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发展国际创科中心林郑冀香港扮演重要角色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7日)出席香港国际电脑会议开幕礼并致辞表示,在过去两年,粤港澳大湾区能够为初创企业等多方面提供动力,期望大湾区能够发展成国际创科中心,香港亦会从中扮演重要角色。 林郑月娥表示,中央「十四五」规划中首次为香港多方面发展创科提供明确支持,特区政府过去四年间投放超过1300亿元于创科发展,成果令人鼓舞。 香港电脑学会(HKCS)于今明(17至18日)两日举办一年一度香港国际电脑会议,以实体及网上形式同步进行,并于今早举行开幕仪式。今年的会议主题为「科创赋能,共创大湾区未来」,重点讨论新兴科技为香港资讯科技行业在大湾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陈茂波:香港在大湾区被赋予新定位金融创科等方面意义重大

「领航『9+2』·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暨颁奖典礼」今日(5日)上午在香港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被赋予新的定位,在金融、创科和物流发展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陈茂波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国家「十四五」纲要明确提出的四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大湾区人口超过六千八百万,经济规模相当于全球第九大的经济体,排在加拿大韩国之前,是全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专业服务都在全国前列。 他进一步表示,如今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发展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大湾区肩负着领航的重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背景下建设的,大湾区内各个兄弟城市各有特点,高度互补,中央一直积极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及政策创新。力求区内的各生产要素便捷流动,以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内市场一体化的水平,粤港澳大湾区的成功发展既可示范如何把差异变成优势,并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其成功经验也可以辐射全国。 陈茂波介绍,《粤港湾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确立了香港在整个大湾区以至整个国家中的经济发展角色。综合而言,涵盖八个范畴,包括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以及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四个传统中心地位,以及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以及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四个新兴领域建设。 香港的新定位对发展有什么含义?陈茂波认为 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可以至少在六个方面作出贡献。 1.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2.担当内地企业可靠的国际筹资融资平台 3.成为内地企业的离岸总部 4.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枢纽引导国家向绿色经济转型 5.为内地居民提供优质的资产和财务管理服务 6.与内地在金融科技方面有广阔合作 除了金融方面,中央还十分重视香港在国际科技创新方面的贡献。「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并且把深港河套区列为大湾区四个重点合作地区之一,让其成为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平台,对境内外的科技机构、企业和科技人才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此外,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港科技政策,促进两地创科资源要素的跨境流通,譬如中央和地方财政对香港开放,让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能直接申请内地研究经费和参与内地项目。不少国家科研平台在香港落地,包括十六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六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中央对香港的科研力量肯定。过去四年,特区政府也投入大量资源,营造蓬勃创科生态系统,推动发展,例如增加资金、培养人才等等。「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出要瞄准生命健康领域,这也是香港科研优势的领域。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北部都会区推动创新科技产业,成为香港第二个经济发展引擎。落马洲河套地区和新田地区,也将会进一步整合成新田科技城。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以及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支持香港服务业向高端、高净值地位发展。随着大湾区的贸易进一步发展,尤其电子商贸蓬勃发展,区内厂商对航空货运服务需求增加。香港正大力投资该领域,提升竞争力。例如,机场货运区将建成一座高端物流中心,以推动物流服务,预计在2023年投入使用等。在推动区域物流方面,将推动物流的互联互通,提升整体竞争力,例如,机场正积极发展海空货物联运等。 最后,「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区域知识产业贸易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和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等。

徐英伟冀港青加强对国家认知更好融入湾区发展

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今日(3日)在一个活动致辞时表示,在中央支持下,香港社会逐渐恢复秩序和安宁,政府总部及特首办外的水马已经移除。他期望未来的日子可以加强年轻一代对国家的认知,让青年能更好地融入大湾区的发展。 徐英伟指出,大湾区及国家改革开放下的发展战略,为香港带来很大机遇,令本港青年能有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逾七成港青愿到大湾区就业工联会倡推「试工」职位

