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苗接种年龄拟调至3岁以下 专家委员会下月商讨料9月打首针

政府谷针持续,疫苗接种年龄过去已不断下调。政府专家顾问、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刘宇隆今日(18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联合科学委员会下月将开会讨论3岁以下幼童接种新冠疫苗,若认同做法会向政府建议,再要求药厂提交数据,经另一个委员会通过及批准紧急使用等程序,预料最快可于9月为相关幼童打首针,10月打第二针。 刘宇隆表示,6个月至3岁的幼童若可接种新冠疫苗,应打齐3针,第3针接种时间可因应疫情发展决定。他指出,香港使用的科兴及复必泰两款疫苗都安全。他强调,要以「老弱妇孺」为推动精准接种疫苗的对象,「妇」是指孕妇,目前0至6个月大的婴儿不能打疫苗,孕妇打针可有效保护婴儿。至于何时能开始为6个月大至3岁以下幼童接种,要待药厂提交数据让政府审视,并通过紧急使用。刘宇隆还表示,科兴使用的灭活技术历史悠久,不用担心其安全性,即使3至11岁小童都是接种3针成人的剂量。

香港东涌逸东(二)村谦逸楼解封揭3宗阳性个案

政府昨日(17日)下午6时起限制在东涌指明「受限区域」(即东涌逸东(二)村谦逸楼)内的人士(下称「受检人士」)须留在其处所并接受强制检测。 政府今日(18日)上午约7时完成强制检测行动,并正在「受限区域」内进行执法行动,确认「受限区域」内所有人士已接受强制检测。政府会另行公布正式撤销「相关宣告」的时间。行动中,1230名身处「受限区域」内的人士接受检测,当中发现3宗阳性检测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此外,政府亦在「受限区域」内派员到访400户,当中19户在过程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香港今新增3486确诊 包括173宗输入个案 多41人疑染BA.4或5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WeChat_20220717204608.mp4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今日(17日)新增3,486宗确诊,包括173宗输入个案。另外,昨日(16日)再多4名女患者离世,年龄介乎71至94岁,其中2人来自院舍;女死者当中1人已打3剂新冠疫苗,其他人打了2针。张竹君表示疫情正缓慢上升,每两周“翻一番”,香港大学的即时病毒繁殖率约1.7的高水平,担心令医疗设施构成压力。 再有43人怀疑感染Omicron BA.2.12.1变种病毒,其中15宗无源头;BA.4或BA.5疑似个案方面则新增41宗,其中31宗源头不明。多4间安老院及1间残疾院舍出现个案,有院友须检疫。对于有指并非全部染疫人士都收到电子手环,张竹君回应称,当收到确诊者的所有资料后,卫生署会传予资科办,并由该办公室向居家隔离患者派发电子手环,强调有关部门会“尽快派发”。 学校方面,张竹君指昨日读错一间特殊学校名称,应为匡智屯门晨岗学校学校有1人染疫,同班6学生需检疫,而非匡智屯门晨曦学校,她就资料出错致歉。另有2间学校个别班别需要停课一周,包括佛教黄焯庵小学2B班5名学生中有2人染疫,圣士提反书院附属小学4D班33名学生中有4人中招。 张竹君宣布,昨日(16日)有4间安老院舍及1间残疾院舍出现新增个案,共涉及6名院友,有35名院友及1名职员需要检疫。另外,医院管理局再多40名职员染疫,6名员工则复工;北区医院、香港佛教医院及伊利沙伯医院,共增6名病人、9名医护及2名护士学生中招。 出现个案的安老院舍,包括路德会黄镇林伉俪安老院增2名同房院友中招,有8名院友须检疫;温浩根护理安老院有1名院友染疫,有16名院友及1职员要受检;仁安护老院有限公司则有1名院友确诊,1名院友检疫;伸手助人协会汇丰银行基金乐富护老院亦有1名院友中招,其余4名同房院友要受检。至于1间有个案的残疾院舍,为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翠林宿舍,1名院友中招,有6名同房院友须检疫。 至于医院病例方面,北区医院内科男病房有1名70岁病人染疫,追查后发现多4名病人、3员工中招,其中1名82岁病人情况危殆;香港佛教医院纾缓治疗科病房再多1名91女病人确诊,累计10名病人、5名职员染疫;而伊利沙伯医院骨科病房则有2名护士学生及1名病人服务助理确诊,累计共6名病人、3名员工中招。 香港今日再多4名新冠患者离世,第5波疫情共有9,224宗死亡个案。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李立业表示,新增的死亡个案包括4名老妇,年龄介乎71至94岁,昨日(16)死亡,其中2人来自院舍,1人已打3针新冠疫苗,其他人打了2针。 当中住院舍的1名71岁女死者,患长期病患,需使用氧气,曾住精神病房,及后转换多间医院医治,昨日离世。另一名打了两针新冠疫苗的94岁女死者,本身有高血压及心脏问题,7月1日在亚博馆检疫中心确诊,转到医院后病情变差,昨日离世。 而截至今日凌晨,共有1,122名确诊病人留医治疗,其中126名为新增病人,新增的留医人士中,4名病人情况危殆,有2人严重。目前留医病人中共有20名危殆,28名严重,其中5名危殆正于深切治疗部。

