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简约公屋将冷冰冰的数字变成安居之所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8日)在一个经济高峰论坛致辞时表示,过去一年香港的局面大致保持稳定,市民生活和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和经济开始动起来、活起来,但破坏力量仍然潜伏,未有放弃,尤其是外部势力。香港社会各界要保持谨慎和警惕,共同维护这个得来不易的稳定局面,因为先有稳定才有发展,有发展才可让经济活起来。 李家超说,追求优质居住环境是每个人的期望,但长期轮候公屋的市民、尤其是「劏房」户居住环境很不理想。政府破格创新推「简约公屋」,以缩短超过一半建造的时间建设三万个「简约公屋」单位,让居住于「劏房」或环境差的家庭提前至少一年上楼。很多人以不同数学方式去计算「简约公屋」是否物有所值,用不同的考虑因素、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建造费用。但这些冷冰冰的数字,没有计算每天在厕所门口吃饭,厨房和厕所差不多在同一个地方,每日和木虱、蟑螂一起住,小朋友未坐过沙发椅,做功课没有桌子的艰苦。如果由住在这些地方的人去计算,我相信他会把他的艰苦计算在内,因为他每日生活在这些困难环境中,是有血有肉的每日经历,他不是旁观者,未必认同这些冷冰冰的数字。 李家超指出,每年我们花在社会福利的过千亿元,就是要帮助市民脱困,解决他们的艰苦,这就是今次「简约公屋」想处理的「脱困数学」。「简约公屋」代表和基层站在一起,代表要解决居住于艰苦环境的破格创新,代表轮候公屋时间由六年减至四年半,代表缩短了轮候时间的一年半中的一年,代表给予市民一个以前没有的选择机会。解决苦困的方程式只有实物,真的把房屋建成和真的投入合理所需的资源,才能将冷冰冰的数字,变成真的安居之所。

麦美娟:「关爱队」试行不会以年计需要时将招募义工

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发表施政报告,提出将在全港18区设立「关爱队」,荃湾和南区会于明年首季率先成立。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今日(5日)表示,于荃湾和南区率先推行是因为两区有低密度住宅到劏房等不同类型住户,可以收集更多服务经验。 麦美娟表示,如果试行顺利,就会按各区情况,逐一推展关爱队,强调试行不会以年计。她表示,每区预计会有十多队关爱队,服务范围由一个屋苑到数条屋村不等,每队约有10至12人,有需要时再招募义工。

香港政府推「共创明Teen」计划 教育界冀友师接受培训

政府将推出「共创明Teen」计划,扶持弱势基层初中学生。香港辅导教师协会主席、中学校长何玉芬今日(23日)表示,过去十多年,当局亦有类似计划,希望了解今次与以往的计划资源会否重叠,又关注参与计划的学生会否被标签化,例如参与计划即代表学生住在劏房等。 何玉芬在一节目上说,计划的友师亦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尤其应就年青人的心态及情绪等方面进行多些了解。她认为,跨代贫穷不是单靠一个活动就能解决,亦需要社会政策配合,给予年青人多元机会及对未来的期望。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总主任黄和平在同一节目说,计划为期一年并不足够,需要时间让导师与学员建立友谊关系。他又说,2000个学员名额亦不足够,建议考虑部分参与计划、但未能获安排导师的学生,同样可获得现金支援。 据了解,「共创明Teen」计划优先取录居于劏房的中一至中三基层学生,学员名额2000人,每人可获1万元财政支援。每个学员可配对一名义工友师,友师会以个人经验鼓励学员,并协助规划学员未来的个人发展。

陈国基访劏房家庭冀「师友计划」助基层学生开阔眼界

政府早前宣布成立「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由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领导,计划为2000名居于劏房或基层家庭的初中学生,推行为期一年的师友试验计划。陈国基今日(18日)在社交网站发布探访劏房家庭的短片,他说,虽然部分基层学生的眼界,或受到家庭条件的局限,但这绝非不可逆转的困局,只要给予机会,相信他们一定能振翅高飞,迈向目标。 短片中,陈国基前往葵涌一间劏房探访住户陈妈妈和她的女儿丽纱。就读初中的丽纱平日要坐在床上做功课,亦较少离开社区,她说,日后希望做医生或警察。陈国基指,「师友计划」的导师未来会教导读书方向,帮助开阔眼界,希望学生可以冲破现有的家庭环境发展。

