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波:香港未来续面对复杂外部环境 稳守金融安全非常重要

第五届政府的任期即将结束。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6日)在网志中回顾本届任内工作,指自己加入特区政府已经10年,过去5年全力推动经济多元发展,尤其着力在金融和创新科技方面;并稳守国家安全和金融安全底线,促进发展与安全的统筹兼顾;同时善用特区政府的财政资源,提升公共服务,为市民纾困。他又说,很高兴和感恩能加入新一届政府的管治团队,继续和大家一起齐心合力,为香港美好、繁荣的未来努力打拼。 陈茂波指出,香港经济蓬勃发展,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近5万美元,居世界前列,但同时亦积累一些问题,未来要更全面推动产业多元和多向发展,推展各行业持续升级,务求经济发展能达至「质」、「量」并重。他预期香港将继续面对复杂、严峻多变的外在环境,因此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确保「一国两制」的实践行稳致远,稳守香港的金融安全,同时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非常重要。 陈茂波续指,过去四分一个世纪,香港的发展道路即使有曲折高低,但紧靠祖国、在中央的爱护和坚实支持下,香港即使经历风雨,每次都迅速复原,且不断茁壮成长。香港今日站在「一国两制」实践的新起点、黄金机遇期的开端,可以更好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给予的清晰定位,在八个传统和新兴领域大展拳脚,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切入点,积极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发挥好在双循环发展战略中的独特角色。 与此同时,市民最关切的各种民生问题,政府必须有更大的作为,交出实际成绩。其中,土地房屋问题是困扰香港社会已久的痛点。未来五年,新一届政府定必以革新的精神、坚毅的决心、无比的斗志,竭尽全力和社会各界一起提速破解这个问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陈茂波表示,这再次体现习主席对香港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香港市民的亲切关怀,也反映了中央对「一国两制」成就的高度肯定,以及对香港迈向由治及兴的全力支持,有利于增强信心,凝聚求稳定、谋发展的共识。习主席的出席,让今年的庆祝活动更添深厚的意义,令人鼓舞,令人振奋。

陈茂波续任「财爷」深感责任重大感谢中央信任

中央人民政府周日根据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提名,任命第六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主要官员。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将继续留任,他昨日(20日)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感谢中央信任,深感责任重大,对未来5年工作充满期待。他又提到,希望香港未来可以严防疫情,尽早恢复与内地之间的跨境运输,并会努力争取尽快与内地恢复通关。 陈茂波表示,感谢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任,任命他作第六届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也非常感谢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支持及提名他续任这个岗位,让他可以继续服务香港,贡献国家。他续说,现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都起了新变化,未来的挑战相当大,可以说复杂多变,对接任财政司司长职位感到责任很重大,机会和挑战并存。 陈茂波续说,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而作为新一届特区政府的一员,将在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的带领下,与各界合作解决社会积累多年的深层次问题。例如在土地房屋、住房难、贫富差距,年轻人向上流有一定的难度。新一届特区政府可以跟立法会、社会各界,更加可以齐心合力一起去破解这些问题。 谈到未来工作,短中期所面临的挑战,陈茂波直言,第一最大的挑战就是金融安全这方面的防御,毕竟国际政治环境瞬息万变。对香港而言需要考虑这些情况,以“底线思维”的角度做好部署监察好市场,避免一些金融市场波动对香港的影响。其次为如何加速疫后经济恢复,陈茂波说,受本地第五波疫情冲击,香港今年首季经济收缩4%,终止连续四个季度的增长势头,如何在这种环球疫情环境下,尽快恢复经济,而通过拉动经济复苏,改善就业,增加市民收入,让大家恢复正常的,不仅是出行、活动,也包括收入,自己的工作。他指出:“如果疫情受控的话,我们见得到,不管在出口的方面,在本地零售、餐饮消费方面,加上消费券的助力,应该可以稳住局面,这方面往前做得好的话,我们估计今年余下的时间,我们经济还是有机会实现轻微增长。”

国务院港澳办:第六届特区政府展现“爱国者治港”新气象 冀做到“五个期待”

今天,中央人民政府依法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26名主要官员。这标志着第六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正式组成。我们对此表示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第六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的组成,是香港在从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的关键节点上,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又一成功实践。第六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符合中央对特区政府主要官员的政治要求,充分展现出“爱国者治港”新气象,具有以下特点: ——具有坚定的爱国爱港政治立场。第六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由坚定的爱国者组成,坚定不移拥护“一国两制”方针,真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坚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履职尽责,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应对处置“修例风波”、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推动重点领域拨乱反正等重大政治斗争中,他们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发声、敢于斗争,经受住了考验。 ——具有“五湖四海”的聚合性。第六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组成多元、海纳百川。这当中,既有留任的第五届特区政府官员,也有新加入的政团社团代表性人物;既有从基层打拼上来的人士,也有社会各界专业人士;既有来自政务职系的公务员,也有来自专业职系的公务员;既有土生土长的“老港人”,也有来香港追梦、扎根香港、以香港为家的“新港人”,等等。新的管治团队代表了香港社会方方面面的整体利益。这充分表明“爱国者治港”是搞“五光十色”而不是“清一色”,体现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大团结大联合。 ——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鲜明特征。第六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中,很多人从政经验丰富、政治素质高、统筹协调能力突出,还有一大批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经验及认受性的专业人士。这当中,有资深大律师、律师、资深会计师、政府首席工程师、专业建筑师、医学专家、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等等。这反映出第六届特区政府组班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和责任心。现在香港社会政治环境变好了,诸多贤能之士愿意出来服务香港、奉献国家。第六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中,有的在以往工作岗位中知重负重、务实肯干,取得突出业绩,展现出强有力的执行力,是实干型人才;有的放弃优渥的工作待遇加入政府,甘愿为推动香港发展、增进市民福祉作出奉献;有的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着力破解住房、安老、医疗等市民关切的难点堵点问题,等等。大家都想干事创业,愿为香港重新出发、再创辉煌贡献力量。 ——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第六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这当中,有的具有海外求学、工作、生活经历,有的具有国际专业协会资格,有的与国际业界保持广泛紧密联系、有丰富的海外人脉资源,有的曾有大型跨国企业工作和管理经验,等等。这些有利于第六届特区政府从国际视角来定位、谋划香港发展,有利于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利于巩固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 当前,“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第六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将于2022年7月1日依法宣誓就职。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和政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央寄予厚望,香港社会和广大市民充满期待。第六届特区政府必须善于在治港实践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善于破解香港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善于为民众办实事、善于团结方方面面的力量、善于履职尽责,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奋力谱写香港发展新篇章,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辜负中央的厚望,不辜负广大香港市民的期盼。期待第六届特区政府在以下方面有更大作为: 第一,期待在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上有更大作为。香港回归2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是香港的最大优势。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是第六届特区政府义不容辞的使命。希望第六届特区政府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履行宪制责任,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第二,期待在务实破解香港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有更大作为。近几年来,香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充分暴露。广大市民强烈期盼第六届特区政府带领香港走出“泛政治化”泥沼,集中精力解决经济民生难题。希望第六届特区政府把准香港社会脉搏,抓住住房、通关、贫富悬殊、青年发展等突出问题,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推进解决,以施政的实际成效积极回应市民的关切。特别是针对住房问题,拿出更清晰的目标、更大的魄力、更有力的举措,切实解决劏房、“笼屋”等问题,让广大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第三,期待在全面促进香港社会事业发展上有更大作为。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希望第六届特区政府大力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充分保障市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使市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广阔的就业创业舞台、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期待在积极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上有更大作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实现香港更好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不竭动力。希望第六届特区政府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自觉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来观察和分析问题。特别是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结合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更加积极主动参与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香港更好发展。 第五,期待在不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竞争优势上有更大作为。香港作为联通内地、连接全球的重要枢纽,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香港拥有的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国际化以及人才众多、文化多元、基础设施先进等特色优势,至关重要、不可替代。希望第六届特区政府不断拓展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优化营商环境,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等中心地位,加快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全面提升香港的核心竞争力,让香港继续在国家发展和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 今日之香港,正处于由治及兴的关键阶段。站在“爱国者治港”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相信坚定的爱国者一定会把香港建设好、发展好、治理好;相信第六届特区政府必将团结带领750万香港市民同心同向、携手并进,共创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共谱“一国两制”实践的崭新篇章。 (来源: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陈茂波:失业率回落反映疫情受控 确诊数字回升需关注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9日)发表网志指,近日公布的本地经济数据稍有改善,3至5月份的失业率稍降0.3个百分点,回落至5.1%,反映期内后期第五波疫情受控时的情况,以及发放消费券对经济带来的支持作用。不过,近日确诊数字又再回升,情况需要关注。 陈茂波指,人们面对的国际大环境正愈趋复杂。环球通胀持续加剧,增加了央行加息的压力,美国联储局上周加息0.75厘,是自1994年以来最大的加幅,也是今年来的第三度加息。不少主要市场近期亦相继加息。他续指,通胀炽热加上央行加大收紧货币政策的力度和速度,将令环球经济增长更加疲弱,或会进一步削弱香港的出口增长动力。各地息率上升也可能会触发资金流向急速转变,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将更为波动,一些基本面较弱的经济体会受到较大影响。虽然本港市场资金仍然充裕,但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联储局加息幅度加大、步伐加快,加上已经开始缩表,港息终会跟随向上。 陈茂波表示,过去25年来,香港经历了多番风雨、几许折腾。由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科网热潮爆破、2003年的「沙士」疫情,到后来2008年的环球金融海啸、2019年的黑暴冲击,以至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等。尽管如此,这25年期间,香港还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达到2.8万多亿元;商品贸易总额增加逾两倍,破纪录超过10万亿元,全球排名第六;总就业人口增加15%至约365万;以香港为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企业增加57%至接近四千家。 陈茂波称,金融业作为优势支柱产业之一,服务着香港和国家的需要。25年来,港股显著增量扩张,市值由3万多亿元大幅增加到超过40万亿元,增幅十二倍;上市公司数目增加了三倍,由600多家增加到2500多家;平均每日成交额增加近十倍至1600多亿元。银行业方面,总资产升逾两倍,有27万亿港元;银行的存款总额(包括港元及外币)增加近五倍至15万亿港元;银行贷款总额(包括港元及外币)增加近1.6倍至10.9万亿港元。债券市场发行总额升19倍,去年全年规模约4000亿美元。外汇市场的日均成交升七倍,在全球交易份额占比由4%增加到7.6%,全球排名由第7位升至第4位。资产及财富管理规模跃升九倍,增加到2020年的约35万亿港元,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境外。 陈茂波说,香港金融业以至整体经济的发展,受益于中央的坚实支持、国家的稳定发展;也受惠于联通内地和国际的桥梁、防火墙和试验田角色,以及制度创新释放的红利;更重要的是市民的努力拼搏和灵活变通,让香港经济保持活力和韧力,即使面对挑战,却仍然能找到新的发展。在回归25年之际,站在更有利的起点,政府将继续怀着谦虚的态度、坚定的信心,与市民合力为香港建构更美好的未来、迎来更璀璨的明天。

