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袁国勇

袁国勇确诊8月31日曾出席公开活动

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确诊新冠肺炎,他今日(8日)接受传媒查询时表示没有出现症状,已按政府防疫指引家居隔离,他感谢大家关心,并表示3年来可以放假也是好的。 据悉袁上周三(8月31日)曾出席物业管理业监管局「物管先锋」嘉许典礼,演讲时指出针对本港老化建筑物出现喉管问题,导致新冠病毒垂直扩散,他又祝福较早前据悉确诊的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早日康复。 袁曾在去年3月6日在西区中山纪念公园体育馆,自行接种由中国复星及德国药厂合作的复必泰新冠疫苗,并「自己亲自帮自己打针」更特意采用较痛的「皮内注射」,而非「肌肉注射」。

混合免疫非新理论 梁柏贤:新冠绝迹不符现实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内科学系传染病科主任孔繁毅等4名专家早前撰文,指本港应在夏天逐渐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以达致更好的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产生的“混合免疫”效果,避免医疗系统在冬季崩溃。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随后表示,抗疫不能单靠外国做法。医管局前行政总裁梁柏贤则指,政府在防疫上陷入两难,若跟随专家的开放措施恐怕会令个案飙升。相反,若不跟随建议,政府在冬季爆发疫情时亦难辞其咎。 梁柏贤昨日(23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指,最近政府和几位大学专家对混合免疫的讨论,引起广泛注意。他指,混合免疫的概念在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存在已久,如流感、水痘、德国麻疹等传染病例亦有这种情况。 他续指,当病毒已扎根社区,变成风土病,混合免疫基本上是一个现象,并不是什么新理论。他又指,新冠病毒已扎根香港社区,亦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成为风土病,认为要好像天花一样完全绝迹,“是一个不符现实的目标”。 他指,新冠病毒混合免疫在香港已经持续发生,专家们的开放建议是比较进取,希望在夏季病毒低活跃期,能够将群体免疫水平增加,免得在冬季病毒活跃的时,而社区群体免疫又处于低水平,就有机会大爆发,到时高危人士的感染人数会剧增,重症和死亡人数会比现时倍增。 他又指,政府现时的政策则相对保守,仍维持以加强监察和检测为手段。他认为,若政府跟随专家的开放措施,恐怕会令个案飙升,难以向市民交代,但是如果不跟随建议,不在夏季放宽社交距离,政府在冬季爆发疫情时亦难辞其咎。他直言“要拆这个计时炸弹,有点难度”,但认为全面复常是市民的期望,亦应该是现届政府未来6个月的目标。 事实上,近期有文献提到混合免疫,如《新英伦医学杂志》本月初发表研究,学者分析卡塔尔逾5万人数据,发现混合免疫的防感染及防重症有效率较高,如对Omicron BA.2的防「有病征感染」有效率,不曾感染者打两针为-1.1%,感染者打两针为55.1%,不曾感染者打三针为52.2%,曾感染者打三针为77.3%。 另一边厢,世界卫生组织约一成至两成新冠康复者出现俗称“长新冠”的中长期后遗症,如康复后不单“唔够气”,且记忆力差,驾车时会忘记目的地,每月要花数千元服中药调理身体,开支庞大,惟坊间没有相关保险产品,有保险业界代表指须经风险管理计算才能推出。立法会议员陈沛良建议政府加强研究长新冠,否则业界在“长新冠”未有标准定义下,难以评估保障风险和定价推出保险产品。

香港抗疫专家顾问团名单出炉袁国勇等6人上榜

政府今日(13日)公布,行政长官李家超扩大抗疫专家顾问团团队,委任六位专家在公共卫生、传染病学及临床经验等范畴向政府提供意见,加强科学为本、精准抗疫,以最低的社会成本达致最大的抗疫目标。 六位专家包括许树昌教授、孔繁毅教授、刘泽星教授、刘宇隆教授、梁卓伟教授和袁国勇教授。李家超将不时主持专家顾问团会议,连同政府官员和医院管理局代表,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以更全面地掌握疫情形势。 李家超说:“政府坚持科学为本、精准抗疫的原则,而六位专家一直为特区抗击新冠病毒病作出宝贵贡献。我衷心感谢他们应邀加入专家顾问团,以科学和数据佐证,为政府提供意见,助力香港推展抗疫工作。 政府会按照疫情发展,参考专家顾问团的建议,制定精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务求以最少的代价达致最大的效果,在保障巿民的生命安全及健康的同时,减低对社会正常活动的影响。