本港青年失业情况严重,港府今年初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惟计划被批评配对成功率低下。工联会以问卷形式进行《大湾区青年就业调查》,以了解港青到大湾区就业意愿及所考虑的问题。今日(3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74%的受访者认同大湾区就业充满机遇,反映青年人对到大湾区工作持正面态度。 工联会青年事务委员会于今年9月针对45岁以下的青年会员进行问卷调查,一共访问了307人。调查结果显示,63%的受访青年愿意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做全职工作;70%的受访者则会考虑短期合约职位;约60%的受访者考虑申请大湾区内地城市一些学历要求较低的一般职位及技术类职位。 另外,「收入水平」「发展机遇及前景」及「生活配套及环境」是青年在大湾区求职时会考虑的三大主要因素。调查亦发现,约82%的受访者表示不掌握大湾区的规划发展政策及对港人的福利优惠,八成受访者认为现时大湾区就业资讯不足。 工联青委建议,政府可推动不同机构提供半年或一年的短期「试工」职位,吸引青年踏出融入湾区的第一步;推动机构或公司提供工科或专才的技术类职位空缺,并邀请坊间团体作职业配对或中介,为一些工科或专才技术型香港青年提供更合适的职位。另外,政府要从大湾区发展前景及生活环境两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善用各方宣传平台。

林郑:深信港人会把握「十四五」机遇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28日)在九龙东区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典礼上以视像致辞时表示,香港凭借「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在国家发展中既是「贡献者」,也是「受惠者」。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深信港商港人在「十四五」时期也会继续成为「贡献者」和「受惠者」,会好好把握《十四五规划纲要》带来的机遇,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国家发展。 林郑月娥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年以来,道路并不平坦,但凭着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锐意进取,终于克服种种困难,成为实力雄厚的大国、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一日千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人民生活大大改善。林郑又说:「近年,我国在航天科技、自然和文物保护、运动等领域大放异彩,又积极支援各国抗疫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尽显大国风范。祖国的辉煌成就,让我们深感自豪。」

高教界办国庆72周年活动林郑月娥谭铁牛呼吁加强宪法教育

香港高等教育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活动,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应邀主礼并致辞,两人不约而同呼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国民身份自豪感,谭铁牛更寄语高教界发挥香港优势以引领国际。 林郑月娥称赞新中国成立72周年以来取得巨大成就,,谈到香港在国家支持下,成为国际教育交流枢纽具有先发优势,香港院校陆续于内地开校,特区政府将继续担当促进者角色。而特区政府去年推出的「杰出创科人才计划」大受欢迎,申请者不乏学术泰斗,呼吁院校把握机会广招这类人才。 林郑月娥又期望「特区政府在尊重院校自主的原则下,也鼓励院校协助学生加深了解基本法、宪法,进而推展国家安全教育,以至树立香港情怀、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 谭铁牛则提出对高教界的三点期望,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加强对大学生的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教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其次,坚持守正创新,发挥科研和国际化水平高的优势,开拓进取,让香港成为国际教育交流高地,进而引领世界高教发展。 第三是把握大湾区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看大局、谋大计、成大事,善用中央公布的一系列惠港政策,主动对接国家需求,服务香港社会所盼,贡献国家所需。

黄永光:配合中央惠港青年八条加大支援港青湾区发展

中央近日出台惠港青年八条,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黄永光昨日(17日)表示,中央的八项惠港青年新举措,内容涵盖学业、实习、就业及创业等与香港青年发展息息相关的范畴,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青年成长的关怀和重视。他表示,基金将透过多项政策的落地实施,积极推动并鼓励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大局,共享发展机遇。 黄永光指出,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成立两年多,以「助青年,创明天」为使命,致力于培养香港青年的多元发展,帮助青年装备技能,提升竞争力以抓紧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基金将配合这次中央惠港青年八条的出台,加大力度在学业、交流、实习、就业及创业方面推出相应的服务及计划。此外,为使香港青年对大湾区有更清晰及深入的了解,基金日后将与香港特区政府以及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尽快联系香港的中学及大学,更广泛、更普及地传达有关大湾区的资讯及惠民政策。 黄永光又指,最近基金推出了「YO PLACE青年服务平台」及「大湾区青年卡」两大重点项目,为香港青年提供大湾区综合资讯、生活支援及便利服务。我们将创设更多丰富多彩、务实可行的项目,投入更多资金,为香港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香港青年未来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香港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港青得以在大湾区发挥所长,实现梦想。

