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开发新界土地续落实「金钱补偿与协调服务并行」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今日(11日)发表新一篇「局长随笔」,介绍多层现代产业大楼的发展。她表示,政府在新界进行大规模发展,以回应社会对房屋及经济用地的殷切需求,当中包括致力推动多层现代产业大楼的发展。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推动产业发展;二是以具土地效益的方式整合棕地作业。 支援产业发展及整合棕地作业 发展局副局长林智文指出,充足的可发展土地供应是提升香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政府在新界开发土地时,亦会透过全面规划,在集中发展的效益考虑下,为产业提供充足的土地作长远发展。以北部都会区为例,政府截至目前已在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及元朗南发展区预留了72公顷土地作工业及物流用途,当中大部分(69公顷)会用作发展多层现代产业大楼,支援不同的工业用途,包括物流及港口后勤、车辆维修及保养、制造「组装合成」组件、现代制造业等。 受政府委托就发展多层现代产业大楼进行市场调查的顾问公司负责人刘振江表示,调查期间,一些行业如物流和汽车维修相关行业的持份者,对发展多层现代产业大楼很有兴趣,他们都有意持续投资有关大楼以扩大其核心业务,而部分棕地营运商(尤其是建筑材料储存和废物回收行业)认为,他们需要面积较大的无柱空间和低廉的租金,故他们希望有关计划在建筑设计、租金等都能配合他们的需要。 首批推出的多层现代产业大楼用地,有两幅位于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分别占地约5.3公顷和2.7公顷),以及三幅邻近元朗工业村(各占地1.0至1.4公顷)。 发展模式 林智文表示,政府明年起会陆续为首批五幅位于洪水桥和元朗的土地进行招标。政府将要求发展大楼的企业,把不少于三成楼面面积交予政府,供政府透过代理机构以相若棕地市场租金的水平租予受影响的棕地经营者,初步为期约5至10年,协助他们以更高效的用地方式营运并进行升级转型。政府期望首批多层大楼最早可于2027/28年落成。 香港建造商会第一副会长李恒頴表示,商会对发展多层现代产业大楼表示欢迎,希望多层大楼能符合行业营运所需的建筑要求,如楼宇的负重、足够车辆斜道等。香港汽车商会会长刘家辉表示,乐见及欢迎政府发展多层现代产业大楼,并对计划予以支持。 金钱补偿与协调服务并行的政策 随着洪水桥/厦村、元朗南等发展区的工程陆续推展,政府开始大规模收回区内的土地,包括所涉及的棕地。对于受政府项目清拆影响的业务经营者,除了金钱补偿外,发展局会继续透过多项措施,协助有意继续经营的作业者,努力把以「金钱补偿与协调服务并行」的政策方向及措施落到实处,亦会加强个案处理的力度,为经营者提供适切协助。

李家超:未来五年全力推进北都区及交椅洲人工岛发展

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乡议局应与特区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一起為新界发展开啟新篇章 新界乡议局今日 (23日)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典礼,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典礼并致辞时表示,新界乡议局一向是建设香港的力量之一,在维护香港和谐稳定上作出贡献,期望未来乡议局能够发挥3个功能,包括担当新界居民和政府的沟通桥梁,在传统权益和新界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推动乡郊事务取得发展;培养新界居民的国民身份认同,让下一代传承爱国爱港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凝聚乡界乡贤力量,团结乡郊社群,积极配合政府施政,维持社会繁荣稳定。 李家超表示,未来五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期,各界要把握时机,全力推进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人工岛的发展,為香港的经济动力和民生发展添置新的引擎。他指出,这些重大计划自然与新界居民息息相关,它们的成功亦需要新界居民的支持和配合,乡议局应与特区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一起為新界发展开啟新篇章。 新界乡议局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典礼 新界乡议局主席刘业强表示,新界乡议局会继续积极向年轻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帮助年轻人解决学业、就业、置业、创业面临实际的困难,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他强调,新界乡议局会积极团结爱国爱港爱乡的重要力量,為香港发展注入新发展动力。

