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培训局推“爱增值” 计划可支援2万人提升技能

新冠疫情打击本港经济及影响就业市场,政府再度委托雇员再培训局于下月1日推出第6期「特别.爱增值」计划(「特别计划6」),支援受影响的求职者及雇员提升技能。该计划为期半年,提供涵盖28个行业约500项课程,免学费之余,亦会每月发放最高5800港元特别津贴及“企业包班”等服务,预计可支援约2万名有需要人士。 “特别计划6”的课程中包括约410项职业技能课程、约60项通用技能课程及约30项创新科技课程,包括网上商业及创业、区块链应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端计算、机械人流程自动化等热门范畴;亦为青年人、少数族裔人士、新来港人士和残疾及工伤康复人士等特定服务对象而设的专设课程约有100项,6成可以网上学习方式授课,而推行期内(7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开班的再培训局恒常课程,出席率由8成下调至6成。 申请资格方面,他们须为2019年6月1日或之后失业或待业、开工不足或被雇主要求放取无薪假期的人士,并须符合个别课程的入读资格。合资格者可于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亲自、以邮递或网上方式提交课程申请,并于明年3月31日或之前入读课程,每人可报读最多4项课程,当中包括不多于两项全日制“职业技能”课程。正在轮候第5期“特别计划”课程的申请人,其申请将自动延续至第6期,毋须重新办理课程申请。整个特别计划由2019年10月推出至今,截至今年5月底,5期“特别计划”合共约有35万人次提交申请。点此查看报名链接。

香港教育局举办「多元出路网上资讯SHOW 2022」 为中学毕业生规划未来

香港教育局将于5月27日及28日举办「多元出路网上资讯SHOW 2022」,透过一站式网上平台,提供不同出路的最新资讯及升学就业辅导,让中学毕业生在规划升学途径及就业出路方面作好准备,亦欢迎其他学生、家长及教师参与。 教育局发言人今日(23日)表示,约30间院校和机构将于展览会展示网上摊位,介绍经本地评审的专上课程(包括获纳入政府各项资助计划的课程、职业专才课程以及应用学位学士课程)、毅进文凭课程,以及相关资讯平台包括经评审专上课程资料网、专上课程电子预先报名平台、自资专上教育资讯平台及资历架构等。此外,学友社及香港青年协会将会提供升学及就业辅导。展览会亦会举办多场网上直播讲座配合互动问答,介绍多元出路、升学准备及策略,以及专上学生分享经验。业界及院校代表将会提供不同专上课程及职场发展的第一手资讯。 参加者可浏览「多元出路网上资讯SHOW 2022」网站(点击浏览),无须预先登记。网上展览平台会开放至8月12日,有兴趣人士可在网上重温展览及讲座内容。有关展览详情,请浏览网站了解(点击浏览)。

罗致光:「疫苗通行证」可减少疫情对就业的影响

新冠疫情持续,本港最新失业率降至3.9%,惟第五波疫情爆发,政府收紧社交距离措施,不少行业错失农历新年的旺季生意。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今日(2日)在接受电台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各行业复苏速度不平均,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通常二月失业率一般较高。如疫情再恶化,对就业市场会有一定影响。 罗致光说,政府会考虑透过「疫苗通行证」,将来放宽对某些处所的限制,减少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他强调,本港未有条件「与病毒共存」,长者院舍接种率仍然很低,一旦有疫情爆发,后果严重。 对于政府过往推出的几轮的防疫抗疫基金,有劳工团体批评只帮老板而忽略打工仔,罗致光指出,直接资助企业能更灵活及更快带动经济复苏。若只纯粹资助受影响员工,就算经济有机会复苏,仍然未能立刻带动生意,要等待老板重新租铺及招聘人手,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更大。