香港第六届香港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履历一文睇

中央人民政府今日(19日)根据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提名,任命第六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主要官员。李家超表示,衷心感谢中央人民政府接受及批准他提名的26官员,并予以任命,亦衷心感谢中央人民政府对他和他的管治团队的信任和支持。 中央人民政府同时任命五位主要官员,领导第六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纪律部队、廉政公署和审计署,分别是警务处处长萧泽颐、廉政专员胡英明、审计署署长林智远、入境事务处处长区嘉宏及海关关长何珮珊。 此外,李家超宣布委任叶文娟为第六届特区政府的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 以下是各委任官员的简历︰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 陈国基现年63岁。他自2017年起出任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至今。 陈国基于1982年加入前人民入境事务处(1997年改称为入境事务处)任职助理入境事务主任。他于2007年晋升入境事务处助理处长,2010年晋升入境事务处副处长,并于2011年至2016年出任入境事务处处长。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 陈茂波现年67岁。他自2017年起出任财政司司长至今。 陈茂波在会计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职香港税务局、前建造业训练局、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他于2008年当选立法会功能界别会计界议员。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出任发展局局长。他曾任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香港分会会长及香港法律援助服务局主席。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 林定国现年54岁。加入政府前是私人执业资深大律师,专注于一般民商事诉讼,并已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他曾任香港大律师公会副主席(2014年至2017年)及主席(2017年至2018年)。他自2015年起不定期出任香港高等法院暂委法官,并获聘请为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林定国曾任多项公职,包括消费者委员会主席、行政上诉委员会主席、廉政公署审查贪污举报咨询委员会主席和独立监察警方处理投诉委员会委员。 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 卓永兴现年63岁。 卓永兴于1981年获委任为警务督察,1984年转职政务职系,于2017年晋升为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他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前香港政府驻英办事处、卫生署、前公务员事务科、前工业署、投资推广署、食物环境卫生署、一般职系处、前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及劳工处。2014年出任律政司政务专员,2015年出任创新及科技局常任秘书长。卓永兴2019年退休后先后出任政务主任遴选委员会主席、对话办公室主任、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种计划主任,以及财政司司长私人办公室顾问。 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 黄伟纶现年59岁。他自2017年起出任发展局局长至今。 黄伟纶于1985年加入政府,任职政务职系,并于2017年晋升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他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前政务总署、前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前律政署、中央政策组、前工商科、前工商服务业推广署、前经济局、保安局及前经济发展及劳工局。他于2007年出任教育局副秘书长,2009年出任政府新闻处处长,2014年出任海事处处长,2015年至2017年出任发展局常任秘书长(规划及地政)。 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 张国钧现年47岁。 张国钧是香港执业律师,并拥有中国委托公证人和婚姻监礼人资格。现为立法会议员及行政会议成员,亦是民主建港协进联盟副主席。2011年至2019年期间出任中西区区议员。他曾任香港房屋委员会委员和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委员。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 杨润雄现年59岁。他自2017年起出任教育局局长至今。 杨润雄曾在私人机构任职7年,于1992年加入政府,任职政务职系,并于2004年晋升首长级丙级政务官。他曾在多个政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食物及卫生局、民政事务局、九龙城民政事务处及香港驻悉尼经济贸易办事处。他于2012年出任教育局副局长。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 曾国卫现年58岁。他自2020年起出任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至今。 曾国卫于1987年加入前人民入境事务处(1997年改称为入境事务处),任职助理入境事务主任。他于2012年晋升入境事务处助理处长,2014年晋升入境事务处副处长,2016年出任入境事务处处长。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 许正宇现年45岁。他自2020年起出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至今。 他于1999年至2003年期间任职特区政府政务主任,曾被调派到经济发展科,驻京办和民政事务总署服务。他在2003年离开政府后曾任职银行界,其后在香港交易所工作长达十多年。他于2019年至2020年出任香港金融发展局行政总监。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 邓炳强现年56岁。他自2021年起出任保安局局长至今。 邓炳强于1987年投身警队,任职见习督察。他于2012年晋升为总警司,2015年晋升为警务处助理处长,2017年晋升为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2018年晋升为警务处副处长、2019年出任警务处处长。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 谢展寰现年64岁。他自2017年起出任环境局副局长至今。 谢展寰于1985年加入前环境保护处,任职环境保护主任。他在1991年晋升环境保护署首席环境保护主任,1996年晋升环境保护署助理署长。他自2013年起出任环境保护署副署长。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 丘应桦现年63岁。 丘应桦在航空业和跨国大型企业工作超过40年。他1982年加入国泰航空,在集团内担任过许多管理要职。2015年至2017年期间担任国泰港龙航空行政总裁,并于2017年被任命为国泰航空董事会执行董事。除了管理国泰港龙,他还在2017年被委任为国泰航空航空服务董事。他于2021年加入大湾区航空公司为董事及行政总裁至今。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 卢宠茂现年61岁。他从事肝胆外科领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多年,是国际知名的肝胆外科及肝移植专家。他现时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以及香港玛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主任。 卢宠茂在香港和内地医疗体系长期参与临床及管理工作,对两地整体医疗制度及运作有深入了解,在医疗体系及其他专业服务领域具有广泛的网络,对行政管理工作经验丰富。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 林世雄现年60岁。他于2021年退休前为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 林世雄于1986年加入政府,任职助理工程师,2009年升任总工程师,2014年晋升为首席政府工程师。