袁国勇:放宽防疫不可全面除罩新政府须掌握「疫情时间」

第五波疫情缓和,昨日社交距离措施续放宽,包括重开酒吧、晚市延长至午夜12时等。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今日(20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当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后疫苗浪」一定会到,但最重要是不令医疗系统瘫痪。 袁国勇说,现时呈报个案已不重要,多少人入院、需要深切治疗或死亡,才是重要数字,这决定防疫措施是否收紧或放松。本港过去2年的防疫政策中,有7个月差不多「消除了病毒」,但这不是永久。 袁国勇指出,即使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亦不能全面停止戴口罩,因为本港已有3年并无严重的流感或线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了很多,如果不戴口罩,很多小朋友会受感染。 对于新一届政府在疫情方面要留意的事项,袁国勇强调,最重要是掌握时间。过去政府抗疫政策正确,惟在多做测试及公布有无接种疫苗等数据方面「有时迟了」。

袁国勇:疫苗通行证是保护不能打疫苗的人

本月底疫苗通行证进入第3阶段,届时年满12岁市民须打3针才可进入食肆等处所,惟有专家认为第5波已筑起免疫屏障,建议豁免60岁以下成年人进入指定处所使用「疫苗通行证」。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同系名誉助理教授龙振邦及临床助理教授薛达今(20日)联合撰文,指疫苗通行证能有效促进疫苗接种,如只限于长者会有违公平原则,而若只限某个年龄层,场所负责人执行措施时亦有困难。他们又指,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后,出现群组爆发属预期内,未打针人士进入指定处所存有风险。 袁今早在电台节目同样强调,60岁以下但有慢性病人士,出现染疫、重症及死亡风险不会较70岁以上健康长者低,重申只有当全民接种率达95%才可取消疫苗通行证要求,但仍须戴口罩至明年春季。惟他认为,现时可能先取消航班抵港熔断机制,待接种率达95%更可允许抵港人士居家隔离,恢复国际商业活动。另外,若在今年冬季流感高峰时,没有发现比Omicron变种病毒更强的病毒,便可研究放宽戴口罩。

港大医学院「爆疫警告」被指惹恐慌 袁国勇认同做法值得商榷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昨(12日)率先警告师生,指坚尼地城或邻近地区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群组感染,吁本周内不要在区内用餐及进行有需要除低口罩的活动,有意见批评院方的做法引起地区恐慌。院方今早(13日)回应指,有关呼吁是基于该区最新的新冠病毒污水检测结果,显示病毒量比最近平均数值高超过100倍至1,000倍,在取得政府的同意后才作出紧急通知,院方对批评深表遗憾,但强调是负责任做法。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则指,院方只是提醒师生小心,但认同做法值得商榷。 西环村西苑台过去5天累计5名居民染疫,涉及的4户家庭分布于不同楼层,加上屋村污水检测到的新冠病毒量极高,故担心全村爆疫,昨日须围封强检,而同区逾10个屋苑、大学宿舍,居民亦将获发快速检测包。袁国勇今早表示,虽然坚尼地城出现疫情,但评估本港已有91%至95%市民,因曾感染新冠病毒或已接种疫苗而有抗体,社会已筑起预防重症的屏障,居民只要打齐针就不用恐慌,到当区食肆用膳也没问题,但提醒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相信到11月左右要打第4针,高危人士要打第5针。 港大医学院今日(13日)表示,基于坚尼地城一带最新的污水检测结果显示,病毒载量比最近的平均数值高逾100-1000倍,昨天早上通知政府当局及得到同意后,即时透过内部紧急通知,呼吁教职员和学生避免到区内用膳及参与脱去口罩的活动。 对于有报道指有关做法引起地区恐慌,港大医学院发言人指,对此深表遗憾。医学院大部分师生,每天都有机会出入医院和附近医疗设施工作与学习,发放有关讯息是负责任的做法,希望师生在中午前收到讯息,避免到区内用膳,从而有机会将病毒带返医院和其他医疗设施,危害设施内的病人及使用者。