学者指港校北上获益良多 倡准分校学生来港就业

广东早前发布《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2025年将建3到5所粤港澳合作办学机构,香港5家名校榜上有名。本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近日在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促进大湾区教育发展,不会削弱本地教育,反而要把香港教育纳入大湾区整体去考量。 梁海明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通过引进香港各大学,不但可借此推动大湾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职位,更能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教育市场竞争。此外,港校北上对于香港来说,也将获益良多。香港与内地的大学合作办学可优势互补,否则只是封闭固守。 梁海明提到,倡准许港校在内地分校的学生来港就业,补足本地的专业人才缺口。他说,根据研究报告,港府推算到2027年香港整体人力资源供不应求,整体人力短缺近17万人。光靠本地培养的学生,远不足以支持香港未来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北部都会区、深港口岸经济带未来发展的需求。引用外地人才前来香港工作,可为香港未来的发展带来助力。

林郑:“北部都会区”非为竞逐连任铺路卖地将加条款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构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北部都会区”的愿景,长远可提供逾90万个住宅单位。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接受传媒专访时表示,“北部都会区”包含多个已立项的发展区,难以交代具体预算,透露政府在卖地时会加入条款,吸引高端制造业来港。 林郑月娥形容“明日大屿”是一张白纸,较容易估计由填海到基建的费用,但“北部都会区”现时已有6至7个发展项目正在进行,立法会亦已批出拨款,北环线亦已立项,因此难以交代具体预算。 她又指,铁路项目等大型项目需先进行技术评估、走线研究及财务研究才真正拍板,因此不会出现市民支持北部都会区,像是写空头支票给政府的情况。 林郑月娥又指,有别于以往卖地需看土地用途,政府今次在“北部都会区”将采新政策卖地,卖地时会说明其用作某些产业,并透露在卖地时会加入条款,吸引高端制造业来港。 她说,发展土地肯定会赚钱,只是需要担心人手问题,并指本地就业一定优先。至于是否引入外劳则需社会讨论,但她指若市民希望早日落实更多基建项目及兴建更多房屋,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她又否认提出兴建“北部都会区”是为自己竞逐连任铺路,亦并非中央“迫出来”。

珠海发布60项措施便利港澳居民当地发展

第11届珠澳合作发展论坛周五(12日)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对外发布《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覆盖港澳居民在珠海居住生活、就学就业创业、科技创新发展、经贸交流合作、社会文化教育交流等5方面。 措施具体分为5章60条,旨在为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提供一套覆盖全面、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政策指南和办事指引。第一部分“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居住生活”涉及16项措施,包括在珠海的社保、住屋、出行等内容;第二部分“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就学就业创业”涉及11项措施;第三部分“促进珠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涉8项措施,有关创新型港资澳资企业培育、珠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支持重点领域科创项目建设等。 第四部分“深化珠港澳经贸交流合作”有15项措施,主要涉及改善营商环境、便利港澳企业与港澳居民在珠海投资兴业、使用跨境支付及开展金融合作等内容。第五部分“促进珠澳社会文化教育交流”则有10项措施,包括社团交流、文化交流、教育交流、文化产业等内容。措施强调重视制度突破、体现精准施策、突出创新引领,力求政策落地见实效。

林郑:冀将来有更多女性在政府中担当领导角色

第二届「巾帼建新力论坛」今日(23日)开幕,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录影致辞,表示现时本港妇女劳动人口已达到5成,女性占据37%管理层职位。 林郑月娥说,政府一向关心女性事务,以多项政策协助女性就业,包括将法定产假由10周增加至14周、加强托儿服务、修订《性别歧视条例》,保障女性免因喂哺母乳而受骚扰和歧视。 林郑月娥提到,乐见在她任内有更多女性参与公共事务,当局会继续致力让女性声音获聆听。截至今年6月,政府设立的咨询架构及法定组织,女性成员的比例达35%,她任内本港亦产生首名终审法院女性法官、首名港交所女主席和女性海关关长,冀将来有更多女性在政府中担当领导角色。