香港疫势未受控 政府指5类人士不适合居家隔离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昨日新增5020宗确诊,单日确诊时隔4月再破5千。政府今日(5日)表示,确诊患者需要进行隔离,以防将病毒传播给别人。对一些人来说,居家隔离是其中一个做法,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家中进行隔离。 政府指,以下是一些不适合在家隔离的例子: 不能自行安排有效监察个人健康状况及确保在出现情况恶化时立即求医的的高风险人士; 需与非家庭成员共用煮食或洗手间设施,例如居住在劏房、多人同住的板间房、宿舍床位或笼屋; 家中未能安排独立房间让确诊人士进行家居隔离; 家中未能安排一个确诊人士专用的洗手间; 有其他同住成员未确诊但属于高风险人士,而该高风险人士无法迁离; (高风险人士包括:70岁或以上、5岁或以下、怀孕28周或以上孕妇、免疫力弱人士) 政府强调,会安排不适合居家隔离的人士在适当的隔离设施进行隔离。

香港政府主动巡查劏房滥收水电费议员促加强宣传及执法

劏房租务管制条例实施逾半年,差估署与水务署将主动巡查了解劏房户有否被滥收水电费。立法会议员郑泳舜则表示,希望政府与地产物业监管局合作,向租客加强宣传及加强巡查执法。 郑泳舜引述差估署数据指,过去3至4个月共发现500宗违规个案,惟劏房租务管制条例实施逾半年来仅有一宗检控个案,质疑执法力度不足。他表示,滥收水电费问题仍然严重,不少业主仍然对租管条例不清楚。 香港业主会会长佘庆云则认为难以计算每户费用,相信如果租户遭滥收费用,可依法例控告业主。他不反对劏房户安装独立水电表,但担心单位未有合适位置,可能不获电力公司、法团批准安装。

陈国基:下月公布解决跨代贫穷计划详情先协助住劏房初中生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30日)到访深水埗区,探访基层家庭,与当区地区领袖及区内居民会面,就新一份《施政报告》听取市民意见。 李家超早前宣布宣布成立4个工作小组,其中包括政务司司长领导的「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今日陪同李家超落区的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解决跨代贫穷计划仍在研究,下月会公布详情。首先会协助住劏房的初中生,为他们寻找具质素的导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除了生涯规划,亦会教导他们理财技巧。 陈国基指出,解决跨代贫穷计划是个深耕细作的工程,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但有信心计划方向正确,会进一步推展帮助更多人,希望计划能做到官商民合作。

何永贤:香港觅地不足令公屋轮候时间较长停止升势有一定困难

香港公屋轮候时间续创本世纪新高,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公屋时间已攀升至6.1年。房屋局局长何永贤今早(23日)电台节目承认,由于政府觅地不足,令公屋轮候时间愈来愈长,要停止升势有一定困难,难以期望轮候时间一下子回落,当局未来希望利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及利用设计及建造合约模式,加快公屋建设。他又指,政府会继续丰富置业阶梯,未来落成的绿置居细单位比例将会减少,但不会完全停建,希望为上车买家保留选择。 何永贤指,会善用其建筑师及在建筑署兴建防疫设施时的经验,,包括利用新建筑技术、促进厂房和地盘同时制造建筑配件、利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及协调跨部门工作等,加快兴建房屋速度。他指出,以往房署较少使用设计及建造合约模式,认为可将两个元素放在同一合约,建造地基时同时进行上盖及平台等设计。 对于行政长官李家超提出的「公屋提前上楼计划」,让基层入住配套未完善的公屋,以压缩1年轮候时间。何永贤表示,对居住环境欠佳、尤其住在劏房的市民而言,越快上公屋越好,若市民日后获安排入住设施延后落成的公屋,政府会考虑提供短期交通路线等支援。另外,政府提出成立「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会在本届政府上任100日内,提交初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的建议,何永贤指小组正在想方法增加公营房屋供应,会尽快向社会交代。

