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建议增加机组人员检疫隔离日数
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副会长林纬逊在今日(30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Omicron变种病毒传播力高,若持续有多宗相关输入个案,带来的社区爆发风险将越来越高。
林纬逊认为,机组人员抵港后接受3日检疫隔离并不足够,数据显示,大部分个案在感染Omicron后超过5天,传染性可能稍为减低,如能将隔离日数增至5至7日会较合理,但亦要平衡实际可行性。
他又认为,需要继续收紧港口人员检疫安排,加强高危工种、例如机场员工的防感染培训等,市民亦应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副会长林纬逊在今日(30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Omicron变种病毒传播力高,若持续有多宗相关输入个案,带来的社区爆发风险将越来越高。
林纬逊认为,机组人员抵港后接受3日检疫隔离并不足够,数据显示,大部分个案在感染Omicron后超过5天,传染性可能稍为减低,如能将隔离日数增至5至7日会较合理,但亦要平衡实际可行性。
他又认为,需要继续收紧港口人员检疫安排,加强高危工种、例如机场员工的防感染培训等,市民亦应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昨日(22日)有消息指,警方国安处在旺角拘捕一名19岁女子,涉违反香港国安法第22及23条「串谋煽动他人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罪,正被扣留调查,被捕女子是「贤学思政」发言人黄沅琳。 警方本月20日在香港不同地区针对组织「贤学思政」采取拘捕行动,拘捕2男1女,为「贤学思政」召集人、秘书长及发言人,涉违反香港国安法第23条串谋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警方表示,不排除更多人被捕,全力调查该组织的资金来源及金主。 read more
《香港01》今日(8日)举办“2021经济高峰论坛”,政商要人云集,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发表主题演讲。李家超称2018年“黑暴”之前一年,本地生产总值(GDP)是28,350亿元,但他认为数字可以更好,归咎“有一股反力量每年都把数字拉低”。 他说这股反力量分别来自外部和内部,而中央连番施展组合拳,包括实施《港区国安法》等,填补国家安全漏洞。展望将来,李家超表示香港商机无限,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发展号列车”已经开动,对香港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018年GDP应更高:有反力量每年拉低数字 李家超表示,2018年是“黑暴”前一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是28,350亿元,他说该数字应该可以不止于此,认为“有一股反力量每年都把数字拉低”,而这股反力量回归开始慢慢滋生,一直存在,最后在2019年爆发出来:“这股反力量每年都把香港的发展、成就、生产总值拉低了。” 李家超认为,这股反力量是分别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破坏力量,而英国政府在回归前两年解散了收集情报的香港政治部,“等如拆走了山坡的护土墙”。他说,二十多年来外部破坏力量建立了一大批“代理人”,来自“教育、艺术文化、媒体及不同机构等,通过思想导引、价值观改造,开始浮现出社会表面”。至于内部破坏力量,李家超说“可以是外国在香港建立的‘代理人’,或思想上抗拒或反对中央的人”,指两类人以“两制”抵抗“一国”。 三方向努力:国安、经济、驳斥抹黑 中央实施多项措施,包括《港区国安法》和改变选举制度,李家超表示之后要向三方面努力。其一是尽早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也要打击恐怖活动、虚假讯息,维护网络安全,设立有效情报系统,同时执行防范、制止和惩治手段,以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死灰复燃,又表示要推动社会认识《宪法》和《基本法》。 