他于2015年担任土木工程拓展署港岛及离岛拓展处处长,2016年任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长,2018年出任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 宁汉豪现年58岁。她自2017年起出任发展局常任秘书长(规划及地政)至今。 宁汉豪于1989年加入政务职系,2019年晋升为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她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早年于前政务总署、前新机场工程统筹署、前公务员事务科及库务局服务。她于2008年出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秘书长(库务),2010年出任行政长官私人秘书,2012年出任地政总署署长。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 何永贤现年57岁。她自2020年起出任建筑署署长至今。 何永贤于1992年加入政府任职建筑师,于2009年晋升为总建筑师,2012年晋升为政府建筑师,2018年出任建筑署副署长。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 杨何蓓茵现年57岁。她自2020年起出任公务员事务局常任秘书长至今。 杨何蓓茵于1986年加入政府任职行政主任,1988年转职政务职系,于2019年晋升为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她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前政务总署、前宪制事务科、卫生署、前保安科、民政事务总署、前环境食物局及前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她于2008年出任公务员事务局副秘书长,2012年出任运输署署长,2017年出任教育局常任秘书长。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 蔡若莲现年55岁。她自2017年起出任教育局副局长至今。 蔡若莲加入政府前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自1988年起任教中学逾10年,其后任职教育局,负责校本课程及语文教学支援工作。自2013年起任职中学校长,其间亦有参与社会及教育服务工作,包括创立香港教师梦想基金,以及参与扑灭罪行委员会及青年事务委员会的工作。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 孙东现年55岁。 孙东北京长大,于1994年到香港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到海外深造,2000年返港创办高新科技公司并在香港城巿大学担任教授。他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和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员,在香港高等教育和科研前线工作20多年,为香港培养不少创科人才。他自2022年起担任立法会议员。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 麦美娟现年51岁。 麦美娟服务地区多年,曾任6届葵青区区议员,熟悉地区事务。她自2012年起担任立法会议员,现时为香港工联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校董和香港妇女动力协会会长。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 孙玉菡现年50岁。他自2020年起出任劳工处处长至今。 孙玉菡于1994年加入政务职系,2019年晋升为首长级乙一级政务官。他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前财政科、前政制事务局、前库务局、民政事务总署、民政事务局、公务员事务局及食物及卫生局。他于2011年出任食物及卫生局副秘书长(卫生),2012年出任医疗规划及发展统筹处处长,2017年出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秘书长(财经事务)。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 萧泽颐现年56岁。他自2021年起出任警务处处长至今。 萧泽颐1988年投身警队,任职见习督察。他于2013年晋升为总警司,2017年晋升为警务处助理处长,2018年晋升为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2019年出任警务处副处长。 廉政专员胡英明 胡英明现年56岁。他于2022年退休前为惩教署署长。 胡英明于1988年加入前人民入境事务处(1997年改称为入境事务处)任职助理入境事务主任,1989年转职惩教署任职惩教主任。2011年晋升为惩教事务高级监督,2012年晋升为惩教署助理署长,2018年晋升为惩教署副署长,2018年出任惩教署署长。 审计署署长林智远 林智远现年53岁。 林智远为资深执业会计师,拥有超过30年会计经验,曾在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任职,并自2005年起创办远景会计师事务所并担任公司主席。他曾为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会长、香港会计师公会副会长,并自2022年起担任立法会议员。 入境事务处处长区嘉宏 区嘉宏现年55岁。他自2020年起出任入境事务处处长至今。 区嘉宏于1988年加入前人民入境事务处(1997年改称为入境事务处),任职助理入境事务主任。2009年晋升总入境事务主任,2014年晋升助理首席入境事务主任,2015年晋升首席入境事务主任。他于2018年晋升入境事务处助理处长,并于2019年任入境事务处副处长。 海关关长何珮珊 何珮珊现年54岁。她自2021年起出任海关关长至今。 何珮珊于1991年加入香港海关任职海关督察。她于2010年晋升海关监督,于2013年晋升海关高级监督,于2017年晋升海关助理关长,并于2019年晋升海关副关长。 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叶文娟 叶文娟现年59岁。她自2019年出任保安局常任秘书长至今。 叶文娟于1987年加入政务职系,2015年晋升为首长级甲级政务官。她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前民意汇集处、前运输科、前宪制事务科、前新机场工程统筹署、前贸易署及工业贸易署。她于2006年至2009年出任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副秘书长(安老服务及社会保障)(后改称劳工及福利局副秘书长(福利)),于2009年至2013年出任保安局副秘书长,并从2013年起出任社会福利署署长。 (图片来源:点新闻)

陈茂波:发展生命健康创科是香港强项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8日)在一个科研发展论坛表示,在不影响国家安全下,本港创科发展自由比其他地方优胜很多,香港国安法实施不会影响本港吸引人才,特区政府会向外国加强解说。他指出,本港的创科发展有多项优势,包括拥有五所全球100强大学、数以千计的世界级学者;又指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瞄准生命健康等科技前沿领域,而生命健康科研正是香港的强项。 陈茂波还提到,政府会继续加强科研基建,例如市民可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通过电子方式,提交所有政府牌照申请,以及大约900项涉及申请及批核的政府服务。政府亦会投入约6亿元预算,在未来3年对政府进行一次电子审计,检视各部门使用创科的进度。

陈茂波:香港可发展成高素质自愿性碳市场 正研究监管模型

香早前大力倡导推动香港发展成为绿色金融枢纽。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6日)出席活动时表示,已成立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特别关注监管政策、市场发展和碳市场的机遇。他说,根据小组建议,香港可发展成国际性高质素的自愿性碳市场,并正研究监管模型,未来会进一步咨询市场。 陈茂波预计,未来15至20年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开支可能高达2400亿港元,私人企业亦正积极投资降低碳排放,加上中央支持大湾区企业及金融机构利用本港为绿色项目融资,相信可加快香港的绿色及可持续金融市场发展。 他又说,今个财政年度会继续发行绿色债券,涉及金额45亿美元,未来会继续鼓励绿债及绿色贷款在港发行。他指,去年深圳市政府来港发债,当中约39亿元人民币为绿债,是首次有内地地方政府来港发债,有助提升香港作为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的角色,以及引导国际资本流向内地绿色项目。