陈国基:设“师友计划”助初中生跳出跨代贫穷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早(6日)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宣布会成立4个工作小组,由司级官员带领处理跨代贫穷、土地房屋供应、公营房屋项目和地区事务。4位正副司长会后会见传媒,其中一个是由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带领的「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陈国基表示,小组第一阶段计划为2000名居住劏房的中一至中三学生,配对义务师友、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提供财政支援。 义务师友将与同学分享人生经验、安排他们参观、做工作影子计划等,以开阔他们眼界,增强自信心、培养正确理财观念,以正向态度实践人生目标。陈国基称,师友可以教学相长,加强官民合作互动,促进社会共融。他表示,未来会检视成效,社会福利署会先展开工作,并向相关委员会简介,届时会有不同大机构参与,资助额方面则由导师为学生度身订造。行动小组将完成第一期计划后检视成效,并加以改进。小组由劳福局社会福利署支援,稍后会向扶贫委员会简介,征询委员会意见。至于由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带领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则将于下星期展开工作。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及副司长黄伟纶,则主责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与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被问及与上届政府的土地供应督导委员会有何分别,陈茂波指新设立的小组涉及范围会更阔些,部门更加集中,除公屋外,会关注私人房屋,未来10年增加预测及透明度,甚至检视社区设施需要及商业用地等。  

陈帆: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动过渡性房屋已有逾2万个单位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今日(28日)发表网志,指香港房屋问题令人揪心,觅地建屋是治本之道,经过政府多年努力,现时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足够兴建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可满足未来十年30.1万个公营房屋单位的需求。 而另一方面,为了协助及纾缓居住在不适切居所家庭的生活负担,政府已推出「现金津贴试行计划」和「劏房租务管制」,纾缓他们的财政压力和保障劏房租户。 此外,政府一直积极推动过渡性房屋,至今投入服务的单位已超过5200个,连同已动工、已招标、已启动前期工作的过渡性房屋及深入硏议中的项目,已有逾2万个单位。

林郑:大埔「乐善村」过渡屋项目明年落成可提供1200单位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29日)出席大埔「乐善村」过渡性房屋项目动土礼时表示,项目在明年年中或之前完成后,将提供约1200个单位。林郑月娥指出,大埔「乐善村」是首个兴建在绿化地带上的过渡性房屋项目,这亦正与她在今年《施政报告》提出,绿化地带的生态价值较郊野公园低,可以进一步检视其发展潜力,加快土地供应的方向不谋而合。 处理住屋问题方面,林郑强调,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决心。当局不但竭尽所能供应土地,亦同时需要突破思维,用好现有未能发展长远房屋的土地与房屋资源,不放过每个改善市民生活的契机。 林郑月娥表示,曾在《施政报告》提出,在原先承诺提供1.5万个过渡性房屋单位的基础上,额外提供5000个单位,令未来数年的整体供应增至2万个,相关资助额也会由83亿元增至116亿元。至今为止,运输及房屋局已觅得可提供约1.6万个过渡性房屋单位的土地,约2000个单位正在营运;逾4400个单位的项目正动工兴建;另外大约10300个单位的筹备工作亦已展开。 林郑月娥认为,解决房屋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期望社会人士有机会亲眼看看部分劏房的恶劣生活环境,以及基层住户,尤其是小朋友,在生活获得改善后由心而发的喜悦。她表示,本港现阶段仍须依赖过渡性房屋,以纾缓基层市民的生活压力,指过渡性房屋承载基层人士对改善生活的期盼,希望社会各界支持。

陈帆:市民住劏房有不同原因难定“告别劏房”时间表

政府《长远房屋策略》周年进度报告披露,全港居于环境欠佳单位住户达到12.7万户。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今日(9日)在一个电视节目承认数字有增加,但指市民租住劏房有很多原因,政府难以定下“告别劏房”时间表。 陈帆指,市民租住劏房有不同原因,有家庭因为收入不足而被迫住劏房,亦有市民因为想住近工作地点而住劏房,因此不能一一处理。他强调政府已采取多个措施,纾缓市民住屋困难问题,包括兴建过渡性房屋、提供轮候公屋津贴和推行劏房租管,长远要继续觅地建屋和造地。 被问及公屋平均轮候时间是否会“破6”,陈帆承认轮候时间存在挑战,当局会加快建屋和编配工作。

探访基层陈茂波称土地房屋是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多名特区政府官员趁国庆日落区探访,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10月1日)探访住在劏房和公屋的家庭,向居民送上水果,并与他们包水饺,其间居民谈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及住屋带来的压力。 陈茂波将整个行程拍摄成短片,之后放上Facebook。在片中,他与其中一名劏房户表示,政府会加大力度增加房屋的供应,又指大家若上到楼,整个生活环境及质素将会「争好远」。陈茂波又在fb发文指,土地房屋是香港社会面对最尖锐的矛盾点,也是特区政府必须全力解决的头等大事。他强调,人民才是一切发展的中心,政府会无惧困难,全力以赴。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在社交平台发文指,下午到深水埗及长沙湾,探访劏房户及公屋住户,指将竭力增加公营房屋的供应,亦透过过渡性房屋、现金津贴、劏房租务管制等措施,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援助及服务,为劏房家庭提供支援。