美国会委员会报告倡制裁香港检控人员 林定国:如“胖虎” 横蛮无理

政府正研究如何就《基本法》23条立法,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于电视节目表示,23条的保释门槛应该跟随《港区国安法》,采取较严格做法,并提到有适当做法保护受制裁的检控人员;对于美国早前发表的制裁律政司官员言论,林定国指出有关制裁卑鄙无耻,政府会保障官员不受到制裁影响。 林定国表示,过往终审法院的判例已经指出,香港国安法的保释条款并不只适用于4大罪类,其他刑事罪行如果触及国家安全问题,也可以套用同一原则,例如《刑事罪行条例》第10条。他指出,23条是处理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法律,相关罪行本身性质特殊,且涉及国家安全是一个重大问题。其他司法管辖区在处理相对严重的罪行时,保释条款可能更加严厉、严谨。至于律政司会否再运用酌情权,不设陪审团,林定国强调法院之前已对此进行裁决,此举不影响公平审讯。 就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早前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或会制裁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及15名律检控人员。林定国批评相关行为是「卑鄙无耻」,尤如卡通《多啦A梦》中的角色「胖虎」般横蛮无理,完全是欺凌行为。林定国直言,前线同事都是「打份工」,形容有关制裁行为卑鄙无耻,强调律政司同事反而会比以前更加团结,因为众人同仇敌忾,政府亦会透过适当方法保障受制裁的检控人员,至于具体方法则不便细说。    

消息指香港公院违规使用内地药物惹议 医管局:符合本港法例规定吁勿误信不实报道

近日有公立医院向病人处方由内地药厂生产、未经注册的扑热息痛(Paracetamol),引起部分市民忧虑。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发言人今日(17日)发出声明表示,在进口和使用相关内地生产的药物时,均按照本港相关法例进口和本局的既定程序审批,审批标准相同,药物的品质及安全性均符合相关规定,并指对失实言论深表遗憾。 医院管理局表示,所有公立医院使用的药物,不论其生产地(包括内地以至世界各地),均按照本港相关法例进口和局方的既定程序审批,审批标准相同,药物的品质及安全性均符合相关规定,呼吁公众不要误信不实的报道。就近日报道提及的两项从内地进口的药物,局方澄清指,因应第五波疫情时本港极度欠缺含「扑热息痛」成分的止痛退烧药的紧急情况,医管局透过特区政府从内地政府认可渠道,采购有关药物(即「对乙酰氨基酚片」)供病人使用。 局方又指,因应近期对「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需求,医管局根据《药剂业及毒药规例》的规定通过注册医生为治疗特定病人进口「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并根据《进出口条例》向卫生署申请进口证,以进口有关药物。医管局重申,在进口和使用上述内地生产的药物时,均符合本港相关法例规定。对于有个别媒体报道有误导成分,涉嫌指控或暗示局方进口和使用未经许可药物,医管局对此失实言论,深表遗憾。 局方强调在采购及处方药物时,必定会以药物品质、安全及病人利益为最首要考虑。药物品质及安全是医管局采购药物的首要考虑,医管局一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卫生署的规定及指引,透过公平和严谨的药物采购机制,从市面采购获卫生署注册和符合品质要求的药剂制品供公立医院和诊所使用。在特殊情况或当药物出现未能预计的供应问题时,如因疫情严峻导致个别药物供应紧张,医管局或需要从不同地区进口采购合约以外的药物,以确保病人得到适切的药物治疗。药剂部职员会因应实际情况提供所需讯息给前线员工及病人,确保用药正确。 至于局方采购内地药物的数量及金额问题,一如局方采购其他产地药物的情况,涉及局方与药物供应商的商业协议及商业敏感资料,有关资料亦有可能影响局方未来从世界各地采购药物的工作,恕不能公开。