陈茂波:拟半年内公布创科发展5至10年长远计划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3日)在一个论坛致辞时表示,特区政府正规划本港未来5至10年的创科发展计划,预计将于半年内公布,当中包括将建立一个综合创科生态系统,配合北部都会区及大湾区发展规划,预期将整合区内资源,联通上中下游市场。 陈茂波指,创科对香港十分重要,亦是推动经济增长动力,令经济更多元化,创造就业机会。本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下正致力推动创新科技发展,投入资源加强基建及吸引人才。特区政府过去五年已投入逾1500亿元用于创科发展,带动本港初创公司数量由2014年的约千家增长至目前的逾4000家,风险投资总额增长至420亿元。 陈茂波表示,在北部都会区发展下,新田创科城结合深圳创科区域将成为世界级创科枢纽,又强调香港要成为区域性创科中心,必须要掌握力量及善用自身优势,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有很多机会可以互相协作,加强协同效应。 本届政府正就首份施政报告进行公众咨询,陈茂波说,近月已收到各界对于资源整合投入及人才需求的回应,相信在国家支持下香港的创科发展步入正轨。

李家超:设立13个粤港合作专班推进北都区青年创业等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9月1日)与广东省、广州市及深圳市领导举行在线会议。 李家超下午见记者时表示,今日与广东省多名领导,由广东省委书记带领,另包括省长、深圳市委书记等人;港方包括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5位局长、1位常秘,双方就深化粤港穗港深港合作、大湾区发展等交换意见。 他指会议内容充实,达到多项成果,其一是在粤港合作机制上,双方同意再强化设立13个粤港合作专班,包括北部都会区、南沙方案、青年创业就业实习等,港方各专班由专责司局长牵头,会尽快与内地展开对接。

叶刘淑仪考察北部都会区沙岭殡葬城惹两地居民不满

北部都会区是激活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也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之一。叶刘淑仪与谭荣邦、黎栋国、容海恩、陈家珮、李梓敬以及何敬康等人,昨日(30日)参加北部都会区(东北)深度考察团,分别到打鼓岭、沙岭、沙头角及荔枝窝考察,交流北部都会区未来发展蓝图,同时了解鼓岭居民所面对的问题。 叶刘淑仪表示,该区不少祖堂地及农地被非法霸占,甚至有黑社会欺凌弱小村民及租客;此外位于香园围口岸附近的「沙岭殡葬城」的工程,引起附近及邻近口岸的内地居民反对等等。 她指出,「沙岭殡葬城」设施地点邻近居民及莲塘口岸一带高尚住宅区,两者之间并无任何大型建筑物或山丘阻隔,令两地居民对此项目非常不满,认为整个项目并没有考虑其居住环境以及殡葬城落成后衍生的一连串问题。

张欣宇:北都区乃本港再出发基石须逐步解决寮屋问题

立法会议员张欣宇近日在Facebook发文指,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再出发的基石和机会,无论是寮区、殡葬城或是堆填区,历史遗留的困难也是重重。 他表示,疫情期间为了帮助染疫市民走入了新界北的各个寮屋区,认识了不少当区寮屋居民。在交流的过程中,居民们发出了在当区设立联络点的邀请。即使不是正规的办事处,但只要能定期来到和居民见面交流,听听大家的心声和诉求,已经是他们希望得到的支援。昨日(17日)在一众区议员、村长和乡民的见证下,为打鼓岭坪峰联络点做了一个简单的揭牌仪式。虽然只是在寮区居民平时的聚脚点,简单挂了牌并留下联络方式,但相信随着定期交流的深入,能够为大家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带来一些帮助。 张欣宇在帖文中表示,寮屋是香港发展过程中所遗留的复杂历史问题,根据过往的推算,约9成的寮屋人口集中在新界居住。按照政府政策,寮屋的问题终须随着未来发展计划和环境改善逐步解决,但在这一天来到之前,数以十万计的寮屋居民,仍然和其他市民一样,需要社会公共服务的支援。尽管困难重重,张欣宇表明迎难而上、扎根基层,正是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林郑月娥率先体验东铁红磡至会展站强调过海段具策略性