香港第二期消费券:登记/领取时间公布,一年内不在港 无法领取 有条件成香港永居人士亦受惠

香港第二阶段5,000元消费券最快暑假发放,届时营辧商由四间增至六间,市民如不选择“转会”,无须做任何登记手续,香港特区政府会自动核对之前已登记资料,让合资格市民能在指定时间顺利收到消费券。 2022至23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推出新一轮消费券计划,向合资格市民分期发放总额10,000元的电子消费券。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为了纾缓市民因第五波疫情面对的经济压力,政府已在4月7日利用2021年消费券计划的资料,向约630万名市民发放第一阶段的5,000元消费券。获甄选在第二阶段协助发放消费券的储值支付工具营办商会增至六家,包括支付宝香港、BoC Pay、八达通、PayMe from HSBC、Tap & Go“拍住赏”及WeChat Pay HK,目标是在今年中开始接受登记。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3日)连同政府资讯科技总监林伟乔、财政司司长办公室财政预算案及税务政策组主任王学玲,举行记者会公布第二阶段消费券计划详情。 陈茂波表示,市民可于6月23日至7月23日登记领取第二期5000元电子消费券,8月开始分阶段发放,而今次安排大原则是方便运作,并会“鼓励市民转会”,因为今次新增加两家电子支付商。陈茂波透露,消费券推出后成功令个人电子支付户口增加665万个,以及13万户商业登记户口。 他又指,如果市民不想“转会”,不用再登记,政府会于登记截止日后审查市民是否合资格,相信可以方便到部份长者。至于想“转会”市民,可以上网登记或更改资料,政府亦会设立临时服务中心,协助有需要人士登记,届时会有专人帮手。 陈茂波又指,第二期消费券合资格人士,须于6月13日或之前已年满18岁,并扩展受惠范围,包括“暂时不是”但有资格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例如来港专才、专业人士、企业家、来港升学人士等,都可获发半额消费券。 过去一年不在港不能领第二期消费券 至于已移民的港人,陈茂波指今次会收紧合资格居港时期,即只要2021年6月18日、2022年6月12日,是否没有特别原因而长期“不在香港”,即并非海外求学、公司派驻外地等合理原因,将全部视为不符合资格。他亦提到,政府会检视市民是否曾于65岁以前已提早领取强积金,并会检视是否有可能令港府相信无意返回香港等。 有意图离港都不可领取消费券 财政司司长办公室财政预算案及税务政策组主任王学玲又补充,今次新增一项条款,是“意图永久离开香港”,届时可能会检查是否已提交申请“以永久离港为由”领取强积金,假如市民可提供不同资料证明自己并非“永久离港”,政府会审核。她又指,假如市民自2019年6月18日至2022年6月12日都不在香港,政府亦会调查是否已永久离港,另亦会检查市民身份证是否在外地签发。 值得注意是,假如近日才年满18岁,而上一期未符合资格领取第一期消费券,今次新登记时可一次过领取一万元消费券。 至于储值支付工具方面,今次会新增payme、boc pay两间可供选择,假如市民不想“转会”,陈茂波指会简化安排:“什么都不用做,我们就会根据之前递交给我们的资料,做资格审查,审查如无问题,自动会按期发放到帐户内。” 至于从未登记或想“转会”人士,就要上网重新登记,登记日期是6月23日至7月23日,为期一个月,相信有充余时间登记,而无论几时登记收取消费券的时间一样,“大家不用急”。陈茂波又指,如果个别市民上网不方便、或有特别需要,有8个服务中心可以帮手登记。 王学玲表示,不论是新登记或现有登记人,只要合资格,无论是否“转会”,8月7日都可以领取消费券。 八达通又分三期派发 而选择使用八达通的市民,5000元会分三期发放,即8月7日领取第一期2000元,第二期2000元会于10月1日派发,第三期的1000元,则会于派发第一期消费券计起的4至8个月内,合资格使费达到4000元,合资格当天计起下个月16号,会取得第三期1000元。即最早于11月30日前合资格达4000,最早12月16日便可领取最后1000元。 至于其他支付工具,亦会分两期派发,8月7日派发2000元,10月1日派发3000元,最终可“叠加用”,到期日一样,是明年2月28日。 至于新登记人士,可以一次过领取一万元,其中选择用八达通者,需分四期领取,首三期都是3000元,分别是8月7日、10月1日、12月1日,在特定时间内合资格消费够9000元,下个月16日便可领取最后1000元,换言之只要在1月31日或之前,合资格消费达9000元,2月16日便可领取最后1000元。 至于非八达通用户,亦会分三期派发,第一期于8月7日派发3000元,第二期于10月1日派发3000元,第三期于12月1日派发4000元,全部都会于4月30到期届满。 至于登记方法,王学玲指市民无论重新登记或更改登记纪录(即转会),都要透过电子登记平台,即在计划网站进入电子登记平台,输入身份证号码及签发日期,系统会做到简单认证,并列出保安问题做身份认证。 如果选择转会,须填写联络电话号码、上次支付工具、帐户相关号码等,提供完后确认可以提交完成程序。她呼吁市民无论递交新登记或是“转会”,成功登记后都不可再改,故未来有一个月时间登记,方便市民想清楚才选择,“比较下哪个适合自己、再做手续,稳妥点”。  

香港特区政府本周公布第二轮消费券发放详情 沿用旧有支付工具免登记

本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向每名合资格市民派发合共1万元的消费券计划,第一阶段的5000元消费券已在4月发放。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2日)在网志表示,本周将公布第二阶段消费券计划的发放详情,第二阶段将新增BoC Pay及PayMe from HSBC领取消费券,连同原来的4家,即支付宝香港、八达通、、Tap & Go“拍住赏”及WeChat Pay HK,营办商总数增至6家,希望透过“可以转会”的市场力量,令消费者享受最多优惠,发挥消费券更大的杠杆效应,也推动电子支付发展。而沿用上次支付工具的市民,不必做任何登记手续,当局会自动核对之前已登记的资料,令市民能在指定时间顺利收到消费券。 陈茂波网志全文↓↓↓ 本港零售市道略有好转,早前公布的四月份零售销售按年弹升11.7%,结束了持续两个月的跌势,单月总销售货值亦重上300亿元的水平,当中电器及其他耐用品销售急升超过四成。 虽然第五波疫情引致首季市道偏弱,令今年头四个月零售总销售货值总计跌约3%,不过,网上销售的表现仍见亮丽,期内网上销售货值逆市升36%,涉及金额逾110亿元,在总零售销售额中占比近一成,高于去年同期的约7%。 再细看网上销售数字,有实体店的零售商今年首四个月的网上销售额逾67亿元,增长48%;虚拟商店同期销售额为43亿元,增长20%。这些数字反映即使整体零售市道仍受疫情困扰,但网上销售仍能持续呈现增长,而且占比一直在提升。而当中更为受益的是已有实体零售店的零售商,意味在传统的零售商户中,网上销售及数字化交易的比率正稳定地提升。 第二阶段消费券计划即将公布详情,为此早前我参与了消费券宣传片的拍摄工作,希望呼吁大家积极消费、振兴经济。 其实,只要细看过去这两年的统计数字,不难看到在电子消费券推出后,市民以至商户对电子支付及电子交易的接受及应用程度的确有所提升。自去年推出消费券计划以来,主要储值支付平台合共增加了约660万个消费者帐户及约13万个商户用家。从交易的起始已涉及数据化的操作,为零售和物流企业的数据化营运及管理、甚至升级转型提供了非常必要且有利的条件。只要把握好这数据化应用带来的机遇,就算在经营环境出现逆风时仍有机会闯出新天地、找到新业务增长点。 我在今年初的《财政预算案》公布了向每名合资格市民派发合共一万元的消费券计划,第一阶段的5000元消费券已在四月份发放,不过受制于当时疫情,不少零售商户未能大力宣传。第二阶段的5000元消费券将在暑假发放,可望为这个传统黄金消费档期带来更大的助力。 本周我们将公布第二阶段消费券计划的发放详情。早前我们已公布了新增两家储值支付工具营办商,包括BoC Pay及PayMe from HSBC,连同原来的四家,包括支付宝香港、八达通、Tap & Go「拍住赏」及WeChat Pay HK,令可选择的营办商总数增至六家,相信他们将有新一轮的宣传攻势及优惠吸引客户。我也十分希望透过「可以转会」的市场力量,让消费者能享受最多的消费优惠,让消费券能发挥更大的杠杆效应,也让电子支付的发展能更广、更阔、更深。 与此同时,如果大家选择「唔转会」、即沿用上次收消费券的储值支付工具,便毋须做任何登记手续。我们会自动核对之前已登记的资料,让合资格的市民能在指定时间顺利收到消费券。 消费券令电子支付在消费者及商户间日趋普及,为我们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家都认同数字经济的发展已是刻不容缓,但是如何才能针对最关键的环节下功夫,打造最重要的基建系统或平台,这些都是既迫切又重要的课题,更是成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答题。这是为什么我在今年初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成立「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透过业界精英和专家学者,汇集各方智慧,为这个重要的发展定出蓝图,作为日后加快聚焦发展的导航。这个委员会的重点工作,将包括确定关键发展的趋势及主要驱动因素,以及为成功关键因素下定义,并在这基础上制订方向、策略及关键积效指标,就如何加强与主要持份者的合作及推动数据服务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同时就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策略建议。委员会的筹备工作已近尾声,我期待与业界及学术界代表紧密协作,为香港未来经济的持续升级转型,打下重要的起步根基。  