陈帆国庆日落区探访称竭力增加公屋供应

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国庆前夕走访慰问本港多区基层人士,探访笼屋户期间,表示必须加大力度解决住房问题。事隔一日,负责房屋政策的运房局局长陈帆,便与立法会议员郑泳舜,一同前往深水埗探访基层,包括新来港以及单亲综援家庭。 陈帆下午先去到深水埗,和立法会议员郑泳舜探访了两个劏房家庭,了解劏房租务的最新情况。陈帆就居住和日常生活与市民交流,感受到劏房户对公屋的期待,亦高兴听到政府新推出的现金津贴对纾缓劏房家庭的财政压力有帮助。随后陈帆又去到长沙湾村,了解屋村管理,跟居民聊天,探访一位住在公屋的80多岁独居长者,听他分享居于劏房的困难和迁进公屋的喜悦。 陈帆接受记者追访时表示,会加大力度增加房屋供应,包括增加公共房屋和过渡性房屋,“我们会尽量做”,又希望劏房租务管制能顺利通过。被问及今日是否因应骆惠宁而落区,陈帆则指特区官员过往都会与地区人士、志愿机构、商界等探访劏房户,以了解劏房户情况提供适切援助。

中联办落区反映中央重视基层声音 吴秋北:是港人之福

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昨日再次深入基层,先后走访慰问香港渔民、创业青年、社区居民、临街商舖和笼屋住户,传递中央对香港基层民生的关心关注,听取意见建议。工联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吴秋北指出,中央如此重视基层声音,实在是港人之福,相信将来在制定涉港政策,支持香港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吴秋北在社交网站发文称,骆主任昨日带队,领导们亲身来到社区,走入基层,探访小商户,劏房租户,考察青年创业基地,慰问老人,与市民亲切交谈;事实上,这一幕并不陌生,去年此时,骆主任也是下基层,带出中央高度关注香港市民住房问题的重大信息。 他说,今年港澳办夏宝龙主任更是明确表达,盼望 2047年,香港要告别劏房。他说,中央领导始终将港人福祉挂在心上,安居方能乐业,解决居住困难,是头等大事,是20几万劏房户最迫切的期盼。“今年骆主任再度落区探访劏房户,足见中央对此重视程度,令人感动。” 落区规模是回归以来最大一次 他续称,上月初港区全国人大政协深入基层,现在骆主任亲自率领中联办领导班子探访市民,将落区的重点放在基层,活动规模是回归以来最大的一次。中央领导向来重视社会各界代表的意见,现在更进一步,直接听取基层市民意见和声音,这既体现中央对港人的重视,也是中央和港人关係更紧密,更融合的象徵。 他提到,知道在内地的公务员队伍中有这样一句话——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他说,中央领导身体力行实践这种为民服务的精神,堪称表率;如此直接、近距离的体察民情、把握民意,当然可以刚好的为市民服务,而这也是中联办重要的职责之一。 他指出,中联办作为中央驻港四大机构之一,具有宪制责任和意义。多一些与市民的直接互动,特别是基层市民,青年群体,这将有助于香港发展更乎合实际、满足民众所需,社会更加和谐安定,市民纷纷表达欢迎和肯定。中央如此重视基层声音,实在是港人之福,相信将来在制定涉港政策,支持香港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同样也会对督促特区政府提高治理效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施政理念,有重大影响。新的政治格局是中央主导,“爱国者治港”,所以我们有信心香港的未来越来越好,青年发展、普通市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骆惠宁走访「笼屋」住户:耳闻不如目睹感到心里很沉重

国庆节前夕,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今日(30日)看望了几位住在九龙旺角的「笼屋」住户。不足19平方米的空间,分为4个仓,共11个床位对外出租,平均一人不到2平方米。骆惠宁表示,耳闻不如目睹,20万人的居住条件如此挤迫,确实让人感到心里很沉重。骆惠宁说,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必须加大力度来解决香港的住房问题,这既是中央的关切,也是香港市民的期盼。 骆惠宁说,香港解决住房问题,虽涉及土地、规划、投入等具体问题,但最根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只要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体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