运东来:大湾区蓬勃建设为港青搭建发展平台

中央惠港青年措施宣讲会今日(16日)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建设为香港青年进一步拓展了成长空间,搭建了发展平台。 运东来又介绍《关于支持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具体可概括为:一、为港青在大湾区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有关企业就业方面,当局精选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大湾区重点行业企业岗位,定期发布更新人才需求目录为港青求职提供指引;当局又专门为事业单位就业制定岗位计划,支持港青报名参加考试;对参加「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港人,将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加大支持力度。 二、提供创业服务、创业政策、创业孵化等全方位扶持,为港青提供创业咨询辅导、成果转化等「一条龙」服务; 三、能力提升有保障 帮助有需求的港青提升职场适应能力、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并且提供就业见习岗位等; 四、就业服务有加强 大湾区各类公共就业服务网站将开设港澳招聘专区,举办港青专场招聘会等,当局亦计划引入一批香港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介等就业服务。

中央惠港法律政策助香港业界在大湾区展业拓业

「香港法律专业在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及其他机遇」宣介座谈会日前在港举行。国家司法部及广东省司法厅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家推出的多项支持香港法律服务行业政策,帮助香港法律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完善香港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 自2003年内地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CEPA以来,内地出台了多项对港法律服务业的开放措施。包括为香港律师事务所进入内地设立代表机构;陆续创设密切两地律师业合作的新途径新机制;允许内地律师事务所聘请香港律师、大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等。 香港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最受香港业界关注。国家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地事务所合伙联营地域范围已扩大到全国,更大层面、更大范围发挥合伙联营所作用;取消港方出资不低于30%的限制,降低合伙联营门槛,让更多的香港律所尤其是中小律所能够参与合伙联营并从中受益;允许全国28个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地区的合伙联营律所承办内地行政诉讼法律事务,以本所名义直接聘请内地和港澳律师,更好地发挥联营所作用。 下一步,司法部正积极研究内地与香港律所合伙联营「本地化」有关政策措施。初步考虑是,允许香港律师事务所与一家内地律师事务所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组建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满3年后,香港律师事务所中符合条件的合伙人可以作为设立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设立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通过合伙联营「本地化」,进一步提升合伙联营政策的吸引力,最大程度释放这项政策的红利。 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相关规定 国家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及相关细节。这项执业考试为港澳律师特别是青年律师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舞台。 一是为港澳律师进入内地执业提供了除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外的另一条特殊通道;二是允许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澳律师从事一定范围内的内地法律事务;三是允许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澳律师在大湾区内地9市的内地律师事务所执业,符合条件的还可以担任内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为港澳律师在内地展业提供了新的平台;四是将报名条件中港澳律师执业年限放宽到累计5年以上,充分考虑了港澳青年律师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香港律师在大湾区执业更便利 广东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加紧制定《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管理试行办法》。办法拟规定,香港法律执业者在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后,经集中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以向广东省司法厅申请律师执业,由司法厅颁发律师执业证书。 办法出台后,将进一步简化优化执业申请程序,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为港澳律师尽快领取执业证照提供最大便利。同时也会按照《律师法》等有关要求,联动法院等司法机关,确保港澳律师在内地执业享受到与内地律师相同调查权、阅卷权等权利。 目前香港法律执业者在广东省展业形式已拓展到5种形式。一是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香港居民(有部分同时为香港法律执业者),在广东申请律师执业,成为香港居民律师;二是派驻或受聘于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所,取得合伙联营律师所工作证;三是成为香港律师所驻粤代表处派驻代表;四是受聘于内地律师所,担任法律顾问;五是通过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在大湾区申请执业,成为大湾区律师。  

