,加上新一届政府正采取更积极、更主动出击的发展模式,将为香港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和空间。 陈茂波相信,香港的未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他指,环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大,市场竞争变得更尖锐激烈,逆全球化带来变数,为香港未来发展带来挑战。不过他亦指,国家的稳定繁荣发展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最坚实后盾,同时全球经济重心西向东移,预期区内经济将继续录得较快增长,未来的比重将会进一步增加。此外,香港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基本法保障香港资金自由进出,也保障了港元的法定地位,联系汇率机制是香港货币和金融稳定的支柱。 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将于下月举行,陈茂波形容外界反映正面积极,期间不断有一些未收到邀请的国际金融机构主动查询。他表示,金管局将联同金融学院于峰会翌日,即11月3日,增办一场「国际投资对话」研讨会,主题为「投资于风云变幻时」,届时会邀请来自不同类型环球资产管理机构的多位重量级人物,让更多金融业界同仁及市民可以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