李家超出席青年大使计划活动 冀年轻人建设香港未来

特首李家超与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昨日(16日)出席「YDC青年大使计划」的活动。李家超今日(17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出席民政事务及青年局举办的YDC青年大使计划2022「团队建立训练日」,与约50位青年大使一同参与团体拼画。看到年轻人充满活力和朝气,他表示也顿感年轻不少。 李家超表示,团队的协作力量,能激发每个人最强的潜力。鼓励青年大使们发挥好领袖的角色,在团队中各展所长,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希望年轻人为国家和香港努力奋斗,实现「青年建未来,香港开新篇」。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方面则表示,麦美娟与青年人交流互动,感受到他们的活力、创造力及潜力,并引述麦美娟表示,青年人是香港的未来及希望,新一届政府十分重视青年发展。民青局将推动更多青年发展工作,与社会各界携手培育青年的正向思维,鼓励青年人共同为香港和国家建设更美好的末来。

卢伟国吁严守防疫措施 逐步恢复内地海外人流

香港疫情近日有上升趋势,昨日新增3762宗确诊个案。议员卢伟国呼吁,市民严守防疫措施,并指希望在疫情受控之下,逐步恢复与内地及海外人流。 卢伟国表示,本港确诊数字自6月初开始持续上升,昨天单日已超过3700宗,病毒即时繁殖率达到1.68,“可能好快升至一传二”。他又指,立法会亦相继有议员与职员染疫或成为隔离者,呼吁市民要更谨慎以及严守防疫措施。他又引述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本港感染新冠数字与传染率上升,病床使用率、重症及死亡率亦有上升趋势,推算本月底起将有25%医疗服务受影响,而目前仍有3成,大约12万名长者未接种疫苗。他指,希望加速为长者接种疫苗,并希望在疫情受控之下,逐步恢复与内地及海外人流。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日前表示,香港确诊个案自上月初以来不断上升,近几日的单日确诊逾3500宗,担心医护人手和病床供应紧张,预料本月底或有两成半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受影响,强调防疫措施无可能“躺平”。他称,香港会尽责任“守好南大门”,已尽量采取与内地标准一致的核酸检测安排,正朝“两地一检”的方向研究。