培力农本方:两年于大湾区拓30至50间中医诊所

近年疫情令愈来愈多人关注健康,以及重视中医保健。本地中药制造商培力农本方看准市场,研发浓缩中药配方颗粒,集团在港处方中药市场的市占率超过8成。而内地浓缩中药配方颗粒收入,更占公司总收入超过一半。 不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于11月,实施第一批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控制配方颗粒的质量,让更多中药生产企业可以研发配方颗粒。培力农本方创办人兼主席陈宇龄指,届时医院不用只向培力农本方等6间自主研发颗粒的企业购药,公司垄断的情况不再,企业亦不能自主定价,改为以价低者得的原则卖给医院,长远对整个行业冲击,但由于市场已开放,令整个市场规模亦增加。 陈宇龄指,集团会因应情况作出策略性调整,未来的业务重心不会放在公营医院,而是转向私人诊所、私家医院等地方。他指,去年受疫情影响,内地市场头4个月基本上零收入,到去年底才恢复,随着疫情受控,未来发展重点亦会放在大湾区,预计将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设连锁店,运作方式和经营策略都会跟香港相若,料未来两年将有30至50间特许经营中医诊所,其后每年以50至100间的诊所逐步递增。他亦期望,今年底或明年初可在深圳开设首间样版诊所。 香港方面,陈宇龄指,由于旗下中医较灵活,延长开店时间,因此虽然生意减少,但上半年整体仍然有轻微增长。目前本港有27间农本方中医诊所,今年以来净增加3间诊所。陈宇龄说,不会在本港盲目开诊所,未来会维持约30间。

港中大深圳分校入学礼林郑:支持各大学湾区办学打造人才高地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4日)以视像方式,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入学典礼致辞,她表示,特区政府一直支持各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办学,助力大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十四五规划纲要》亦表明,支持高质量建设大湾区,推进各项加强教育交流,以及便利香港学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的措施。 林郑月娥指出,港中大深圳分校现设有7个学院及1个研究生院,共开设22个本科生专业和24个研究生专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7000多名优秀在校生提供优质及多元的教育,连续6年成为广东省内录取分数最高的院校,成绩有目共睹。其中成立的医学院,今年迎来第一批临床医学本科生,是重要的里程碑,亦是对接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对促进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深化深港两地医疗、教育领域合作有标志性的意义。她感谢国家教育部、深圳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推动和配合,令这个办学办医计划得以顺利开展。  

数码港邀业界共谋大湾区发展机遇 林家礼:香港处于有利位置

第六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于9月1日及2日在网上举行。由数码港支持的以「后疫情时代于大湾区的数码科技发展」为题的专题分组论坛昨日(2日)举行,探讨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把握新机遇,利用大湾区城市数码转型所带来的蓬勃商机,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数码港主席林家礼在致辞时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和RCEP的签署,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亚太地区提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香港处于有利的位置,作为亚洲主要国际创科中心和中国通往国际市场的主要门户,能善用东盟国家和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机遇。他指,数码港初创企业社群的多元化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包括教育科技、物联网、人工智能及遥距工作解决方案等,将于后疫情时期帮助亚太地区内经济体加速迈向数码经济和智慧城市。 分组论坛有两个环节,分别为「在后疫症时代构建大湾区智慧城市」的炉边对谈及「数码科技如何成就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的讨论环节。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数码港亦于设有虚拟展览专区,10家社群初创公司会展示各自的创新科技方案,与参加人士洽商合作机会。

梁振英:融入大湾区应坐言起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30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南沙、前海和横琴都是香港和澳门融入整个大湾区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也是粤港澳合作的重要纽带。三地各有特色,各有优势。要成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港澳的各行各业和年青一代提供更大空间、更高平台,关键在于落实,任何主张都应该具体,并且要坐言起行,付诸行动。 梁振英认为,融入大湾区在三方面要有所行动:一是在香港本地要做好「民心」工作。香港大多数市民,不仅是青少年人,对大湾区的广东城市认知不多,我们做到跨境的「民心相通」,融合发展就水到渠成。 二是在国家层面。香港和大湾区广东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讯息流要畅通,往往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配合。全国政协委员在国家层面要履行建言献策的职责,发挥好应有的影响力。 三是国际方面。南沙、前海过横琴以致整个大湾区的广东城市,规模和潜力都相当巨大,香港和澳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四両拨千斤」,「四両」是本地力量,「千斤」是国际力量。力量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香港是高度国际化的城市,而澳门则有和葡语国家紧密联系的优势,香港和澳门做好「超级联系人」,在国际社会讲好大湾区的故事,适当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人才,大湾区的发展就如虎添翼。 梁振英表示,今年四月成立的《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将在南沙的创享湾成立办公室,面积约一万呎,10月底装修完成后,香港的《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大湾区香港中心》和其他工商专业协会将会进驻,创造群聚效应,并为香港的会员提供服务,促进粤港两地的深入了解,解决「不知道」的问题,全面用尽用好粤港合作的巨大机遇。 梁振英在文中透露,几天前和何厚铧副主席率团到广东四天,活动的性质是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的民主性视察,对象是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目的是推动粤港澳在这三个大湾区重要平台上的合作。这四天的视察活动安排得紧凑而高效,其中一天开会至晚上9:30才结束。