陈茂波:有效控疫是经济复苏关键全年增长预测下调到1%-2%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6日)出席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简报香港整体经济最新状况和短期展望。他表示,受内外因素夹击,香港今年首季经济增长明显恶化,实际本地生产总值按年收缩4%,按季下跌3%,结束连续4季度的增长趋势。陈茂波强调,有效控制疫情是经济复苏的关键,相信只要疫情继续稳步受控和稳定信心,本港经济有望回稳和稍有增长。 陈茂波表示,近期社交距离措施放宽,电子消费券计划亦带动市民消费,营商环境改善,零售消费在4月显著回升11.7%。此外,2月至4月本港失业率升至5.4%,但政府推出的保就业计划和其他舒缓措施发挥支持就业作用,近期劳工市场已有所回稳。 陈茂波说,虽然外围价格压力或会持续高企,但本地成本压力仍大致轻微,应有助通胀总体上保持吻合,预计基本通胀率为2%,会密切留意外围价格压力对市民生活造成的影响。香港经济在今年余下时间料会逐步重拾动力,但挑战依然存在。 陈茂波总结,受环球需求增长减慢、本地第五波疫情及严格社交距离措施、劳工市场恶化等因素,经济前景展望亦恶劣。但考虑到本地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总结所有因素后,政府将今年本港经济增长预测,向下修订到1%-2%。

陈茂波: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将发挥更关键角色

香港现时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处理全球75%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去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逾7万亿元。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5日)发表网志,表示从国际大趋势来看,随着国家经济体量持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方面的需求,将会不断持续增加。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将会发挥更关键的角色。 陈茂波指出,政府会进一步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工具和渠道,以及稳妥高效的汇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管理工具等财资服务,并且会优化相关的市场基建,让人民币更好地在离岸市场循环流动,发挥好香港作为「国内境外」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功能,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陈茂波又表示,特区政府会继续不断丰富本港金融市场多元发展,只要认清自身优势和定位,抓准国际大形势,服务好国家之所需,香港的金融业必定能取得质和量的进一步提升。他说,当局已下决心将香港发展为更全面且具深度的国际金融中心。除了股市外,债券、基金、保险及衍生产品等都是全力推动的范畴。 陈茂波网志全文↓ 近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风险日益增加,各类有效转移相关风险的金融工具和另类投资,正逐渐受到市场重视。日前,本港便第二度迎来保险相连证券(Insurance-linked Securities, ILS)的发行,金额达1.5亿美元,目标为日本台风造成的行业损失提供保障。这次ILS的发行,让香港在金融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的路上,再向前稳步迈进。 这次的ILS是由内地一间再保险公司发行的巨灾债券,也是我于2021-22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推出「保险相连证券资助先导计划」后,第二次有ILS在本港发行。这项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每宗合资格申请在计划下将可获最多达1,200万港元的资助。与此同时,我们已经通过立法为包括「巨灾债券」在内的ILS,设立了专属的规管制度,从而营造一个蓬勃的ILS生态圈,提升承保能力、加强金融韧性和收窄保障缺口。 多年来,香港金融市场的新股上市集资业务非常畅旺,往往是市场的谈论焦点。然而,我们下决心将香港发展为更全面且具深度的国际金融中心。除了股市外,债券、基金、保险及衍生产品等都是我们全力推动的范畴。就以债市发展为例,我们近年的努力已渐见成果,香港目前是继内地和南韩之后,债券发行量在亚洲(除日本外)第三大的地区。 事实上,债券对投资者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投资工具,让资金可按投资年期需要及风险承受的程度,配对合适的项目。债市的发展有助形成长期的孳息曲线,这是长期资金成本的重要参考数据,有助投资者管理风险,也有助引导长期资金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简而言之,债券的资产及风险管理功能,有助汇聚长期资金。 为加快本港债市的深化发展,由我担任主席的「香港债券市场发展督导委员会」去年全面检视了本港债券市场的「生态系统」,我们会致力增加本港债券交易的透明度、提升交易效率,进一步激活本港债市的发展。事实上,近年我们正积极推动多种类和多币种债券发行,并利用税务措施,吸引更多区内机构利用香港市场发债融资。例如,深圳市政府去年十月份在香港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地方债券,是首个内地的地方政府在境外发债;特区政府也在去年首次发行分别以欧元和人民币计价的绿色债券。可以说,近年债市在发展速度、市场规模、产品种类、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事实上,绿色债券以至相关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将是未来我们推动本港债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一直十分支持香港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并分别在2019年及2020年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中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的绿色金融中心。香港作为区内的绿色及可持续金融中心,可发挥引导国际资金支持国家经济向绿色转型的重要作用,助力国家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过去几年,特区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和业界同心协力,以多管齐下的策略推动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发展。2019年至今,特区政府成功发行总额接近10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深受投资者欢迎,为香港和区内的潜在发行人提供了重要的新基准,并丰富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生态。 这些发行也取得了多项突破,例如在2021年二月我们发行总额为25亿美元的一批政府绿色债券,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政府类别美元计价绿债,而其中的30年期债券更是亚洲最长年期的政府类别美元计价绿债。我们其后在十一月再发行约40亿美元等值的政府绿色债券,首次包含了欧元债券和人民币债券,而其中的20年期欧元债券是当时亚洲地区最长发行年期的政府类欧元绿债。早前,我们亦发行了首批总额为200亿港元的绿色零售债券,是全球至今发行额最大的绿色零售债券,这除了扩大了绿色和可持续产品的种类,亦进一步丰富本地零售债券市场。 除了发行政府债券,我们也希望为全球各地的政府和企业提供一个绿色的筹融资平台,鼓励更多业界和外部评审机构善用香港作为绿色融资据点。我们去年推出了为期三年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资助合资格的债券发行人和借款人的发债及外部评审服务支出。计划推出一年以来,已批出近100宗申请,资助额合计约一亿元。早前,我们进一步把申请外部评审费用资助的最低贷款额门槛,由二亿元降至一亿元,让更多企业受惠。 除了债市、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外,离岸人民币业务也是香港未来必须继续着力发展和推动的重点工作。 香港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处理全球75%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去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逾七万亿人民币。在香港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超过8,000亿元,占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约60%。此外,国家财政部自2009年开始连续十三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至今在港发行共2,380亿元人民币国债。中国人民银行亦建立在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常态机制,自2018年开始在香港发行人民币票据,至今在港发行共5,000亿元人民币票据。从国际大趋势来看,随着国家经济体量持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方面的需求,将会不断持续增加。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将会发挥更关键的角色。 展望未来,我们会循多方向进一步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工具和渠道,以及稳妥高效的汇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管理工具等财资服务,并且会优化相关的市场基建,让人民币更好地在离岸市场循环流动,发挥好香港作为「国内境外」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功能,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我们会继续不断丰富本港金融市场的多元发展,只要我们认清自身优势和定位,巩固强项、补足短板,抓准国际大形势,服务好国家之所需,香港的金融业必定能取得质和量的进一步提升。