其二,利用推动香港经济发展,包括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与世界接轨,而发展“北部都会区”则代表香港发展规划思维的蜕变。在“十四五规划”、大湾区以至前海方案等国家政策支持下,李家超形容香港的“发展号列车”已经开动,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其三,是要讲好香港故事,“做好舆论引导,驳斥黑白不分的政治抹黑”。 李家超演讲全文如下: 于品海先生、各位嘉宾: 很高兴今天可以参与《香港01》经济高峰论坛2021。感谢《香港01》在这个时刻——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及完善选举制度后,香港由乱转治,由治及兴的过程间,以及在本地疫情稳定下来的情况下——举办这个论坛,汇聚政、经、商、学界的翘楚,一起探讨香港未来的经济。 今次《香港01》邀请我回顾香港自回归后的廿多年,及展望香港的未来,这是个很有意义的思考过程,我多谢有这机会和大家分享。 回顾一下我们过去每年的生产总值,就拿2018年的数字吧,因为那是“黑暴”之前一年,数字是二万八千三百五十亿港元。我认为香港本来在2018年的生产总值应该可以不只二万八千几亿港元,因为有一股反力量每年都把数字拉低,这股反力量回归开始慢慢滋生,一直存在,最后在2019年爆发出来。这股反力量每年都把香港的发展、成就、生产总值拉低了。 这股反力量是分别来自外部和来自内部的破坏力量。 我先讲讲来自外部的破坏力量。简单而言,是外国为自身利益而一直培育及潜伏在香港的反力量,这股力量伤害我们的国家安全。伤害国家安全的外部力量在世界每个地方都出现,在香港未回归前,港英政府的年代,一样存在。当时香港在英政府的管治下,是为英国利益服务,英国的国家安全在香港是有体制的保护,当时港督是由英国政府委派英国人出任,政府设有政治部,人员最高峰时最少有三千人。政治部内有不少英国的秘密情报局人员,他们的目的是维护英国的国家安全。政治部在香港回归两年前解散,绝大部分人离开香港,所有资料、档案都被移走,即是说英国将维护英国国家安全的所有都撤走,部门、人手、资源、系统通通不留,这等如拆走了山坡的护土墙,漏洞暴露,不理会可能山泥倾泻的危险。 香港回归后,强调平稳过渡,希望繁荣局面可以维持下去,主调是Business as usual ,以不变为主。2003年,香港特区尝试就《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但失败告终。因此,在回归二十三年以来,香港在体制上都没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系统、人手和资源,更没有专门法律保障国家安全。香港特区一直以较为单纯的维持社会治安制度,去应对日益复杂及危险的国家安全风险,在这方面的危机意识不足、忧患意识不强,在世界时局及国与国的关系瞬息万变的环境下,没有重置被英政府拆走的护土墙,让漏洞暴露多年,外部破坏力量就借此机会不断渗透,蔓延及壮大起来。 因此,外部的破坏力量在过去廿几年一直潜伏在香港,虽然未必有大动作,但经过廿几年,透过不同的安全漏洞,破坏力量已建立了一大批“代理人”,力量渗入不同领域,包括教育、艺术文化、媒体及不同机构等,通过思想导引、价值观改造,开始浮现出社会表面。这股力量第一次的大型行动在2014年的“违法占中”显现出来,直至2019年的“黑暴”全面释放和爆发出来。当时社会受广泛破坏,大量汽油弹被投掷,纵火,大肆破坏地铁、店铺、公物等,社会运作受严重影响,人心惶惶,香港被推进深渊。这些都是源于外部的破坏力量。 那么,内部的破坏力量又是指什么呢?这股破坏力量来自香港内部本身,可以是外国在香港建立的“代理人”,或思想上抗拒或反对中央的人。这班人利用不同手段,削弱中央及特区政府权威,削弱市民对国家的向心。他们以“两制”,去抵抗“一国”。 这股内部破坏力量长年累月蔓延,在社会建立了抗拒内地的风气。社会不时出现东拉西扯的理由,动不动就反内地、挑拨中央与特区关系。中央出台与香港有关政策,都不时冠以“香港被规划”的负面标签。 纵使是一些优惠政策,破坏力量仍会大骂是中央“干预”、“插手”香港事务,他们不断作负面宣扬,歪理成河,例如以《基本法》是“香港宪法”为借口,来说中国《宪法》不适用于香港;又误导市民说自由不可以用法律规限,否则就是极权、不民主,更可所谓“违法达义”等等,颠倒是非;有议员更胆敢在立法会要求政府承诺,不就二十三条立法,公然要求政府违反《基本法》!破坏力量鼓吹抗中、抗内地,用侮辱性语言形容内地人,鼓吹歧视贬低,故意骚扰来港内地人,刻意丑化,制造与内地矛盾,挑拨反中,制造反内地意识。 这些破坏力量的一个活跃地方竟然是立法会,因此“拉布”频生,更不时有捣乱议会,肢体碰撞,立法进度龟速,故意拖延拨款申请,破坏政府效率,牵制政府的话语权。这些破坏力量,刻意拖慢、拖垮政府施政,破坏及阻挠“一国两制”的成功,营造社会不满情绪,阻挠了香港的发展。