汉鼎书院办「一带一路」大湾区教育高峰论坛共探香港教育未来

由益利乐生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暨汉鼎书院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大湾区教育高峰论坛」今日(28日)上午在汉鼎书院举行。此次论坛以「庆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主题,来自香港、内地的教育界人士共聚一堂,就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大湾区教育融合等热点话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益利乐生教育基金主席兼汉鼎书院创校校监徐莉在致辞时表示,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将本届高峰论坛的主题确定为「庆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实践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香港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情况,令有识之士反思,教育必须正本清源。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教育更加需要奠基社会,焕发活力,强势发展。 汉鼎书院校董会副主席杨健明教授表示,香港高等教育有几大优势,即国际化、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专业的继续教育体系。大湾区未来十多年要保持创新活力,人才供应是重中之重。香港高等教育将继续在培养高水平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方向上努力。华中师范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郭一鸣表示,香港教育应遵循「求真、求实、求正」的原则,让学生摆正态度,系统地认识国家和共产党。 在圆桌论坛环节,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中心驻港兼职研究员陈永华博士、电影监制及导演钟敏强博士、汉鼎书院中学部校长Vahagn Vardanyan博士、汉鼎书院英文课程发展主任王建、汉鼎书院学生活动中心主任兼中国历史科老师张毅豪,就「国际教育的本地化实践过程中,身份及文化的认同」这一主题,分别从印尼华人、影视从业者和老师角度发表演讲。香港小牛津幼儿教育集团董事长梁磊还以「儿童与自然」为主题,分析芬兰、日本、中国三地实例,详细介绍自己对于提高青少年国民素质的看法。

港澳外用中成药放宽北上便利港人用药

广东省药品监管局今日(27日)联合广东省卫健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处处长邱楠在发布会上表示,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进口注册审批流程,并正式发布《关于简化在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的公告》。此举满足港澳同胞在大湾区内地居住用药需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药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药品监管创新发展。 邱楠指出,由于岭南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港澳传统外用中成药例如驱风油、活络油、白花油、薄荷膏等,多年来一直被不少港澳地区家庭视为居家常备药。简化注册审批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港澳外用中成药进入内地市场,为在内地生活工作的港澳同胞提供购药便利,也方便有着相同用药习惯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购买港澳药品。 他说,港澳地区传统中成药生产企业众多,当地市场规模有限,实施简化注册审批政策有利于助力港澳中药企业开拓内地市场,促进港澳地区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中药产业共同发展。另外,通过政策制定的港澳外用中成药内地注册标准,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中药质量标准的合作研究,加快粤港澳三地中药标准的对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走向标准化、国际化。 邱楠又指,在港澳外用中成药简化注册审批政策实施过程中,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通过充分发挥改革先行先试的优势,把维护国家药品监管体制和尊重港澳监管机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展开与港澳药品监管机制对接,支持港澳中药产业发展,合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药品监管机制创新,共同营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监管环境。 邱楠表示,港澳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事项包括上市注册、上市后变更和再注册,由原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调整为由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简化审批。审批事项涉及的技术审评、注册检验、通用名称核准和现场核查等各环节,由原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分开实施,调整为由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做到权责统一、高效有序,减少审批办件流转,提升审批工作效率。上市注册审批的技术审评由原来的200个工作日缩减至80个工作日办结,审批总时限相应由原来的235日减至115日,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上市后变更审批和再注册时限也分别减少50日,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加快审批进程。

林郑

林郑:粤港澳合办全运会意义重大港府会全力以赴

国务院同意广东、香港及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26日)对此表示欢迎。她指出,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全运会意义重大,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构筑休闲湾区和塑造健康湾区的目标。 林郑月娥表示,能够与广东及澳门共同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是继香港在2020东京奥运会取得历史佳绩后,一项提振香港体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她谨代表香港特区感谢中央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林郑月娥说,由一个可容纳5万名观众的主场馆、一个可容纳1万名观众的室内体育馆及一个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公众运动场组成的启德体育园,将于2023年落成启用,加上已多次举办国际赛事的香港单车馆和其他体育设施,足以为香港参与主办2025年全运会提供基础。香港特区政府会全力以赴,根据中央坚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与中央有关部委丶广东省及澳门特区政府紧密合作,做好筹备工作。