陈茂波:支持回归「中概股」 简化到港上市要求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昨日(28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通过2周年的重要日子。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9日)在网志表示,经历多年外国和外部势力在港造成的政治折腾和2019年的黑暴,《香港国安法》从法制上维护国家和香港安全,为香港社会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为经济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让市民的人身安全和个人自由得到更有效保障,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陈茂波列举了几个数字:《香港国安法》实施至今,本港的新股集资额超过6500亿港元,较实施前的同一时期增加超过三成;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额超过1500亿港元,较国安法实施前的12个月高出近六成。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值于2020年底达到34.9万亿港元,较国安法实施前增加了两成。本港银行最近的存款总额,达到15.3万亿港元,亦较国安法实施前增加逾一成。 陈茂波表示,最近的俄乌冲突让人清楚看见美国如何把美元和一些国际金融系统武器化,赤裸地扭曲和干扰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安全,不单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亦是企业必须小心评估的风险。最近香港进一步简化了大中华企业到香港作第二上市的要求,为须管理好政治风险而回归的「中概股」提供支持。 陈茂波指,香港一直努力革新自身证券市场的制度。例如,2018年4月港交所实施新上市制度,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74间公司循新制度上市,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累计超过5800亿元,占同期本港IPO集资总额超过44%。香港亦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而自2019年至今,透过第二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回流本港的「中概股」发行人共21家,以市值计,它们合共占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的总市值超过七成。 陈茂波续指,国家的支持、「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让香港能在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中,为未来的成功发展筑好路径。从沪深股通、债券通、基金互认,到市场充满期待、刚于上周五公布的ETF互联互通,循序渐进地不断带来新机遇,并逐步打造香港成为接通内地与境外资金和市场的安全管道。 陈茂波说,社会需要不断深化对「一国两制」准确实践的认识和思考,更好发挥此制度带来的优势与弹性,也要妥善落实《基本法》和《香港国安法》,守好底线,为全面蓬勃发展创造最必须而又有利的条件。他相信,只要全社会上下一心,守好国家安全的底线,在国家的坚实支持下,香港必会迎来更亮丽发展的明天!

陈茂波:自回归以来香港稳定向好发展的方向从没改变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2日)发表网志,指香港新冠病毒疫情缓和,香港特区政府在上周按计划进一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包括延长食肆晚市时间至午夜;放宽宴会人数上限;重开酒吧、卡拉OK、派对房间处所等。也许大家亦感受到,这几天市面气氛热闹了,餐厅和商场人流进一步增加,生意亦渐有好转。我外出用膳时,不少食肆的员工也说生意好多了。也有食肆和商店因在疫情期间流失了人员,现在较迫切的是补充人手以应付回升的生意和人流。 上周公布的二月至四月失业率进一步上升0.4个百分点至5.4%,是自去年四至六月以来的新高,总失业人数增至逾20万。然而,这些数据有些滞后,未能即时反映市况的改善,亦正如我上周指出,我们毋须对前景太悲观,否则反为容易错过经济正在改善的势头或新出现的机遇。就以失业率为例,虽然数字未见改善,但从茶餐厅所感受到的气氛,就业市场正逐步好转。 通胀方面,本港今年首季的基本综合消费物价指数按年上升1.6%,整体上仍然温和,主要是因为在指数中占比较重的租金开支继续下跌。但是,细看当中的分项,「衣、食、出行」这三大范畴的物价升幅都高于整体数字,这些都是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感受到的环节。就以三月份的食品价格为例,升幅达4.6%,当中基本食品价格升幅更达到7.6%,估计是与疫情打乱了运输物流,影响到新鲜蔬菜以至其他食品的供应有关。不过,按现时的趋势来看,食品价格的上升势头有望放缓。 当然,在经济刚开始回稳之际,不能掉以轻心,在这关键阶段,必须同心合力继续全方位管控好疫情。在接种疫苗方面,最新安排是未曾受新冠病毒感染的18至59岁人士,若因个人需要,或是在医疗机构、安老或残疾人士院舍等处所工作而有较高受感染风险,不论之前接种科兴或复必泰疫苗,均可选择接种第四剂疫苗。希望大家都踊跃接种疫苗,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只要疫情受控,日常生活渐渐回复正常,今年余下时间的本港经济料会逐步恢复。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最近指出,虽然第五波疫情严重影响本港首季的经济表现,但相信本港能处理好相关的情况,政府的财政状况亦不会明显恶化,故维持本港的信贷评级,展望稳定。 过去两年半以来,疫情对经济和社会都造成打击。不过,疫情总会过去,我们在全力管控疫情之际,也要全力筹划推动香港未来的发展。我们不能因经济而无视严控疫情的重要性,也不能因疫情而忽略为未来发展的筹划。我期待在今年十一月举行的金融峰会,能让我们加强与外国和内地顶尖金融业人士和机构联系之余,亦可以向他们展示香港在经历两年多的挑战后,如何继续保持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国际金融及商业中心。 回望过去25年,自回归祖国以来,香港一直有长足的发展。即使发展历程中几经波折,但不管是金融飓风、经济波涛,在国家的坚实支持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稳定向好发展的方向从没改变。在踏入回归25年之际、昂首阔步迈入新的一页,我们对香港的未来有着坚定而无比的信心,只要一起努力打拼,未来必定可创造出更辉煌的成就。