推动创新工业发展 周浩鼎倡政府调整屯门洪水桥发展区规划

前海上月宣布8倍扩大面积,加上附近南山区作为创科重镇,前海接驳洪水桥铁路未来的实现,新界西北连接内地的交通配套将会大为便捷。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周浩鼎表示,政府对洪水桥新发展区的规划,预留22公顷作企业科技及工业用地,明显不合时宜,追不上发展,应有所增加及调整。 周浩鼎说,由企业科技及工业带来的就业职位,当年估计为24000个。今天看来就前海及南山的发展,这方面就业职位以倍数增加,令屯门洪水桥居民大幅受惠。 周浩鼎指,除了洪水桥新发展区的预留用地外,屯门内河码头由于使用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未有善用。应改变用途,作为企业科技及工业用途,配合创新工业的发展。先进工业用地创新工业配套有特殊要求,例如高度防震,无尘车间等,这些都是以往旧式工业用地难以应对。 周浩鼎建议,屯门及洪水桥新发展区应预留部分用地与检测认证产业。目前检测认证行业散落不同区域,没有集中基地。有集中基地,更能有效对外宣传香港检测认证产业的发展。他强调,科研成果商品化是香港必须推进的工作,团结香港基金曾经过去倡议在政府对大学的科学研究拨款的评审工作(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加入科研成果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作为大学拨款的评分因素,以鼓励科研成果商品化。建议于2020年已首次落实,并在评分中加入对社会影响的因素(Impact)。但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下次检讨评分系统是2026年,须更密切观察评分系统。目前对社会影响的因素只占总评分15%,有需要可作更灵活处理调整。 此外,一直以来工业贸易处归属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的管理。然而在今天「十四五」规划下,香港被国家赋予打造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机遇。而香港拓展工业4.0亦聚焦创新科技应用及发展,为更有效配合整个工业发展,建议把工业贸易署拨归创科局管理,更进一步帮助拓展相关工业措施及政策。

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意见》 四方面支持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就业创业

据人社部微信发布的消息,日前,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要求,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港澳办等四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 《意见》聚焦港澳青年宜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和便利举措。 一是拓宽就业管道。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开发企业就业岗位,继续做好港澳青年参加粤港澳大湾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二是支持创新创业。为有创业意愿的港澳青年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提供谘询辅导、跟踪扶持、成果转化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对面向港澳青年创业孵化服务成效较好的载体予以支持。 三是提升就业能力。为有培训需求的港澳青年提供高品质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引入一批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港澳籍人士担任职场导师,通过精细化职业指导支持港澳青年提升职场适应能力。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用人单位为港澳青年提供就业见习岗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 四是优化就业服务。允许失业港澳青年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政策谘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搭建高效供需对接平台,强化多层次岗位资讯提供,支援引入港澳社会服务机构,参与有关政策谘询、岗位推介、联络对接等服务。

全国青联出台8大举措助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

为促进港澳青年融入祖国发展大局,近日全国青联出台8条针对性举措,涵盖青年关心的学业、就业、创业、实习等各个方面。 以下为8条举措具体内容: ——实施港澳青年内地实习计划,5年内为港澳青年提供15000个内地实习岗位。 ——实施港澳青少年内地交流计划,5年内为港澳青少年提供30000个赴内地交流机会。 ——实施「千校万岗」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行动港澳青年专项行动,5年内为港澳青年提供12000个就业岗位。 ——实施「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支持计划港澳专项活动,5年内支持不少于120个港澳青年创业项目。 ——为港澳大学生开放申请中国电信奖学金渠道,每年分别评选20名香港大学生、10名澳门大学生。 ——开放「逐梦杯」中国青年芯片科技创新大赛港澳青年参加渠道,拓宽和优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港澳赛道,为港澳青年参与全国性青年科创赛事提供更多机会。 ——为港澳青年开放申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等奖项的渠道。 ——在大湾区开通12355港澳青年服务热线,建设面向港澳青年的实体服务机构「大湾区青年家园」,编订《粤港澳大湾区资讯通》手册,为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提供全面精准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