东铁线过海段将于明日(15日)通车,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4日)主持通车仪式。林郑表示,早上同各位主理嘉宾乘搭东铁线由红磡站过海来到会展站,稍后将从会展站再做东铁列车去到金钟站,体验这条全长6公里的新建铁路。 林郑月娥指出,东铁线过海段正式投入服务,标志超过百年历史的东铁线将跨越维港,成为香港第四条跨海铁路。东铁过海段具策略性,开通后定受市民欢迎。一个贯通东西南北的铁路网络,将会为香港市民带来更大的出行方便。 林郑月娥提到,东铁线见证了香港社会一个世纪的蜕变。长远来说,东铁线的策略定位更加重要,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标志的维港都会区连接北部都会区,让香港南北两个都会区并驾齐驱,促进港深两地进一步融合发展。港深两地政府正在探讨的不同方案涵盖延伸东铁线至深圳罗湖、优化罗湖管制站及相关交通接驳安排等,共同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此外,会展站施工期间,工地范围发现3枚二战炸弹,其中一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弹壳展示在会展站月台,给市民参观,并将文化艺术引进铁路设施。 林郑月娥强调,东铁过海段的通车,巩固以铁路为骨干的香港公共运输系统。期待香港各个铁路项目在下届特区政府和持份者合作之下全力推进,进一步完善铁路网络,支撑香港社会及经济发展。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五月十四日)出席东铁线过海段通车庆祝典礼的致辞: 欧阳伯权主席(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主席)、梁君彦主席(立法会主席)、张仁良教授(交通咨询委员会主席)、各位行政会议和立法会议员、各位嘉宾、各位传媒朋友、各位同事: 欢迎大家出席今日东铁线过海段的通车仪式。刚才我和各位主礼嘉宾乘搭东铁列车由红磡站过海来到这里的会展站主持通车仪式,稍后我们又会从会展站再乘坐东铁列车到金钟站,体验这条全长六公里的新建铁路。 这条长六公里的铁路项目在现今香港全长约270公里的铁路系统中只占一个很小部分,但它却具策略性,深信开通后亦会很受市民欢迎。红磡至金钟段是全长17公里的沙田至中环线,即我们以往称为沙中线的一部分。沙中线铁路项目分为两段,首段由大围经启德至红磡,两端连接马鞍山线及西铁线,形成东西走廊的屯马线,而次段由红磡至金钟,将东铁线延伸至金钟,则成为南北走廊。随着屯马线于去年六月二十七日全线开通和明天红磡至金钟段通车,一个贯通东西南北的铁路网络将为香港市民带来更大的出行方便。 此外,东铁线过海段正式投入服务,标志着超过一百年历史的东铁线将跨越维港,成为香港第四条过海铁路。对于我们这一辈香港居民来说,东铁线蕴藏着我们的集体回忆。东铁线早于一九一○年投入服务,由九龙经新界到罗湖,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一条重型铁路。东铁线见证香港铁路在一个世纪的蜕变,由初时的蒸气火车、柴油火车,到八十年代提升至电气化火车,并陆续引入各款近代列车。随着过海段明日通车,东铁线将由现时的红磡站延伸至金钟站成为新的终点站,并途经新建的会展站,东铁线乘客无需转线即可往来新界东北和香港岛,大大拉近了新界东北居民与湾仔北以至金钟的商贸和会展区的距离。日后新界居民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无论参观书展或食品展,都会更加便捷。如果大家想知更多关于东铁线过海段为市民带来的便利,我提议大家可以观看港铁公司特别为东铁线制作、名为《东铁过海真的很兴奋》的music video。 长远而言,东铁线的策略定位将更加重要,它会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标志的维港都会区,与我们建议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北部都会区紧密连接起来,达致香港南北两个都会区并驾齐驱、互相辉映的愿景,促进港深两地进一步融合发展。就此,港深两地政府早前已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正在探讨的不同方案涵盖延伸东铁线至深圳罗湖、优化罗湖管制站及相关交通接驳安排等,以期共同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东铁线过海段顺利竣工,来之不易,我在此要特别感谢工程团队在建设过程中纵然遇上大大小小的施工挑战,都一直竭尽所能,迎难而上。例如在扩建金钟站时,工程团队须在营运中的港岛线隧道下逐层挖掘岩石,深度达到地面以下大约50米,同时要确保现有列车服务不受影响;以及因应不同地质状况和施工环境,在短短六公里长的过海段隧道路段用上四种不同的隧道建造方法,而这亦为本港工程界创下一项纪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会展站施工期间,工地范围内发现了三枚二次大战留下的炸弹,须先后由警察爆炸品处理课到场拆除;其中一枚重达1 000磅炸弹的弹壳现时展示于会展站月台,供市民参观,别具意义。我特别欣赏工程团队在应对工程挑战的同时,亦不忘把文化艺术引进铁路设施,可以说是继屯马线宋皇台站的文物展示后,另一个可供乘客观赏的亮点。 每一项基建工程从构想至启用往往历时经年,工序环环相扣,无非为确保项目能真正服务市民,贡献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东铁线过海段得以在明天投入服务,从而进一步巩固以铁路为骨干的香港公共运输系统,实在有赖港铁公司、工程团队、承建商和特区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坚持和努力,以及数以千计的工程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我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谢意。 展望未来,在本届特区政府提倡「运输基建先行」的推动下,其他铁路项目正有序开展,其中屯门南延线、东涌线延线、北环线(包括古洞站)和洪水桥站均已陆续展开详细规划和设计,北环线及洪水桥站亦已展开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我殷切期待各个铁路项目在下届特区政府与不同持份者衷诚合作下,全力推进,进一步完善本港铁路网络,支撑香港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发展。 最后,我祝愿各位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多谢大家!