源柏梁视察群组感染食肆 吁勿轻视通风情况

时任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去年三月根据《预防及控制疾病(规定及指示)(业务及处所)规例》(第599F章)向餐饮业务发出指示,订明提供堂食的餐饮处所在换气量或空气净化设备方面须遵守的规定。为顺利落实该规定而成立的工作小组,日前联同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和机电工程署代表视察曾出现群组感染个案的一间屯门食肆及一间中环酒吧,了解在事发后有关处所负责人聘请的合资格通风承办商就其通风系统所采取的改善措施。 工作小组主席源柏梁教授表示,过去一年半中,食环署及工作小组一直向餐饮处所负责人作出多次劝喻及提醒,亦提供了技术指引。违者除须承担刑责外,有关处所亦须采取减低传播风险的相应措施,即于执法人员发现违规情况后的翌日起,在下午6时正至翌日上午4:59停止堂食,并限制每台人数上限不多于二人,为期14天。 源柏梁指出,「香港近期每日新增个案从3000宗水平逐步上升,餐饮处所负责人、员工及顾客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像外地般出现较大规模感染而有机会对医疗系统带来压力。各餐饮业务处所负责人应认真检视其处所通风系统,以确保其有效运作,有足够鲜风供应并可平均覆盖座位间的各个位置。如有需要,餐饮处所负责人应寻求专业人士(包括注册专门承建商(通风系统工程类别)(通风承建商))的协助。酒吧更要做好人流管理,不进行表演或跳舞等活动,顾客要先做快速测试及饮食后戴上口罩。」

香港70名中学生参与消防处体验日 团员赞中式步操及升旗加强国家观念

70名消防及救护青年团团员近日参与体验日,轮流穿上重达3.9公斤的灭火防护服、戴上头盔,握紧灭火喉,模拟消防员于火场灌救。消防及救护青年团副团长翁锦雄表示,希望青年团能助年轻人巩固学习经历,并达致职业导向效果。 除模拟火场灌救,青年团团员在救护人员指导下练习心肺复苏法,又学习使用自动心脏除颤器。团员们亦跟消防仪仗队练习中式步操,了解中式步操基本概念,又会举行升旗仪式,加强团员的国家观念。团员游柏禧觉得灭火体验、中式步操等环节均甚具意义,另一团员郑可盈则特别喜欢心肺复苏法环节,认为可学以致用,遇到紧急情况时帮助别人。 救护人员示范施行心肺复苏法,教导团员基础急救知识。(政府新闻处) 消防及救护青年团去年12月成立,成立以来已招募团员120人,目标在2022至23学年将青年团团员人数增至300人,透过多元化训练和活动,培育团员的正向思维、守法意识和国家观念。翁锦雄表示,希望带团员到访大湾区不同城市,让他们亲身体会大湾区带来的机遇,对国家有更深认识。  

香港黄大仙启钻苑启隽阁解封揭18宗阳性

政府昨日(16日)下午五时起限制在黄大仙指明“受限区域”(即黄大仙启钻苑启隽阁,不包括位于地库一层的停车场、地下的商铺及一楼的非住宅单位)内的人士(下称“受检人士”)须留在其处所并接受强制检测。 政府今日(17日)上午约10时40分完成强制检测行动,并正在“受限区域”内进行执法行动,确认“受限区域”内所有人士已接受强制检测。政府会另行公布正式撤销“相关宣告”的时间。行动中,814名身处“受限区域”内的人士接受检测,当中发现18宗阳性检测个案和一宗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此外,政府亦在“受限区域”内派员到访468户,当中154户在过程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陈茂波:至今收约3万宗消费券覆检申述 会以宽松态度处理