香港政府会否考虑封城?徐德义:随疫情变化调整抗疫措施 减低病毒社区传播

港大医学院今日(10日)公布有关第五波Omicron疫情发展模拟模型,推算指即使在今日最新严格措施实施后,香港医疗系统亦有机会在3月至4月严重饱和,单日确诊过万,香港政府专家顾问梁卓伟、袁国勇先后提到现阶段不排除考虑采取“封城”措施。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徐德义今日在疫情记者会上表示,随着疫情的变化及发展,政府会对抗疫工作及措施再作调整。 徐德义表示,目前新冠疫情非常严峻,由初一到昨日(9日),每日确诊数字升幅近10倍,需要用非常手段阻截病毒传播。他指出,疫情发展迅速,市民现时应需检视自己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可以减省的非必要社交活动,亦是最近政府收紧防疫措施的考虑原意,希望非常时期对自己的生活习惯作调整,减低人流,以配合抗疫需要。 徐德义称,食卫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应对,例如增加检测量,提高追踪患者等政府尊重不同人士就应对疫情而提出的建议,亦会不断检视政策,配合疫情发展。当局期望可以维持“早发现、早隔离”的做法,减低病毒在社区传播的机会。 而政府将竹篙湾隔离设施将改为接收低风险、轻症病人,将密切接触者改为家居隔离、启动“居安抗疫”的检疫计划等,正是灵活应对,配合疫情发展而提高接收容量,将最需要的患者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减轻医疗系统负荷。 据港大医学院推算,即使一直维持现行措施,至3月底会达至疫情高峰,届时医疗系统仍会崩溃,公立医院将没有足够床位或医护照顾病者,预计每日会有2.8万宗确诊、当中1.1万人有病征、400名新症须入院。被问及政府会否考虑“封城”的建议,徐德义回应指,政府十分关注医疗系统面对的压力情况,在测试、追踪、检疫、隔离治疗等措施上,政府正部署将设施组合,做好分流等优化工作,应付疫情,对各区进行不同程度的围封及限时检测,随着疫情的变化及发展,政府会对工作规模再作调整。

港大:Omicron复制能力及致病性较其他变种病毒低

据港大微生物学系近日的研究发现,Omicron变种病毒的病毒复制能力及致病性较其他新冠病毒变种低。 研究小组透过一系列细胞和小鼠模型,了解Omicron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能力及致病性,发现在人类肺部及肠道上皮细胞的实验中,Omicron活病毒的复制量,比野生型原始毒株及Alpha、Beta和Delta等为低。 负责研究的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表示,人体因为疫苗或感染刺激免疫系统对抗病毒,因而压迫新冠病毒基因变种试图摆脱人类的免疫系统,这些基因突变也同时降低病毒在肺部的繁殖效率。他希望Omicron继续遵循有关的进化轨迹,成为一种温和只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 研究亦显示,当前的全球疫苗接种策略已迫使病毒进入新的进化轨迹,借降低复制适应性,以换取更好的免疫逃逸。根据这个发展,疫苗接种包括额外加强针可能会进一步引导病毒突变及减弱。

宠物店仓鼠验出「D427G」突变 袁国勇:动物传人可能性极大

本港第五波疫情严峻,​铜锣湾宠物店「Little Boss」的23岁女售货员确诊Delta,且感染源头不明,外界关注是否涉及动物传播。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昨日(20日)公布,元朗「I Love Rabbit」宠物店有仓鼠笼验出病毒,当局认为疫症经动物传人的机会「可能增加很多」。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昨日通过港大网页发文,指团队在宠物店分离的病毒多了一个名为「D427G」的特殊突变,而捷克的病毒上面没有检测到这突变,这显示宠物店发现的病毒可能是一个新的突变。虽然目前不能确定这个突变病毒是在仓鼠的体内产生后再传染给人,但若不尽快阻止这种变异病毒在社区传播,它可能会在香港、内地和海外蔓延,导致另一场灾难。 袁国勇指出,他们根据目前的证据链可以推断,病毒有很大的机会是从仓鼠跳到人类身上,但是取得直接的证据比较困难。他解释虽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埔仓库的动物和环境样本呈阳性,宠物店的动物和环境样本特别是仓鼠的样本也呈阳性,所以有理由怀疑有1000多只仓鼠密集在一起的仓库是病毒源,病毒可以通过交叉感染扩大,并传播到宠物店和其他许多零售场所,在各处进一步扩大,并且传染到人类身上。 他提到,现时最少有四大证据证明很有可能由仓鼠携带的病毒传播到人的身上:一是在大埔仓库中检测到一个类似非本地的欧洲Delta变体,是在动物笼子中检测到的病毒,这表明病毒可能是通过仓鼠从荷兰进口,渔护署正在取样作进一步调查;二是铜锣湾宠物店内的环境样本和超过10%的仓鼠都检测到病毒;三是一名Little Boss宠物店的工作人员和一名宠物店的顾客被感染,他们从未去过该仓库;四是本月20日初步确诊的两宗确诊案例,都与仓鼠有关。 最后,袁国勇表示仓鼠也是生命,他完全能够理解市民痛心2000多只小生命的逝世,但他们共同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情况,需要谦虚地学习如何应付。他指出,科学和医学不能解决爱心的问题,我们需要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心理学家、辅导人员和丧亲辅导专家,帮助公众应对情感危机。他最后说:「科学家对这个刚在香港出现的Delta突变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染性一无所知,正加倍努力研究找出答案,我们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点此查看袁国勇回应有关仓鼠可能传播新冠病毒的科学考量