陈茂波称疫下金融科技数码化加快转数快及消费券计划效果佳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7日)在「2021金融科技大奖」颁奖典礼上以录影致辞表示,疫情下,无论是金融科技或其他不同行业的数码化进程更见加快。特区政府推出了多项措施致力完善金融基础建设及加强人才培训,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陈茂波说,在促进电子支付方面,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使用量持续增加,于今年3月初更突破了1000万个登记,每日平均成交量超过80万宗,除了便利个人对个人支付,亦支援企业及商户支付、帐户增值,以及透过二维码缴付政府帐单及费用等。他表示,去年首次推出电子消费券计划,截至今年2月底,4家参与计划的储值支付工具营办商合共新增了超过540万名用户和10万个商户。消费券计划亦已增加电子支付工具营办商的数量,以促进数码经济的发展。 陈茂波指,去年特区政府拨出1000万元首次推出「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业界反应热烈。当局将于今年再拨款1000万元推出新一轮资助计划,鼓励金融业就更多金融服务及产品进行概念验证测试。此外,为便利企业融资,当局正推动更好发挥政府数据的潜力,扩充香港金融管理局「商业数据通」的功能,平台目前已进入试行阶段,预期于本年底正式推出。中国人民银行及金管局在今年2月推出大湾区金融科技测试工具,现时已有超过20间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表示有兴趣使用该一站式测试工具。 在培育金融科技人才方面,陈茂波表示于今年2月推出新一轮「金融从业员金融科技培训计划」,为金融从业员提供金融科技培训及资助。政府亦正积极落实为金融科技从业员制订资历架构认可的专业资历,预计首批资历将于今年推出。当局亦将于年内为成功取得金融科技专业资历的从业员提供学费资助,以推动金融科技人才专业化。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五月十七日)在「2021金融科技大奖」颁奖典礼录影致辞全文: Salome(经济日报集团执行董事兼《经济通》董事总经理史秀美)、Winnie(智慧城市联盟创办人及荣誉会长邓淑明博士)、Peter(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任景信)、Wilson(香港科技园公司策略伙伴副总监陈伟忠)、各位专业评审、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参与「2021金融科技大奖」颁奖典礼,与各位一同分享金融科技界精英的卓越创新成果和他们得奖的喜悦。 创新科技有自身的核心产业群,同时也推动传统产业有新的发展面向,带来新的机遇,金融科技在香港的蓬勃发展便是其中一个出色的例子。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企业及资金提供高效配对,也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专业服务。在原来的高质量发展中,金融科技为整个市场的运作效益、更精准的投资配对和风险管理、更为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服务、衍生了新的需求,也开拓了新的市场。从支付、转帐、借贷至保险、投资及企业合规等方面,金融科技为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大众提供更快捷、安全及可靠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有助企业提升竞争力,也让用户有更便捷及良好的使用体验。近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无论是金融科技或其他不同行业的数码化进程更见加快。 为把握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特区政府推出了多项措施致力完善金融基础建设及加强人才培训,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去年特区政府拨出1,000万元首次推出「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业界反应热烈。我们将于今年再拨款1,000万元推出新一轮资助计划,鼓励金融业就更多金融服务及产品进行概念验证测试,推动业界持续创新。 在促进电子支付方面,我们的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使用量持续增加,于今年三月初更突破了1 000万个登记,每日平均成交量超过80万宗,除了便利个人对个人支付,亦支援企业及商户支付、帐户增值,以及透过二维码缴付政府帐单及费用等。 我们去年首次推出电子消费券计划,除了是希望透过带动本地消费,为经济复苏增添动力,同时也希望借助这一股消费力量,推动本地电子支付市场的发展。从各方面的反应可以见到,计划取得很不错的效果。截至今年二月底,四家参与计划的储值支付工具营办商合共新增了超过540万名用户和10万个商户。 在今年初的《财政预算案》,我公布了新一轮消费券计划,向每名合资格市民分期发放10,000元的消费券。第一期、5,000元的消费券已在上月初发放。第二阶段于今年年中,与新登记合资格市民的消费券一并分期发放。我们亦已增加电子支付工具营办商的数量,为商户和市民提供更多选择,进一步巩固商户及市民使用电子支付的习惯,汇聚市场力量,促进数码经济的发展。 为便利企业融资,我们正推动更好发挥政府数据的潜力,扩充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商业数据通」的功能,让企业,尤其中小企,更方便地把自身的数据提供给银行,让信贷风险评估能更准确,有利企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更高效的融资服务。平台目前已进入试行阶段,预期于本年底正式推出。 我们亦与内地研究扩阔金融业互联互通的范畴至金融科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及金管局在今年二月推出大湾区金融科技测试工具,让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能够透过「一站式」平台就其跨境金融科技项目于香港及内地大湾区城市同时间进行测试,加快金融科技产品的推出和减低其开发成本。我们欣悉现时已有超过20间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表示有兴趣使用该一站式测试工具。 在培育金融科技人才方面,我们于今年二月推出新一轮「金融从业员金融科技培训计划」,为金融从业员提供金融科技培训及资助。我们亦正积极落实为金融科技从业员制订资历架构认可的专业资历,预计首批资历将于今年推出。我们亦将于年内为成功取得金融科技专业资历的从业员提供学费资助,以推动金融科技人才专业化。 「金融科技大奖」已是连续第五年举办,今年更特别增设了「杰出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企业嘉许状」,表扬于ESG(环境、社会及管治)领域表现积极的机构,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营商平台,推动机构可持续发展。我在这里特别感谢主办单位《经济通》、数码港及香港科学园为金融科技业发展所作的贡献。 最后,我在此衷心恭贺所有得奖者,并祝愿活动圆满成功、各位身体健康、生意兴隆、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完

陈茂波:香港经济复苏动力疲弱 疫情受控可望回稳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打击今年首几个月的经济表现,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5日)在网志中表示,受疫情影响,预计4月份的经济数据仍然偏弱,经过最近的定期覆检,决定将本港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由原来的2至3.5%,下调到1至2%。这意味本港GDP在2021年增长6.3%后,复苏的动力比预期还要疲弱。 陈茂波网志全文: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打击了今年头几个月的经济表现,支持经济的三头马车——出口、私人消费及固定投资表现均欠佳,令今年首季经济收缩4%,中断了之前四季的增长势头。受疫情影响,预计四月份的经济数据仍然偏弱,经过最近的定期覆检,我们决定将本港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由原来的2至3.5%,下调到1至2%。这意味本港GDP在2021年增长6.3%后,复苏的动力比预期还要疲弱。除了疫情的打击,中美关系张力持续、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外围通胀升温及加息趋势,都困扰着全球以至本港的经济前景。 本周将发表的失业率是二至四月份数字,期内仍反映着疫情高峰期的状况,故可以预期数字将进一步恶化。但是,过去这一个多月疫情逐步受控,社交距离措施亦分阶段放宽,向前看的话,只要疫情持续回稳,失业率可望见底及渐有改善。 回看过去几年失业率数字的变化,粗略地概括,2020年可说是「三级跳」,由3.4%起步,一年内呈「3、4、5、6」升势,失业率在年底攀升至6.6%;2021年则是「7、6、5、4」的「三级降」形态,年初曾高见7.2%,年底回落到4%。踏进2022年,却因上述因素在数个月内已经跳升至超过5%。 这趋势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要对问题的成因和结构有所了解,既要看眼前的数字,更要看趋势及影响其变化的原因,才能对前景具有预视力并作出适当的应变。 比方说,疫情的确对经济造成了打击,但现时情况已大致稳住。新一轮消费券已于四月发放,本地四月份的零售和饮食业收益数字应可看到较明显的回升,预计两期的消费券合共可为经济带来1.2个百分点的提振作用。而在包括新一轮保就业计划等支援企业的措施支持下,营商信心也逐步回稳,四月香港PMI与中小企业务收益动向指数回升。综合而言,在全年经济预测下调、失业率仍趋升,以及资金逐步外流的形势下,我们应如何评估今年余下时间的经济走势呢?其实,大家亦毋须太悲观,只要疫情稳步受控、稳住信心,本港经济可望回稳及稍有增长。虽然我们难以控制外围环境的变化,但只要做好风险管控及自身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只会促使我们的经济更具弹性和韧力。 又例如,美国今年来已加息0.75厘,且即将缩减资产负债表,在联汇制度下,由于港美息差拉阔引致更多套息交易,加上近日股市偏弱,港汇近日便触及7.85兑一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而金管局亦根据机制,在市场承接了总值约117亿港元的资金,释出等值的美元,以维持港元在兑换保证范围内。即使最近美国加息引致部份资金外流,但其实在2008年至2015年期间,共有约一万亿元资金流入本港市场,即使其后美国利率正常化(2015至2018年)触发资金外流,但该加息周期引发的资金流走规模,累计亦仅为流入量的约12%。再者,本港银行体系结余仍充裕(有超过3200亿元),且本港有充裕的外汇储备(达4,657亿美元),我们有坚实的能力维持联系汇率制度。而一直以来我们都密切监测港元和相关衍生工具市场的情况,亦未见出现异常的活动。事实上,港元兑换保证在7.75至7.85兑一美元的浮动区间,也不过仅为1.3%的浮动波幅,即使资金流走,也不致因汇率大幅波动而衍生额外的营商风险。 诚然,加息难免会影响到全球资金流向、资产价格甚至经济活动,也增添了企业及市民的贷款利息负担。而这次美国的加息速度较对上一次加息周期快及幅度较大,影响或会更大。不过,市场也不断在调整预期,逐步消化较快加息的风险。只要我们做好风险管理及应变预案,保持警惕、持盈保泰、随机应变,香港经济即使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亦能稳定前行。

陈茂波:电子支付应用日渐广泛冀发展更广更快更深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日)发表以「深化电子支付的发展」为题的网志,指自去年推出消费券计划以来,在日常生活层面,见证电子支付的应用日渐广泛。从过去必须时常带备现金,到现在即使身上没有现金,也可以买餸和购买其他日常用品,认为是很实在的变化,现时市民日常出行及购物有更多便捷的支付选择。 陈茂波表示,不少市民和商户都关心第二阶段的消费券何时发放,他指正积极推进相关的筹备工作,预期将在暑假期间开始分期发放第二阶段、总额5000元的消费券。为了方便大家有更多选择,参与发放消费券的储值支付工具营办商会增加至六家,包括中银香港的BoC Pay及汇丰银行的PayMe,连同原有的四家包括支付宝香港、八达通、Tap & Go「拍住赏」及WeChat Pay HK,现时正与营办商商讨具体细节安排,目标是在今年中开始接受登记,市民届时可以选择是否转换电子支付工具收取第二阶段消费券。 他希望整个计划安排能做到各适其适,同时透过增加参与计划的营办商数目,借助市场力量扩阔应用的层面和范围,并让市民和商户享受更多新的优惠,使电子支付的发展可以更广、更快、更深。