李家超政纲提四大纲领关注政府治理能力、土地及青年工作

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将于5月8日举行,行政长官候选人李家超今早(29日)举行政纲简介会,并且邀请地区及基层代表出席。他公布,政纲有四个纲领,第一是强化政府治理能力;第二是土地和房屋供应方面提速、提效、提量;第三是提升香港竞争力持续发展;第四是建立关爱社会,重视青年发展。(点此查看李家超政纲全文) 第一个纲领是要提升管治能力,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团结各界,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李家超表示,会奠定稳定基石,令社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李家超表示,会奠定一个安稳基石,令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包括不同领域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确保有有效预案,提升安全系数。他也会履行23条立法的宪制责任,适时推进立法工作。 第二个纲领是土地和房屋供应方面提速、提效、提量。李家超表示会加强统筹,精简程序,以多元多方法发展。他公布「公屋提前上楼计划」,表示会将在公屋项目的配套未完成前,但有部分楼宇已落成时便以让愿意入住的轮候人士先行入住,从而缩短上楼时间大约一年。本届政府提出的「北部都会区」与「明日大屿」,李家超形容是属对香港未来的大计划,他会作全面审视及部署,令计划可进一步配合未来的发展,也会在铁路等发展作出配合。 第三个纲领是提升香港竞争力持续发展,内容包括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提升优势,发展香港成为创科中心,带动经济转型。李家超说,在提升竞争力方面有三个考虑,第一是香港已经有的固有优势如何巩固、强化、提升;第二是利用好新机遇,激活香港发展;第三,香港的优势是独特性,其他地方没有这种独特性。他透露,会以北部都会区成为新发展引擎,成立部门专门就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做出全盘考虑。 第四个纲领是建立关爱社会,重视青年发展。李家超提出「解决跨代贫穷试验计划」,协助1000名居住劏房的初中生,由私人企业、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为他们设计方案,帮助他们成长,成为具竞争力的人才。至于在长者服务方面,李家超表示会落实合并长者生活津贴,优化长者社区照顾计划,同时在医疗护理上,强化医管局应急机制,支持医管局扩展和增人手。