葵涌村逸葵楼居民毋须撤离 惟须每晚强检证无染疫方可出门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本港昨日(20日)出现2宗确诊个案患者,均为葵涌村逸葵楼居民,卫生防护中心及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于昨晚8时许,到达葵涌村逸葵楼视察。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表示,逸葵楼累计出现16宗个案,与巴基斯坦女子群组相关,当中包括1名早更保安,涉及大厦有11个楼层共12个单位。 欧家荣称,该大厦1名早更保安中招,CT值是36至37。首先发现79岁确诊老翁(个案编号:13085),为前日(18日)发现的首宗个案。卫生当局指,经理工大学实验室初步基因排序发现,属Omicron「BA.2」亚型。 而袁国勇亦指出,大厦出现广泛传播,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大楼出现喉管等结构问题,故认为居民毋须撤离,惟居民须接受「限制与检测公告」,每晚进行围封强检至证明非确诊方可离开大厦,例如明晨(21日)必须持无染疫证明才可离开出门上班、上学或买餸,措施将维持几日,当局观察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他又呼吁居民不要自行离开,否则可能将病毒带到社区。 他又称,大厦居民达2,500人,承认香港已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容纳这么多人,也没有支援相关人士家居隔离的配套,建议政府提供更贴面的口罩,若无贴面口罩,建议居民除佩戴外科口罩,外面要再戴一个布口罩,忧虑疫情若控制不好,会传播至整个社区。 袁国勇相信大厦有1名超级传播者,并感染清洁工人及保安员,由于他们会在各楼层间游走,容易将病毒传开。他续称该名超级传播者,即到垃圾房搜集物件的东满楼确诊者,平日会到逸葵楼、绿葵楼及仙葵楼垃圾房搜集物件,并在北河街摊档摆卖。该患者上周四(13日)带病毒入大厦,本周日(16日)出现爆发,现在要做的是强制检测。 上述2名患者中,1人为为53岁机场货运站员工(个案编号:13090),居于逸葵楼3楼;另一人则是1名居于7楼婆婆家的1岁女婴(个案编号:13100)。该大厦目前累计有7个单位的住户验出病毒,涉及的楼层包括3、5、7、8、11、26楼,包括1名在本周二(18日)离港前往深圳,于检疫期间确诊的64岁女子;以及封区强检找到1名44岁女子中招被列为初步个案,她于葵涌口罩工厂工作,期间有身穿全套个人防护装备。而昨日(19日)确诊的79岁男住户验出BA.2病毒,但未能确定是否与巴基斯坦籍女子(个案编号:13045)群组一样。  