陈茂波:香港若疫情受控迈向“动态清零” 料第二季有较好经营环境

香港疫情逐渐受控,不少市民趁复活节假期外出放松心情。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7日)在网志提到,这几天他外出观察市道,相信只要疫情持续稳定受控,本地经济有望逐渐回暖。如果这势头持续,迈向「动态清零」的状态,今年第二季便会有较好的经营环境,有利经济摆脱首季急速转入负增长的局面。他亦响应呼吁,接种了第四剂新冠病毒疫苗。 陈茂波在网志又提到,前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各地都围绕着这重要课题展开多角度的推广和加深认识。落实国家安全工作,才能创造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维护发展利益,让人民能安居乐业、各展所长。国家安全涵盖16个领域,包括了经济、科技、网络、生态和资源安全等。香港是细小而全开放型的经济体,加固经济安全的工作,除了关乎到自身发展及社会稳定,同时也是为国家安全尽一己之责任。 陈茂波表示,虽然外在环境存在不少挑战,但香港已从多方面对应地加固了安全保障。面对单边主义,香港要加快推动多边经贸协定的落实,以确保本港的重要产业能继续安全发展。此外,也要继续大力推动创新科技发展以加强香港的核心竞争力,并让经济结构更优质多元。在金融安全方面,向内要加强经济的核心优势和自主灵活度,向外要加强与丰富境外的联系。香港现时联汇制度坚稳、金融体系稳健、各市场环节运作具高透明度且风险管理妥善。 陈茂波指,本港金融市场有强大坚固的缓冲和抗震力,足以抵御外在因素引发的市场震荡。金管局对银行进行的定期和不定期压力测试均显示,银行体系能承受极端市场环境时可能出现的冲击。他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关乎到国防军事,也关乎经济、社会和资源的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唯有透过树立牢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才能乘风破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陈茂波:重启发行零售绿债最快 本月底前可认购

香港特区政府原定今年3月初推出首批绿色零售债券,但受第五波疫情影响而押后。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0日)发表网志,指本港疫情已逐步改善,政府将在短期内重启零售绿债的发行。 陈茂波指,这批零售绿债发行额是150亿元,并可按认购情况加码至最多200亿元,最低年息率将由2厘上调到2.5厘,债券年期维持三年,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与本地通胀挂钩,预计在本月底或之前接受认购申请。 香港特区政府向630万合资格市民发放新一期消费券,陈茂波财指市面的消费气氛有所改善,期待着疫情进一步受控及社交距离措施放宽后,市民可以更尽情的消费,加速经济复苏的力度。 陈茂波指,消费券的好处是在保持使用灵活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将资金锁定在本地的经济体系中流转,并巩固和进一步深化电子支付的使用和应用。他提及上周四消费券发放的首日有约100万名市民透过八达通手机应用程式来收取消费券,比率较去年高出三成七,反映港人已更熟习以便捷的电子方法取得服务。

香港消费券周四到手!约630万名合资格市民将获发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3日)表示,将于4月7日向约630万名合资格市民发放2022年消费券计划第一阶段的消费券。使用支付宝香港、Tap & Go“拍住赏”或WeChat Pay HK帐户收取消费券的市民,将会在当天收到一张有效期至10月31日、金额5,000港元的消费券。 陈茂波表示,已成功登记去年消费券计划的市民,均会在4月7日收到新一轮消费券。市民当日会陆续收到相关手机短讯或应用程式推送通知。 透过八达通收取的消费券会分两期发放,市民当天开始可以拍卡收取首期4,000港元的消费券。他们可到公共交通费用补贴领取站、指定便利店和超级市场、八达通服务站或透过八达通手机应用程式拍卡领取消费券。因应现时八达通卡的储值限额,市民第一次拍卡领取的消费券金额不能超过3,000港元,余额可随着消费后八达通卡内的储值额下降后再拍卡收取。换句话说,该4,000港元消费券可通过多次拍卡全数领取。 与去年消费券计划的安排一样,市民使用八达通卡进行本地消费时,属消费券适用范围的消费项目会被自动计入“合资格消费”总额。市民只要在5月至10月期间的“合资格消费”累积总额达4,000港元,便可在下一个月16日获发尾期1,000港元消费券。换言之,“合资格消费”如果在5月底或之前达到4,000港元,市民最快可在6月16日收到尾期的1,000港元消费券;但最迟须在10月底前达到,便可在11月16日拍卡收到尾期消费券。 政府提醒市民,由于疫情仍然严峻,请市民消费时务必严格遵守防疫措施。消费券的使用期长达7个月,有效期至10月31日,大家毋须急于外出消费。透过八达通收取消费券的市民,毋须急于在发放首几天到上述地点领取,亦可尽量使用八达通手机应用程式拍卡领取消费券。 去年成功登记消费券计划、但有关储值支付工具帐户已失效却仍未更新登记的合资格市民,仍然可递交更新申请,但必须是以同一储值支付工具的另一个帐户登记以领取消费券。由于处理需时,相关市民收取消费券的日期将会迟于4月7日,具体情况会另行通知。

香港首轮5000元消费券下月派 去年成功登记市民毋需再办手续

香港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出,向每名合资格成年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来港人士,分期发放1万元电子消费券。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7日)上午举行记者会,公布新一轮消费券计划第一阶段的详情。陈茂波宣布,第一阶段5000元消费券将于下月派发,680万名去年已登记领取消费券的市民,不用再办手续就可以自动收到消费券。 陈茂波指出,今年的消费券同样分两期发放,4月会先发放首期5000元,经去年4个发放的储值及支付平台派发,余下的5000元将于年中派发。陈茂波表示,消费券的适用范围同上一轮相同;消费券为了尽快推出,暂时不会放宽至交租或交水电费等。 陈茂波指,现时不适宜提供发放消费券的确实日期,现时太多变数,虽然想愈早愈好,但只能说在四月内。他认为,发放现金涉及手续繁多,亦要市民再度登记,不适宜在疫情推行。又指虽然有保存上一次的资料,但电脑系统需更改,才可确保市民可直接收到消费券。 预算案及税务政策组主任王学玲表示,第一阶段的消费券会自动落入市民早前登记的电子支付平台帐户,具体日子仍要视乎疫情发展和最新安排决定。如果以WeChat Pay HK、支付宝香港和Tap & Go领取消费券,第一阶段的有效期比去年计划长,有七个月,到10月31日完结。至于以八达通领取消费券的市民,会先获发4000元,只要五月尾至十月尾的合资格消费累积款额达到4000元,下月的16日就会收到余下1000元消费券。 王学玲指,如果帐户失效、取消电子钱包、遗失八达通卡,或已向港铁中心退回八达通卡,就要在指定时间内,在同一个支付工具平台重新登记,不能转换平台。如果领取乐悠咭的市民,已退回原本的八达通卡,可致电八达通的热线29695500,办理更新手续。 王学玲指出,政府下午起在旺角、天水围及湾仔设立3个临时服务中心,有消费券秘书处及八达通的职员在场协助,周一至五朝9晚6运作,周六运作至下午1时,但运作时间可能因为疫情而调整,市民亦要先致电185000预约,才可到场。 此外,王学玲透露,在今年第二期的消费券,将会引入更多支付平台,现时正参与的平台不一定有份,当局已透过金管局向合适的支付平台营运商举办简介会,会视乎平台的广泛性等因素,决定是否引入这些平台。