这不单影响经济,日积月累,更使很多社会问题包括房屋、贫富悬殊、青年发展等,变得更严重,矛盾变得更尖锐。 这廿多年来,特区遇到问题时,都抱着君子之心应对,忽略了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的急促变化,忽略了香港正是外国利用的一张国际牌。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经济和国力不断腾飞。一些国家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威胁他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鼓吹中国威胁论,近来更刻意制造针对中国的冷战思维。 应对外国插手破坏,加上“台独”的势力,中央施展了组合拳。首先于去年年中,制定《香港国安法》,建立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在特区设立中央驻港国家安全公署,设立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警队成立国家安全处;之后再于今年初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确保政治安全获得制度保障,有效遏止了破坏力量。 在中央连番施展的组合拳之下,香港迅速由乱转治,由治及兴。市面回复平静,社会重拾稳定和秩序,市民恢复正常生活。经济开始复原,增长和发展重新开始,今年首三季合计,实质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增长百分之七,今年首十个月的商品整体出口货值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26.7。 《香港国安法》不但把最迫切的国家安全漏洞填补了,更筑成了保护城墙,加上政府已着手就《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并将会尽早完成,这保护城墙将更稳固。完善选举制度把大部分的内部破坏力量防御了,立法会将不再是颠覆或削弱政府的场地,这意味着香港将会由破坏年代转变为建设年代,但这建设不是理所当然的,不是垂手可得的。因此,我们要更积极、更投入,最少要在三方面作更大努力。 第一方面是固本培元,打好根基。我们要继续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除了尽早完成二十三条立法外,亦要打击恐怖活动、虚假讯息,维护网络安全,设立有效情报系统,防范、制止和惩治的手段必须同时并行。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建立忧患意识及危机感,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死灰复燃。只有在万全的准备下,我们才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威胁。这不单是政府或个别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同时,我们也要推动全社会正确认识《宪法》和《基本法》,以了解特区的宪制基础。要建立拥护“一国两制”的社会意识,不应以“两制”抗中、抗内地。市民要明白,有国才有家,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维护下,香港才会安稳,人身安全才会受到保障。维护国家安全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人人有责,必须全民参与。 第二方面是自强不息,聚焦发展。我们要好好利用内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机遇和“一国两制”赋予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优势,全面恢复及强化经济发展。 《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种种数字和世界排名都说明了,香港继续是发展经济、贸易、金融、资金投资的首选城市,而香港在世界竞争力、世界数码竞争力、金融中心、营商环境、IPO(首次公开招股)全球集资额、法治、司法独立、国际仲裁和廉洁程度的相关国际排名,一直高踞前列;特区的政府效率在《世界竞争力年报》被评为世界第一。 香港机遇无限。