十四五规划丨徐英伟冀香港青年把握大湾区建设机遇

由香港青年联会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宣讲会今日(25日)举行。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致辞时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香港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香港青年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机遇。 徐英伟指,「十四五」规划纲要详列了香港的重要定位,其中对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表示认同,更明确提出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充分体现国家对港澳青年的关心和重视。 徐英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香港发展的关键所在。他指出,大湾区建设不但可以促进香港多元发展,也可发展香港居民的生活空间,特区政府与中央相关部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澳门特区政府保持联系,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原则,加强互联互通,共建美好的大湾区。 他提及,粤港澳大湾区公布了24个政策措施,其中大部分措施已经落实,包括青年创业支援、科技经费「过河」等,不但有助香港居民和专业人士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居住、工作和创业,也为香港企业开拓更大的商机。 另一方面,港府亦在不同范畴推动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徐英伟指,港府已推出不同青年项目,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等鼓励青年在大湾区工作。他同时表示,会继续优化和扩大各项青年交流和实习计划,促进青年广泛全面交流,增加对祖国的向心力。 徐英伟谈到中央「十四五」规划宣讲团来港,让香港青年更深入认识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他表示,特区政府会用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机遇,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也为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年人在生活、事业和发展方面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更广阔的空间。  

十四五规划|黄柳权:中央将推更多措施利港青大湾区发展

8月25日,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在香港的宣讲活动进入第三天。当天上午,宣讲团一行走进香港公开大学,与香港各界青年代表围绕“活力与机遇 共建美好湾区”开展分享会。 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在致辞时表示,未来国家将提出更多有力政策措施及资源,支持本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黄柳权说,中央致力鼓励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发展,至今已推出24项鼓励措施,包括将港澳居民与内地居民有同等工作生活待遇、提供专业人士资格互认及建设创业服务平台等。他指出,未来将出台更多便利措施,包括研究在前海及南沙建设创业基地,推出具吸引力的职位,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将港澳艺术人才纳入内地评审范畴;容许香港中医师到内地就业,及放宽法律界内地市场准入等。 黄柳权表示,不少香港青年捷足先登,在大湾区追逐梦想,并成功迈出人生奋斗的第一步,创出一片新天地。截至去年底,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推出涉及765个港澳项目,吸纳过千名港澳青年。 他又举例说,有人到东莞当现代农民,实现田园梦;有人创立自己的咖啡品牌并开设分店,更登上内地饮食网站的咖啡店热门排行榜第一位;也有人开办网红销售直播室,将香港商品引进内地,同时把内地的新零售和互联网技术带到香港。 黄柳权说,这次来到香港看到香港市面秩序井然、市民生活平静如常,他感到香港国安法实施以后,香港选举制度完善以后,社会秩序井然,法治彰显,新的社会共识正在凝聚。他表示,香港已经开始由乱转治、由治及兴的新进程,对香港的发展,对香港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黄柳权说,这几来他先后和特区政府公务员、立法会议员、工商界人士、青年朋友进行了四场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宣讲和交流。除了四场活动之外,宣讲团还分头和香港的有关的主管部门、工作机构就如何进一步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发挥香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这些宣讲交流,他感受到,香港的谋发展的共识在加快集聚。 黄柳权说,自己共有三点体会,一是香港特区政府的管治团队敢于作为,敢于担当的新气象正在形成。他说,很多公务员、议员,都表示听了宣讲以后,对于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都进一步理解,也深刻领会“十四五”规划背后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力量,表示这对他们有很大启发。 黄柳权表示,香港管治团队要更多学习国家战略、规划,要更多履行好发展香港的责任。他又表示,此行见到香港各个部门都积极行动,深入交流中有很多想法。 二是香港的各界爱国爱港、心系发展,正能量满满。黄柳权表示,此次宣讲有面向工商界的活动,也有很多专业人士及其他人士参与,这些人高度认同国家的发展规划,高度认同“十四五”规划给香港未来发展所做的定位。这些人士表示,宣讲活动正好是香港国安法实施、选举制度完善之后,这两个措施为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为一国两制发展提供保障。 黄柳权引述这些人士发言说,香港前些时候由于政治争拗,发展被耽搁、拖慢,现在需要奋起直追,珍惜现在的大好局面。他称,相信香港社会有这样的共识,集聚这样的正能量,一定会迸发巨大的动力,香港这个东方明珠一定有灿烂的明天。 三是感觉到香港青年代表了香港的新希望。黄柳权指,自己专门和青年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题,全面宣讲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给香港带来的发展机遇。与会青年有共识,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感到骄傲、自豪,也对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香港自身的发展,增强了信心。 黄柳权指,一些香港青年告诉他,全球发展机会在中国,香港发展的集会在内地。他认为,现在更多的香港青年愿意发挥自己的优势,愿意用好国家提供给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的好政策、好平台,投身国家发展进程中,投身推进香港进一步发展的建设洪流。 黄柳权表示,这次宣讲团在香港短短几天,感受到香港社会求稳定谋发展的强烈愿望。这几天再香港掀起学习“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热潮,相信只要香港社会进一步凝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社会共识,就一定能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实现自己的发展,香港同胞一定能和全国人民一样,共享祖国繁荣昌盛的伟大荣光。 对于有观点认为,有人因香港国安法的实施而不满离开,黄柳权说,这种观点不客观。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港人重获安宁,法治原则得到彰显,社会秩序得到恢复,香港发展回到正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冀大家客观看待问题。 黄柳权强调,去年及今年上半年香港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都超市场预期,一些大公司、跨国企业,准备增加招聘雇员,香港的金融市场非常稳定,新股上市数量远远高于过去。