香港第二阶段5000元消费券最快下月可领取,惟有部分市民收到政府通知指不符合领取资格须提交覆检申述。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7日)发表网志解画覆检申请安排,指约有24万人曾作出永久离开香港法定声明以提早提取强积金供款,政府截至昨日收到相关覆检申请合共约有3万个。他重申会以宽松态度及尽量方便市民的方式处理,亦会继续留意社会上的不同意见,好好总结今次发放消费券的经验。 陈茂波表示,对于市民如何证明目前是在香港定居呢,当局是以宽松态度及尽量方便市民的方式处理,并指银行月结单、税单、粮单、租单、电话费单、水电煤收费单、就诊纪录或医院覆诊纸等,都可用作证明。市民若因特殊原因未能提供这些资料,可在覆检表格中注明理由,秘书处亦会按登记人的实际情况酌情处理。他续指,曾作出永久离开香港法定声明以提早提取强积金供款的登记人当中,相信有相当人数已经移民海外。如果他们也获发消费券,涉及公帑将数以亿元计。根据消费券计划秘书处与积金局核对的资料,作出上述法定声明的现有登记人约有24万人,而截至昨天傍晚,秘书处从不同途径收到的覆检申请合共约有3万个。对于有意见认为,应先透过不同方式进一步查核提早提取强积金供款的人是否真的不再在香港生活,他则指,理解这些意见,但现行法例亦有不少保障各类个人资料的规定和限制,以致不能随意查核,但指会继续留意社会上的不同意见,好好总结今次发放消费券的经验。 他又提到,外围通胀高企及加息压力上升正困扰环球经济,增加本港经济下行压力。商品出口货值在5月份按年下跌1.4%,且表现短期内将继续受压;零售销售货值在四月第一阶段消费券发放时弹升11.7%后,5月份微跌1.7%,不少零售商户及食肆也表示近日生意放缓,往后的情况要视乎疫情发展和金融环境收紧对市民消费信心与能力的影响,并指在经济前景比较不明朗时,分期发放第二阶段消费券有利延长提振经济的效应。 他提到,2022年消费券计划第二阶段的登记期在本月23日结束后,筹备工作便会进入下一阶段。6家储值支付工具营办商已密锣紧鼓,准备在8月7日开始发放第二阶段的消费券。今次营办商推出不少新优惠,有望令消费者和商户也更受惠。第二阶段消费券将为市场注入300多亿元的购买力,计及衍生的乘数效应,冀能为消费市道增添乐观气氛和实质的购买力。

蔡若莲鼓励 香港应届考生尽早与家长老师商量目标

中学文凭试(DSE)本周三(20日)放榜,香港育局局长蔡若莲今日(17日)出席一档电台节目时表示,应届考生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相信他们能锻炼自己、有更强的抗逆能力,鼓励他们及早与家庭及老师商量目标,认为只要不放弃、坚定前行,便能“条条大路通罗马”。她又指,现时社会有不同发展途径,呼吁家长支持子女追寻梦想,不应将子女与其他人比较。 蔡若莲指,随着生育率下降,近年适龄学童人口减少,若局方不循序渐进处理,形容问题将“越滚越大”。她又表示,教育局会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素,包括重置不同地区的学生人口,并透过合并和停办部分学校,以稳定教学环境。 另外,蔡若莲表示,政府正努力加强《宪法》、《基本法》及国家安全方面的教育,包括按教育课程指引开发教材及培训老师等。她指,过去有人误会“一国”及“两制”对立,但事实是“一国”概念愈强,“两制”优势便会发挥得更好,认为学生要自觉尊重国家制度及“一国两制”,充份认识国家。她又指,学生要自行发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及美景,欣赏各行业坚守岗位,才能提升对香港的归属感。

香港的士今起加价落旗一律加3元

香港运输署本月14日宣布,巿区、新界及大屿山的士新收费将由今日(17日)起生效,红蓝绿的士落旗收费一律加3元,首段跳表每跳加两毫,后段跳表每跳加一毫。 新收费如下,落旗及最初两公里或其任何部分收费红色市区的士为27港元;绿色新界的士为23.5港元;蓝色大屿山的士为22港元。跳表收费方面(即其后每200米或其任何部分,或每分钟等候时间或其任何部分),红色市区的士93.5港元以下每跳1.9港元、93.5港元以上每跳1.3港元;绿色新界的士74.5港元以下每跳1.7港元、74.5港元或以上每跳1.3港元;蓝色大屿山的士175港元以下每跳1.7港元、175港元或以上每跳1.5港元。 至于三类的士的附加车费,乘客所携带的每件行李,(放在乘客车厢内的轻便行李除外)的收费会维持为6港元;而运载每只动物或鸟类及每程电召预约服务的收费,则维持为5港元。运输署早前提醒,如果的士咪表仍未调整显示新收费,司机必须于车厢内展示由运输署发出的新旧车费换算表,乘客必须根据换算表支付新车费。