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和亚太区国际法律和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地位;同时,支持香港建设四个新兴领域,包括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只要香港继续巩固金融、航运等四个传统中心基础,开拓发展四个新兴中心,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香港必定迎来更美好的将来。 香港是国际都市,国家的其他城市,难以取代香港的地位。香港有“一国两制”优势,与世界接轨,亦是国家的南大门。香港是国际文化的汇集地,拥有语言优势,良好基建,营商友善,低税和灵活多元的社会文化。因此,我们有两头列车,一头是融入国家发展的机遇列车,另一头是和世界接轨的活力列车。我们要用好香港的国内、国际优势去聚焦发展。在这方面,必须说的是今年《施政报告》提出的“北部都会区”,这个集居住、商贸、创新科技、基建、旅游发展和生态保育于同一区域,是一个创新又前瞻的计划。“北部都会区”将与维港都会区并肩前进,相映成趣,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北部都会区”标志着香港发展规划思维上的蜕变,以和内地积极融合取代过往曾出现的淡然态度。 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的自强不息精神下,香港必然能够巩固传统优势,开创“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至《前海方案》所赋予的多元发展机遇。香港的“发展号列车”已经开动,我对香港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第三方面是要正气凛然,讲好香港故事。每一个香港人都爱护这个家,都不会接受其他人破坏、抹黑香港。香港经历了2014年“违法占中”、2016年旺角暴动、2019年“黑暴”及外部势力插手破坏的一段长时间,外国和“台独”势力故意诋毁及丑化香港的形象,我们必须共同扭转这些不正确的形象,把事实讲出来,做好舆论引导,驳斥黑白不分的政治抹黑,正气凛然把香港的成功故事讲好。 香港的成功故事,要靠每一个香港人传扬到全世界。不论身处什么岗位,每一个香港人都应肩负这责任,主动和积极讲好香港故事,向全世界展现成功香港的现状和实况,展示一个自由、多元、包容和热情的成功香港,一个在“一国两制”下的成功香港, 一个发展无限的成功香港。 各位嘉宾,香港的命运,一直和国家紧密相连。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中,香港是贡献者,亦是受益者。回归后,香港与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尽管全球经济受到疫情的冲击,国家经济仍展现出强大韧力和活力,香港近水楼台,有国家作后盾,必须抓紧机遇,登上国家发展的高速列车,融入国家发展的蓝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香港几经波折,恢复了安定局面,一切得来不易,面对眼前庞大的发展机遇,我希望每一位香港人都把它抓紧,努力打拼,发挥力量,为香港的发展再创辉煌。 十多日后是立法会选举投票日,是落实“爱国者治港”,完善选举制度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必须积极投票,选出爱国爱港、有承担、有能力,为香港建设美好未来的立法会议员。 最后,我祝愿今日的论坛圆满成功。祝愿我们共同写出香港成功的新篇章,一起再创高峰!多谢大家! read more
据中新社今日(14日)报道,香港机场保安有限公司近日增添新成员,由专业领犬员队伍和10只搜查犬组成的「机场保安狗只行动小组」正式执勤,负责加强侦测爆炸品、枪械和弹药。 为加强香港国际机场对反恐工作的准备,警方警犬队自2020年底起协助机场保安有限公司成立「机场保安狗只行动小组」并为其提供了12周的爆炸品搜索犬培训,内容涵盖全球恐袭的趋势、恐怖分子施袭的手法和在机场应用爆炸品搜索犬的技巧等。 香港警务处、香港海关与香港机场保安有限公司的代表昨日签署三方合作框架,内容包括知识交流、使用狗只设施、进行联合演习、训练和行动,以及合作成立狗只繁殖计划等。 香港机场保安公司董事局主席、立法会议员卢伟国表示,国际上其他机场都非常着重防止爆炸品与非法枪械,新增搜查犬是因应机场保安所需。警务处和海关早已建立颇具规模的工作犬团队,经验丰富。搜查犬的工作相辅相成,三方合作可进一步提升机场保安。 据悉,位于机场禁区内、楼高两层的新犬舍已经启用。犬舍设有独立狗只休息间、梳洗护理和隔离设施,以及室内训练场地供狗只日常生活和活动。 read more