林郑月娥:稍后将与深圳讨论落实三项跨境铁路项目

第七届立法会今日(12日)举行首场会议暨行政长官答问会。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答问会时表示,社会普遍支持北部都会区发展,评价相当正面。为了回应社会各界对于北部都会区的期望,她已经督促相关政策局跟进发展策略。林郑重申,社会应该为落实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创造有利的条件,包括大幅精简土地开发程序、制定有利产业及人才发展的政策等。 林郑表示,稍后将到访深圳,与深圳的市领导交换意见,讨论落实三项跨境铁路项目,并会研究连接香港与前海的跨境铁路,在香港方面的完善及加设车站位置。至于北环线的北延支线,政府已要求港铁在今年内提交技术及财务建议。 林郑又提到,发展局已将新田科技城及罗湖文锦渡综合发展枢纽纳入研究范围,而另外两个区域,有关扩大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至尖鼻咀,流浮山及白泥,扩大古洞北新发展区至马草垄的研究会在今年内开展。 在区内社区设施方面,林郑指,早前联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与医管局进行商讨,双方原则上同意日后在北部都会区内,将会扩充及兴建三间医院,北区医院2028年完成扩建后,将额外提供1500张病;古洞北医院将成为北部都会区的中心医院,最少提供1600张病床,并会成为一所综合科研与教学的医院。

林郑交代明年重点工作强调首要任务是抗疫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30日)上午会见传媒,回顾2021年的工作。林郑月娥交代2022年重点工作,表示明年的工作非常多,首要重点工作仍然是抗疫。 林郑月娥表示,2022年将继续严控疫情,争取早日通关,尽快提升疫苗接种率。通关之事可以说「很乐观」,希望很快就有好消息公布。2022年将更严厉的提高疫苗接种率,为全社会提供保障;全力落实《2021年施政报告》及《附篇》约310项新措施;推进《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社会对「北部都会区」反应正面,大家都希望「做快点」。 还有,林郑提到,继续履行特区宪制责任,做好维护国安工作,包括展开《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工作。现在的目标是是希望本届政府任期之内,即明年6月30日之前,能展开讨论及咨询工作;办好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和政府换届工作。在完善选举制度之后,有3场重要的选举,2场已经顺利举行,明年3月27日将进行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投票;建立良好行政立法关系,第七届立法会的组成是「爱国者治港」,特区政府会与新一届立法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此外,林郑指,推进「十四五」规划对港支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于三月底前制定改组政策局方案,打算在立法会第一次大会,即1月12日公布讨论了3个月之后的改组方案细节;办好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活动;加快建屋、协助市民置业安居。自从施政报告公布之后的两、三个月,政府宣布提出未来十年的建屋计划,政府已经找到所有需要的土地;发展局明年向立法会提交检视有关土地发展的法例,希望年内完成修订,包括城市规划条例、填海工程条例等;此外,发展局将在政府卖地计划中,首次引用规定最低单位面积。

林郑:“北部都会区”非为竞逐连任铺路卖地将加条款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构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北部都会区”的愿景,长远可提供逾90万个住宅单位。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接受传媒专访时表示,“北部都会区”包含多个已立项的发展区,难以交代具体预算,透露政府在卖地时会加入条款,吸引高端制造业来港。 林郑月娥形容“明日大屿”是一张白纸,较容易估计由填海到基建的费用,但“北部都会区”现时已有6至7个发展项目正在进行,立法会亦已批出拨款,北环线亦已立项,因此难以交代具体预算。 她又指,铁路项目等大型项目需先进行技术评估、走线研究及财务研究才真正拍板,因此不会出现市民支持北部都会区,像是写空头支票给政府的情况。 林郑月娥又指,有别于以往卖地需看土地用途,政府今次在“北部都会区”将采新政策卖地,卖地时会说明其用作某些产业,并透露在卖地时会加入条款,吸引高端制造业来港。 她说,发展土地肯定会赚钱,只是需要担心人手问题,并指本地就业一定优先。至于是否引入外劳则需社会讨论,但她指若市民希望早日落实更多基建项目及兴建更多房屋,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她又否认提出兴建“北部都会区”是为自己竞逐连任铺路,亦并非中央“迫出来”。