袁国勇许树昌收恐吓电邮 香港政府:必严肃跟进

铜锣湾宠物店「Little Boss」一名23岁女店员早前确诊Delta变种病毒,经过调查发现该店的仓鼠和大埔仓库环境样本均验出阳性,显示本港或出现全球首宗仓鼠传染新冠肺炎病毒予人类的个案。渔护署随即要求全港2000只于去年12月22日或以后抵港的仓鼠及细小动物,须作人道处理。政府专家顾问袁国勇及许树昌支持政府人道处理仓鼠的决定,两人先后收到恐吓信息。行政长官办公室昨日(20日)发表声明,对于有政府抗疫专家顾问团成员向公众作出相关讲解后收到恐吓信息,特区政府予以严正谴责。 特首办发言人强调,若任何人以违法手段企图影响有关专家的言行,特区政府定必严肃跟进,绝不姑息。 发言人表示,政府今次决定和行动是基于科学原则和香港实际情况,以保障公众安全为大前提。香港现时疫情严峻,并面对Delta及Omicron变异病毒株同时在社区传播的切身威胁,果断采取应对措施以免病毒在社区进一步扩散至关重要。对于有一小部分人士对抗疫工作采取非理性态度,甚至作出恐吓专家的言论,特区政府强烈谴责,并呼吁社会各界继续团结一致,携手抗疫。 发言人指出,香港是法治社会,绝不容忍暴力及恐吓等违法行为。特区政府抗疫专家顾问团各位成员在过去两年的政府抗疫工作中,一直在公共卫生、传染病学和临床经验等范畴为政府提供专业意见,以科学和理论为本应对疫情,特区政府对此表示衷心感谢。若任何人以违法手段企图影响有关专家的言行,特区政府定必严肃跟进,绝不姑息。

袁国勇:为免疫情恶化人道毁灭仓鼠是唯一选择

铜锣湾Little Boss的仓鼠样本对新冠病毒呈阳性,专家怀疑病毒由仓鼠传人,感染职员和顾客。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表示,再有顾客染疫的涉事宠物店,店面及仓库的环境样本均已验出对新冠病毒呈阳性,认为仓鼠之间已出现隐性传播链,病毒量多到足以传染人类,为避免疫情扩大,将仓鼠全数人道毁灭是唯一选择。 袁国勇今早在电台指出,本港疫苗接种率低,根据过往疫情经验,只要有一宗病例流入社区引发疫情,便有机会造成过百名长者染疫身亡,因此在动物及人类生命之间要作出取舍。 他承认,相关决定不受欢迎,并指政府已预料市民会有较大反应,但希望他们能谅解当局的决定。他又指自己收到「一啲叫我去死慨email」。 要签弃养文件政府不会赔偿 今早在渔护署位于沙田的新界南动物管理中心,有数名市民前往交出仓鼠,有人带同透明宠物箱,亦有人手持穿洞纸袋入内。渔护署呼吁,上月22日起在本港任何地方购买仓鼠的市民,交出仓鼠作人道毁灭,并设立热线电话2691 2269供市民查询接收仓鼠安排。 职员回应查询时表示,署方不设上门收仓鼠服务,早上9时起开始接收仓鼠,主人要亲身带同仓鼠,到沙田多石径11号新界南动物管理中心交收,同时要签署文件同意弃养,仓鼠短时间内会人道处理,主人无权过问,同时政府亦不会赔偿。

袁国勇:如确诊个案均能找到传播链本轮疫情有望农历新年前结束

变种病毒Omicron在本港社区迅速蔓延,引爆第五波疫情。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今日(13日)在电台节目表示,目前疫情受控,个案没有几何式增加,除了超市理货员的个案,仍未找到感染源头之外,其他个案已经找到传播链。如果确诊个案仍然维持找到传播链,在密切接触者之间传播,这波疫情有望在农历新年前后「停到落黎」,强调目前最重要是市民接种疫苗。 袁国勇又再就「建议市民佩戴两个口罩」解画,他表示,Omicron空气传播能力很强,若在外科口罩外加戴布口罩,会更贴面,效果更好,但认为现阶段未必个个都要这样做,建议未打针的长期病患者、从事高危行业,如机场员工、在室内工作如售货员等,可考虑戴两个口罩。

袁国勇:港台女主持并非确诊个案属疫苗残留污染

本港第五波疫情杀到,香港电台昨日(7日)确认一名普通话台主持人初步确诊,曾参加洪为民百人生日派对。据了解该名主持人是杨子矜,其丈夫是家庭医学专科医生朱伟星。不过,杨子矜的覆检结果虽呈阳性,但却发现有疫苗基因,疑为假阳性,未知是否受到朱伟星诊所的疫苗污染。卫生署及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今日(8日)下午到位于中环的诊所视察。 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指出,杨子矜的病毒株的检测没有出现任何变异标靶印记,反而出现疫苗的印记,而且病人入院后化验样本呈阴性,故此到患者丈夫的中环诊所调查。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今日下午视察后表示,疫苗病毒株是「D614」,调查发现诊所非常清洁,而且管理很好,在1月6日该诊所医生向13名病人提供疫苗注射,办公室桌前曾抽出疫苗,怀疑抽出时候有疫苗溢出,医生非常注意卫生,不过环境不是每日清洁,只是早上用1比99清毒,有机会在下班后仍有疫苗残留病毒,由于医生曾取诊所内工具为妻子检测,暂时相信医生取拭子时在环境中感染科兴疫苗病毒,故为妻子取样本时,将残留疫苗病毒带入,认为个案非真正受感染。 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指出,因为此宗初步确诊个案不属于感染,故此再评估后,认为在9时半之前出现生日派对的人士风险较少,部分检疫人士可终止检疫,将获安排离开。