香港国际旅游展今日(18日)起一连4日在湾仔会展举行。今年有27个国家及地区参展,较去年增加约一半。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政府调整海外和台湾入境人士的检疫安排为「3+4」,并配合「红黄码」制度,期望香港旅游业能成功复苏。他指出,政府过去几个月先后暂缓航班熔断机制、调整健康申报系统,以及为抵港人士提供更多交通服务选择,以迎接海外人士入境。 杨润雄续说,本港M+博物馆、故宫文化博物馆去年起先后开幕,会继续发展文化古迹游和绿色旅游,期望文化、体育、旅游业三方面能相辅相成。 read more
香港贸易发展局今日(4日)委任张淑芬为副总裁,接替于昨日退休、服务贸发局37年的周启良,主管国际展览、电子商贸及相关业务。 贸发局总裁方舜文表示,张淑芬对大型会议展览有丰富经验,在贸发局各个领域的工作经验及视野,让她得以协助香港中小企,应对种种艰难挑战,捕捉新机遇。方舜文又代表贸发局,感谢周启良的贡献。 张淑芬之前担任贸发局助理总裁,曾主管30多个在港举行的国际展览,当中多个为亚洲或全球最具规模的同类展览。张淑芬于1990年代加入贸发局,曾出任展览事务部总监,亦曾任刊物及电子商贸总监,管理网上商贸平台及超过20份专业产品杂志和行业特刊。 read more
港穗双城图片展览香港站今日(13日)揭幕,在中环交易广场展出香港及广州两地逾300张图片及展品。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视像致辞时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及跨境基建,例如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让香港及广州两个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关系更加紧密。 林郑月娥指,港穗两地在金融、创科、教育、跨境基建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从未间断,包括香港科技大学于广州南沙的建校项目,预期将于明年中落成并于9月开课,将深化两地在教研、科技成果转化及学生交流等方面合作;香港科技园公司与香港科技大学在今年8月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南沙建立孵化基地,促进两地为大湾区培育更多创科企业。 林郑月娥提到,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已于2018年8月开幕,实现开拓性跨境马匹检疫及运输安排,水平备受世界认同,最近两地亦签署《粤港马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和《关于共同促进穗港赛马产业发展框架协议》,进一步推动马产业合作和发展。 此外,林郑月娥说,香港将与广东及澳门在2025年共同承办第15届全国运动会,港府会与中央有关部委、广东省及澳门紧密合作,共同筹备一个“简约、安全、精彩”的全国运动会。 read more
立法会今日(16日)首次以视像方式举行大会,就2021年施政报告作无约束力的议案辩论。昨天因家中外佣确诊主动回家进行自我隔离的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今日以视像方式出席会议,并向立法会报告特区政府的抗疫工作。 李家超表示,政府一直坚持「外防传入、内防扩散、动态清零」为目标,成功压止第一至第四波的疫情,第五波疫情由上年12月底开始,Omicron传播力极强,短时间内感染人数急速上升,发展大大超出特区政府的承受能力,包括检测力、隔离设施的数量及对治疗确诊者设施的负荷能力,带来莫大的压力,此外更一度出现跨境货车司机的确诊,影响本港的蔬菜供应,令价格出现波动。他表示已即时与内地部门沟通情况,并获广东省、深圳市协助作出适度的安排,尽可能不影响香港的鲜活食品的供应。 李家超指出,因应第五波疫情,特区政府已作全面应对,多管齐下围堵病毒,提高社区、污水检测能力,加强个案追踪,对外则采取更严谨性航班熔断机制,禁止9个疫情严峻的国家来港,做好「外防输入」政策;「内防扩散」方面,政府已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关闭表列处所及限制堂食,以阻截社区扩展情况,并加强疫苗接种比率至人口的84%。随着疫苗通行证的推行,预期疫苗接种率将继续提高。他形容政府的行动是疫情以来史无前例的快速、果断。 李家超说,特区政府已成立五个工作小组,与内地对接抗疫工作。他表示,内地与特区都知道「快」的重要性,双方都会以「实施一项、执行一项、推出一项」为目标,尽快以阶段性将有关工作执行到位,相信很快见到相关事项逐步落实。 