特首顾问团: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具前瞻性可推动香港未来发展

行政长官创新及策略发展顾问团昨日(7日)举行第十三次会议,成员就行政长官在今年施政报告公布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意见。 会议上,行政长官的港深合作策略规划顾问凌嘉勤教授向顾问团成员讲解《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他指,新界北部地区现有39万个住宅单位和96万人口;待北部都会区全面落成后,将合共提供逾90万个住宅单位,可容纳250万人居住。在北部都会区内,建设中的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占地87公顷,将与周边地区整合成为新田科技城,为创科发展提供额外150公顷用地,推动都会区发展。为建设自给自足和宜居社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着重创造就业,估计可提供65万个职位,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职位,同时提倡采用“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规划原则。 林郑月娥表示,《发展策略》借策略性规划,提供拓展空间和政策方向,让香港社会和经济方面得以持续蓬勃发展,尤其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她指出,北部都会区聚焦创科,与支持本港作为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的维港都会区并驾齐驱,成为推动香港未来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发展策略》采纳运输基建先行模式,提出五个新增铁路项目(其中三个属跨境项目),借此提升本地运输基建畅达度和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人流。 顾问团成员一致认同《发展策略》规划具前瞻性,可推动香港未来发展。他们赞扬《发展策略》作为首个在空间概念跨越深圳河的策略计划,将有利香港与深圳两地政府在经济发展、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发展等方面紧密合作。成员建议建立机制以加强与深圳的联系与合作,确保发展战略顺利落实。因应将北部都会区发展为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成员建议政府积极培育本地人才,并制定合适的计划以吸引更多内地及海外人才。

政府将继续发挥香港优势 创科局:积极参与建设大湾区国际创科中心

“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锺伟强科技中心,署理创新及科技局局长锺伟强表示,特区政府将继续发挥香港优势,以全新思维,全力、全速发展创科,积极参与建设大湾区国际创科中心。 锺伟强在一个北部都会区规划及创科论坛上致辞,他提到香港会继续完善创科生态圈,同时与深圳及大湾区创科发展相辅相承,并继续探讨有利人才、资本等跨境流动措施。 他又说,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将设立InnoLife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聚焦生物医学、物理、工程等的科研,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建造工程正全速进行,预计2024年底分阶段落成第一批共八座楼宇。 锺伟强指,本港会继续完善创科生态圈,全面覆盖科研、融资、生产、市场化,与深圳以至大湾区的创科发展相辅相成,使创科成为新的经济引擎,带动经济转型,创造更多元的就业机会。 他又称,香港在创科路上一直和深圳强强联手,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现“一国两制”下,位处“一河两岸”的“一区两园”,目前进度良好。今年九月,两地政府签订合作安排,为发展合作区定下合作方向,并推出合作区的联合政策包,提供便利人流、科研资源流动及开设业务等方面的支援措施,包括人才住房,携手为合作区招才引智。

曾钰成:发展北部都会区犹“如梦初醒”

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今日(13日)表示,对于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发展“北部都会区”,现届政府在上任初期,已强调房屋问题属重中之重;但直到任期最后一年,才忽然发现新界北有地可用,形容是“如梦初醒”。 对于立法会选举,曾钰成表示,选举制度较迟更改,可能很多市民不清楚立法会选举的投票日期和选区划分,加上选举出现很多新面孔,有参选人知名度低,都会降低选民的投票意欲。

林郑月娥:香港进入官商合作建设新时代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香港进入一个新的布局或者「New Era」(新时代),即官商合作建设。她指,旧区重建将成为私楼供应较快的途径,另外亦表明倾向不会就整个「北部都会区」项目大举发债。 林郑月娥指,政府会在旧区重建中扮演「促进者」,包括放宽强拍门槛及转移地积比。她以「油旺研究」市建局为例,指有关规划及地政手段亦适应于发展商,若发展商在收购后,希望封内街、转移地积比,政府大体上会同意。她提及,土地共享计划目前已接获4至5宗申请,指香港进入官商合作建设的新时代,市建局日后在完成深水埗、荃湾旧区规划后,亦会让地产商「入场一齐做」。 林郑月娥强调,土地及房屋供应需持之以恒,「明日大屿」预料一至两年会有清晰方向,同时表明不会就整个「北部都会区」项目大举发债。若港铁最终负责兴建新界北5条铁路项目,港铁可自行发债融资,未必需要立法会批出公帑资助兴建。