港台主持杨子矜样本或受丈夫诊所疫苗污染袁国勇下午将视察

曾出席港区人大代表洪为民生日派对的港台普通话台女主持杨子矜,昨日初步确诊,消息指,经覆检发现,杨子矜的检测样本有疫苗基因,未知是否被污染,可能由丈夫朱伟星诊所的科兴疫苗污染。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下午将联同卫生署官员到朱伟星的诊所视察。 卫生防护中心昨日表示,杨子矜在当晚6时许至9时半前出席过洪为民生日派对,但与早前确诊的厂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王诗雅并不相识,而且出席时间亦没有重迭,当局未能肯定是否受到王诗雅感染,还是有其他感染源头。 朱伟星昨日曾向媒体表示,杨正在北大屿山医院接受正式病毒检测,强调已打齐三针,并无不适,是无症状感染者。他确认周一晚曾出席洪为民的生日聚会,晚上8时许才与太太抵达宴会场所,即位于湾仔湾景中心的食肆“Reserva Ibérica Tapas Bar & Restaurant”,强调自己在当晚9时27分已经出车,认为生日宴上或已出现其他隐形患者,妻子也有可能在社区染疫  

袁国勇指第五波疫情已开始吁市民取消大型聚会

又一城「望月楼」群组再扩大,至今已有6宗确诊个案及1宗初步阳性个案,昨日社区出现1宗源头不明的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个案。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今日(5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相信确诊机组人员的接触者已将病毒传出去。据悉亦有其他个案怀疑源头不明,第五波疫情技术上已开始。 袁国勇说,建议市民取消大型聚会,最重要的是有高危的活动均不要做。政府首要是弄清楚,病例是否真正源头不明,除了要追踪密切接触者,更要追踪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 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表示,政府需要尽快追踪密切接触者,未来几天是关键。此外,需要在1至2天内收紧社交距离措施,视乎情况学校可能要改回网上授课。 孔繁毅提出,政府尽快安排青少年接种第三针,及降低接种年龄至5岁。5月可能要再扩展「疫苗气泡」要求,进入处所须接种第3针。

袁国勇:病毒疑由望月楼屏风缝隙传播至餐厅死角

望月楼群组再扩大,今日再新增一宗初步阳性个案,女患者住在马鞍山雅典居,是早前确诊的搭棚工人13岁女儿。患者昨日在竹篙湾检疫中心发病,送到医院检测呈初步阳性。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今日下午巡视望月楼后表示,望月楼群组至今有六人确诊,并新增一宗初步阳性个案。至于早前指未能追踪到的两台共六名食客,欧家荣说,已找到六人,会被送往检疫中心,其余早前已送往检疫中心的食客,大部分的病毒测试结果呈阴性。 欧家荣与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以及机电工程署代表等,下午到望月楼视察。 袁国勇表示,确诊人士都曾经在酒楼的角落位置逗留,可能酒楼角落空气流动不足,当确诊的机组人员在门口除下口罩进食时,病毒可能经屏风的缝隙带到房间,令其他食客受感染。食客亦可能因为侍应斟茶间接受到感染,但酒楼防护措施已做得充足,相信机会较低。 他说,望月楼同一时段有200多名客人,但至今只有六人确诊,受感染率只有2%是很低,相比去年名潮食馆有三成的受感染率,今次酒楼的空气流动已经很不错,很可能缓减疫情爆发的程度。 他又指出,酒楼楼底高达4.1米,空气清新机可能只净化上方的空气,酒楼已放置多部座地清新机加强空气净化。而机组人员到酒楼用膳前,已经有头痛,Ct值是21,病毒量高,他呼吁市民如果有不适,就不要外出用膳。