薛永恒:本港科研可与大湾区业界互补

由香港中国企业协会、香港贸易发展局联合主办的「拥抱『十四五』 融入『双循环』」高峰论坛,今日(24日)上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在论坛表示,相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合作下,例如借助深圳应用科研和制造业能力,弥补香港不足,推动整个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薛永恒指,本港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本地亦有5间大学位列世界100强,令本港科研基础良好,吸引世界尖端的科研机构来港落户,现时已有27间著名机构进驻科学园,与本地大学合作,进行医疗科学和人工智能研发。过去几年已有3亿4000万元内地资金,投入香港市场支持科研发展,他希望日后透过区内人才和资金流通,能够发挥好大湾区创科业界互通互补。  

香港商界:「十四五」规划为香港搭起广阔舞台

近半年来,香港商界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香港发展的讨论热度始终不减,普遍认为「规划纲要」为香港搭起广阔舞台,期望香港能把握历史性发展机遇,为香港发展注入新动力。 「『十四五』规划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中银香港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认为,香港经济止跌回升,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7.9%,第二季度增长7.6%。香港经济复苏势头的背后,展现出中央对香港巨大利好与支持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的「强心针」。 「国际金融中心」是香港最亮眼的名片之一。「规划纲要」确立了香港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定位,包括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香港实现新一轮更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与机遇。 香港交易所在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中透露,港交所2021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创新高。「香港新股市场在2021年上半年成绩亮丽,尽显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华北区主管合伙人林国恩说。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出席「十四五」规划下大湾区双循环合作讨论会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进入国家内循环的最佳切入点,而科技创新就是走进内循环发展的快速通道。同时,香港是大湾区城市群之中开放水平最高、生产要素自由进出度最高和具有最全面环球商业网络的经济体。「十四五」规划将引领大湾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先行一步」,建立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认为,香港企业在「包装、设计、宣传营销」等品牌打造服务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与良好口碑,未来随着香港企业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战略中,这些服务能帮助更多民族企业提升品牌价值。 「香港科研基础雄厚,具有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专业服务;深圳则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条,香港与深圳通力合作,能够充分实现大湾区优势互补与融合。」洪为民说。 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认为,广东与海南自贸港已签署物流合作协议,香港作为国际航空、航运、金融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在供应链管理及相应专业服务领域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组建国际物流发展联盟。 香港商界普遍认为,在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中,中央对香港的真情关爱与坚定支持,都将进一步巩固提升香港的竞争优势,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