林郑月娥:「杀校」无可避免部分学校拟迁北部都会区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近日接受教育评议会专访,回应本学年收生不足问题。林郑月娥指,今次学生人数下跌属结构性问题,不能如以往般采取过渡性措施处理。她又指,政府考虑策略性地把部分学校迁往新发展区,料明年首季会推出更清晰的方案。 林郑月娥指,现时学校无可避免地要汰弱留强,政府带头停办部分官校,教育局早前已宣布停办广东道官立小学与香岛道官立小学,并重置筲箕湾东官立中学至西贡区。 林郑月娥透露,因应施政报告提出发展北部都会区,已责成教育局提交计划,考虑把部分学校迁往新发展区,以降低学生人数结构性下跌带来学校生态的震荡。

陈茂波:香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发展创科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3日)出席科学园「创新科技嘉年华2021」时表示,香港现时在发展创科方面具有天时、地利及人和的优势,他又说,近年国际讲求科技变革竞争,谁能在创新科技方面领先,不但可在经济领域上可领先,在国家地位及国力上亦有所提升。 陈说,近年中国有三大创科中心,北面有北京、上海及杭州,其中一个位于珠三角,香港是其中一个科研集中地,施政报告提出发展北部都会区,香港日后会与大湾区及深圳有更紧密合作,本港将推出大规模创科发展,涉及1300亿元,其中落马洲河套区都会有大型的基建发展。他续指,在人才方面,中央亦有不少政策出台,当中涉及香港的科研发展领域,让香港科学家参与内地计划,并让两地科学家可作交流。

陈茂波:北部都会区利湾区合作营造更完备创科产业链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22日)在「出发广州,飞跃南沙」网上论坛发表视像致辞时表示,大湾区对香港至为重要,是香港扣进国家经济内循环的最佳切入点。香港将继续在金融、创新科技、贸易、物流和文化艺术等领域发挥自身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陈茂波提到,特区政府最近宣布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在这个新的发展布局下,香港的南北两端将呈「哑铃式」的发展,盛载着金融和创新科技两大经济引擎。他说,北部的创新科技产业,有利与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城市合作,营造更蓬勃的创科生态圈、更完备的创科产业链,进一步加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大湾区发展的期盼。 陈茂波又表示,在金融方面,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业务枢纽,将积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是内地企业和地方政府首选的境外融资平台,和走进国际舞台的风险管理中心和财资中心;也将继续为内地投资者全球配置资产提供理财服务;推动并引导国际资金支持内地绿色经济转型,为内地政府、企业和绿色项目提供多样化的绿色和可持续融资。 陈茂波续指,创新科技方面,香港最具优势的其中一个领域是生命健康,而南沙的五大主导产业也包括创新科技和生命健康,两地的合作空间广阔,可以合力加强大湾区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力。至于贸易物流方面,南沙的航运物流发展已极具规模,与香港的航运中心优势互补。香港、广州、深圳可共同组成大湾区的国际集装箱港口群,三地港口之间的合作,不但有利进一步提升大湾区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能更好服务大湾区的国际贸易和航运服务需求。

林郑月娥:有外力夸大国安法执法工作 港府会多做解说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出席一个电台节目时指,很多外国政客、组织、外部势力等“放大”本港的国安法执法工作,损害香港声誉,特区政府必须加强解说工作。 林郑月娥表示,无可否认香港国安法落实执行后,香港在国际上的声誉受到一些损害,因为有很多外国政客、组织、外部势力及西方传媒“放大了”国安法下“很正路”的执法工作,以此等同为压制人权及自由等,特区政府在这方面要做多些解说工作。 林郑月娥指,香港的国际优势仍在,而政治环境改变,香港多了优势及确定性,如“北部都会区”已超越地域空间,日后如有口岸优化,“一地两检”会是“基本盘”。她认为,如立法会或社会对抗中央的环境没有大改变,特区政府却提出很多跨境项目,相信今份施政报告的迴响肯定会被高度抹黑。 林郑月娥重申,特区政府日后施政都会“讲得咁白”,否则如何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或避免不会走歪路。她说,希望日后的政府要“是其是、非其非”,尤其涉及高层次的“大是大非”,应坦白告诉市民,中央对香港是有全面管治权,但中央亦很尊重香港有高度自治权,因此两者应“有机结合”,令香港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方面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