袁国勇倡推疫苗护照 争取九成人完成接种后与外国通关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今日(28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推行「疫苗护照」是唯一方法令本港重开边境。他建议政府尽快推出措施「谷针」,要求市民在明年3月前完成接种两剂疫苗,争取在暑假通关,期望到明年圣诞社会可回复正常。 袁国勇建议政府推行「疫苗护照」,称若未打针不能上班上学,必定能推高接种率,待九成人已完成接种,就可以准备与低风险地区通关。他提及,到明年3月外国因Omicron病毒传播或可形成群体免疫,加上夏天病毒生存时间较短,相信就算有Omincron病毒流入社区,医管局都能够应付。 袁国勇又指,因为出现治疗新冠口服药而认为不用打针是错误想法,指新药理论上可以改变基因,会影响胎儿及和增加患癌风险,价钱亦贵过疫苗,强调长者和长期病患者有必要打针。他表示,市民若未明白或仍然相信疫苗的错误资讯,推行「疫苗护照」都会增加困难。 袁国勇早前连同同系名誉助理教授龙振邦及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发表文章,指市民抗疫已经疲态渐露,须尽快以疫苗建立抗疫韧性,预备重新对外开放。文章又指,疫苗通行证在较多地区采用,受广泛接纳及易于执行,推行同时要提供诱因,例如放宽或取消大多数社交距离措施,待本港接种率接近九成可向国际社会试行逐步开放,当达至99%免疫及完成3针接种,就具备条件迈向全面有序开放。

两针抗体普遍不足抵抗Omicron 袁国勇团队吁尽快打第三针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带领的团队研究发现,已接种两针新冠疫苗包括复必泰或科兴的人士,大部分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不足以抵抗Omicron变种病毒。 团队建议在有新一代能针对Omicron的疫苗出现前,市民应尽快接种第三针疫苗。团队又指出,第三剂科兴疫苗是否能增强针对Omicron的抗体反应仍有待确定。 研究团队分别对两组已注射两针复必泰或科兴疫苗,分别25名捐献者的血清作测试,结果显示,两种疫苗接种者的血清抗体对Omicron的抵抗能力大幅下降。 团队表示,在25名复必泰疫苗接种者中,只有5人的血清抗体对Omicron有中和能力,疫苗效率大幅削弱至只有20至24%,与原始的病毒株相比较,对抗Omicron的中和抗体浓度大幅减少。而25名科兴疫苗接种者的血清稀释10倍已无法中和Omicron病毒。

袁国勇:绝不能轻视Omicron变种毒将与内地协商研发灭活疫苗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成功分离出新变种病毒Omicron,将会培植更多病毒样本,用作疫苗研发及动物实验。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今日向传媒表示,虽然未完全掌握Omicron的特性,但本港首两名患者的病徵轻微,两人都是在半年内完成接种复必泰疫苗,相信疫苗对Omicron变种病毒仍有一定效用。 至于科兴疫苗,袁国解指出,以往绝大部分灭活疫苗至少要打三到四针才有足够保护,因此相关市民一定要接种第三针科兴,甚至将分离出的变种病毒研发为新的科兴疫苗,才会有更好保护。 袁国勇强调,目前无人知道Omicron变种病毒对老人家或长期病患者的杀伤力,大家不应该掉以轻心,呼吁长者尽快接种疫苗。他又指,由于外国一些病毒检测无法准确判断病人有否感染Omicron,因此会一併检视本港不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会否出现假阴性的问题。 被问到当局有否需要加强检疫措施甚至封关,袁国勇表示,没有方法是滴水不漏,但现有措施已经做得很好,不过若疫苗的接种率不是近100%,Omicron仍有机会传播,目前对Omicron的认识很少,必须尽快研究其传播性和毒性。 至于会否影响本港与内地通关,袁国勇表示,通关与否视乎两地疫情和病例数目,如果香港突然出现大量病例,当然就无法通关。 不同意病毒在动物体内“洗牌” 对于有学者推断,Omicron变种病毒有大量基因突变,可能是病毒在动物体内“洗牌”。袁国勇不同意,指之前曾经发生貂鼠感染新冠病毒再传回人类,但病毒的基因突变不算太多,他估计是因为非洲较多爱滋病人,他们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的中和抗体无法完全清除病毒,令病毒有机会存活并持续突变。 他说,今次分离实验成功令研究突破樽颈,可进一步探讨病毒的特性,包括传播力、毒性、对疫苗效力的影响、检测准绳度等,港大正与内地的疫苗药厂协商,期望加快新一代灭活疫苗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