香港今新增3762确诊包括 229宗输入个案 再多一名患者离世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199d63b442411c102cec17558baa5c4d.mp4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今日(16日)新增3,762宗确诊,包括229宗输入个案,昨日(15日)再多一名72岁男患者离世。另多4间安老院舍及2间残疾院舍出现新个案。医管局今再多42名员工确诊。九龙塘国际英文幼稚园校巴群组多4名学生及1名教师确诊,累计9人中招,同车余下约20名学生须居家检疫。 输入个案中,107宗在机场找到,103宗于检疫设施中发现,另有19宗于检疫后发现。个案来自48个地方,包括英国43宗、新加坡18宗、泰国18宗,美国17宗。本港多73宗BA.2.12.1怀疑个案,当中46宗源头未明,有9宗其他个案相关;新增32宗疑Omicron BA.4、Omicron BA.5个案,16宗源头不明,另有16宗与其他个案相关。 大埔医院精神科男病人曾有一名男病人确诊,该群组早前有2名病人及2名员工染疫,现时3名病人现转往那打素医院。至于香港佛教医院再多1名49女病人染疫,累计9病人、5职员染疫。伊利沙伯医院骨科病房有病人前日确诊,发现再有2病人染疫,该群组累计6名病人确诊;新增两名病人之中,其中一名早前接受手术,当中协助手术的医护人员列为密切接触者,而其中一名女医护人员亦已染疫。 张竹君表示,该校再多4名学生及1名老师确诊,他们均曾乘18号校巴,中心已建议乘该校巴的人士暂不要上学,余下曾乘该车的20名学生要家居隔离。 张表示,初步调查巴士18号有传播,包括早前司机之间亦有传播,之前曾有26名学生乘坐,累计有9名人士确诊,包括一名司机、保母、老师,以及6名学生。而昨日公布过该幼稚园有校车司机及保母确诊,7名司机及1名保母疑一起食午饭感染,其中一架校车有2学童及1保母中招。 此外,匡智屯门晨曦学校的匡晴班,6名学生中有一人确诊,中心建议停课一周。大埔浸信会幼稚园K3A班的32名学生,累计4名学生确诊,亦要停课一周。 张竹君公布,本港过去一日新增1宗死亡个案,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计9220人不治。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何婉霞指,大埔医院精神科男病房曾有一名男病人确诊,医院随即展开接触追踪调查,发现2名病人及2名员工阳性,现时3名病人转往那打素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情况稳定。另外,香港佛教医院纾缓治疗科病房群组新增一名49岁女病人确诊,暂时情况稳定,正接受隔离治疗,病房总计9名病人及5名员工确诊;伊利沙伯医院骨科病房再多2名病人确诊,暂时情况稳定,正接受隔离治疗,该病房总计6名病人确诊。  

反驳民主党“立场书” 梁振英:不能对其抱有幻想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普天同庆。但就在“七一”前一天,民主党发表所谓“立场书”,指对于“一国两制”的信心不变,又称目前香港距离民主普选和代议政制的目标尚远。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今日(16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提到民主党“立场书”中的主要论点很有驳斥的需要,并提出六个要点。 1. “立场书”说,“我们希望在‘一国两制’之下落实民主普选⋯⋯”。要指出的是,香港的“民主普选”是地方性的民主普选,不是主权国家的民主普选。地方性的民主普选授权能力十分有限,民主党近年偷换概念,将香港的地方性民主窜改成主权国家的民主。 2. “立场书”重申民主党的立场,指“最重要的,是民心的回归,让我们有真正的民主”。民主党必须认清事实,香港“真正的民主”不是天马行空的民主,而是严格按照基本法实施的民主。基本法规定,普选行政长官必须由提名委员会提名,民主党当年坚持的是违反基本法的“公民提名,必不可少”。 3. “立场书”说“我们信任香港市民,也希望中央和特区政府同样信任香港市民”。在普选问题上,民主党误导市民;作为民意代表,民主党公然勾结外国,严重破坏政府和市民之间的“互信”。 4. “立场书”说“让市民自由地发表己见,让不同意见可互相竞争激撞,是香港多年来生气蓬勃的泉源”。事实是,多年来民主党以最大反对党的架势,不仅对社会上的不同意见大张挞伐,更将党内的不同意见完全灭声,驱逐出党是民主党搞清一色的惯常伎俩。 5. 在“港独”问题上,民主党一直以来的立场是“不支持‘港独’”,从来不说“反对‘港独’”。 6. 民主党不是没有“温和”党员,但是“驱逐出党”这一把悬剑令“温和”党员噤声,更有不少人向激进派靠拢,令民主党长期以来被披羊皮的豺狼把持。 在帖文末段,梁振英强调,“民主党只能瞒骗少数人于一时”,又指不能对民主党抱有幻想  