李家超说,随着内地援港人手及资源陆续到位,特区政府将有更大能力扩大检测范围及目标,阻截传播链,为确诊者提供有效治疗,政府会以动态清零为目标,让市民早日回复正常生活。 他强调,抗疫需要全民参与,全社会必须认清病毒是唯一敌人,要将精力放在建设及加强抗疫能力,不分化、不内耗,共同团结及调动各方资源,相信必能胜利。 李家超续指,特区的检测工作涉及人力及物力,政府只能以精准针对性的原则将有限资源运用,围封强检中为超过15万人进行检测,发现个案525宗,比率远过于一般社区检测,政府并尽力提高检测能力由过去的每日10万次至2月的20万次,随着马鞍山的火眼实验室投入服务,预期3月将可提升至30万次,虽然政府采购自行检测包以作辅助,可是整体检测能力仍未足够。 李家超指,政府会尽最大努力管控疫情,今波疫情以来共实施104次围封强检行动,进行超过15万次检测,当中发现525宗确诊个案,占整体0.34%,成效远高于先前的普及社区检测,指现时方法是在检测能力有限下具效益的做法,随着火眼实验室启用,特区检测能力到下月提升到每日30万次。 考虑物资不足的问题,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已向中央提出请求,并获中央快速回应,中央将为香港派内地专家协助香港进行病理分析工作,提升香港检测能力,协助建设检测及隔离设施,提供快速抗原测试套装、病床抗疫设施及抗疫物资的供应。他表示,随着内地援港人手陆续到位,政府将有更大的能力抗大检测范围及目标,以做到有效的及早发现、围堵、隔离及有效的风险评估工作。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3/585430dbd46c37dba483871653939da0.mp4 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续失控,多区出现抢购物潮,不少超市食材已被尽扫一空。为提高供港物资运输能力,保障深港跨境货物运输稳定,深圳市政府筹划铁路援港班列开通。今日(3月2日)经铁路运抵香港。首班列车共有9个货卡,早上由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出发,内有保护衣和快速检测包等物资,至今午前抵达港铁罗湖编组站。 特首林郑月娥今午赴罗湖迎接首批物资抵港,她接受传媒访问时提到,本港疫情严峻,大批跨境司机因确诊或隔离而未能负责陆路运送物资。今次首班“援港专列”将为本港提供医疗用品、鲜活食品、日常用品等助港人抗疫。林郑又提到,香港目前可从水、陆两路方面从内地获得物资,强调本港物资充足,呼吁市民以平静的心态对抗疫情,毋须抢购物资。 另针对各界关注的全民检测,林郑表示相信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多次进行全民检测,以达到“清零”的效果。不过,她认为全民检测前,当局必须先仔细规划,令整个检测可彻底、快速、有序及有效进行。她希望在全民强检的同时,能大幅减少人流和感染风险,避免此前强检各社区出现排长龙的情况,如有确诊个案要隔离就尽早安排隔离。 林郑又强调,全民检测并不会影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运作。另就网传全民禁足一事,她表示部分地方此前采取全城禁足或封城抗疫,但香港一定不会采取上述有关做法,并重申政府昨日(3月1日)在新闻公布亦有提到,任何全民强制检测措施,即使有部分限制市民外出活动,当局亦一定会照顾到或让市民自己照顾到日常生活所需。 至于在昨日已交付的青衣方舱医院,林郑表示已有首批患者入住及隔离,而政府未来仍有至少7个土地将用作社区隔离设施,而前新田购物城将成为第2个落成及启用的社区隔离设施。不过,林郑指全民强检后最理想的方案,是将所有确诊者及密切接触者送至隔离,但按照本港目前每天数以万计的新增确诊,难以全部移离至社区隔离设施,所以政府须咨询卫生专家意见后调校有关措施,包括确诊者须居家隔离,强调政府将有效安排及分流。 香港政府早前表示,过去数天,运输及房屋局联同港铁、业界及相关政府部门,就使用港铁罗湖编组站作为铁路货场的操作进行研究及测试,并与内地当局于昨日下午安排一列空载列车到港测试,过程顺畅。除了经铁路,165万支核酸检测试剂等防疫物品和民生物资共计748吨,昨日亦在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经驳船驶往香港。为此,香港特区政府特别感谢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铁路广州局积极支持和配合。 另外,香港政府亦正与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加快推进在香港设立非鲜活食品及其他货物集中接驳点的安排,并计划在首阶段使用香港国际机场货运设施、葵涌货柜码头,以及屯门内河码头作为临时货物接驳场。 