香港疫情升温 政府吁市民尽快安排身边长者打针

本港近日疫情升温,新增确诊个案持续上升。政府今日(16日)在社交专页「添马台」发文,指长者是最高危人士,不幸染疫并发重症或死亡的风险极高,呼吁尽快安排长者接种新冠疫苗。 政府强调,第5波疫情的死亡个案中,高达96%是60岁或以上长者。而科学数据清楚显示,两款在香港接种的新冠疫苗均可提供有效保护,减少重症和死亡,呼吁市民尽快安排身边长者打针,保护他们免受病毒侵害。 老友记区区有针打(○科兴●复必泰): 社区疫苗接种中心○● (60岁或以上可取即日筹,私家医院及礼顿中心除外) 医管局普通科门诊诊所○● (必须预约) 卫生署辖下指定长者健康中心○ (65岁或以上长者即场接种,无需预约)(详情按此) 指定私家医生/诊所○● (直接与私家医生/诊所预约) 公立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站● (方便覆诊病人及访客接种,无需预约)(详情按此) 疫苗到户接种○ (未曾接种疫苗的70岁或以上长者,可致电5688 5234或上网预约)

卢宠茂:非所有人要实名登记“安心出行” “红黄码”无追踪功能

政府早前表示,将推行「安心出行」实名制,引入「红码」、「黄码」。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今日(16日)在见传媒时表示,精准防控须做到风险分析,将一些高风险的人分出来,这是为何要有「红码」。 卢宠茂指,希望通过「红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他不应该去一些高风险地点。至于「黄码」只是赋予一些境外入境的旅客,通过一个「黄码」更精准去识别他们,才可以考虑放松入境旅客的酒店检疫时间所要求的日数。所谓「红黄码」,绝对没有追踪功能。 对于「安心出行」实名制,卢宠茂强调,不想改变「安心出行」的任何东西,只想识别高危人士。执行的细节可再作讨论,但目标很清晰,「安心出行」实名制只有那些确诊和境外入境的人士才需要登记,不会影响大部分的香港市民。

孙东: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培养创科人才深化与内地合作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今日(16日)出席理大创科活动致辞时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特区政府会继续培养创科人才、推动创科生态圈发展、加速再工业化及深化与内地的创科合作。他指出,未来几年香港会进入「由治及兴」阶段,对创科发展尤其重要,希望学术研究界可以在香港创科发展作出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指,一直为创科业界培养人才,未来会与政府合作,推动创科发展及培养科研人才,为香港及大湾区的创科发展作出贡献。

梁子超:本港群体免疫不平均放宽防疫加重医院负担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等4名专家撰文,指本港应在夏天逐渐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以便达致更好的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产生的「混合免疫」效果。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则对此表示,若疫情未平稳之下便放宽社交距离措施,担心会加重医院负担。 梁子超指,虽然香港已经历疫情爆发,惟群体免疫并不平均,而且幼童和长者的疫苗接种率未算理想,若在疫情未平稳之下便放宽社交距离措施,重症和死亡个案将会增加,加重医院负担。 梁子超续指,免检疫通关的先决条件,需收窄境内外的疫情差距,因此香港不可能同时与内地和海外免检疫通关,形容须作出痛苦的抉择。他又指,无论选择先与内地抑或海外通关,香港都需要采取足够防疫措施,维持人流和物流往来,令经济和民生不会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