除了铁路货运,政府亦正与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加快推进在香港设立非鲜活食品及其他货物集中接驳点的安排。计划在首阶段使用香港国际机场货运设施、葵涌货柜码头,以及屯门内河码头作为临时货物接驳场。并已于今日由内地派出货车测试路线,过程顺畅。有关临时接驳场预计本周内可陆续投入运作。 据报道,自2月24日供港跨境铁路货运列车项目启动后,深圳迅速成立以深圳市轨道办、市港澳办、市口岸办、广铁集团、深圳海关、深圳边检等多部门为主要成员的工作小组,与港府相关部门和港铁公司积极沟通,调动一切资源,研究制定完成铁路援港班列运输方案和防疫工作指引,完成货场配套设施搭建。 深圳海关立即制订供港物资跨境铁路列车开行保障方案,研究列车及司乘人员、装载供港物资申报、监管、检疫的最优方式,通过“提前集货、专人盯单”作业模式确保通关效率,梳理列车进出境流程,逐项在平湖南铁路场站多次开展运行前现场推演,确保监管作业现场安全防护流程完善、配置到位。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3日)出席香港与东盟的峰会时表示,香港已再次站在世界的舞台上,门户开放,金融体系稳健,加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东盟国家与香港的未来发展合作,将会带来更大利益。 李家超说,近3年疫情打乱了包括香港在内的全球经济及社会活动,但他现在可向外界说明,香港已重返国际舞台,自己昨日出席在港举行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时,已向与会者说明此点,香港的金融体系保持强劲及稳健。他强调,当中原因是背靠国家支持,香港成功落实「一国两制」,透过国家的联系,香港与东盟国家维持长久良好的商业伙伴关系。 李家超又说,香港作为连接世界和内地的桥梁,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会为成员国带来重大经济价值。他指,RCEP中15个成员国是本港的主要贸易伙伴,占本港2020年的商品贸易的7成服务贸易及5成投资。而东盟是本港第二大的贸易伙伴,去年与香港的商品贸易超过160亿。他说,《施政报告》提出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期望有更多东盟国家的企业落户香港。 read more
第六届香港海运周明日揭幕,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今日(19日)发表网志,指活动向世界展示香港这个亚洲国际都会「回来了」、正有序复常。 林世雄表示,过去两年,全球航运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新冠肺炎、全球供应链受阻、通货膨胀压力和增长放缓,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俗语有云「最强的风暴造就最好的水手;最强的游戏造就最好的玩家」。他称,有信心,即使面对再大的挑战,有150年历史的香港航运业都能够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国家支持,排除万难,再攀高峰。 林世雄提到,为进一步推动本港海运业,鼓励更多本地和海外公司在香港的发展,特区政府会积极推行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措施,以支援港口发展和提高港口效率。政府还将积极发展和巩固香港作为高增值的海事服务中心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转运中心的地位。 在促进高增值海事服务方面,包括船舶注册、船舶融资、船舶管理、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和仲裁服务等,特区政府在现有的船舶租赁公司和船舶租赁管理人优惠制度的基础上,于2022年7月为船舶代理、船舶管理人和船舶经纪人推出新的税收优惠。 此外,为了加强对居住在海外的香港注册船舶东主的服务,特区政府自2019年起在悬挂香港旗帜的船舶经常到访的地区设立了香港船舶注册处区域服务台,包括伦敦、上海、新加坡、悉尼、三藩市、东京和多伦多。香港船舶注册处拥有2400多艘船舶,总吨位约1.28亿吨,以总吨位计算香港是全球第四大的船舶注册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